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的,最后一批华人游客 (5)

前言:在新西兰干了几年导游,我从来没有想过整个华人旅游业会这样在2月旺季嘎然停止。南半球是反季节,加上春节假期,所以每年的1-2月是华人来新西兰旅游的旺季。但今年因为疫情,整个行业都彻底打乱了,我想从一个当地导游的视角谈一下我接触到的最后几个大陆游客同胞。


上一篇 最后一批中国游客(4)


排版:Elaine

图片:图一来源网络,其他图片TONY拍摄


有些朋友可能在等那三个小年轻的故事。让大家失望了,第二天早上起来没有故事,或者说有过故事,我不知道。总之,我起床的时候,另外三个床的帅哥美女都在自己床上睡觉。我退了钥匙自己去海边散步。

这里有一个小轮渡5分钟到南岸,可以坐人和自行车。机动车要过去得绕一个大圈,差不多40分钟,因为有几十公里呢。虽然两岸只有短短的几百米,但地势完全不同。北岸小镇这边的码头很平坦,属于沙滩和立柱搭建的船坞;对面南岸却是垂直陡峭的崖壁,颜色是青灰色,码头由激流冲刷而成。

新西兰的,最后一批华人游客 (5)

我曾经在对岸码头和几个夜钓的人聊过天。因为Whitianga镇增长的人口带来房产开发的强劲需求,他们是从汉密尔顿过来的建筑工人。今天看来,这个小河口繁华在北岸,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几百年前的繁华却在南岸那崖壁之上。

250年前库克船长(延伸阅读:水星湾的故事)来到这里时看到的和我们其实一样,当地毛利部落主要居住在北岸。但细心的他除了看星星,也爱看地面。他在南岸发现了很多早期移民生活和战争的痕迹,他初步判断南岸在更早期曾经生活过毛利部落,应该是被后来的毛利部落灭绝了。他的猜测其实后来被更多的考古证实了。今天的毛利人更多宣传被欧洲人殖民的弱者形象,但这并不能遮掩过去的黑暗历史:毛利人的部落时代其实是丛林法则,强者生存,赢者通吃。

但今天绝大多数游客是冲着教堂湾(Cathedral cove)来的,这里是电影《拉尼亚传奇》的拍摄地。还有不少是来钓鱼,因为附近有海洋保护区。保护区当然不能钓鱼,但鱼是会游出来的,所以保护区周边海域也都是船钓,岛钓的好地方。我10点接上客人后去了教堂湾。

新西兰的,最后一批华人游客 (5)

看教堂湾最省力是从Whitianga坐玻璃底船,又可以看看保护区的各类水底生物,还能轻轻松松看到这里壮观的海蚀崖壁,离岛,拱门,各种造型。但最好要预订,因为就一条船。我们因为是临时去,所以合适的时间段没有了。那我们就开车去哈黑(Hahei)走步道。这条道是科罗曼德半岛的精华所在,往返1个半小时到3小时,看个人体力。

我客人体力不错,2小时不到就回来了。见多识广的客人,对这类自然景观也就是看看就好,毕竟地球上面没有新鲜事。考虑到今晚的住宿地还远,绕过山地后我们在海边小镇泰鲁阿(Tairua)先吃午餐再赶路。午餐后孩子们照例在海边的游乐场玩了好一会,这样也好,又有利于消化,玩累了等会上车还可以睡觉不容易晕车。

新西兰的,最后一批华人游客 (5)

游乐场人不多,有两家洋人在吃烧烤。旁边还有一家华人带孩子在玩,我猜是自驾的游客。因为他们家两位老人都戴着口罩,在南半球的烈日下,在没有几个人的海边小镇,挺容易识别的。走近了,听他们说话,果然是熟悉的普通话。我和他们点头致意,他们也点了一下头,大家都没有多说。

昨晚我在超市买了点黑布林,游玩时自己吃,也和客人分享。客人家小姑娘吃到甜头了,在游乐场时又问我还有没有。我变戏法一样又给了她一个,她边玩边吃,开心得咯咯笑,和游乐场里其他孩子一起玩。孩子的世界是最简单的,他们不会顾虑有没有疫情。

下午我专心开车,客人专心睡觉,醒来时已经进入陶朗加(Tauranga)了。因为客人希望这次能到首都惠灵顿(Wellington),所以我们其实每天的平均行程需要在3-4小时。我就没有选择住陶朗加了,虽然这是个迷你版的奥克兰,也挺漂亮的。车开过港口时,我看到几条大船,其中有一条很确定是邮轮。

想到新闻里沸沸扬扬的日本邮轮“钻石公主号”疫情的事情,心里生出一份别样的滋味来。这段时间打开手机就是疫情的新闻,看多了之后看到啥都有联想。好在我们也没在陶朗加停留太久,只是路过做个途中休息而已。

从陶朗加到瓦卡塔尼(Whakatane)就是一马平川了,路况非常好。这个小镇,别说华人游客了,连本地华人来的都不多,其实她离罗托鲁瓦也就1个多小时车程了。但去年年末她在全世界出了名,因为离开几十里外的白岛(White island 又译怀特岛)去年12月9日白岛火山爆发造成了人员伤亡。当时很多国内朋友都很关心的问我,担心我在奥克兰是否安全。

新西兰的,最后一批华人游客 (5)

谢谢朋友们的关心!我其实很安全。新西兰北岛几乎遍地是火山,但特别活跃的只有三个,白岛算一个,还有两个就是大名鼎鼎的汤加里罗(Tongariro)塔拉纳基(Taranaki)。如果你不非常近距离的接触它们,其实并没有特别的威胁。但火山口地貌据说是最接近火星地表的,所以很多热衷于此的人还是络绎不绝的去参观。

我们在这里停留一晚,我带客人去河口看了著名的雕塑“石头上的女子”。那是纪念600年前带领部众划着Mataatua waka(毛利人跨越千里远洋的巨舟之一)来到这里的毛利部落首领的女儿,雕塑是1965年立上去的。在附近的高处可以看到东面大海里的白岛和西岸一座大火山的轮廓。毛利人关于这些火山有很多有趣的故事,这里的故事我觉得是最有趣的之一。

新西兰的,最后一批华人游客 (5)

小镇只有一家大点的华人餐厅,新香港酒楼。但餐厅不做唐人菜,除了有烤鸭,其他的菜基本都是很中西合璧的做法。在这样的小镇,这已经是不错的选择了。对于无时无刻不想吃中餐的客人一家来说,有点将就,客人本以为还有中式游水海鲜呢。这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了,华人游客很少来这里。因为疫情的原因,客人也不想往华人扎堆的地方去,将就也就将就了。

晚上我住在镇中心的一家老酒店。楼下是酒吧,楼上有16间客房。晚上进出酒店都会穿过酒吧。因为是毛利聚居区,70%的顾客都是原住民。他们脸上或身上基本都刺着毛利纹身,看起来有点吓人,但其实都还好。我在新西兰生活了十几年,去过几乎所有的小镇,还没有遇到过特别有敌意的人,这个国家整体来说挺安全的。不过我不会喝酒,几乎滴酒不沾,所以就没有喝一杯了。

酒店二楼有活动室,我在那看了一会自己带的书。这时我闻到浓浓的香味,公共厨房有人在做晚餐。等她端到餐桌吃饭时,我看到原来是前台的那位服务员。听口音和外貌,我估计她是菲律宾人。她问我为什么路过这里,我没正面回答,只是说自己去惠灵顿的路上停留。我问她今天是不是客人很少,她说是的,就3个客人。过了一会,她又补充了一句,自从火山爆发后,这里旅游就淡了很多。

这天是2月5日,新西兰对中国旅行禁令实施的第三天。到这天为止,我遇到的新西兰本地居民(华人除外)大部分对于新冠肺炎并没有给与特别多的关注。在这个国家,大部分人只是关心自己眼前的生活,并不会对国际大事投入太多关注。毕竟,这个飞到最近的澳洲东部都需要3个多小时的国家,是多么的偏远啊。

但明天的行程里,沿途遇到的新西兰民众,他们的态度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而且在Gisborne我听到和亲眼看到的疫情影响如此直接而强烈,乃至于我拍了视频发抖音后,国内竟然有近300万的浏览。


该来的,还是回来的。

9000公里外隔着太平洋的翅膀扇动起来,

虽然需要时间传导,

但疫情的影响,

终于还是来到这个世外桃源一般的国家了,

宁静被打破了。


作者简介:新西兰华人导游,兼职优步司机,讲述新西兰平常人的真实故事改编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