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方言在荆州地区是不是完全统一?有什么历史渊源?

火车模型爱好者Chen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得了解一下荆州的情况,首先从地理位置上,三国时期,荆州是群雄逐鹿之地,在境内三国文化遗存遍布。其历史悠久文化产兰,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和三国文化的中心。其次看看民族分布,荆州地区还是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杂居的城市,少数民族有31个,有2个民族乡,松滋卸甲坪土家族自治乡和湖老湾回族自治乡;其中少数民族中有万人以上上的有2个,主要是土家族和回族,万人以下的民族一个:满族,千人以下的有:壮族、侗族、苗族和蒙古族。众多的民族决定了其语言不可能统一,主流语言是西南官话;其余以赣语和湘语为主!而且方言分布的地区也不同,主要有以下的分布特点:

方言区方言片分布地区: 西南官话:成渝片:松滋市北部,如新江口、八宝、沙道观、涴市等镇;公安县北端,如埠河等镇;荆州区西部,如川店、纪南、李埠等镇;武天片:沙市区,如沙市城区;洪湖市大部,如王家湾、瞿家湾、峰口、新堤等镇;常鹤片:公安、石首、监利、江陵四县大部;松滋市南部,如洈水、纸厂河等镇 赣语:大通片:洪湖市、监利县部分乡镇,如燕窝等镇; 湘语:长益片:监利县、洪湖市部分乡镇,如柘木、白螺、螺山等镇

2、有何历史渊源?

荆州历史悠久,早在五六千年前,人类就在这里创造了大溪文化等原始文化。荆州系楚文化的发祥地,春秋战国时属楚。楚文王元年(公元前689年),楚国迁都于郢(今荆州区纪南城),都郢400余年。秦属南郡,定治江陵,故常以南郡喻荆州。


老王谈谈生活


一、荆州市境内的方言不是很一致的。

荆州市下辖两区(沙市区、荆州区)、三县(江陵、公安、监利),代管三市(洪湖、石首、松滋)。



荆州市境内绝大多数属于西南官话区,方言差异不算特别大,很多方言词语表述、很多发音具有共性。例如,将“牛”字读you,这在该区域很普遍。

但是,荆州市境内方言也存在多样性,并不是统一的。

恕我孤陋寡闻,我还无法将荆州市境内全部地区的方言类别都予以仔细勾勒。

不过,我根据自己的平日里粗略观察体验,尝试着举例说明荆州市境内方言的大致类别(不完全版)。具体如下:

第一类:“江汉平原方言”

此处所提到的“江汉平原方言”,并不是指江汉平原的所有方言,指的是一种流行于江汉平原及其周边的方言系统:1.其声调的发音竟然颇有些普通话的韵味,调子听起来竟然像是不太标准的普通话:2.在该方言区域里,大多数地方往往将r声母的字读成零声母,例如,把“人”念成en,把“扰”读成ao。

荆州市境内大多数地方的方言属于这一类型,大致包含洪湖、监利(局部)、石首(大部)、江陵县、公安(大部)、松滋(东部局部)等处。在荆州市之外,仙桃、天门、汉川、京山等地的方言也属于这一类型。但是,荆州市境西北部(其中包括荆州市城区)却不在本文所说“江汉平原方言”范围内。

关于荆州市境内的“江汉平原方言”,本文以下面三个方言点为例:

例一,洪湖市新堤方言:声调方面具有很典型的“江汉平原方言”特征,具有代表性,与仙桃方言(沔阳方言)非常相似。洪湖市的前身洪湖县主要是从沔阳县分出来的,语言大同小异。

例二,石首市绣林方言:与洪湖新堤方言有细微差异。江陵县方言与石首较为相似。(湖南澧县、常德等地方言也与石首方言很相似。)

例三,荆州区西部的弥市方言:总体上与”江汉平原方言”相似,但是,保留了入声,入声字的声调很高,例如在念“白”、“黑”这类字时,声调很高,地域特色格外鲜明,这个特征与周边的荆州市城区、宜昌等地迥异。

值得一提的是,荆州市境内的“江汉平原方言”虽然大同小异,但是,普通话某个常用词语在荆州市境内的方言说法却不一定相同,甚至可能差异非常大。例如,表达“什么”这个意思时,洪湖方言说“么家”(“么”读mo第三声),公安一带是说“耸锅”。

第二类:与宜昌话声调很相似的方言

这个方言类型集中于与宜昌邻近的地方(松滋市大部、荆州区北部)

——例一,松滋市新江口方言:略似宜昌话。

——例二,荆州区北部的马山方言:总体上,听起来与宜昌方言有些相似。有趣的是,马山方言里存在大量的弹舌音(名词如果以“子”结尾的,“子”发音时往往出现很明显的舌头颤动声)。(荆州区川店等地、荆州以北的荆门、宜城等地也是弹舌音发达之地。)

第三类:荆州—沙市城区方言

荆州市中心城区简称“荆沙”(荆州老城及沙市),其方言颇有特色。

荆沙方言听起来,感觉与本市境内多数地方的“江汉平原方言”不大一样。其声调介于宜昌话、武汉话之间(语气比武汉话轻得多、平得多,比宜昌话重些)。

有意思的是,初到荆州市城区的人咋一听,或许感觉荆沙方言有点像是“说得较轻的武汉话”(其实两地的方言差别还是很大的)。

大体上,荆沙方言的整个方言系统与武汉方言、宜昌方言、“江汉平原方言”都有着千丝万缕联系,同时,也有自己的一些独特性。在荆沙方言里,“人”读“len”(这一点与武汉话相同),“图”、“度”的读音与宜昌话、普通话一致(而不像武汉话、“江汉平原方言”那样读成“头”、“斗”),“牛”读you(与“江汉平原方言”相同),可见荆沙方言的“兼收并蓄”。值得注意的是,在荆沙方言里,只有韵母an,没有韵母ang,这个方言特点在湖北省内罕见。

第四类:沙市区东部的方言

例一,岑河方言:声调方面略似沙市话,但是,第四声偏高、平,这一点与沙市话完全不同。沙市区东部观音垱方言与岑河方言较相似。

第五类:公安县埠河方言:

埠河方言与公安县主流方言不相同,较为独特,和沙市话有某些相似之处,但是,又具有弹舌音、卷舌音(zh、ch、sh)等特征。

第六类:监利县南部的方言:

监利县南部方言在荆州市境内较特别,很多字的发音不同于荆州市境内其他地方。

二、关于荆州市境内方言历史渊源的浅见及某些困惑

1.荆州市绝大多数地方的方言属于西南官话。这反映了该地区在历史上与西南官话其他区域长期密切交流,方言总体上与西南官话一脉相承。

2.在全市人口中使用最多的“江汉平原方言”(洪湖、监利北部、石首大部、公安大部、江陵县、松滋东南部的方言),虽然也属于西南官话,但是,其声调与西南官话的主流声调(即成都、桂林、宜昌、荆州市城区、武汉城区等地声调)明显不同,听起来竟然像是不太标准的普通话的声调。

在整个西南官话区域的汪洋大海里,“江汉平原方言”(主要在声调方面)显得独具一格。这个现象背后究竟是什么历史原因呢?至今尚无明确的解释。这也是本人多年来很感兴趣的一点,期待得到“谜底”。这是否与历史上的某次大迁徙有关?具体如何,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究。


晓帆轻舟


荆州城区说的大约是刘备普通话,和武汉,四川话相近,城区周边县市以江汉平愿土语为主,为本土方言。东南部为凤虎相争的边缘区,有虎区味道,中南部口音有浓浓的湘味。

八成以上是江汉平原本土口音,本土口音包围刘备普通话,奇炒吧?


山中水来


不是,从来没形成统一的荆州方言

荆州地区方言是以西南官话为主,散有湘语和赣语分布。

由于荆州特殊的地理位置,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方言也是同样的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