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同創新 科技擔當——陝西省新冠肺炎應急專項取得階段性成效

協同創新 科技擔當——陝西省新冠肺炎應急專項取得階段性成效

工作人員正在操作機器人。

“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充分調動科研院所、高校、企業等科研力量,加快推進疫情應急防治專項攻關,發揮‘後方科研+前方實踐’攻關模式的優勢,打好科技抗疫主動仗!”3月3日,省委科技工委書記、省科技廳廳長趙巖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疫情發生後,省科技廳積極落實科技部、省委省政府的各項部署安排,快速響應,緊急部署,為疫情防控提供技術支撐。與此同時,我省大數據與雲計算、3D打印、機器人、檢驗檢測等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積極發揮聯盟協同創新優勢,整合省內高校、院所、企業、服務機構,以各種方式參與到疫情防控的戰鬥之中。

打好科技抗疫主動仗

1月29日,省科技廳發佈新冠肺炎疫情應急防治科研攻關專項指南;2月3日,下達了首批8個應急專項,並將我省每日數據及科研進展情況,及時上報科技部,與全國形成信息共享機制。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應急專項正在按照研究方向和內容積極推進,並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中醫治療新冠肺炎的研究取得突破。陝西中醫藥大學研發團隊積極發揮中醫“因時因地因人”的治療理念,在一體化治療基礎上,探索出個體化治療方案,研究提出了1號、2號、3號、4號中醫藥診治方劑,臨床治療效果理想,中央電視臺等多家媒體進行了報道。國醫大師張學文指導項目組結合我省疫情研發了針對新冠肺炎的中藥方劑。

重症患者的救治策略取得成效。空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研發團隊制定並發表了重型和危重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斷和治療專家共識,制定火神山醫院ICU轉入及轉出流程和危重型診療方案。空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研發團隊,制定新冠病毒感染集束化救治策略,被國家衛健委採納並收錄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第四版及第五版;建立新冠病毒感染臨床標本、診療數據庫及分子生物學信息庫;制定危重症血流動力學監測量化標準。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研發團隊,發現了新的臨床診斷標誌物,對普通型新冠肺炎的診斷和預後規律提出了新的判斷標準,有助於早期診斷和臨床病情發展的判斷。

傳染源、傳播途徑及防控策略研究取得階段性進展。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研發團隊,參與我省首例新冠肺炎孕婦成功分娩,探索提出新冠病毒母嬰傳播路徑和方法,嬰兒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陰性。

“接下來,省科技廳將繼續推進新冠肺炎應急專項科研工作,積極跟蹤各項目研究的進展,將臨床研究和臨床救治協同推進;統籌全省各方面科研力量,加快省級感染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佈局,加強生命科學領域的基礎研究和醫療衛生健康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提升我省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科研能力和水平;綜合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數字技術,在疫情監測分析、病毒溯源等方面更好地發揮作用。”趙巖表示。

保質保量完成檢驗檢測任務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陝西省檢驗檢測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各單位高度重視疫情防控工作,通過檢測試劑盒研發、抗疫產品快速檢測、物資捐贈等方式,投入到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

2月22日上午不到9點,西安灃東新城協同創新港一家軟件公司的員工已排起“北歐式”隊伍,等待核酸檢測取樣。為這家軟件公司做核酸檢測的是陝西佰美醫學檢驗實驗室。

陝西佰美醫學檢驗實驗室是省衛健委批准的第三方檢測機構之一。早在1月23日,西北大學國家微檢測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佰美基因研發副總戴鵬高教授團隊,依託該實驗室,基於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公佈的病毒參考序列,第一時間研發並測試成功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截至2月13日,團隊已向陝西省結核病防治院、咸陽市疾控中心等單位無償捐贈32842人份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試劑盒。3月3日下午,陝西佰美基因股份有限公司首批捐贈2萬人份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助力韓國、意大利抗擊新冠肺炎疫情。

西安國聯質量檢測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作為一家綜合性第三方檢測機構,為支援疫情防控,發揮安全評價中心、化學實驗室、分析實驗室及微生物實驗室作用,制定消毒、藥品等相關應急預案,對直接用於疫情控制的產品實行公益性免費分析及檢測。為了助力疫情防控物資儘快入市,該機構全員加班加點,全力保證將消殺產品檢測週期縮至最短,為廣大公眾第一時間用上充足、安全、放心的防護用品保駕護航。

為切實做好疫情防控,加快推進新冠肺炎核酸檢測工作,聯盟積極協助成員單位進行省衛健委組織的第三方檢測機構核酸檢測資質評估。陝西佰美醫學檢驗實驗室、西安迪安醫學檢驗所、西安醫臻醫學檢驗實驗室等單位已被納入陝西省開展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的第三方檢測機構名單。

“網紅”機器人大顯身手

這段時間,一款由西安交通大學聯合西安優艾智合機器人科技公司研發的機器人成為“網紅”。據瞭解,這款機器人可實現無人值守、遠程遙控,對樓宇、車站、機場、醫院等公共空間進行24小時無人巡邏,快速進行發燒人群篩選和環境病毒消殺作業。

“該體溫篩查巡檢和病毒消殺巡檢機器人,將用於工業場合的成熟巡檢機器人技術和醫療技術相結合,是一款集360度輻射紫外線殺毒、安全避障、自動充電、無線傳輸、語音預警、自主導航多功能於一身,專為疫情防治研發的高科技產品。”西安交通大學梅雪松教授介紹。

守護一個安全清潔的防疫環境是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極其重要的工作任務之一。在這項任務中,陝西機器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各成員單位研發的各種機器人出現在機場、醫院、樓宇,在疫情防控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聯盟理事長單位西安交通大學擁有陝西省智能機器人重點實驗室,開發了移動操作機器人核心算法和技術。同時,該實驗室多年從事醫工交叉科研工作,在醫療機器人方面擁有多項科技成果。疫情暴發後,西安交通大學聯合西安優艾智合機器人科技公司,在很短的時間內就開發出無人消殺機器人的移動底盤和軟件平臺。該機器人平臺通過搭配熱成像人體測溫系統,結合先進的AI算法,可同時自動追蹤抓取多個發熱人員,測量精度高,並具有人臉識別和智能監測預警功能,實現對歷史數據的回溯、數據分析等。

“機器人的運用,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員的工作強度和暴露風險。目前,該款機器人已經由西安優艾智合機器人科技公司批量生產,並在海關、醫院等重點單位得到應用,為後續防疫提供技術支持。”梅雪松介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