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氏史學:《蘇頌後嗣研究》之蘇攜

蘇氏史學:《蘇頌後嗣研究》之蘇攜

《蘇頌後嗣研究》

蘇攜

蘇登科

點開☞

筆者按:《蘇頌後嗣研究》所關注的“蘇頌後嗣”,僅限於兩宋期間有文獻可考者。主要以蘇頌家族現存墓誌為依據,並參照有關史籍資料,對蘇頌後代的成員及其生平,試作一次初步探索。按《蘇頌行狀》和《蘇頌墓誌銘》的記載:蘇頌有子6人,孫男19人,曾孫男女13人。筆者共查得32人:子輩6人,孫輩8人,曾孫輩8人,玄孫輩9人,五世孫輩1人。

現刊發《蘇頌後嗣研究》蘇攜傳記史料,敬請指正。

——————————————

蘇攜,蘇頌六子。卒於南宋紹興十年(1140年)正月初九日,享年76歲。累官至右朝議大夫,贈通議大夫。有文集五卷,尤長於詩。初娶元氏,章簡公絳之孫;次娶曾氏,資政殿學士孝序之女;繼室復以其妹,相敬如賓。皆封恭人。

蘇攜墓誌銘,原題《故徽猷閣待制致仕蘇公墓誌銘》,載於《浮溪集》卷廿五。作者汪藻,是北宋末、南宋初的大名家,亦是蘇攜的好朋友。墓誌載:“藻從公遊最久,得公之典刑名理非一。會孟容來速銘,義不得辭。”

按《蘇攜墓誌銘》的記載,蘇攜只有一子一男孫:子蘇孟容,右修職郎,兩浙路轉運司幹辦公事;孫蘇箴,登仕郎。與《蘆山蘇氏大宗總族譜》(下稱《蘆山譜》)所載不符。

按《蘆山譜》所載,蘇攜有二子:蘇孟容、蘇建宗。蘇孟容又有三個兒子:長蘇茂,傳衍潮州;次蘇箴,傳衍潤州;三蘇鹹,傳衍同安蘆山堂。蘇攜次子蘇建宗,字本橋植,號象峙,任廣東惠州府博羅縣正堂,子孫居博羅縣。

表面看《蘆山譜》的記載,似乎完美無缺。可惜,《蘇攜墓誌銘》寫得明明白白:蘇攜只有一子一男孫,沒有“蘇建宗”、“蘇茂”、“蘇鹹”三人。

南宋劉宰《京口耆舊傳》卷四《蘇頌傳》附有蘇攜傳記資料,摘錄如下:

“攜,字季升,頌之季子。頌自濠赴御史臺,對世儒獄。攜年十三,隨至京師,僦舍御史府前。朝夕入,問起居狀。間詣宰相府訴冤,事由是得白。攜亦以此知名。少以父任,再轉為武成軍節度推官。有二死囚當論,攜不可。守怒,欲按之。攜不為回。二人卒免死。父喪,服除。以兄嘉入黨籍,監兗州東廟。尋知丹陽縣丞。會令闕,攝官且二年。時高麗入貢,吏並緣為奸,所過騷然。攜先事為備,故使者過而民不知。歲飢,行賑濟,朝夕親臨,民被實惠。通判廬州,去郡,民相與遮留,至於罷市。中丞蔣猷薦為御史臺主簿,三遷為尚書倉部郎中。長貳將請於朝。歲漕冬初至者,監司若州縣皆坐之。時去禋祀止數十日,而漕至者未半。攜持符不下,白其長曰:“符下,則坐者無慮數百人。禋祀恩皆格不行,無乃已甚乎?”時人服其長者。擢衛尉光祿少卿。紹興初,召赴行在,除宗正少卿中書門下檢正諸房公事。知溫州,皆不拜。紹興十年,召為太常少卿。翌日,除權尚書刑部侍郎。少留,以疾告老。除徽猷閣待制,致仕,卒。亦葬長岡,汪藻撰墓誌。”

蘇氏史學:《蘇頌後嗣研究》之蘇攜

蘇攜事蹟,詳見北宋汪藻《浮溪集》卷二五、南宋章定《名賢氏族言行類稿》卷七、南宋《嘉定鎮江志》卷十七、南宋《京口耆舊傳》卷四、清陸心源《宋史翼》卷四、

☞【 蘇氏熱評】也談蘇益的記載

歡迎親們在底部發表神評,與我們交流

傳家風|揚正氣,從關注開始

更多詳細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蘇氏信息平臺》!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