上過早教的孩子有什麼不同?

向日葵之語


我家孩子上過一年早教,因而我對此深有體會。據我觀察,上早教與不上早教的孩子並沒有什麼實質上的區別。為什麼?

首先,孩子的發展是持續性的,一週一節或者兩三節的早教課在孩子的生活中所佔的時間比很小,起不到什麼實質性的影響;

其次,孩子的心智特點決定他們的課堂的吸收率是十分有限的:年幼的孩子能夠專注的時間只有幾分鐘,而一節早教課一般都會持續二十分鐘以上,孩子很難做到整堂課都專注。

第三,早教課集體授課的方式決定了他們的教學很難有針對性:早教課一般都是集體授課,課堂的依據是孩子的年齡/月齡特徵,而不是每個孩子的具體發展情況。雖然現在的早教課一般都有很強的互動性,但也不可能完全照顧到每個孩子的具體情況,並相應地做出動態調整。

這樣的課堂,並不符合孩子真心發展的真正需求。與其費盡心力來糾正孩子的節奏,希望他們配合老師和課堂,不如自己在家好好地陪孩子玩耍。

早教中心給孩子提供一個社會交往的環境,幫助孩子結識一些相對固定的好朋友,這是現在獨生子女家庭孩子特別需要的。強調:“不能關起門來做早教”,這是很有道理的。也就是說,參加早教的寶寶從整體上,在社會交往、與人互動方面會比沒有參加早教的寶寶強一些。

當然,如果你確實不知道怎麼陪孩子玩,或者你想找一些志同道合的家庭共同成長,那麼,上早教倒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因為,你可以從早教機構中結識到許多的家長,也能幫孩子找到許多的夥伴,還能從老師身上學到不少育兒知識和引導技巧。我覺得,比起孩子在早教機構學到的具體知識,這些更會讓你們受益終身

三歲之後就可以教寶寶開始識字啦,我閨女就是這個時候開始認字的,用了 很多方法培養她的興趣,最有效的還是用Apipi,你百度搜索【貓小帥識字】挺不錯的,我閨女用了1年多了,特別喜歡,現在還經常給我講故事,棒棒噠。

大家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還可以關注一下【4399小評菓快樂育兒】哦,我的育兒知識大部分都是從這裡學來的,做的非常用心。


活蹦亂跳小松噓


那一年,我被一名漂亮小姐姐忽悠著上了早教班

jason童鞋大約2歲多的時候,我某次帶他去商場裡玩,結果一家早教機構的一個漂亮小姐姐就牽著他的小手將他引入了一個小型遊樂場,然後他就在裡面玩得不亦樂乎。

我當時對早教班並沒有太多認識,所以漂亮小姐姐把jason送進遊樂場後,返回來開始遊說我報班,記得那是一家蠻有名的連鎖店,但是位置其實離我家不算近,畢竟當時是去逛商場的。

我屬於禁不住別人“忽悠”的人,另外自己也是雄心勃勃的想象著,jason經歷了早教班後,變成聰明伶俐,八面威風,上幼兒園,上小學都是名列前茅。想象一下,老母親的心都撲通撲通地忍不住一臉抑制不住地興奮,嗯,用現在的一首歌名就是--好嗨呦。

基於這樣美麗的幻想,我欣欣然交了錢,貌似近1萬吧,大概300多一節課。

想象很美好,現實卻很殘酷。

jason同學開始正式上課後,第一節課帶他一進入校區,小傢伙就美滋滋地直奔遊樂區,然後,然後他就一直躲在裡面再也不肯出來了。

第一節課就這樣明晃晃地在老母親的焦慮心與自我安慰中過去。第二節課時我想了一個辦法,就是不經過遊樂區,而是從後門直接進到教室裡。這回相對順利,jason進到教室了,但是他還是不肯繼續呆在教室裡,一直試圖轉悠到前區去。

當然,我們是圍追堵截,這種情況下大概也就上了不到一半的課程,最終他還是跑了出來。第三節課時他自己在教室裡跑來跑去,玩的倒是很開心,但是當老師需要安靜下來學點知識時,他卻嗨到停不下來,怕影響其他小朋友,我沒辦法,還是把他接了出來。

第四節第五節課基本上也差不多相同模式,基本上沒上全過一節課,爸比很是氣憤,說這樣下去就別上了,路程又這麼遠,結果基本上也上不成什麼,要玩還不如在家玩,折騰啥。

沒辦法,我們去退了剩餘課程的款,交了5節課的錢,在加上扣除了手續費。結果是,基本上也沒學到什麼,這就是我們第一次報名早教班的過程。

之後也試圖報過英語早教班,情況大同小異,基本上沒怎麼上全過。

經歷過這些之後,我開始痛定思痛,反思自己,當時孩子那麼小,本來就是想要傻玩的年紀,為什麼非要把他圈起來早教?

當然,這些都是事後的思考,現在想以一個過來人的角度談談:

1.年紀太小,不太適合去早教班

很多早教機構是在孩子大概2歲多時就開始宣稱必須要開始早教了,現在想明白,因為孩子3歲就上幼兒園了,當然不需要早教班了,所以一定要抓緊黃金時間來抓住家長的心。

不過,孩子年齡小時,讓他規規矩矩的早教,其實也很為難他,畢竟,這個年齡段的特點就是該瘋玩。

2.根據孩子特點,是好動還是好靜

像jason就是喜歡動的孩子,這樣的寶寶天生適合在戶外裡瘋玩瘋跑,不適合關在屋子裡早教。家長需要看看自己家孩子的特點,再有針對性進行。

3.早教的那些知識在現在看來作用並不是很大

雖然早教班都會說出一大套理論來,說語言能力和協調能力會有所加強,我感覺這些能力隨著孩子成長,自己自然而然也會產生。而大多數孩子的發展是和家庭環境,父母脾氣秉性相關的,不是幾堂早教課就能決定的。

4.早教班不如父母有質量的陪伴

很多家庭一般有了娃之後,媽媽都選擇在家陪伴媽媽,自己不妨自學點,現在網絡這麼發達,適合寶寶各個年齡段的兒歌,遊戲,手指謠,都應有盡有,媽媽完全可以自己去和孩子互動,教會孩子。

只要有心,這種時時刻刻的浸入式會更有效。

綜上所述,上過早教的孩子可能在一定時期內會感覺更牛掰一些,但是再經歷過幾年後,基本上和不上早教的孩子,那些差異就會慢慢消失了。


但是,並不是說早教就根本沒用,最有用的早教應該是父母有質量的陪伴,由父母對孩子進行適合他年齡特點,同時也可以時時刻刻的陪伴早教,這種不斷的親密早教形式會讓孩子更受益。

jason媽咪有辦法,喜詩詞,愛旅遊,寫有溫度的文字,做靈魂有香氣的媽咪。
資深文案,多平臺原創簽約作者,青雲獎獲獎者,優質問答獲獎者。
原創不易,請求關注點贊並轉發!

jason媽咪有辦法


你好,我的孩子6個月時就上蒙臺梭利的早教了,現在他已經快3歲了。我覺得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方面,分享一下這兩年來孩子上早教的體會:

好的方面

01孩子更加獨立和自信

與同齡的、沒上過早教的小孩相比,孩子更加獨立和自信。比如,他從1歲半時就可以獨立上課,沒有分離焦慮,性格也比較樂觀、開朗大方。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往往很自信,不會畏縮,也不輕易放棄。


02孩子更加專注和耐心

蒙氏的早教,鍛鍊了孩子的專注和耐心。我記得他1歲多,他就可以自己一個人獨處玩耍玩很久,看繪本、玩玩具都可以獨立玩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簡單來說,就是坐得住。非常專注和有耐心。

03孩子的動手能力更強

我的孩子在早教中經常會操作教具,鍛鍊手指精細動作,所以在動手能力上會比同齡的、沒上過早教的孩子更強一點。

不好的方面

01孩子的交際能力有點弱

我覺得上了兩年多早教,唯一的不滿就是,孩子的交際能力有點弱。這點其實違背了我送孩子去早教的初衷。但也只怪我自己,因為蒙氏早教本來就講究孩子獨立、自然成長,每節課都很安靜 ,小朋友之間幾乎不交流,都是自己做自己的工作。

所以,送孩子上早教之前一定要了解清楚課程體系。

02少了玩耍的時間

每次送孩子早教,尤其是遇上天氣特別好的時候 ,孩子想去玩沙,但沒辦法要上課。這個時候我都會覺得有點對不住孩子,因為讓他缺少了玩耍的時間。畢竟大自然才是孩子成長最好的課堂。

這就是我的一些感悟。希望能幫助到你。


我是寶藏媽媽,陪你分享我的育兒寶藏,做有溫度的育兒說,喜歡請點贊點關注哦~



寶藏媽媽


我試著從自身經歷談談這個問題。

一、

十幾年前我曾在早教機構工作過一段時間。當初只是因為興趣所以選擇應聘早教機構,坦白說,剛開始我也挺懷疑那種課程模式,是否會有早教效果。

當時有位同事入行較早,她培訓出不少親子教師,我從她身上學到了不少早教知識。通過觀摩她的課程,也開始逐漸相信早教課程的力量。

一段時間後,我從助教變為主教,授課對象為八個月至三歲之間的寶寶。

雖然每節活動只面對4~8名寶寶,但是順利開展一節活動還是有許多挑戰性的。

首先孩子小,需要強調規則,但是讓他們遵守規則並不容易。

其次早教課程教的主要是家長,如果沒有足夠的教育智慧貫穿其中,留住孩子將很難。

好的是,2004年早教起步不久,接受的家長大多層次都比較高,記得我曾做過統計,我帶班級家長最低學歷就是研究生,而且大多有海外留學、工作經歷。

這些家長都很有修養,會尊重我們的工作,但是他們的高知又給了我們壓力和動力。可以說在早教機構的那兩年,是我成長進步最快,收穫最多的兩年。

可能與我比較擅長隨機教育,處理問題比較客觀理性有關,我的課堂家長都挺配合,課程回購率很高,教育效果大家也應該挺滿意。

後來又有一位同事加入,她的風格和我們完全不同。她把自己描述的非常優秀:臺資機構跳槽,參與編寫不少課程。

一次在上海書城,她指著一些親子教材和英語教材告訴我:這是我編的,這也是我參與編的……

當時我只剩下仰視和自慚形愧。

後來前同事因為和她意見不同選擇跳槽,她接替了前同事的工作,她的工作能力讓我們大跌眼鏡:拿著黃豆開展親子課程,黃豆撒了一地;還有一次竟然帶著牙籤開展活動!

每次她開展親子活動,都是亂做一團,其他人又不好介入。她應付不來,就衝其他同事發火指責我們不去幫忙。

跟家長交流,除了炫耀自己的經歷,聊不出任何能引起家長共鳴的東西。家長們保持修養,不投訴、不吵鬧,只是請假的越來越多,回購課程的基本沒有。


二、

一次在玩具店,遇到一兩歲多的女孩,安安靜靜有修養。玩玩具的時候只見她雙手接過,輕輕放下,坐下以後,就開始認真、專注地玩。

要離開了,她把玩具收拾好,放回原處才離開。

我挺好奇,問她母親:她是不是上過早教課?

母親點點頭。


三、

前兩年,我陪朋友參加我們當地一機構開展的親子活動,活動過程讓人頭大。我挺想知道這些家長帶著孩子參加這樣的早教課程有何意義,也許是認為把錢花在起跑線就行?

老師授課等於自我表演,孩子們跑的跑,玩的玩,家長不約束、老師不制止。全程幾乎沒有互動,只是遊戲的時候,孩子才會參與進來,卻毫無規則可言。有個奶奶帶的孩子從頭到尾一直是滿場溜達,偶爾停下,卻是為了讓孩子喝水。

機構目前已關停。

說了這麼多,我只是想表達這幾點看法:

1、早教是否有用,與授課老師有關,與家長認知態度有關。

2、早教教的是家長,目的是通過親子活動提升家長的教育技能,改變家長的教育認知。

3、參加早教課,家長必須學會配合教師才有效。

4、早教機構為同齡寶寶提供了一個共同遊戲、玩耍的社交平臺,對培養孩子的社會性會有許多積極意義。

5、早教,不是為了學多少知識,掌握多少技能,而是為了促進孩子各方面的能力發展,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品質。


媽咪老師


說說我的早教經驗:

我家大寶下半年9月份開始要上幼兒園了,但平時出門最大的興趣是搶別人的玩具,不管自己帶了多少玩具,總是覺得別人的好,目前兩歲半處於一個叛逆期,什麼都是不要,是我的。在聽指令上也比較擔心。

平時問他一些話 都聽不大進去,顧自己。

本著進行幼兒園銜接的目的去幾個早教機構試聽,最後確認去美吉姆上課。

教室裡有很多教具,大寶都很有興趣,平時就是一個運動能力方面比較好的孩子,會自己大膽地玩。能消耗不少精力,也鍛鍊到身體,協調性。

上了近十節課後,我覺得早教課其實是在教育家長如何與孩子溝通,如何陪伴孩子,同時可以在課上跟老師一起做很多不同的遊戲,跳舞,運動,感知節奏等等。

一起上課的孩子 有不少可以很認真地聽老師說明解釋!配合老師做遊戲,可能是上了不少早教課了,私人這麼考慮的。

一節課一節課,孩子也會有所進步。從無法參與,到可以安靜下來參與部分遊戲和活動。

上廁所可以自己拿鞋子,用好放到架子上。

尿尿後知道蓋好馬桶蓋,然後進行沖水。

知道去前臺要小餅乾,然後謝謝叔叔阿姨。

下課知道排隊去領小貼紙,然後謝謝老師,記得跟老師再見。

有什麼需求,能跟老師勇敢地提出來。

相比自己,大寶可以比較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意願,不害怕。

各種器材也會勇敢地嘗試,每次老師要志願者進行示範時,我都會勸大寶積極舉手,踴躍參與,他也會興奮地舉兩隻手,這樣可以第一個體驗,玩遊戲。

報了大寶的課程,也送了7個月小寶的課。

小寶兩個月開始我帶去上早教課,第一節課剛醒,便便,要喝奶,配合度不是很高。

第二節課明顯好多了,全程配合。課上會做被動操,排氣操。抱著孩子進行跳舞,互動。也有教家長如果訓練孩子抬頭 翻身等等。

其中有一個環節是 家長們的分享,這個很不錯,月齡相似的家長一起分享自己經驗教訓,減肥鍛鍊反覆方法等等。產後的媽媽也需要一個這樣的機會,訴說自己的體驗,心情。

希望小寶早點進行早教課程,我自己和老公學習新的教育方法。不要重複大寶的錯誤教育方式。

當時指望有很明顯的效果還是不能太期待,但早教課至少給家長一個學習的機會。每週定時花時間陪伴孩子。這才是最關鍵的。




我的那些小竅門


很多人都會議論早教到底有沒有用,而我將講述一些我自己的親身感受!

對於早教對孩子有沒有用這個問題還是因家庭而異了,我也只能拿自己舉例子:

(1)家庭環境

自己的家庭是雙方父母都不在身邊,自己是第一胎,初為人母,以前什麼家務事都不會做,所以一切都是從零開始的。

存在問題:

孩子成長環境相對封閉,雖然經常帶孩子去公園和淘氣堡等場所,但是畢竟受時間和天氣等環境約束,孩子大部分時間都是和我一個人在一起,所以孩子會對陌生環境有牴觸情緒。

早教課表現:拒絕進教室,哭鬧,經多次堅持終於能夠做到和老師互動,主動參與。

所以,我想表達的意思就是:如果孩子成長環境相對封閉,與外人接觸較少,一定不要排斥早教,對孩子的社交能力有很大幫助。

相反,如果孩子家庭成員較多,每日有足夠接觸鍛鍊,不是很嬌縱,自認為早教意義就不是很大,畢竟孩子的童年學習領悟能力全是在遊戲和玩樂中掌握的。

(2)早教課程受教育的不止是孩子,還有監護人

1、玩的同時是可以學到很多知識的

通過參加早教課,自己意識到了自己教育存在的問題,知道孩子在玩的同時也是可以掌握知識的,比如在上早教前,買玩具就是亂買,從來沒有想過應該怎麼引導孩子。上完早教課後,知道一桶積木就有N多種玩法,同時認識了顏色,形狀,手眼協調能力。

2、對比同齡人,可以看到自己教育的失職和差距

此處並不是說要攀比,給孩子壓力,但也至少知道自己的孩子與同齡人相比是不是保持一個合格的水平,不得不說,孩子真的是有起跑線的,而且孩子的起跑線是家長給提供的。

(3)通過和更多的同齡人接觸,更早的發現孩子的優勢和不足,能夠提早為幼兒園入學做準備

3、最後和大家簡單分享下早教課學習的內容:

自己的男寶3歲,目前主要針對課程是運動課,藝術課

運動課:

首先是自我介紹,然後是上課前的熱身準備,配合音樂活動四肢,這是我家孩子最喜歡的環節之一,在家也基本上每天都做!而且自我介紹是入幼兒園必須學會的,同時也能提升孩子的自信心。

然後是遊戲環節,類似於模仿小動物的叫聲、大家一起圍著圓圈跑,練習加速,停止,轉圈,向中間聚齊互相打招呼。

有時候也會模仿汽車,輪船的聲音,飛機或者小鳥飛行,也是圍著圓圈跑,加速,停止, 高,低,內容類似,核心就是在玩的過程中掌握一些知識。

3、下面就是利用玩具,類似於積木,雪花片,拼插類玩具等,主要認識顏色 ,形狀,手指的精細動作。

4、前庭覺訓練,倒立,翻跟頭,踩腳面走路等

5、大器械的運動,主要鍛鍊秩序感

藝術課:

基本道具是水彩,膠水,橡皮泥,筆

主要鍛鍊孩子聽專項指令的能力,比如我家的孩子就多動,所以在家也會進行訓練。

如在規定的圈圈裡塗上指定的顏色,自己塗膠水粘上指定物品如雪糕棒,棉花等

用橡皮泥做指定形狀等


貓咪媽媽


沒有什麼不同 只是家長不同而已

我看到過一個新聞 說孩子在五歲之前 不要和他講道理 他根本就不懂 所以我覺得上早教沒什麼用處 但是這已經是一種風氣 而且 也沒有研究表明上早教沒用 不過要是真有研究結果出來說沒用 那這結果也不敢公佈呀。

不過我覺得這早教相對於家長來說 其實是一種好事。當然是對那些經濟條件過於寬裕的家庭 能起到託管孩子的作用。其實一個人的智力開發並不是在兒童時期,我拿我讀書時候的情況說說吧

由於我是80後 所以我沒上過幼兒園 直接上的小學 國家規定是七歲上 但是呢 我六歲父母就把我送去學校了 就是因為我會數數了

在我從一數到一百之後 老師把我收下了 但是現實很可怕 我小學四年級之前考試都是70分邊上 班上倒數 數學更是經常不及格 我爸媽望著學校學霸考一百、九十九 只能搖頭嘆息。後來到了四年級 我的成績就好了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 反正到了畢業的時候是第一名畢業。

到了初中 又是墊底 背文言文全靠死記硬背 經常被老師當教材,英語單詞也記不住。一直到了高二我的成績才開始反轉。雖然小學成績如何反轉 我不太記得原因 但是高二的成績變好 我還是多少有點總結的。

一 我記東西 全靠死記硬背 這個和我學數數一樣 不用過腦子 不用轉彎 一後面就是二 二就是三 如此推下去。

二 做不出來的題 從來不會轉換解體思路 一條道走到黑。

大致就這兩點 我覺得小時候我也是很出類拔萃的 我五歲就會數數了 都是姐姐們教的 但是又怎樣呢 腦子不會轉彎呀

所以我不建議小孩學太多東西 容易形成思維定勢 順其自然 該是愛因斯坦就是愛因斯坦 但是接受一些規則 還是有必要的 做智力開發的課程教育就算了吧 我個人意見 不接受反駁。


冷宇落飛星


好吧,用我親身的體驗回答一下:


一、早教這件事,針對的更多的是父母,而不是孩子。


我家孩子上早教班的時候,已經7個半月了。去的時候,孩子還不會爬。

老師說,這個階段,正是需要鍛鍊爬行的階段。

老師教我們怎樣教孩子爬:

1.在孩子的胸腹部底下墊上小毯子或大毛巾,讓孩子趴在毯子或毛巾上。

2.然後家長在兩端輕輕抬起毯子或毛巾,邊慢慢向前移動邊帶動孩子向前爬。

這個方法很管用,沒到兩天,孩子就學會自己爬了。

班級裡不會爬的小朋友好幾個。

等到下次上課的時候,依然有不會爬的。再上課,還是有不會爬的。

這是小孩子笨麼?

我打聽以後才知道,不是這樣的,是家長“沒有時間”帶孩子練習。


早教課上,總是會講許多知識。

講這段時間應該給孩子做什麼樣的練習,訓練他的什麼習慣之類。

而這些,孩子是聽不懂的。能聽懂的,是家長。

可是聽是一回事,真正回到家裡是否做又是一回事。

許多人給孩子報早教班是因為早教班的宣傳:

早教有多麼開發孩子智力,受過早教的孩子以後會如何優秀之類。。。。。

就以為給孩子報了早教班就萬事大吉了。孩子就領先在起跑線上了。

所以馬上給孩子報班。

其實,早教班宣傳的時候沒告訴你老師的課堂時間是有限滴,而且她們主要教的是家長。。。

並且家長聽了以後還需要執行。。。。

那麼家長不執行可不可以?

當然可以,只不過您就等於花錢帶孩子玩兒了唄。


二、早教不一定要上早教班



如果你有充分的時間和知識,早教是可以在家裡進行的。

當然,知識這方面可以學,有時間就可以。

但是為什麼許多人要選擇上早教班呢?

因為老師是現成的、知識是現成的、教具也是現成的。

家長真能省時、省力。

但是,我前面說了,你雖然省了“備課、學習”的時間,

但是陪孩子“練習”的時間是不能省的。

如果您考慮經濟問題,那麼,不是隻有在“早教班”才能早教。


三、早教的根本目的:就是要發揮出孩子的最大潛能。


這個理論來自於德國的以為牧師——卡爾•威特。

他懷著這樣的信念——“早期教育要從嬰兒的第一個智力曙光出現開始。”

把自己的兒子從一個痴呆培養成了一個天才。

關於早教有一個著名的理論叫“橡樹理論”。

意思是,以一棵橡樹為例,如果理想狀態下這顆橡樹的生長狀態是30米高,就意味著這顆橡樹最高能長到30米。

然而事物發展不可能都在理想狀態。

所以這個橡樹在很多不可測的原因下一般只能長到12-15米。

如果生長環境很差,就只能長到6-9米。

但是,如果生長環境好,水肥充足,精心培育,這顆橡樹可以長大18-21米高,甚至可以長到24-26米。

而孩子的潛能也一樣,如果生下來潛能有100分。

若任由其發展,他的潛能也許只能發揮出兩三成。

但如果我們用心發掘引導,精心培育,孩子的潛能可以發揮出六七成甚至八九成。

早教的根本目的:就是要發揮出孩子的最大潛能。

那麼為什麼一定要早期激發呢?

因為潛能的發展有一種不可逆的遞減規律。

比如一個孩子生下來潛能是100分。

如果從出生開始對他進行合理教育,並堅持下去,他就有可能成為具有100分能力的人。

如果從5歲開始同樣合理教育並堅持,他最多隻能成為具有80分能力的人。

若10歲開始,則最多成為60分能力的人了。

這就是為什麼要早教。

(關於早教這方面,我認真研習了許多的早教書籍,內容太多這裡不做詳細闡述了。有興趣的可以找我單獨探討。)


四、早教的受益者確實很多


比較著名的有:


1. 小卡爾•威特——他從一個有智力缺陷的嬰兒成為了一個眾人羨慕的天才。

9歲考入萊比錫大學,不滿14歲就發表了自己的數學論文。

16歲被授予法學博士學位。後來成了但丁學權威。


2. 威廉•詹姆士•賽德茲——11歲考入哈佛大學,入學不久就為同學講解“四維空間”這一數學難題。


3. 阿道夫•巴爾——13歲半進入哈佛大學,並且用3年的時間就學會了4年的全部課程。


4. 詩人歌德——他的成就不做贅述。


還有許多,這裡就不列舉了。


我身邊的一些經過早教的孩子:

凡是家長很用心的。雖然孩子沒有長大,但是孩子的品德、學識、接收問題的能力方面,確實要顯得優秀。


任何的成功都來自於堅持。早教也一樣。


正所謂一樣水養百樣人,上過早教的孩子的發展也不會都一樣。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些一直關注教育且堅持用心教育的父母,他們的付出都會得到回報。


雅瀟老師


就我兒子的經歷來說,我覺得上早教是有必要的。

我和愛人都不是本地人,在當地沒有什麼親戚,只有同事和同學。而這其中與我們關係不錯的朋友,都比我們生孩子晚一些。因此,孩子出生後,身邊也沒有幾個小夥伴可以一起玩耍。我覺得應該增加兒子與其他小朋友,以及除家人以外的大人相接觸的機會,因此在孩子半歲多不到一歲時,我給兒子報了一個早教班,是一個全國連鎖的比較大的早教機構。

機構店面裝修還是很不錯的,是孩子們喜歡的卡通風格,還有不小的遊樂區,有各種玩具、器械等。課程設置方面,基本上以音樂遊戲、親子互動、英語啟蒙為主。

剛開始上課時,是親子班,一個家長和兒子一起上課,主要是孩子還小,需要照顧,而且也要通過親子的方式讓孩子適應課堂。最初,孩子上課基本不與老師互動,旁邊的小朋友更是連理都不理。慢慢地,隨著老師的引導,孩子對課程開始感興趣,也逐漸適應了課堂,能與老師互動了,也開始跟小朋友一起玩耍了。而下課後,遊樂區是孩子最感興趣的,孩子能逐漸融入小朋友當中,與大家一起分享玩具,排隊玩一些項目。

幾個月後,孩子可以獨立上課了,我們開始還不放心,不時從教室窗戶中觀察孩子的表現,可是孩子真的很棒,表現得比我們想像的要好,只有一次上課中途出來了說想媽媽,不過我們跟他溝通了一會,說爸爸媽媽就在門口等著你,你是個小男子漢,別的小朋友都能自己上課,你也一定行的,不比他們差。於是他又有勇氣回到了教室。

孩子生日時,早教機構給孩子們辦了生日會,他們興奮地一起切蛋糕,吹蠟燭,玩得不亦樂乎,兒子還和一個要好的小夥伴互喂蛋糕,家長看了都忍俊不禁。

一年的課程上下來,我們明顯能感覺到孩子的成長,從開始的不敢與人接觸,到慢慢地能夠獨立上課,勇敢與老師和其他小朋友互動,敢於到臺前表現自己,還交到了關係不錯的好朋友,這就是孩子的成長,家長的欣慰。

我給孩子報早教的目的也達到了。其實早教,不是為了讓孩子學到多少知識,而是鍛鍊孩子與陌生人交往和溝通的能力。如果我們不上早教,估計兒子還會羞於與人交流,羞於展示自己。畢竟,把孩子圈養在家裡,只有親人在身邊,與讓孩子多跟外界接觸,對孩子的成長的意義,是不言而喻的。

同時給想給孩子報早教的家長們提個建議:一定要選擇大型的連鎖早教機構,一是教學質量、師資水平、安全衛生等有保障,二是早教機構交錢至少半年到一年,而且費用不低,小型機構有因經營不善跑路的風險,我身邊就有被騙的朋友,最後尾款也無疾而終。


海叔教育堂


年輕父母普遍對早教的接受度比較高。老一輩對早教的評價則褒貶不一。我聽到最有意思的一句話就是:“我家孩子沒上早教班,照樣比那上過早教的誰誰誰聰明”。可能是因為早教機構和課程選擇的不同,我個人覺得,上早教還是非常有用的,我們兩歲才上有點晚了,真應該早點上。


我們兩歲左右開始早教,本意是培養人際交往能力,為幼兒園提前做準備。先體驗了一節運動課。上完後孩子很開心,還想繼續上,課程顧問又贈送了一節美術課。本來想多體驗幾家,看孩子這麼喜歡,就咬牙買了96節課(當時沒什麼錢,刷的信用卡)。原計劃每週末兩節課,一年左右上完。後來因為個人原因,週末要上在職研,不能保證每週都帶孩子去上課,直到上週才把全部課程上完。第一年是自選課程(美術、運動、音樂、舞蹈、烹飪、科學實驗等),第二年把剩餘45節課轉成了芭迪熊英語。早教一直都是孩子週末最喜歡去的地方,沒有之一(也可能是因為我們太忙,帶孩子去的地方太有限了)。


對我們而言,早教的好處還是非常多的:

第一、培養了孩子的秩序感和歸位能力。剛開始上課的時候,情景是比較搞笑的。有滿教室轉圈的,有哭鬧的,有跟別的孩子說話的,有自己跑去玩玩具的。一個孩子不守秩序,別的孩子也立刻跟著模仿。所幸老師比較有經驗,幾節課下來孩子們都有進步。比如音樂課上排隊取樂器玩具,用完的樂器要先放回原來的地方,然後才可以換新的玩具。體育課上,排隊上器械,不推不擠。美術課上,畫完畫要排隊洗手。這些對3歲以後的孩子很簡單,對兩歲左右的孩子,還是需要引導的。家庭教育中,很難有排隊的機會。小區裡玩,也並不是每個孩子的家長都有讓孩子排隊的意識。


第二、培養了孩子的耐心和專注力。無論上什麼課,老師都會先講繪本故事,然後提一些問題請孩子們回答。讓孩子們能坐下來安靜的聽課,本身就是一種挑戰,更別提還要回答問題了。這非常考驗老師的上課技巧。美術課通常要完成一件作品,先從簡單的塗色、粘貼開始。有些孩子剛開始只能堅持半節課,塗色也塗不滿。我家孩子剛開始也需要大人的輔助,幾節課之後,就能投入其中了。上幼兒園之後,老師一直都誇她塗色塗的滿。在小班的年齡,能把塗色做的很好也不容易。

第三、鍛鍊了孩子的表達能力。比如說上美術課的時候,老師每次只給一個顏色。如果想要顏色,必須自己舉手,說出想要的顏色,老師才會給。上烹飪課的時候,想要什麼食材,也要自己舉手表達。

第四、培養了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早教課是按照年齡分類的,孩子們的年齡相差在半歲以內,跟真實的幼兒園環境差不多。一起上課的孩子,剛開始也是純野生狀態,家長在旁邊,就可以有針對性的告訴孩子應該怎麼辦。比如說,有次上課一起取玩具的時候,有個小男孩毫無預兆的一巴掌打在了我閨女的身上,他的媽媽沒有任何表示,小男孩也沒覺得自己有錯。而我閨女並不知道如何應對,只是呆呆的站在那裡,因為她從來沒有被打過。這時候,我就告訴她,看見不懂禮貌的小朋友,首先要保持距離,不要離得太近。如果他打人,我們應該怎麼應對。比如說,手伸過來的時候,我們要迅速往旁邊躲,不要被打到。然後跑到他夠不到的地方,大聲的跟他說:“打人是不對的。”如果他繼續衝過來打你,你可以用力把他推開,保護自己不受傷害,然後尋求老師和大人的幫助。發生了這件事情,也讓我意識到自己教育的缺失,對孩子的自我保護教的太少。接下來的幾天,在家裡就會模擬一些場景,教孩子如何應對一些不禮貌的孩子。


當然大部分的孩子都是非常有禮貌的。每次下課之後,孩子們都會在遊樂場裡繼續玩一會,也有了關係不錯的小夥伴。城市裡小孩子們相對穩定的友誼,是很難得的。


遺憾的是運動課上的太晚,錯過了一些感統教育的機會。比如說有個彩虹傘的環節,孩子們都特別喜歡。我家孩子的精細動作很好,大運動能力發展的不夠好,剛上幼兒園的時候,跑步很容易摔倒。如果6個月左右開始上運動課,可能孩子的運動能力能更好一點。


早教的圖片很少,大部分都是美術課課後拍的作品。因為早教課的時候大人需要陪伴孩子,並且也不允許課上拍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