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淮南攻略:魏軍兵壯馬肥,為何大優被翻,兵敗淮南?

北魏正始四年(507年),在北魏宗室將領中山王元英接連擊潰南梁的北伐大軍後,淮河流域的戰局全面倒向北軍,宣武帝元恪乘此時機下令元英追擊江淮梁軍,希圖一舉蕩平長江以北,窺視江南。而帶著壓倒性優勢撲向鍾離的元英,卻在鍾離城下折戟成沙。

攻略的基礎:北魏戰略的轉型和對淮南的蠶食

政權的轉型:我是中原正統

在孝文帝遷都洛陽並改制以前,北魏的統治者關於草原習俗仍然保留較多,像北魏著名的佛狸大帝太武帝拓跋燾在對宋的書信中,就直言“我鮮卑”。這種塞外遊牧民族的習性和文化習慣在當時的北魏高層中普遍存在,對南朝的戰爭以劫掠作為主要目的。

到了孝文帝元宏大舉推行改革之後,元魏政權在士民中的地位不斷提高,聲明繼承西晉的法統,以正統自恃,以併吞南朝統一華夏為目標,其宗室、將領、官員等都或多或少受到思潮改革的衝擊,不再自外於華夏。早在元宏南征蕭齊的戰爭中,宗室元英就上書元宏表達自己統一想要國家重歸統一的意願:

“竊以區區寶卷,罔顧天常,憑恃山河,敢抗中國。”—《魏書》元英傳

為了統一的大業,北魏朝廷開始訓練步軍在山林河澤作戰,積累圍城攻堅戰的經驗,並不斷造勢,魏軍的攻城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元宏南征蕭齊時,一改早年以擄掠作戰為主的作風,並將邊境南推至漢水,元宏下令沿淮將領釋放在齊境擄掠的百姓,並且約束行伍,嚴令軍隊不許騷擾侵害百姓,營造出仁義之師的形象。

歷史給元宏南征時軍隊的紀律給出了很高的評價:

“如在內地,軍事須伐民樹者,必留絹以酬其直,民稻粟無所傷踐”—《魏書》高祖紀下

孝文帝元宏的舉措在當時是在向天下宣告,不管身居北魏或者南齊,都是華夏子民,而孝文帝元宏一視同仁,由他領頭的北魏作為正統政權,兼併南方統一天下本身就有無懈可擊的合理性。

太和二十三年(499年),雄才大略的孝文帝元宏病逝在第三次南征的過程中,同年太子元恪即位,史稱宣武帝。雖然孝文帝沒能活到南齊大亂之時,但北魏對於統一的渴望並沒有就此消退。

北魏淮南攻略:魏軍兵壯馬肥,為何大優被翻,兵敗淮南?

魏孝文帝元宏雕像

軍事的轉型:從草原化到中原化

提及“鍾離之戰”,就不能避開孝文帝元宏遷洛以後對於戰爭目的以及戰爭形態的轉型。元宏之前的北魏,對於南方政權的態度是掠奪多於佔領,軍隊自然以高機動性的騎兵為主,長於野戰、短於攻城。在北魏攻滅北方諸國時也是以長期圍困城市和野戰取勝。

太武帝拓跋燾時期,面對劉宋數次轟轟烈烈的“元嘉北伐”,太武帝的態度是可以暫時放棄河南甚至河北,等到秋季以後再行反攻。劉宋元嘉二十八年的南征中,太武帝拓跋燾也是採取避開對方重城,率領輕騎千里突進到長江沿岸,戰爭目的以報復宋文帝劉義隆為主,佔領淮河流域的意願並不高。

在拓跋燾時期,北魏軍隊草原化的風格仍然濃烈,出征時的軍糧是赤裸裸的劫掠,後方也沒有完善的後勤保障機制,步兵以各族部隊為主,騎兵以鮮卑本部為主,極其不善攻城;而到了孝文帝以後,為了完成統一南北的大目標,北魏在軍事上完成了“中原化”的大轉型。

兵種上,魏軍以步兵為主,騎兵為輔:戰術上將城市攻堅戰、防禦戰同野戰提高到與野戰相同的地位;後勤上建立完善的保障體系,劫掠作戰被徹底廢棄。由此,北魏開始了進攻南方的步伐。

北魏對淮南的蠶食

由於南齊皇帝蕭寶卷昏聵嗜殺,引發了各地的反對。蕭齊豫州刺史部裴叔業因為自己在蕭齊朝不保夕,舉兵投向了北魏。宣武帝元恪也捉住齊梁易代的時機進據壽春並穩固防禦,得到了在淮南的立足之地,並以此為根本在不斷蠶食淮南。

壽春的存在對於淮河防線而言十分重要,北臨淮北平原,有渦、潁諸水與中原相通,南憑江淮丘陵,溯淝、淠諸水,越過江淮分水嶺,可達江東與閩越各地,是南北交通線上的一個關鍵節點。

景明四年(503年),為了鞏固壽春以及為全取江北做準備,宣武帝元恪命任城王元澄主攻合肥以及巢湖東關,中山王元英自西路圍困義陽。在宣武帝元恪的成功調度下,合肥、義陽盡為北魏所佔領,同時南梁行梁州事夏侯道遷又舉兵降魏,北魏接管漢中地區。在淮河流域,剩下的釘子只有鍾離一處,局勢對北魏而言極其有利。

北魏淮南攻略:魏軍兵壯馬肥,為何大優被翻,兵敗淮南?

淮河水系圖


站穩淮南:元英的平淮戰略

當北魏戰果連連的時候,蕭梁的開國皇帝蕭衍慌了,他可不想做一個剛開國就亡國的皇帝。隨著蕭衍統治的日漸穩固,梁天監四年(505年)年底,南梁開始著手準備北伐,徹底將魏軍驅逐出淮河流域。

南梁的北伐大軍聲勢浩大,由蕭衍的弟弟蕭宏總制,兵分三路,由張惠紹、蕭宏、韋睿率領十數萬軍隊分別向彭城青齊地區、壽春、合肥挺進。

為了應對南梁的北伐,宣武帝元恪委任中山王元英為徵南將軍、都督揚、徐二道諸軍事,率軍十萬迎擊蕭宏的主力,奚康生防禦張惠紹,同時緊急調任西境的邢巒支援元英,至此北魏在魏梁邊境已經動員了將近十五萬兵力。

奚康生在北線的防禦得當,不斷擊敗梁軍,梁軍退守宿豫,元英也開始主動出擊,在陰陵打退蕭宏的主力軍。南梁方面除了韋睿攻佔了合肥,其他兩路軍隊敗績連連。宣武帝元恪並不打算放棄這個難得的機會,他下令在河北征發軍隊,由安樂王元詮率領,到淮南以後交由中山王元英指揮。

元英向來熟悉與南朝的作戰,早年在漢中因戰術靈活而聞名,他認為,北魏想要平滅南方,必須對淮河流域採取均等的重視,同時向兩路梁軍進攻造成梁軍的全線潰敗,才可能出現統一的機會,而不是擊敗其一路軍隊讓其他軍隊自行退出,如此南梁方面仍然保有同北魏作戰的有生力量。

在手裡有了大部隊後,元英乘梁軍北伐的失敗連連之機,聯手魏軍邢巒,不斷擊敗北路梁軍,收復宿豫,張惠紹兵敗逃往淮南。之後又在蕭宏南逃之後擊潰梁軍主力,戰果豐碩。

至此,梁軍北伐以全面失敗告終。此時的元英也為勝利所鼓舞,上書宣武帝請求持續作戰,一舉平定長江以北,在元英的誘惑下,宣武帝元恪同意了元英的請求,仍由他總制前線各軍,繼續掃蕩淮河流域,為日後平定江南做準備。

北魏淮南攻略:魏軍兵壯馬肥,為何大優被翻,兵敗淮南?

北魏遷都洛陽後局勢圖(齊梁易代前)


北魏的劣勢和分歧

元英挺進淮東的同時,之前和他配合的很好的邢巒有了不同的想法。邢巒覺得現在並沒有到一舉蕩平江東的時機,元英實在是操之過急,且不說南朝已經熬過了前幾年的動亂時期,梁軍仍然有力量守城。

再者元英所部雖然戰功赫赫,但已經連續作戰半年,早已是師老人疲,就算元英韓信再世全取長江以北,也不可能不顧人困馬乏渡江建康,而且攻下來以後的淮河諸多城池也難以長期佔有。

邢巒把他的想法告訴了宣武帝元恪,還向宣武帝說明鍾離在先前孝文帝、任城王元澄兩次進攻都無法拿下,現在雖然大軍新勝,但梁軍肯定知道鍾離城的重要性,不斷會有援軍抵達,並不是機會。

元英對邢巒的提議不以為然,覺得他擋著自己立下不世之功,自顧自就跑去圍攻鍾離。前線將領出現分歧,無奈之下宣武帝將邢巒調任回朝,留下了鍾離城外的元英。

除了前線出現分歧,軍馬師老人疲以外,魏軍還存在著一個明顯的劣勢。宣武帝以前,北魏的皇帝習慣於親上前線,有自己乾綱獨斷來指揮戰爭,這樣方便於皇帝集中資源進行重點突破,遠的不說,孝文帝的第二次南征正是採用這個戰術將邊境從南陽推進到了江漢。

到了宣武帝一朝時,皇帝不再親臨前線,而是坐鎮都城指揮,但仍然是戰爭的主導,頗有一點遙控指揮的意味。而前線的將領並沒有太高的權限,補給也是由中央統一調控,而對於戰事的變化前線只能通過書信、使者與中央溝通,導致了通信效率的大大降低。與北朝相反,南朝的前線將領有較大的權力,應對戰事變化更為迅速。

在鍾離之戰中,元英要經常向宣武帝彙報情況,而宣武帝偏生又是個拿不定主意的皇帝,一會嚴令元英班師回朝,一會又貪功寬限時日放任元英繼續圍城。

固執己見的元英搭檔遊移不定的宣武帝元恪,鍾離之戰魏軍的慘敗,實則已經無法避免。

北魏淮南攻略:魏軍兵壯馬肥,為何大優被翻,兵敗淮南?

鍾離之戰形勢圖


臨陣博弈:失誤再失誤

後世提及元英在鍾離之戰的選擇,多是持有貶損的態度。但放在當時元英的角度,這其實並不是不能理解。經過數番大戰,戰勝的魏軍人困馬乏,但是戰敗的梁軍情況還不如魏軍,除了疲勞外還要加上士氣低沉這一方面,攜萬鈞之勢下鍾離而平江北,在當時並不是什麼天方夜譚。

再看鐘離城的地形,先前孝文帝、任城王元澄都對其有想法並不是無緣無故的,鍾離城是臨傍淮水的軍事要塞,連接淝水、淠水、渦水,而由於鍾離地近建康,扼守淮南險要。南梁一旦失去鍾離,士氣更加低迷不談,還要面臨著長江以北的徹底潰敗。

如果北魏拿下鐘離,則南梁在淮西再無據點,即意味著淮河、淝水、淠水、渦水的水路補給通道徹底打通,而不用擔心在水路上的補給通道受到善用水軍的南朝軍隊的攻擊,能更加穩固的以淮西為基地向長江以南進攻。

而談到元英為何會慘敗鍾離,除了臨陣指揮確實出現了失誤以外,確實是運氣不太好。

元英攻城之初,進度是相當順利的,開始就攻拔了鍾離之西的馬頭城,將城中儲糧盡數北運,給鍾離守軍來了個斷糧危機。十月,元英與鎮東將軍蕭寶寅率眾圍鍾離,楊大眼支援。

鍾離城因北臨淮水,不利於魏軍進攻,元英便在位於淮水中的邵陽洲的兩岸搭起了連接淮水南北兩岸的跨河長橋。元英駐軍南岸,負責攻城;楊大眼據北岸,負責糧運補給,蕭寶寅則確保橋樑本身的暢通與安全。

這是元英布置的第一個失誤,在圍攻鍾離的大軍中,軍隊戰鬥力居首的要數元英所率領的本部,次之楊大眼,最次是比起前兩位可以說沒什麼經驗的蕭寶寅。魏軍圍城的關鍵在於連接淮河南北的大橋,魏軍本身在水戰上面就不敵南梁,元英卻派遣其中最沒經驗戰力也最差的蕭寶寅把守,多少是他接連大勝以後對於南梁輕視的表現。

作戰之初,魏軍載運大量泥土,想要填平圍繞鍾離城四周梁軍挖的溝塹,並利用衝車撞擊城壁,再用優勢兵力猛攻,卻遭到城內守軍頑強的反擊。

面對這樣的情況,梁武帝蕭衍命曹景宗、韋睿支援鍾離城的昌義之,元英與梁軍援軍數度交戰,勝負不分,戰況遂漸趨於膠著。

此時的宣武帝對於鍾離戰場已經不再看好,他詔令元英撤軍班師,元英卻以城池將克的理由請求寬限時日,宣武帝便不再嚴令。

這裡元英又犯了一個錯誤,他並沒有利用魏軍長於野戰的特點對南梁圍城打援,全力擊潰援軍後再行攻打鐘離,或是因為他向宣武帝許諾期限的緣故,急於拿下鐘離的元英將大部分力量投入攻城中,至第二年三月,仍然沒有在攻城上取得進展。

而此時,春季帶來的漲水卻讓元英的大軍全線潰敗。梁軍的韋睿經驗老道,他利用漲水的時機和蕭寶寅部的孱弱、魏軍不善水戰的特點,以馮道根、裴邃、李文釗等乘機以水軍對魏軍發動攻勢。

並親自用載滿油料和草料的船焚燬了兩座橋樑,魏軍交通南北斷絕,頓時元英與楊大眼各自潰敗奔逃,大批魏軍投水而死,昌義之見狀亦率兵衝出鍾離城,魏軍霎然間被反包圍,死傷無算。

鍾離之戰後,北魏再無力向南擴張,與南梁較戰前的國境南北對峙。戰後不久,由於孝文帝改革後的政策失去了連貫性,加上大戰失敗的副作用,北魏國內的矛盾開始爆發,漸漸走向了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