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MBA院校7大因素,教你選擇最適合的院校

準備報考2021年MBA的同學們,首先面臨的第一關就是擇校問題。屏幕對面的同學們,是否因選擇報考院校而百般糾結?

該如何選擇報考院校?

選擇過程中要考慮哪些因素?

是否非名校就不值得就讀了?

面對擇校路上的各種因素,大家如何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


清楚報考動機

在決定報考MBA、選擇MBA院校之前,大家一定要明白自己的報考動機:

“我讀MBA的目的是什麼?”

“我未來的職業規劃是什麼?”

最後,綜合對比院校MBA特色,辦學實力等,最終選出匹配的目標學校。現在大多數院校都會設置提前批面試,報考動機如果與目標學校的願景、宗旨不符合,恐怕提前面試就很難通過了。


衡量MBA院校實力

衡量MBA院校的實力,我們可以從三方面入手:

雙一流學校:“雙一流”建設是中國高等教育領域繼211工程、985工程之後的又一國家戰略。雙一流,即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雙一流”以學科為資助主體,每5年調整一次名單,共42所高校(39所985大學+鄭州大學/雲南大學/新疆大學)。


國際認證:MBA教育三大國際認證:AACSB、EQUIS和AMBA三項國際頂級權威管理教育體系認證。

其中AACSB平均認證時間需要5-7年,EQUIS認證需要1-2年,AMBA認證則相對容易。


選擇MBA院校7大因素,教你選擇最適合的院校

選擇MBA院校7大因素,教你選擇最適合的院校


選擇學習方式

MBA學習方式有2種:全日制學習和在職學習。全日制學制為2年,在職學制為2-3年,畢業後均可獲得學歷和學位證書。二者的主要區別在於:


學費不同:

一般來說,在職MBA比全日制MBA費用要高很多。目前在職MBA學費屬北上廣深地區最高,2018年,上海交大安泰在職MBA項目學費上漲至40.8萬,引領在職MBA項目學費新一輪漲價高潮。


大家選擇報考院校時,也要考慮自己的經濟能力。在職MBA學費一般分2年或3年繳納,部分院校還可以申請學費分期付款,因此,考生在報考前要清晰報考細節,在適合自己的學費範圍內進行選擇。


錄取難易度不同:

MBA在職和全日制筆試內容一樣,面試有所差異。各院校全日制MBA招生人數較少,一般為1個班,因此面試難度較大,報考錄取率相比在職MBA低很多。


人脈圈含金量不同:

選擇讀MBA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看重MBA的人脈圈,而大部分行業背景良好且職位較高的MBA考生大多數會選擇在職攻讀,在職MBA人脈資源會比全日制MBA人脈資源更優質。


另外,全日制研究生要放棄2年的工作收入,雖然學費較低,但是損失的收入和機會成本可能比省下的學費還高。


同一學校有多個MBA學院如何選擇?

在確定目標院校時,考生可能會遇到一種情況,一個學校內部有多個學院同時招收MBA專業。例如北大光華管理學院MBA與北大匯豐商學院MBA與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MBA、清華經管MBA與清華五道口金融學院MBA、上海交大安泰經管學院MBA與上海交大高級金融學院MBA、中大嶺南學院MBA與中大管理學院MBA等。


通常同一學校不同MBA招生單位在MBA項目辦學歷史、課程專業特色、師資水平、教學管理和校友資源上都有區別,考生要考慮自己的職業背景和未來發展規劃,進行認真的比較後再行選擇。


瞭解MBA院校報錄比

同學們需要關注——目標院校的筆試分數線、報錄比及提前面試信息。在備考前,明確清晰自己的優勢和劣勢,評估自己的錄取幾率,確定備考計劃。


個人綜合能力評估

個人綜合能力是擇校時影響最大的因素,無論你做了多少攻略,計劃定製得多麼完美,個人能力不達標的話,只能遺憾錯過。


面對個人綜合能力測試,大家需要的是正規的基礎測評、系統的複習、模考自測等一系列專業的測試流程。


考生在擇校時要關注目標院校是否有提前面試。報考自劃線院校的考生,院校自劃線比國家線高出10-20分左右,參加提前面試可按較低的國家線預錄取,“先面再考”比正常報考途徑“先考再面”有優勢。


另外,國家線對於畢業多年的MBA考生來說,通過有一定難度,所以考生同樣要認真準備筆試,筆試成績越高,錄取的幾率越大!


是否選擇名校

經濟學上有二八定律:80%的人掌握世界上20%的財富,20%的人掌握世界上80%的財富。通俗的說,只有少部分人擁有大部分的財富。


MBA擇校也是一樣,並不是每一個同學都具備上名校MBA的能力,最後考上的依然是少部分人。


但是隨著中國教育與經濟的發展,就業日顯靈活性。專業和學位的限制日益淡化,個人職業規劃的作用逐漸凸顯。對於報考MBA的同學來說,多數是想通過MBA來重新規劃職業生涯,不管是不是名校,對職業規劃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所以,無論是不是名校,只要綜合評估下來適合自己,有自己日後的職業發展有幫助,那就值得就讀。


別讓名校光環,遮蓋你的雙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