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二線城市平均工資高是因為各行各業收入都高還是因為有特殊行業(比如互聯網,金融)拉高了平均數?

五月_Jo


一二線城市的平均工資高於三四線城市不僅僅是因為特殊行業,更重要的是資源的聚集

特殊行業收入確實高

1、一二線城市,尤其是北上廣深杭,聚集了中國的絕大多數互聯網、金融、高科技企業,這些行業的工資水平確實很高;北京的小米、百度、字節跳動、京東,上海的金融中心,廣州的網易,深圳的華為、騰訊、杭州的阿里等;還有更多的國企和央企等總部都設在北上廣深。

2、產業結構確實也影響了人均的工資水平,如果在50-60年代,那個時候東北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但是自從互聯網的興起,東北確實落伍;

資源的聚集

1、政策資源:一二線城市,除了直轄市,絕大多數都是每個省市的省會,經濟和政治的中心,必然是聚集了全省或者全地區的資源,無論是政策還是財政支出,都是重點建設和投資的地區;

2、地理位置及歷史傳承:一二線城市普遍在地理位置較好的東部地區,有些城市更是歷史悠久,底蘊十足;改革開放,也是從東部沿海地區逐步開展的,東部的城市也優先享受了改革開放的紅利,尤其是深圳,從一個小漁村直接變成了一個超級城市;

3、人才資源及其他資源的聚集,一二線城市更是人才的聚集地,這些高素質的人才,必然要求高回報;

4、一二線線城市的工作壓力,

社會的運行效率較高,更是年輕人聚集的地方,整個的工作節奏很快,不適合養老。

總結:中國一二線城市的工資高,一部分原因卻是因為這些產業,但是更多的是由於政策、資源的聚集,產生了這些新的行業;高素質的人才和高效率的運轉,必然要求高的回報。


星兒花兒


首先一二線城市的普遍職業收入肯定是高於三四線城市,這裡的原因也很明顯,首先大城市擁有很多大企業,朝陽產業,資金密集型產業,人才聚集的高端產業,這些公司是不可能去三四線城市的,換句話說你去了也招不到合適的員工,反過來適合這些企業的員工也不會去三四線城市。

其二也並不只是互聯網,金融企業拉高了整體平均數,只是他們的行業特別明顯的收入高,應該說一二線城市各行各業的收入都要比三四線城市高,不然也不會有大量的外來人口長期在北上廣深生活,但是收入高的同時支出也是顯著高於三四線城市的,特別是房屋居住價格,很多年紀大的北漂滬漂他們並不是不想回到家鄉,而是即使回去雖然支出減少了,居住環境好了,但是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或者同樣的工作收入減少的不是一點半點。

最後這種城市收入差異是很正常的,也是複合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不管從西方發達國家來看,還是日本韓國東南亞國家來看,大部分人口最終都是流向特大城市,日本東京人口占到全日本人口的30%,韓國首都圈人口占全韓國人口的50%,這也就說明大城市的普遍收入和就業機會是要很大程度超過三四線城市的。





悠閒投資者


一二線城市的整體工資都是要高於3、4線及以下城市的工資,並不是因為金融、互聯網等行業拉高的平均工資,當然同一水平線上,互聯網和金融、計算機的工資偏高的。換句話說,一二線城市的金融等行業工資高於其他的行業,同樣3、4線城市的金融等行業也是要高於其他行業的。同樣的工作崗位北上廣工資可能2w左右,如果到了其他3、4線城市有可能就3、4千元,不然一二線城市靠什麼吸引年輕人、每年大量的高校畢業生畢業後選擇去一二線城市發展,原因就是機會多,工資高。





勇敢的灰人


一二線城市高工資對應的也是高消費,反之,高消費也帶動了更高的工資。



言二2020


一般都是有高薪行業,高收入人群才能把 普通行業收入一同拉上去。最明白的,發達國家,人家老百姓給人按摩個腳都可以賺很多,這就是很多高端人群可以支付消費的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