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阶级战争,别输在起跑线起点,大家怎么看?

爱较真的伟仔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是举个历子。教育是个阶级战争,别输在起跑线上这个话题,怎么说呢?我认为教育是一定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因为孩子的关键期就在零到六岁。



但是,教育不仅仅是家长教育孩子,还需要为孩子投入大量的精力金钱平台等等。

可是中国80%以上的人,他们都是普通老百姓,怎么才能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呢?

接下来我来给大家说明一下。

一、既然我们的孩子从刚开始已经输到了起跑线上,那我们就去找跟我们相同水平的人。重新画了一个起跑线。这个时候一定千万不要着急。孩子不可能一下子就变成大师,他需要慢慢来

二、孩子的起跑线上除了有金钱的教育之外,我们还需要培养孩子的各项技能,争取让我们的孙子辈不再输在起跑线上。这些技能包括孩子的金钱观,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他的学习能力等等。


三、起跑线上的人很多,有些人可能跑的比较快,有些人跑可能跑的比较慢,但是有些人可能会中场休息。所以在孩子已经开始跑的时候,我们千万不要去批评他。在他面前一直唠叨,我们要学会为他喊加油,为孩子打气。

四、没有到最后谁能保证我们不是胜利者呢?所以当我们在跑道上的时候,请记得这个时候,不可以一直在告诉孩子别人跑得有多快,别人怎么怎么样,别人现在已经跑到哪儿了?你应该告诉孩子你离什终点,现在还差了多少多少。恭喜你又进步了多少多少。


五。人那么多,不可能只有一个跑道孩子有的时候可能会跑到别的跑道里面去,我们要及时纠正孩子回到正确的跑道。

感谢您的阅读,我是举个历子,欢迎您给我留言互动。


举个历子


楼主的提问不禁让我想到2017年北京高考文科状元熊轩昂。 父母是外交官,家境优渥的熊轩昂同学,因为一句耿直的"农村地区的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好学校" ,戳中了很多人心里的痛点。

但熊轩昂的成功就仅仅只能归功于他的家庭条件和父母的功劳吗?显然不能这么绝对的说。他背后付出的努力与奋斗同样必不可少。其实当我们探讨"教育是阶级战争,寒门难出贵子"时,本身就是一种观念束缚,我们夸大了阶级的决定作用。正所谓,"英雄不问出处" 。

同样就在那一年,河北省沧州市吴桥县的庞众望同学成为沧州市理科状元,他的家庭也极为不普通,母亲常年卧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父亲患有精神分裂症,需要家人照料;全家五口人的生活仅靠年过七旬的爷爷奶奶来维持 。但他同样能跻身清华园。

与此同时,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这句话也常常被用在孩子的教育上, 也正是因为这句话,令无数的家长着急得寝食难安。 很多家长让孩子提前学习,避免"输在起跑线上", 但是违背孩子成长规律的学习,真的好吗?真的能让他在长大后就比别的孩子牛吗? 我认为这很多时候相当于"揠苗助长" 。有些家长过早过急,幼儿园学小学的东西,小学上中学的课,到了大学里,反而要补幼儿园该学的东西,比如行为习惯,人格培养。这不就是典型的"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吗?

我觉得起跑线上无输赢,关键是用什么方式起跑 ,允许孩子慢慢成长,懂得奋斗!


敏而好学000


我不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可能是来自百年之后全球实现了共产主义的人穿越回来说的吧。不过我看到阶级战争,又觉得这个人可能是百年之前的人,饱受战争之苦,然后劝诫后人。


别输在起点?别搞笑了,睁着眼睛说瞎话。有的人还没出生,就注定输在起点了。有的父母怀孕了,全部的人当成宝,吃好睡好穿好,说话全都客客气气,生怕出了岔子。但有的父母怀孕了,还要挺着个大肚子干活,到处都是又脏又乱又吵,没人关心,还要忍受孤独。要是不懂这跟孩子有什么关系,就跟我私聊吧。

出生之后,那就更别提了。衣食住行,这些基本的生存保障,真的能比吗?如果你觉得孩子都是要靠自己的,那就只能说明你太无知了。这时候的孩子怎么靠自己?他是能自己种植粮食还是能靠双手赚钱了?

营养天生差一截,环境上也自然落后,这个环境不只是居住环境,还有人文环境。要知道,人文环境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更加重要。


开始上学了。有人绞尽脑汁是把孩子送到重点的学校,有人却为了进一个普通幼儿园而发愁,甚至学费都凑不齐。你跟我说别输在起跑线?凭什么不输了?这是能改变的吗?

再之后,有的学生的教室明亮宽敞,各种现代设施设备齐全,老师来自某某名校;有的学生的教室破旧损坏,墙壁桌椅经年不修,别说设备,能把书本搞齐都难,老师可能普通话都不会说,说不定就是专科毕业,甚至中专。你跟我说起跑线?别输?

再之后,有的学生天天听到的是:你就给我好好读书,其他什么都不用管;有的学生听到的是:你下课了赶紧来帮我干活,家里那些不用的纸你拿来打草稿,赶紧把书读完赚钱养家。你跟我说起跑线?连专心学习的时间都没有,别输在起点?


再之后,有的学生成绩不好了,状态不行了,“儿子,我给你找了个名师,一节课好几百上千,你给我好好学”;有的学生写错了个题,老师跟家长通了个气,就听到鬼哭狼嚎,伤痕累累。你跟我说起跑线?这个线在哪?

别来那么多无谓的言论了。“先让一部分富起来”的思想是没错,但富起来之后,还要让不富的人也能富起来。断章取义真的不行。

如果学习是先让富人的孩子赢在起跑线,那么,社会该评论的,该做的,是把穷人的起跑线也往前拉。


芝杰说教育


我是阿芬小课堂。

题主的问题是:教育是阶级斗争,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起点,大家怎么看?我的回答是:教育不是阶级斗争,孩子的教育没有起跑线。

一、我之所以说教育不是阶级斗争,是因为教育是教导孩子学习知识,学校不是阶级斗争的场所,是学习文化传授知识的地方。让孩子努力学习,掌握知识,是为了孩子以后走向社会有提升自己阶层的资本。要想改变自已,提升自己在社会的地位,就得有丰富的知识做基础。

二、我不同意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说法,是因为我不知道孩子的起跑线是哪。你把孩子的启跑线定在:胎教、上幼儿园、小学、中学、高中的什么阶段?如果你把孩子的起跑线定在小学,在孩子上幼儿园到上小学这段时间,你搞超前教学,给孩子报各种学习班,一周时间给孩子按排满满的去各种学习班学习,恨不得你让你的孩子把所有的班都上到。这样你的孩子在今后的学习中就能保持名到前矛吗?非也!学习不是百米跑,起脚快有争第一的可能。学习是马拉松,是要至始至终有力气跑到最后,并且在最后冲刺的几百米,还有体力加速冲刺。跑马拉松的运动员开始跑时,都是匀速跑。而枪一响就全速跑马拉松的人,半途跑不动掉队的、勉勉强强晃悠到终点的。所以孩子学习输赢没有起跑线。

三、你对孩子搞超前教学,其结果会适得其反。为什么这么说呢?你的孩子入学前把一年级的语文、数学学完了,小学一年开学,老师是要从其础开始教,你家小孩学完了,老师没讲到的都会,而没有早期教学的小孩是从零开始学,你家小孩就有一种我聪明不学我都会的心里,课堂不注意听讲,还自傲。当上到二年三年如果没有提前把课程先学了,和同学们生在一个教室里一起学习,就有点吃力了。

四、你怕你家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你给孩子报各种学习班学习,不利于孩子今后的学习。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的格局影响孩子。现在的家长(包括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最低学厉都是高中生,学龄前儿童没必要报各种学习班,家长在日常生话中就能把一些知识渗透给孩子了。

总之学习、教育不是阶级斗争,对孩子学习、教育没有起跑钱。以上是我个人观点。





阿芬小课堂


中国现在疫情基本控制住了,是不是应该呼吁一下政府趁着这个机会推行三件事情。 第一是推行去餐馆吃饭使用公筷,政府可以要求饭店主动提供公筷就餐模式,慢慢的顾客也就能接受了,这样既卫生也有利于中餐更好的被世界认同。 第二,请媒体在播放"科幻剧"的时候也做点公益广告,让人们尽量杜绝随地吐痰这个坏习惯。 第三,逐步推行大病免费医疗制度,是真正的免费治疗,和这次公共卫生事件的一样,这样能让老百姓真正体会到幸福感,也能增强民族的凝聚力。[祈祷]


活雷锋73699026


呵呵 ,别输在起跑线是一句大瞎话!

教育孩子,要尊重教育学规律

在特定的时间干特定的事情才会事半功倍

就像果树开花结果

桃花开在春天

菊花开在秋天


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开花,什么时候结果,都有其自然规律。

人的教育也是如此

马云说过,如果随便能考到90分那是非常好的,若是努力花了大量时间考到95分,就没有必要了。

不如把大量的时间培养其他的知识技能阅历,放松放松也是好的。

我有时候在想,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有人说是发展孩子智力,有人说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我觉得,教育的本质是让一个孩子幸福。

抢先一步学习,孩子很难受,这不是幸福

心胸狭窄,孩子也不幸福

唯有让孩子全面而健康地发展,他才会幸福。

现在缺失的,将来都会在孩子身上讨回来。

所以,真的没有必要“赢在起跑线”,它真的就像“拔苗助长”


静思学苑


可把孩子坑苦了!儿童是孩子长身体的时候确被老师忽悠别输在起跑线上!一个小学生除了长身体,学会基本知识即可,剩下的就是让孩子尽情的玩耍,可现在的孩子放学后马上学课外的什么书法、象棋、钢琴等等吧!把孩子弄的精疲力尽,家长给折磨的你死我活(费钱💰),到头来估计没几个能坚持下来的。咱家儿子从小没学什么,后来也考去重点大学!不建议大家让孩子学课外的杂七麻八的东西!给孩子一个健康身体比啥都强!个人观点培训机构勿喷!


田娃80000


我理解的“教育是阶级战争”的意思是:教育是实现阶级跨越的有效手段之一。

对于这一点我是赞同的,能实现阶级跨越的也就三样东西:权力、资本、知识,最容易获得只有知识,所以可以改变命运,实现阶级(阶层)跨越。

“教育的起跑线”有争议。教育不是百米赛跑,而是人生马拉松,赢了起跑线就能赢了整场比赛吗?反之,输了起跑线,后面的比赛就没有意义了?无论是学者的研究还是现实案例好像都不支持这样的观点,持续努力、终身学习才是王道。

如何定义起跑线。是从胎教开始还是从幼小衔接开始,谁也说不清楚。起跑线的概念使人们越来越焦虑,再加上教育机构无孔不入的宣传攻势,现在的家长早已不顾孩子的认知规律,开始揠苗助长,导致很多孩子厌学,甚至恨学,得不偿失。

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本来就是慢工出细活,不能急于求成,把根基扎牢,自然会开花结果。


homework


和那些富二代、某二代比,我们99.999999%的人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

但是,要放平心态,争取实现弯道超车!

超哪些车?每个阶段都有具体的目标!

保证让孩子们能够持持续的进步!保持眼睛与前方30°的仰角!这样,不至于灰心丧气、好高骛远!也不至于骄傲自满、目中无人!

要让孩子们有阶段性的目标!比如说每次考试前进几名、提高几分;或者某方面有哪些进步!

一定要给孩子做好定位!目标太高容易奔溃,或者自暴自弃!

共勉!


老张讲数学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中国式教育的著名口号,被不断引用又备受争议。

时隔多年后,在任教育部副部长时曾经说过此话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韦钰,穿过重重误区,重申自己的本意:这绝不是指让孩子早些认字、背诗、读英语,而是父母要给孩子提供一个稳定的、温暖的、健康的、互动的环境。

据美国一位教授调查,中国的孩子比外国孩子少笑50%,对此,很多教师觉得没什么。其实这是个大问题。孩子学习时有一个好的情绪,脑子消耗的能量少,他可以集中精力学进去。没有好的情绪时,往往就学不进去。

目前我国很多儿童没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他们承受着不该有的压力,少了欢笑,少了梦想。而事实上,每个人都只有一个童年,一个对他一生有着决定性影响的童年。儿童无法选择,但我们有责任保护他们。

教育必须重视实证研究

这个专家这样说,那个专家那样说,那么到底听谁的好?看起来,每位专家好像都很懂教育,但实际上难免会有误区,有些做法只是想当然,只是凭感觉。

一些经验看起来比另一些更为有效,于是就形成了大家比较认可的“传统”的教育方法。打一个比方来说,我们的传统教育模式更像中医,而现在我们要学西医。并不是说西医一定比中医好,但现在中医不是也要测指标吗?也要具体分析药理成分吗?同理,我们也应该把传统的教育智慧放在科学的框架上,就像中西医结合,病人才会更得益。

目前,国际上的教育研究成果比我们领先一大截,两者差距很大。因为多年来我们的教育很多是“中医式”的,参与国际交流和了解最前沿的科学教育成果做得很不够。

创新热情被灌输式教育消磨掉了

创新能力和创新热情,在灌输式教育中很容易被消磨掉。这种情况不改变,培养创新人才只能是空话。

当前的中国教育,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实施探究式教育。书本教给学生解决方案,问题似乎解决了。但显而易见,这是一种灌输式的教育模式,学生并没有从中真正学到科学知识。

如今一个中学生一周学习的知识,已经超过18世纪一个普通人一辈子学习的知识。我们的学生将会在未来用我们不知道的知识,去解决我们不能预料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学生学习一些主要的科学概念,并掌握理解这些核心概念的过程。这也是国际上最前沿的科研成果。

学习的过程和内容必须是相结合的。具体来说,让学生们从自己身边的事实出发,在教师有效的引导下,亲历概念形成的过程,学生要自己来找答案。教师要尊重学生各种不同的答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概念。

这是一种和我们传统教育完全不同的教育模式,这是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它不仅可以用来学习科学概念,而且也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学生只有学会探究,只有学会自己研究,才会有创新。

有的人认为,现在我们国家的数学和科学教育水平已经很高了,以掌握知识和技巧而论,也许是这样。但是,我们目前的教育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这也是国内外教育界的一致评价。创新能力和创新热情,在灌输式教育中很容易被消磨掉,到大学阶段,很多学生已经失去了学习和研究的热情。这种情况不改变,培养创新人才只能是空话。

只有家长才能给你自己的孩子最好的童年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绝不是指让孩子早些认字、背诗、读英语,更不是把小学的课程提前教给幼儿,这绝对是个误区。

上世纪70年代,罗马尼亚的执政者为了增加人口,通过各种政策要求每个家庭生5个孩子。但是后来,很多家庭因为没有抚养能力,只能把孩子送进托儿机构。这些托儿机构条件很差,通常20个左右的孩子只有一个养育员,根本照顾不过来。

当时,一些科学家在基金会的资助下组成了联合研究梯队,开展了对部分儿童进行干预和科学研究的项目,福克斯教授就是研究梯队的领导人之一。他们把一些孩子送到合格家庭中去养育,对一些孩子改善了在托儿机构里的养育条件,比如增加了养育员的人数,但对有些孩子则不得不维持现状。

科学家们跟踪这些孩子一直到12岁,从中获得了大量宝贵的资料和数据。此项研究的结果是,早期在托儿机构成长的儿童,由于互动交流的机会少,他们整个脑的体积都比受到正常照顾的儿童明显来得小。2岁以前得到改善的,脑发育可以恢复;2岁以后再改善,脑的发育恢复就很难。这说明早期教育条件的优劣的确影响到儿童脑的发育。

父母不应该忙着去赚钱,说等我赚了钱再来陪你,到那时就已经晚了。你情愿少赚一些钱,要多陪陪孩子。我曾认识一位美国女性,他们夫妇领养了一个孩子后,当即决定夫妇两人各自辞掉一半工作,轮流在家带孩子,可见国外对于父母自己教养孩子的重视程度。因此说,0到3岁是个关键期,而且在这段时间里,没有人能代替家长,只有家长才能给你自己的孩子最好的童年。

一定要让孩子对生活和学习充满热情

如果没有热情了,那么,他一辈子很难过得快乐,也难有成就。“情绪教育”对孩子未来很重要。

情商是一个过时的概念,国际上现在已经不用了,而改用“社会情绪能力”。它也是目前国际上脑研究的前沿课题和热点。

智商的高低,最多影响你的生活质量,而不至于毁灭你的生活。但社会情绪能力是决定人一生幸福的关键。社会情绪能力包括正确地评价自己、调节自己的情绪、激励自己、能了解别人的情感、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等五个方面,你过得快不快乐,都取决于这五个方面。

遗憾的是,情绪教育在我们现在的教育中并没有被重视,教师、家长关注的仍是孩子的学习成绩。据美国一位教授调查,中国的孩子比外国孩子少笑50%,对此,很多教师觉得没什么。其实这是个大问题。孩子学习时有一个好的情绪,脑子消耗的能量少,他可以集中精力学进去。没有好的情绪时,往往就学不进去。

这么多年,我一直寄希望于家长开窍。如果你是一个为孩子的前途着想的家长,你是一个不急功近利的家长,那你就应该学习这些最新的科学教育知识,来保护你的孩子。

家长一定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对于孩子的培养,什么是最重要的?不在于他能考多少个100分,而在于把他培养成一个完整的人。这其中情绪教育是最为关键的。我们一定要让孩子对生活和学习充满热情,如果没有热情了,那么,他一辈子很难过得快乐,也难有成就。孩子轻则产生厌学情绪,重则产生逆反心理和对抗行为,甚至引发冲突事件。

现在有一部分大学生,他们几乎没有上进的热情,也不愿意发奋读书。他们急功近利,希望一夜成名,或者是嫁个大款,不想经过自己奋斗取得成功。追根溯源,我们发现这些大学生都没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一直被父母逼着学习,18岁以后就一心想着轻松。这难道不值得我们警醒吗?

让孩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如果有一件事情是他最喜欢做的,而你又创造条件让他做这件事,那么他一定会很有幸福感。

智能有多种,对人的智能多元化的理解,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发生了曲解,一个是中国,一个是澳大利亚。澳大利亚人认为土著人只有音乐和体育才能。而中国现在流行的是,每个人都有多元智能,什么都可以学好,唱歌跳舞都去发展。但事实上,一个人不可能样样都好。

其实,人一生中一定有一件事情他做起来最省力、学得最快。如果有一件事情是他最喜欢做的,而且他最擅长,而你又创造条件让他做这件事,那么他一定会很有成就,也会很有幸福感。

如何帮助孩子找到他做起来最省力、学得又最快的事呢?孩子自己会去找。他在12岁到18岁的时候,是树立理想的关键时期。你创造条件让他自由选择,他自己会做决定。你需要提供环境,引导他,并且尊重他的决定,帮助他去实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