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秦朝是第一個大一統王朝,難道商周不算嗎?因為這些差異

翻開中國大一統王朝歷史表,很多人會發現第一個算大一統王朝的是秦朝,那麼有的讀者可能會感到奇怪,

商周同樣是統一王朝,天下只有一個共主,為什麼卻不能算作大一統王朝呢?

首先這裡牽扯到一個關於“大一統”的概念,先來簡單說一下。

“大一統”的概念最早出現在《春秋公羊傳》裡面,所謂“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統也”,徐彥在《春秋公羊傳註疏》中解釋說:

王者受命,制正月以統天下,令萬物無不一一皆奉之以為始,故言大一統也。

為何說秦朝是第一個大一統王朝,難道商周不算嗎?因為這些差異

意思王者受命,從每一年新開始的一個月發佈號令管理天下,而萬物(天下)都依照王者的詔令,開始新一年的生活。最初的大一統強調的是“王命”的重要性,直到後來才被引申為政治、文化和領土上的高度統一。

譬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秦始皇,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廢除分封制,採用中央集權的郡縣制,建立起一套使用於全國的法律,而且疆域高度統一,這就是現在我們所理解的大一統了。

所以《漢書·王吉傳》中說:

《春秋》所以大一統者,六合同風,九州共貫也……故一變之後不可復修也。是以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戶異政,人殊服,詐偽萌生,刑罰亡極,質樸日銷,恩愛浸薄。

包括像對大一統思想闡述最深的董仲舒在《舉賢良對策》也說道:

《春秋》大一統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統。

為何說秦朝是第一個大一統王朝,難道商周不算嗎?因為這些差異

綜上所述,我們明白了什麼叫做大一統,簡單概括起來就是:

  1. 文化上的統一;制度上的統一;文字上的統一;
  2. 經濟上的統一;法律上的統一;疆域上的統一;

明白了這幾點,我們就能很好的解答為什麼商朝和周朝不算是大一統王朝了。

商朝在政治制度上實行的是“內外服制度”,所謂的內服是指商人的活動區域,而外服則是那些附屬國的活動區域,雖然商朝相對於夏朝以及之前的年代來說,各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方方面面都還處於萌芽的階段。

很多東西尚還不成熟,內外服制度我們可以把它簡單理解為一種簡陋版的分封制,但本質上來說,它並不存在分封,只是形式相同。商朝通過武力征服了周邊的部落和國家,建立起商和這些國家的附屬國家,商充當了共主的角色,其它國家都是附屬國。

像周朝最初就是附庸於商朝的一個附屬國,後來它逐漸壯大,這才消滅了商朝。

所以由於商對於附屬國的控制力是很薄弱的,雙方之間實際上基本上是相互獨立的關係,只不過附屬國承認商朝的共主地位,定期上貢納稅。這種控制力的薄弱造成制度的不統一。另外在疆域上商朝也並不統一,因為絕大部分商人的活動區域侷限在內服裡面。

為何說秦朝是第一個大一統王朝,難道商周不算嗎?因為這些差異

這種控制力的薄弱導致中央朝廷無法將統一的文化、經濟和法律推行到各個附屬國裡,像到了周朝時各個諸侯國之間都還在沿用不同的文化、經濟和法律,因此我們很難說在商朝時已經擁有了一套類似於秦國那樣自上而下的統一制度。

而周朝時我們已經可以明確它是採用的分封制,周王室繼續保持天下共主的崇高地位,但在制度上週朝和諸侯國依然保持著高度獨立的狀態,周王室享有各個諸侯對他的責任和義務,譬如定期上貢,闡述政績,保衛王室以及跟隨王朝出征。

而諸侯國在政治、經濟、文化和制度上都享有高度的獨立權,簡單來說,周天子沒有權力插手諸侯國的內政,除非諸侯國發生了叛亂,需要周天子出面維持穩定。所以我們看周朝那些諸侯國的君主基本上都是世襲,底下那些官員也都是由諸侯自己任命。

在政治上沒有形成高度統一的以中央朝廷為權威以及中心的制度

,在社會制度上週朝相對有了統一的色彩,也就是禮樂制度,這套制度是拿來配合分封制的。所謂的禮樂制度就是在文化、言行、生活、教育等方方面面都拿出一套制度出來讓大家遵守。

所以孔子說“禮崩樂壞”,指的就是這個禮樂制度了。但禮樂制度說白了是一套等級制度,是為了維護和鞏固每一個階層的權力,其中王室的地位最高,所謂“天子將出,類乎上帝”。另外像諸侯的征伐禮樂也都是由王室來制定。

為何說秦朝是第一個大一統王朝,難道商周不算嗎?因為這些差異

天子賜諸侯樂,則以柷將之,賜伯、子、男樂,則以鼗將之。諸侯,賜弓矢然後徵,賜鈇鉞然後殺,賜圭瓚然後為鬯——《禮記·王制》

這就是“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的說法,另外像在殯葬上面也有嚴格的規定:

天子七日而殯,七月而葬。諸侯五日而殯,五月而葬。大夫、士、庶人,三日而殯,三月而葬——《禮記·王制》

憑藉著禮樂制度,周朝算是相對建立了一個統一的社會,但這種統一實際上卻是對每個不同身份的人制定的一套責任和義務,是為了鞏固周王室的地位。而在文化上每個諸侯國都是不一樣的,像較遠的秦國在風俗、文化和法律上都和中原諸侯不同。

譬如《史記》中就談到“秦僻在雍州,不與中國諸侯之會盟”,這裡的中國就是指當時的中原了。像在制度上每個諸侯國也不盡相同,所以像在各個諸侯國內部都發生了各種各樣的改革,如秦朝的商鞅變法,在官制上廢除了世卿世祿制。

在經濟上刺激農業,抑制商業,統一戶口,加重刑法等等諸如此類;而像在魏國也有李悝變法,廢除世襲制,完善魏國法律,改革軍事;而在楚國也有吳起變法,韓國有申不害變法,這些變法的背後透露的都是周朝時各個諸侯國在文化、制度、經濟和法律上的不同。

為何說秦朝是第一個大一統王朝,難道商周不算嗎?因為這些差異

一個變字其實就已經展露了諸侯國和周王室之間的相互獨立性,以及各個諸侯國之間的各不相同。

可以說是百花爭豔,各有不同。就拿法律來說,每個諸侯國的法律都不一樣,趙國的叫《國律》,楚國的叫《憲令》,齊國的叫《七法》,韓國的叫《刑符》,魏國的叫《魏憲》,秦國的叫《秦律》,而且每個諸侯國在具體內容上也不盡相同。

最重要的是文字各國也不相同,根據王國維的研究,至少戰國時在文字上面當時分為五大派系:東方齊系、東北燕系、南方楚系、北方晉系和西方秦系文字,每個國家都擁有自己的文字,各自的寫法也不同,十分的混亂。

所以秦始皇建立秦朝以後,乾的一件事不僅僅只是統一了六國,在疆域上形成一個大一統的秦朝,而且在統一文字,以“小篆”作為全國通用的官方文字。由於各國的車輛尺寸也不一樣,所以又統一了尺寸和道路的寬度,一輛車就可以輕鬆跑遍全國了。

此外又統一了貨幣和度量衡,秦朝老百姓出門旅遊賣菜也方便了。廢除了分封制,建立起郡縣制,從此皇帝的號令可以從咸陽暢通無阻的通過各級地方政府層層傳達到全國的每一個角落,形成了一套自上而下的中央集權制度。地方上的權力大大受到限制,其官員任免都取決於中央朝廷。

而不再是周天子時代無權插手諸侯國,造成諸侯國各自為政的亂象。

為何說秦朝是第一個大一統王朝,難道商周不算嗎?因為這些差異

分天下以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監……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字——《史記·秦始皇本紀》

綜上所述,由於秦朝是第一個中央高度集權的王朝,而且制度、文化、經濟、文字和法律都完全統一,並且適用於全國,所以才說它是第一個大一統王朝,而商朝和周朝因為沒有建立這樣一個各方面都大一統的政權和社會,所以不算是大一統王朝。

而漢朝從漢武帝時代開始,由於董仲舒推崇儒家,所以漢以後,中國曆代王朝又以儒學為基礎,又建立了一個在思想上也高度統一的王朝,基本上可以說,根據歷史的發展,及時宋元明清時,中國已經是一個在方方面面都高度統一的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