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莱河横切胶东半岛,堪称东方"苏伊士",七百年间为何不受重视


胶莱河横切胶东半岛,堪称东方

根据康熙年间《平度州志》记载,胶莱漕运工程,始于元代忽必烈时期。是当时元廷开凿的一条人工河道,在平度窝铺村附近起始,向东南延伸直达胶州湾,这条人工河道一侧连通入海,一侧在窝铺村与胶河连通,由此沟通了西北流向莱州湾的胶河河道。胶莱运河由此诞生。

胶莱河连接胶州湾和莱州湾,因两湾首字而得名,又分为北胶莱、南胶莱两段。这条河道两端通海,没有发源地,历史作为粮米漕运,运往京师的通道,亦称运粮河。

史载,它是元皇帝忽必烈的直接支持下开凿完成的。今天就来说说这条被记入史册的大型水利工程。

更多原创文章请关注:石头大狮的胶澳笔记


胶莱河横切胶东半岛,堪称东方

民间一直有"铜帮铁底"运粮河的说法,江河水路运输,称为"漕运"。自隋代京杭大运河伊始,内河漕运发展日盛,主要作为粮米供应的大通道,它与陆路运输的最大优势,是便捷迅速,成本低廉。自隋代历经唐宋,内河运输极为发达,自宋代以后,由于连年战乱,兵祸不断,社会经济和生产大受影响,漕运逐渐萧条。

元朝立国以后,数百年来形成的南北运河多数淤塞废弃,只能通过水陆分段联运方式运输,费工耗时,成本高昂。同时使用海上运输线路,由于路途绕远,风浪难测,舟船倾覆时有发生,往往损失惨重,血本无归,无法作为主要的运输通道。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成为元廷解决补给保障的当务之急。

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有莱州人姚演,向元廷提出建议——开通"胶莱漕运",打通水运通道,缩短江南至北京的航程,无需再绕道胶东外海。这个提议很快呈报朝廷中枢,元世祖忽必烈看到以后很是高兴,立即派水利官员按照姚演的提议,对工程可行性进行勘测论证,勘测的结果令人欣喜。

更多原创文章请关注:石头大狮的胶澳笔记


胶莱河横切胶东半岛,堪称东方

为了让内河漕运尽快发挥作用,忽必烈委派山东地方全权办理此事,由山东东西道宣慰使阿巴赤负责,从益都、淄莱、宁海(今天的潍坊、淄博、烟台等地)抽调军士一万人作为劳工主力,实施内河开凿。由于朝廷的大力支持,历时两年时间,到至元十九年(1282),流经今天的胶南、胶州、平度、高密、昌邑和莱州等地,全长200公里,期盼已久的大运河顺利通航,这位设计运河的莱州人姚演,可说是"胶莱河之父"。

胶莱运河开通以后,工程总监阿巴赤被忽必烈委任为胶莱漕运使,继续负责漕运事宜,兼管维护运河安全。胶莱漕运的盛况蔚为壮观,成堆的粮米和货物供给,不必再走海路绕行成山头,从胶州湾由麻湾口,直接进入胶莱河,经过平度窝铺村分水岭,即可顺流向北出海沧口,进入莱州湾,然后北上到达直沽口(今天天津大沽口)。

忽必烈看到了胶莱河的积极影响,胶莱漕运工程省时省力,避免海上漂泊危险,横切胶东半岛,实现南北水运大提速。至元二十年(1283),阿巴赤经过考察,发现增加内河漕运水量,可以进一步提升运力。于是提报朝廷批允,又开凿了引沽河注入胶莱河的"助水河但",增大水量之后,运力果然又有很大提升。

更多原创文章请关注:石头大狮的胶澳笔记


胶莱河横切胶东半岛,堪称东方

据史料载,到了至元二十二年(1285),每年参与漕运的水手军人达到两万人之多,各类大小船只千余艘,一年运输的粮米达六十万石(合三万吨),占江淮漕运总数的六成以上。不仅如此,胶莱运河也是沿河诸地经贸发展的重要支撑,带动了地方繁荣。庞大的运力需要极大资金支持,元代统治者以武立国,不擅经纶济世,国家经济实力薄弱,难以支撑消耗巨大的内河运营。至元二十六年(1289),不堪重负的元廷,下令停止了胶莱漕运。胶莱河从诞生到第一次关闭,不过七年时间。

元明更迭,大明国势如日中天,嘉靖二十年(1541),王献受命对废弃数百年的胶莱运河重新开通和全面疏浚。王献的水利经验堪称优秀,他在原有基础上,又引注张鲁河、白河、现河、五龙河诸条水道,全面增加胶莱运河水势,同时修建海仓口、新河、杨家圈、玉皇庙、周家、亭口、窝铺、吴家口、陈村九闸,根据丰苦变化情况,随时调节河道水位,并且设置专门官员岗位,确保漕运安全顺畅。

由此,胶莱运河迎来了第二个短暂的辉煌时期,漕运繁忙、管理规范、盛极一时。只可惜,这样的繁盛昙花一现,朝廷忙于应对"倭患",制定了"河运为本、海运为旁、胶莱为备"的指导方针,运,指的是京杭大运河,海指的是海运通道,因此,胶莱运河逐渐被京杭大运河所取代,更排在海运之后。失去了朝廷关注,作为"备胎"的胶莱运河再次被搁置,无人问津。

更多原创文章请关注:石头大狮的胶澳笔记


胶莱河横切胶东半岛,堪称东方

清代朝堂里,多有重启胶莱河运输的声音,但是都没有得到朝廷批复。清中期雍正二年(1724),勤勉的皇帝胤禛,安排内阁大学士何国宗往勘黄、运河道的情况,这位水利技术同样高超的官员,没有把胶莱河放在自己的工作计划里,对上回奏了"永不通浚"建议,胶莱河又被废弃。

从元代姚演的提议,到两度繁荣,到清代何国宗的建议,胶莱河漕运时启时废,断断续续持续了464年。此后,清朝后期和民国时期,还有不断上书请求再开胶莱的建议,但一直高层没有给出明确的结果。

胶莱运河的不受"待见",一方面固然是资材消耗太甚,更重要的问题还是它带来的水患危害。姚家村至平度窝铺段,是南北胶莱河道的分水岭,若两河分别涨水,水位高低不同,则南北流向不定,两河同时涨水,则水流缓顿,泄洪不及,又有漫堤风险。

北胶莱河中游多弯,杨家圈附近弯曲最大,有"七十二弯七十二曲"之称。上游刘家至亭口段河道两岸对称,汛期洪水渲泄不畅,两岸常有漫溢涝灾,是平度史上水害最大者。

南胶莱河,在姚家村东面与北胶莱河分水向东南,在吴家口南入大沽河,汇合后胶州湾入海,七百多年来多有水患发生。据载,每当"盛夏山洪暴发,为祸至烈",仅有明一代,记载的重大水患就有二十余起,平均十年多发作一次。清代、民国时期疏于管理,灾情更甚。

更多原创文章请关注:石头大狮的胶澳笔记


胶莱河横切胶东半岛,堪称东方

(声明:本文版权属于今日头条"石头大狮的胶澳笔记"。图文资料均来自互联网公共资源)

石头大狮的胶澳笔记https://www.toutiao.com/c/user/61558213306/#mid=158838862201344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