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现这些“惹人烦”表现,是到了秩序敏感期,家长别大惊小怪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经历各种不同的阶段。不同的阶段,孩子的成长表现不同。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们尤其是新手爸妈,常常会因为一些棘手的问题左右为难。比如孩子在某一个阶段,会突然间变得非常任性,自己想做的事情必须马上去做,喜欢哭闹、爱较真,这让家长们即着急又烦恼。别担心,可能你的宝宝正在进入“秩序敏感期”。

孩子出现这些“惹人烦”表现,是到了秩序敏感期,家长别大惊小怪

什么是秩序敏感期?

由于儿童对外界的反应比较灵敏,当这种敏感性受到外界的干扰和阻碍时,具体表现为看到玩具没有按照他的想法放在合适的位置,想拿某样东西却被家长阻止等,由于宝宝对秩序有强烈的需求,当现实与宝宝内心活动相抵触,他们就会产生愤怒、痛苦的情绪,各种哭闹、较真和任性的行为就会发生。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这就是所谓的进入“秩序敏感期”。

孩子出现这些“惹人烦”表现,是到了秩序敏感期,家长别大惊小怪

“秩序敏感期”是儿童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内在活力,通常在孩子降生一个月之后就会有这种表现,随着孩子对外界世界认知的增长,这种表现的程度会不断加深,甚至在一段时期内集中表现明显。

孩子出现这些“惹人烦”表现,是到了秩序敏感期,家长别大惊小怪

一、对物品的所有权非常执着

如果妈妈的拖鞋,爸爸穿的话就可能引来孩子的大哭大闹!因为这是妈妈的东西这是不能改变的!

孩子出现这些“惹人烦”表现,是到了秩序敏感期,家长别大惊小怪

二、不喜欢分享

自己的玩具不可以给别人,如果别的小朋友拿了,会立马抢回来!此时父母要说教孩子分享,接下来就是无休止的大哭大闹。

孩子出现这些“惹人烦”表现,是到了秩序敏感期,家长别大惊小怪

三、摆放次序有强烈的追求

对于次序非常有追求,比如袜子要先穿右脚!洗脸的时候,不能搞错刷牙和洗脸的顺序!不允许外人打破,当面临挑战的时候就会出现执拗、固执、哭闹、焦虑不安、愤怒等极端的表现。家长们通常认为不可理喻。

孩子出现这些“惹人烦”表现,是到了秩序敏感期,家长别大惊小怪

在对待孩子这些“惹人烦”的行为时,家长往往喜欢采取直干预的方式强迫孩子改正。而这种方式会导致孩子在认知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得到的满足感和快乐指数降低

,将不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家长们对与进入“秩序敏感期”的儿童,应该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

孩子出现这些“惹人烦”表现,是到了秩序敏感期,家长别大惊小怪

如何应对孩子的秩序敏感期?

一、对秩序敏感期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

家长们应及时通过书籍或网络了解敏感期的特征,重分了解儿童行为背后的原因,

接纳并掌握孩子在敏感期的各种表现,对孩子表现出更多的耐心和细心,陪伴孩子健康快乐地度过敏感期。

孩子出现这些“惹人烦”表现,是到了秩序敏感期,家长别大惊小怪

二、创造良好有序的环境,及时纠正秩序混乱的现象

家长们在日常照顾儿童的过程中,要

尽量确保物品摆放的秩序性。宝宝的物品不要随便变更位置,用完之后及时归位,满足宝宝对秩序感的需要。只有在能够满足宝宝秩序需求的环境里,宝宝才能感受到温暖和安全。


孩子出现这些“惹人烦”表现,是到了秩序敏感期,家长别大惊小怪

家长们应细心观察宝宝的行为,有时候因为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到位

,往往无法清晰地表达自己想要恢复原位的意愿。如果发现宝宝会莫名发脾气哭闹,那家长们要细心地观察是不是因为某一物品的秩序错乱,家长们可以引导宝宝尝试着把玩具或某物放到某处

孩子出现这些“惹人烦”表现,是到了秩序敏感期,家长别大惊小怪

三、创造条件充分接触外部环境,开拓视野

如果宝宝长时间在一个固定的环境内生活,那他的思维方式就仅局限与此,对事物的秩序性的要求没有灵活的选择方式,只认为事物只有一个准确的答案,这也不利于宝宝灵活性的掌握,如果能够多带宝宝适应不同的环境,比如不同的小朋友家里玩具的摆放位置可能时不同的,同样的东西可以有不同的摆放或用途,在游玩的过程中,让宝宝自然而然的理解并体会到这种灵活性的存在,帮助宝识别不同的秩序!

孩子出现这些“惹人烦”表现,是到了秩序敏感期,家长别大惊小怪

龙龙妈妈到现在还记得2岁左右的龙龙,是那么“作”人!但那段时间我找到了一个好方法,就是用绘本故事来说服这段时间执拗倔强的小孩子!比如他不想洗手、不想刷牙的时候,我就给他看《陪你长大》这套绘本,里面有引导孩子刷牙洗脸的故事,很受用!除此之外,里面还包括引导孩子有礼貌、交朋友,让孩子学语言、科学、艺术。非常有教育意义!除了这套绘本外,《德国幼儿自我管理图画书》也成了龙龙的每晚睡前故事,在2岁这个阶段,让龙龙学会自我管理,我带着也更省心!

孩子出现这些“惹人烦”表现,是到了秩序敏感期,家长别大惊小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