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和青春期叛逆的孩子“过招”?你怎么看?

dayu23


你好,关于青春期的叛逆,我更愿意把它定义为“开始走自己的路”。这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人生阶段,不会爽约,只会有不同的结果和选择。



青春期的日常,大概会是这样的,虽然很少有«少年派»中的浮夸剧情,不过却是一样的感受:

这期间,孩子和家长总是一言不合就闹翻,学习和成绩是家长最关注的事情,可管太多,孩子会反感。

因为孩子的潜台词往往是,我是大人了,我的前途自己做主。不是无端唱反调,而是他们开始有意识地想要自我独立,决定自己的人生。

作为心智成熟的发展常态,大多数家庭却硬生生地把它演变成了一场洪水猛兽般的灾难事故。

于孩子,拼命宣示主权,争夺自由空间,于家长,无视个性成长,绝不退让半步。总之,冲突和矛盾丛生,争吵和冷战不断,必经之路满是刺伤彼此的荆棘,并不那么愉快。



那要如何平稳过渡青春期呢?其实也不难,在孩子还小刚学走路时,聪明的父母不会寸步不离地搀扶,担心孩子会摔跤,只会在前方做引导,关键时刻扶一把。

也就是说,在这场“人生的戏剧表演”中,孩子才是主角,有自己的脚本与表达,作为家长,在这个敏感时期,就要承担起配角的职责,给舞台中心的人用心搭戏。

说到用心,首先,要学会倾听,感孩子所感。

叛逆之所以令家长们苦不堪言,很大原因是在各说各话、各想各理,把对方的想法和感受排除在外,都在以各自的角度看问题,最后白费唇舌,把教育意义滥用成趾高气昂地训诫。



思想上没有聚焦,且各不相让,自然话不投机半句多,甚至导致亲子关系也一落千丈、水火不容,所以,家长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以旁观者的身份介入,更有收获。

换言之,退后一点,与孩子平视,承认其独立性,学会用开放、宽容的心态给孩子营造一个放松的环境,在那里他们可以雀跃也可以宣泄,父母只管耐心地倾听,在必要时给予帮助、保护、鼓励和支持。

其次,在不破坏原则和底线的情况下,扩大认知局限,帮助孩子完成他们的自我整合,扩大舞台。

家长对孩子永远是单相思,倾其所有只为能好好地爱,用尽全力地爱,但有时使劲儿过猛,难免会出状况,在关系的摩擦中弄伤彼此。



尤其是在青春期,父母让往东,孩子偏偏向西,父母反对的事情,孩子偏偏拗着干,父母较真的东西,孩子却不以为然。

不是刻意与家长作对,而是独立意识的渐渐显现和完善,督促孩子开始抛出成长的橄榄枝,却被父母拒绝,甚至无视。

俗话说,被理解、被认同和被关注是人们最热切而积极的欲望,而青春期的孩子对它们格外需要。

既然如此,家长何不利用这一心理需求,靠近孩子,充当守护孩子心灵的大门,在荷叶的开合中,帮助孩子收拾好内心世界,整装待发。


接下来,把孩子的思考和感知纳入固有认知,既是挑战,也是扩充思想的舒适区,学着和孩子一同成长。

都在路上奔走,谁也不是谁的向导,也就是说,家长不能让自己的爱成为负担,不要把“爱之深,责之切”随便使用。

总之,确认定位,用心倾听,;冲破局限,接受孩子的不同,做他们的同行者;关注感受,给他建议,不喧宾夺主,让他们自主自己的人生。

希望对您有用,共勉!

【~我是蘼蝶音:80后主妇,爱阅读,爱写作,爱分享,热衷书评影评。期待大家的互动交流~】

蘼语经典


“过招”一词用的太好了,和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以寻常路数相处,就已经注定你是输家!越是大道理夸夸其谈,越坏菜了,我的名言就是:与孩子们斗,其乐无穷,基本上与题主的表述同出一辙!




由于我所教的科目是物理,鉴于学科特点,我的教学生涯就在初二、初三这两个年级晃荡,而这两个年级正好是青春期叛逆的高峰期,如果和这帮娃们正经八百的讲道理,我估计我早已经气死八回了,之所以到现在还活好好的,得益于我与学生们的“过招”路数不走寻常路!用学生的话说:不知道班主任是个什么物种!


就前段时间上课的时候,有位同学半瘫在他后边同学的桌子上,我过去就诚心诚意的向他道歉:我错了,我应该在教室给你准备一张躺椅,让你高兴时来个葛优躺,但是老师太穷了,也没多少钱,希望你能原谅老师!还没等我叨叨完呢,他就站起来说:老师没事没事,我不怪你!然后他坐下后也坐好了。实际上当时我内心气的都快冒烟了!!!!试想如果当时我严声厉色的要求他坐好,他也能坐好,但是肯定心情不爽,就坐好了也不情不愿的,我看着还更生气!这样只要他坐好不就可以了吗?


所以与青春叛逆期的孩子“过招”需要先想好要达到什么目的,不管用什么方式,最后孩子做到了就行了,最主要的是处理问题时的态度!那么到底应该使出什么招呢?



一、摸透孩子的套数,反其道而行之


孩子经常会说的一句话就是:“我就知道你会这么说!”这句话说明孩子已经把你的底线摸透了,那你就被动了。这时候我们应该把主动权掌握在我们手中,不按套路出牌,让孩子不知道我们会怎么对付他。


比如孩子犯错了,按常理肯定会挨批评,他自己也知道犯错会挨吵,但是吵完就完了,孩子也觉得反正他因为这个错误挨吵了,也心安理得了。根本就没达到我们教育孩子的目的,我们的目的是让孩子接受教训,再也不要犯同样的错误。所以这时候不但不吵他,还和他一起分析原因,让孩子从内心真正感受到是自己错了,这比批评一顿要强百倍!


二、开启自己的智商库,想方设法引孩子上钩


叛逆期的孩子有时候就是故意作,也是为了引起大人的注意,或者向大人宣告自己的地位不容小觑。所以这时候我们就不能轻易上当,那就中了孩子设计的圈套了.这时候我们可以欲擒故纵,假装上了孩子的当,然后反制于孩子,从而达到我们教育孩子的目的。这个方法很多,不好一一描述。

三、发现自己错了,要及时认错,不能碍于面子失信与孩子


这个问题对于叛逆期的孩子来说非常重要,有时候他自己出现问题而不自知,但是大人出现问题他倒耿耿于怀,相当于大人的小把柄握在他手里了,他会拿这个小把柄说事,或者闹情绪。这时候大人的及时认错反而可以将事情处理的更好。


有一次我去班级上课,我已经开始讲课了,发现有位同学不但没有听讲还在讲话,我提醒了这位学生,但是明显感觉他懒洋洋的,不怎么愿意搭理我,并且还在与同桌交流了什么,我就让他站一会,就这功夫上课铃才响起来,我意识到我这是提前上课了,于是乎我就说:“怪不得你在讲话呢,原来还没打上课铃啊,我错了,对不起,你请坐好吧?”同学反而摆摆手说:“没事,没事!”坐下的时候明显感觉到他的态度缓和下来了,然后就能看出他在认真听课了。这就是大人及时认错的好处,收获的不仅仅是树立了自己的形象,同时也给孩子做了榜样,知错就改!



四、适当示弱也不失一个好办法


方法很多,关键时刻要看自己的大脑反应,只要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就没有大的问题!比如某个时候就说自己能力不行了,希望得到孩子的帮助等等,瞬间体现了孩子的主体地位,孩子会干的很起劲,并且干的很好。


五、切忌唠叨,一次犯错多次被提起


对于叛逆期的孩子来说出现不符合逻辑的问题是常有的事情,这时候大人每次都是前三百年后六百载的细数孩子的问题,会引起孩子极大的反感,当承认自己的错误也不承认了。用孩子的话说就是:“我不就……,你看你没完没了的。”有的干脆一句话不说,你爱怎么着怎么着吧?这样就不利于引导孩子向好方面发展。所以一个问题解决完了,就过去了,不带秋后算账的。


六、适当的时候也需要装聋作哑


叛逆期的孩子所做所为不一定每件事情都要整个一清二楚,适当的装聋作哑,有时候你会发现孩子自己也能转过弯来。


谁人不青春,谁人青春不迷茫,谁人青春不疯狂,青春叛逆期的孩子走过去就是灿烂的明天!作为大人只要关注着不让孩子的思想跑偏就好!


平衡一样


很喜欢题主这个有趣的说法,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和青春期孩子“过招"其乐无穷!家长学会了以下几招,必能和孩子共享其中乐趣!

1,以退为进。

不擅自代孩子做主,遇事征求他的意见,多倾听,少指挥,多共情,少评论。

可说可不说的话,少说,言多必失,说就说到点子上;可管可不管的事,少管,多管招人烦,管就管在关键处。

比如,孩子回家给你说今天学校里某某和谁谁闹矛盾了,孩子没有说完呢,有的家长可能会如此评论:“他怎么能这样呢?这是他的不对······”

换一种方式:认真地倾听孩子讲完,偶尔地给点提示,听他讲完自己的看法,最后来一句:‘’我觉得你说的很对,如果······”

2,多接纳、多关爱、多赞赏;不嫌弃、不指责,少挑毛病。

比如,孩子放学回家晚了,在你焦躁不定的时候到家了,很多家长会抱怨:“你干嘛去了,咱这么玩才回来,你让我多着急,你知道吗?”

换成另一种说法:“你终于回来了,肯定累了吧?歇会儿吧,我的心也可以踏实了!”

3,他急你不急,他发脾气你躲开,无理取闹坚持原则不动摇,方法方式要灵活。

比如针对手机的事情,商量好如何使用手机,一起定一个纸质的规则,孩子做不到,一次可以有借口,两次还可以商量,三次绝对不允许,收回手机使用权,任他着急,只是一句话:咱们商定好的事情,一定要坚持!

他发脾气,就任他发,只要在安全的范围内,还可以引导他发泄火气。

总之一个原则:你是我的孩子,我无条件的爱你,但我不会纵容你不遵守咱们定下来的规则。

总之一个准则: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和接纳,但绝对坚持自己为人做事的原则。这种坚持也是对孩子的一种最大支持!


快乐庭院


青春期孩子所谓的叛逆时期,正是父母与孩子拉近关系的好机会。

睿智的父母懂得调整自己的心态,重新看待自己与子女的关系,改变教育方式,和孩子更好的沟通,增进亲子关系。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小欢喜》中季扬扬的父母,因为忙于工作,没能陪伴季扬扬。因此,季扬扬和父母的关系很不好。


他叛逆,不喜欢学习,热爱赛车,在学校总是一幅冷淡的样子,令人难以亲近。与父母的关系更是糟糕,当父母从外地回来,陪伴他读书,他不愿意和父母住在一块,还离家出走。父母和他说话也总是一幅爱理不理的样子。

季扬扬与父亲之间的矛盾因为一张表情包引发出来的道歉事件更是激烈到了极点。

在这就不细说了,以免有剧透的嫌疑。季父很为难,他调整了工作,想多给点时间在家里,缓和父子关系。在扬扬舅舅的指导下,决定从了解扬扬的爱好开始,他也去赛车场了解赛车,申请了网络账户和季扬扬泡一个赛车论坛,并以陌生人的名义关注他,和他交流。



如何与青春期孩子过招,这部电视剧讲了很多,不同类型的孩子要区别对待。但他们共同的地方就是需要父母的爱、理解和包容,还有耐心和恒心。充分尊重他们是独立的个体,允许他们自己做决定。


想要了解他们,光是倾听还不够,他们需要被理解。如何理解他们,就要父母站在他们的立场上,理解他们的感受,认同他们的所爱。从认同他们的兴趣爱好开始,找到共同的话题,有条件能参与进去更好。

方圆理解方一凡喜欢跳舞,想要艺考的想法,赢得了孩子的心。英子父亲鼓励孩子的兴趣,支持她去天六馆义务演讲,她喜欢乐高,父亲就陪她一起玩。而英子母亲宋倩明明才是对英子付出最多的那个人,却得不到英子的理解。反而与她争锋相对,让她伤心难过。

所以说,孩子并不难管,只是家长没有用对方法。家长尊重孩子,从孩子的需求出发,尊重他们,给予适当的建议,对孩子不提出过高的要求,孩子又叛逆什么呢?

他们反抗的并不是父母本身,而是不正确的教育方式。

我是程俊,电视台工程师,教育领域创作者。分享养育孩子的快乐与烦恼,欢迎关注点赞加留言。

程俊谈教育


孩子进入青春叛逆期,已经由小孩子成长为大人了,开始形成自己的思想,不愿意被过多的管束,能够自己处理自己的事情,把自己和父母隔离开来。很多父母依然安以前的方式对孩子进行管教,造成孩子与父母的对立,甚至与父母对着干,让父母觉得没有办法去管了。侯妈专注亲子教育十几年,现在和广大父母说说如何对青春期叛逆期的进行管教。

1. 孩子已经长大成人了,父母不要再拿他们当小孩子来使唤,不以大人的身份来压制孩子的想法,对孩子要平等相处,反思平时对待孩子的态度,注意与孩子说话时的语气。

2. 父母要多关心孩子,把孩子当作朋友看,多支持和帮助孩子的想法,孩子相信父母了,就会接受父母的意见。

3. 父母不要批评孩子,不拿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不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多夸奖和鼓励孩子,对孩子多作正面的评价。

4. 对孩子管教不要太严格,要相信孩子,多给孩子自由和空间,让孩子自己处理自己的事情。

5. 父母要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与社会上不务正业的孩子来往,不被社会不正之风所影响。

我是侯妈,欢迎家长朋友关注我,每天分享亲子教育内容。


侯妈家庭教育


首先

对于那些更叛逆的孩子,父母会感到他们不能互相交流。
所以我们不应该以过招来代替与孩子的沟通
介绍几种实用的亲子沟通技巧。

1,尊重儿童
父母不应该总是盯着孩子的弱点,不要把他们的弱点和其他孩子的弱点作比较。当与孩子接触时,父母应该尽可能地寻找孩子的优势,鼓励他们减少对父母的抵抗。

2,换位思考
父母也来自青少年的反叛,但是现在没有孩子表现出明显的,所以面对孩子令人困惑的行为,你不妨想想,想想为什么孩子这样做。经过共鸣,我们将了解孩子,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3,稳定情绪
父母带着情绪教育孩子,肯定是不理智的,会使孩子更抵触。因此,父母教育孩子时,他们不耐烦,不安,不冷静。他们应该在平静的时候和孩子们交流。

4。允许孩子犯错。
这个阶段是儿童形成自己观点的关键时期,小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因此,父母应该允许孩子犯错误和遭受损失,不要过分限制孩子的手脚。同时,父母是孩子们最好的榜样。反叛青春期的儿童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父母的好言行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这个阶段是儿童形成自己观点的关键时期,小错误是不可避免的。


mysunrider


父母和青春期孩子不能要学会沟通,不能彼此对立,青春期又是叛逆期孩子想法总是天马行空似的,不愿听父母唠叨,作为父母不要总是摆个家长样子,说训斥就训斥不管场景与环境,孩子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自尊心,面对孩子父母要学会和孩子站在一个水平线,学会倾听,我要认真的听孩子讲的学校的事,同学间的事,哪怕你觉得很幼稚,无聊,都要认真仔细听,得到孩子的认可和他们像朋友一样沟通,聊天,并给出建议,学会和孩子交朋友很多问题就好解决了,但孩子就是孩子总用不听话做错事的时候,那时父母两人一个要唱黑脸,一个白脸,相互配合,目的是把孩子教育好,让孩子有个健康快乐的成长。



牛眼中的艺术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想要过好招,首先得要了解青春期孩子都有哪些特征

1、情绪强烈

进入青春期,他们的大脑边缘系统变得非常活跃,各种情绪的起伏会影响青少年的内在感受和日常决策,他们开始用更复杂的方式来加工有关自己和他人的信息。

人类处理信息通常有两条路径,一条路径是慢的,处于高层的大脑皮层会对信息进行过滤和推理,然后以平静理性的方式传递给杏仁核;另一条是快的,它们绕过大脑皮层直接进入大脑的感知传递给杏仁核。

青少年会比成年人更容易通过快捷路径来激活杏仁核,这就意味着即使没有任何事物激活大脑皮层,青少年也更容易产生纯粹的杏仁核反应,爆发出强烈的情情绪。就像平时父母随口说点什么,孩子们就会产生强烈的反应;同学之间一个没有表情的眼神或无意间的碰撞,也可能被解读为故意的。

2、寻求新奇事物

青春期阶段,多巴胺的神经回路会变得活跃。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它能够产生追求奖赏的驱动力。青春期的多巴胺一般情况下会处于比较低的状态,一旦受到刺激,水平则会迅速升高。这就是为什么青少年常常觉得无聊,一旦从事一些具有刺激性的冒险活动,迅速升高的多巴胺会让你们非常愉悦。



3、社会交往

青春期开始之后,他们最在意的同伴之间的关系,同时这也常常让他们产生“同辈压力”。他们热衷于做同样的事情、说同样的话、穿同样的衣服、遵循同样的规则。在所有的奖赏中,他们最想要的就是同伴的尊重,而他们最大的冒险也是在人际关系上的冒险。

4、创造性探索

进入青春期后,随着前额叶的发育,青春期的大脑开始以概念性的、抽象性的方式来思考。他们开始有意识的、富有创造性地思考,友谊、父母、学校以及自我。随着意识能力的扩展,他们开始用新的方法看待世界,质疑现状,试图打破常规,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新的创造。这些现象到我们眼里就成了“青春期的叛逆”。其实很多富有革命性的理论和塑造世界的方法正是来自青春期的年轻人。


了解了以上这些特征,家长们就知道该如何应对来自青春期少男少女的各种“挑衅”了。


首先,我们要理解他们的这些特征,理解和信任,对青春期来说最稀缺的物品。成年人的习惯性错误就是太把自己当回事,以成人的视角来看待这一切,其实他们可能并不能体会到一个青春期孩子有多痛,也不愿意接受孩子有足够的理性做判断和选择。


其次,是帮助孩子们找到他们的天命(天命使得他们喜欢做的和他们擅长做的实现完美结合),让他们明白“我为什么做这件事?为什么这件事对我来说很重要?”只有做那些他们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才能释放巨大的能量和深度的满足感。


最后,父母付出的爱是无条件,不能给孩子做了什么,马上要回报。无论面对孩子们什么样的话题,都不要做道德评判,也不要直接给出是与否的答案,更多的是让你们自己去想,负责任的选择,负责任的承担。她相信每个生命只要给他合适的土壤、充足的阳光和空气、充足的空间,它都能长成了自己最好的样子。


我是夏花,愿此生如夏日花儿般绚烂,欢迎关注和点赞,一起读书、成长、变老!






欧阳夏花


首先要了解孩子叛逆的原因是不是儿童期缺爱,亲子关系不佳造成的。青春期是儿童期教育缺陷的最后补救期,等他成人后,很多东西可塑性已经很小,所以抓住这个最关键时期吧。青春期说白了就是一个“性生长期“,他不是必然有叛逆的,有的孩子在儿童期得到很好的教育,公平的对待,家庭关系和睦,是不会叛逆的。很多叛逆严重的孩子往往是儿童期父母不知道如何教育,甚至用一些极端手段对待,导致孩子积压了很多反抗情绪,进入青春期后,随着身体的发育,自我意识觉醒,觉得自己翅膀硬了,反抗就爆发出来了。

如果是上述原因的话,我觉得“过招不过招”不是首要的,首要的是修复亲子关系。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父母,谁也不能保证自己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做得很到位,大部分家长都是第一次为人父母,所以趁着这个机会,好好爱孩子吧。

怎么爱呢?比如孩子上学比较辛苦,回到家里如果感到家里很温馨,坚硬的心会慢慢融化的,叛逆行为自然就少了。外面的食物少买,妈妈亲手做的食物里有爱的味道,每天放学回来如果能吃到合口味的食物,幸福感多了,哪里还想叛逆呢?

有四句话在修复亲子关系上很神奇:“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我爱你”。如果以前因为爱子心切对孩子做过些过激行为,现在好好谈谈心,说声对不起,不丢人。

没有关系,就没有教育,关系好了,才有影响力。如果一定要过招,“爱“是最有威力的招式。



乐芝全脑教养


青春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都要度过的一个阶段,这是很正常的。面对青春期,家长肯定要理解和包容孩子,要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体会其心情和想法。孩子如果叛逆,和父母大吵大闹或者不听话,其实也是在变相地向父母表达自己的心理不适。


那么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关注孩子的心理感受,我们需要尊重孩子敏感和脆弱的心理,帮助孩子调整好情绪。这个时代的孩子有主见、有个性,但同时他们又太敏感、太自我,容易悲观和失落,有时一件大人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都有可能把孩子伤得体无完肤。因此,家长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不要孩子一发脾气家长也跟着责骂孩子,这样只是把事情弄得更糟,家长不妨放下身段和孩子沟通,注意安抚孩子的情绪,循循善诱,让孩子明白爸爸妈妈是爱她的。


每个人都渴望被理解、被尊重,渴望自身的价值能够得到别人的承认,很多时候,我们做家长的很容易看到孩子身上的缺点,容易注意到孩子的弱项,而忽略孩子的优点,甚至对孩子恶语相向,说孩子这个不行那个不行,这样孩子自然会觉得一无是处,更觉得恼怒和糟糕,觉得自己什么也做不好。家长应该多鼓励孩子,多些鼓励性的话语来安慰孩子。


父母不要以自己的好恶标准去要求孩子,而要真正去尊重孩子,并愿意以先去理解孩子的姿态与孩子形成互动。这样,一个良性的沟通才可能开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