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史上有3大名將,論戰功,岳飛後代排第一

中國各地名將錄第1期:成都史上有3大名將,論戰功,岳飛後代排第一

成都,一座來了就不想離開的城市,的確如此,從古至今,成都都是天府之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成為入主四川的必爭之地。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在外人眼中,成都人民的性格多是喜歡悠閒安逸,甚至是“不思進取”,所以成都歷來都是重文輕武。即使如此,成都還是出了三位比較有名的武將。

成都史上有3大名將,論戰功,岳飛後代排第一

第一位是清朝的羅應旒,現在屬於成都郫都人。在史料中,對於羅應旒的記載很少,到底有多厲害,也不是很明顯,對他最詳細的介紹是參與中日唐王山之役。

所謂唐王山,就是今天山東鄒城市的東南處。當時,羅應旒率軍在此處阻擊日軍,不料陷入了對方的包圍圈。先是日軍第十八聯隊隊長佐藤擋住了羅應旒部的後路,接著駐守唐王山的日軍步兵第十八聯隊第一大隊長石田正珍率部左右夾擊羅應旒。幸運的是,在兄弟部隊徐邦道的支援下,羅應旒得以率部衝出包圍圈,並實施反擊,消滅敵軍一千多人。如此戰績,的確看不出羅應旒的實力所在。

成都史上有3大名將,論戰功,岳飛後代排第一

第二位是嶽忠琪,也是清朝的一位名將。此人姓岳,很多人會認為他是岳飛的後代,的確如此,嶽忠琪是岳飛的21世孫。不愧是岳飛之後,要論戰功,嶽忠琪在成都歷史上三大名將中,絕對能夠排第一。

嶽忠琪是清代三朝名將,經歷了康熙、雍正和乾隆。康熙時期,他主要跟隨年羹堯,率軍進攻準噶爾,戰後升任四川提督。雍正時期,他再次隨年羹堯平定羅卜藏丹津叛亂,戰後授三等功,賜黃帶,官拜寧遠大將軍。

到了乾隆時期,他主要隨傅恆參與大金川之戰,率輕騎入勒烏圍,說降大金川土司沙羅奔,金川得以平定。戰後,嶽忠琪加太子少保,授兵部尚書銜。1754年,68歲的嶽忠琪老將出馬,在鎮壓陳琨起義時病逝,英雄隕落之地就在今天四川資中縣。

成都史上有3大名將,論戰功,岳飛後代排第一

最後一位是民國時期的劉湘,成都大邑人。作為四川最為出名的軍閥,劉湘自然主要在四川活動,雖然隸屬於國軍陣營,但是在面對日寇入侵時,劉湘完全站在了人民的一邊。

盧溝橋事變後,劉湘立刻請纓抗日,誓與日軍決一死戰。當時在南京的國防會議上,劉湘拍案而起,向眾人說道:“抗戰,四川可出兵30萬,供給壯丁500萬,供給糧食若干萬石!”與劉湘相比,很多國軍高級將領只有慚愧的份兒吧!

成都史上有3大名將,論戰功,岳飛後代排第一

1937年8月20日,劉湘升任第二路預備軍司令長官,轄九個軍,26日發表《告川康軍民書》,號召四川軍民為抗戰作巨大犧牲。9月1日,劉湘率部出川抗戰。然而天妒英才,1938年1月,年僅49歲的劉湘在湖北漢口病逝。

在劉湘死前,他還留了一份遺囑,大概內容就是日軍一天不退出國境,川軍則一日誓不還鄉!如果當時像劉湘的國軍將領再多一些,或許抗戰勝利也能早一點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