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宅在家,為什麼有人過成了神仙伴侶,有人卻要鬧離婚?


同樣是宅在家,為什麼有人過成了神仙伴侶,有人卻要鬧離婚?


安全起見,

很多人都還宅在家,或遠程辦公,或繼續休息。

算下來,

從春節放假到現在差不多快一個月了,也算是全民參與,徹底“宅”到底了。

雖然不能出門,但阻隔不了蠢蠢欲動的八卦心,親友間交流無阻。

於是,

就有了接下來這幾家歡喜幾家愁的婚姻故事。

1

我算是徹底看清你了,

離婚!

閨蜜劉芳對著我又哭又鬧,當然是視頻通話。

她說,疫情一結束,她要立刻馬上和老李離婚。

離婚?

過年前不還好好的麼,怎麼過了節就鬧到這個地步了?

而且,之前也沒聽劉芳說過他倆的婚姻有什麼問題啊。

原來,放假前幾天,劉芳和老李兩人還是相安無事的。

劉芳和以前一樣,洗衣做飯帶孩子,只不過比工作時做得更勤快了些。老李也和以前一樣,穿衣吃飯打遊戲,只不過比工作時打遊戲更多了些。

如果這個春節也還是7天假,他倆估計也就這麼過去了。

事實上,逢年過節以及小假期,只要不出門,他倆基本都這麼在家待著,從沒出過什麼岔子。

然而,假期意外地延長了,而且不是一般的長。

幾天下來,兩個人的生活狀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劉芳忙得腳不著地,尤其是最近孩子又開始上網課了,更是忙到發瘋。而老李除了游泳圈又大了一圈外,就跟沒事兒人似的。


果真沒事嗎?

當然不是,而是劉芳讓他乾點啥,他不是不想幹,就是不會幹,要麼乾脆假裝聽不見,到最後有事也變沒事了。

一開始,劉芳在和老李好好溝通。

“兒子把果凍摔地上了,我忙著做飯,你拖下吧。”

老李頭也不抬地回道:“你做完飯再拖來得及,我不動地兒。”


“你是不動,兒子來回跑,摔著怎麼辦?”

“別讓他跑不就行了,兒子,去你屋玩去。”


小傢伙還挺配合,嗖嗖就過去了。

最後,這地真就等到劉芳做完飯才拖的。

再後來,劉芳認真地和老李講道理。

“你帶兒子做下作業吧。”

“我不會。”


“你這不沒上班,學學唄。”

“算了,我真不會。”


“誰生下來就會啊,我不也是現學的。”

“對啊,平時不都是你負責嗎?我就算了吧。”

“你也知道平時都是我帶的,你偶爾帶下還不行嗎?”


不管劉芳怎麼說,到了老李也沒去帶兒子做作業。

到最後,劉芳就和老李吵起來了。

“一天兩天這麼窩著我也就忍了,這都快一個月了,你還是這樣。

平時你說要忙工作,抽不開身,我多做點就多做點了,現在這麼長的假,你還是這樣。

我看你根本就不是忙,也不是不會,你就是心裡沒這個家。

既然你這麼願意一個人享福,那我成全你,民政局開張咱就離!”


2

同樣是宅在家,為什麼有人過成了神仙伴侶,有人卻要鬧離婚?


和你在一起真是太幸福了,

咱們再生個娃吧!

劉芳在鬧離婚,宋菲卻在計劃著生二胎,她說自己和大劉有趣又幸福,得抓緊把這好基因給傳下去,不能浪費。

納尼?

做人還能這麼自戀的麼?

而且,她家娃和劉芳差不多大,不也得各種忙家務帶娃子麼,怎麼還想要一個?深深懷疑其中有詐……

然鵝,聽她得瑟完,我瞬間打臉自己:那個,你們抓緊啊!

放假時,疫情已經比較嚴峻了,宋菲和大劉就沒回老家。

以往放假,他們會安排旅遊、遊樂場這些項目來消耗孩子的能量。今年情況特殊,只能在家解決。

於是,

兩人立刻制定了周密的計劃,總共兩類:

  • 一類是娃清醒時的三人世界
  • 一類是娃昏睡時的二人世界


宋菲說,第一類很容易排滿,做作業、親子互動、每日創造、自由發揮、睡前故事等等。

除了作業、運動和睡前故事相對固定外,其他幾項都很自由,互動可以是背詩、下棋,創造可以是畫畫、賽車等。

文的宋菲來,武的大李來,文武並用或非文非武的,兩人一起來。娃兒有事做,嗨皮得很,根本沒時間鬧事兒。

最關鍵的是,他們規定了孩子的獨處時間,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

復課也算這個範圍,她和大劉就負責把設備弄好,有需要就冒個泡,沒需要就玩消失。

這樣一來,也就延長了二人世界的時間,也是宋菲最愛的環節。

他們都愛吃,每天粘著一起做飯,一個照著視頻說,一個聽令照著做,還要找孩子做評委,看看誰的功勞最大;

他們都是孩子心性,拼圖、賽車、畫畫都玩個遍,下雪那幾天,趁孩子沒醒,還去踩了雪地裡的第一組腳印,走出了“宋菲♥大劉”;

他倆嘗試了很多第一次:

  • 第一次打CS,因為都是菜鳥,不敢和別人組隊,就兩人玩兒,互相誇、互相虐;
  • 第一次做涼皮,差點沒把大劉給鹹死……


說是二人世界,其實也有和孩子一樣的獨處時間。

宋菲喜歡追星,對著idol嗷嗷叫;大劉喜歡看遊戲直播,看著恐怖遊戲蒙被子。

有一次,宋菲剛進去就被大劉給抱住了,因為遊戲裡突然冒出個無臉鬼。他倒是不怕了,把宋菲給嚇夠嗆。

除此之外,兩個人還安排了各自的讀書、運動、工作時間。

宋菲說,這日子過得比上班還充實,還省去了擠地鐵、愁中飯的折磨,多爽啊。

同樣是宅在家,為什麼有人過成了神仙伴侶,有人卻要鬧離婚?


3

同樣是宅在家,

差距怎麼就這麼大捏?

其實,劉芳和宋菲只是這場全民宅的縮影。最近刷微博、看微信,真是看到了各種各樣的婚姻故事。

有像劉芳一樣鬧離婚的,律師都找好了,準備搞雲離婚;

有像宋菲一樣甜死人不償命的,要結婚的,準備婚禮的,努力造人的,再生一胎的;

也有節前要鬧離婚,宅著宅著幡然醒悟,決定不離婚的(《宅家十幾之後,我撕毀了離婚協議書》)……

同樣是宅家十天半個月,有人宅出了幸福,有人宅出了痛苦。

為什麼會這樣呢?

劉芳和宋菲還是挺有代表性的,或許能給我們一些思考。

感情基礎是前提。

她們年齡相仿,婚齡相似,都不存在和老人同住的干擾,區別最大的地方在於和另一半的關係。

劉芳和老李看似相處還不錯,但這建立在劉芳承擔了幾乎全部的育兒和家務的基礎上。

平時兩個人都忙,劉芳就算有不滿,老李推一推說一說,恍恍惚惚也就過去了。

可兩個人都在家了,和劉芳的盡心盡力相比,老李的事不關己一覽無餘。

而且時間越長,問題越凸顯,根本沒有上班時間、業餘時間等來緩衝和稀釋,幾天之內就能爆發出核能的威力。

看似是幾天的矛盾,其實是長久以來的積壓。

宋菲和大劉則不同,雖然宋菲沒說太多大劉如何如何,但他能和孩子一起玩,能和宋菲一起做飯,說明他在積極參與家裡的一切事務,而不是個旁觀者。

這樣的感情基礎上,兩個人在一起的時間越多,自然也就越能創造出新的快樂。

個人性格是底色。

如果劉芳和老李的感情基礎還不錯,是不是就一定能像宋菲和大劉一樣宅出各種花來呢?

答案是未必。

劉芳家務孩子一手抓,也許是老李不管不問導致的,但長久以來,她都選擇了接受或者忍耐。

除了被日常瑣碎稀釋外,和她的性格也有很大關係。

她習慣了用各種家庭事務把自己的時間填滿,如果閒下來,她會覺得無所適從。

有一次,我們幾個閨蜜出去旅行,瘋玩了幾天太累了,就想窩在酒店歇歇。大家都有自己的事做,唯獨她覺得很無聊,不知道乾點啥。

她缺少獨處的能力。

拋開對錯不說,老李不看孩子不做家務,按理說是有很多事情可以做的。然而,這麼多天,他不是躺屍就是打遊戲,興趣、愛好很單一,延展性不夠。

不僅如此,他看待事情的方式比較侷限,不懂得變通。

同樣是宅在家,為什麼有人過成了神仙伴侶,有人卻要鬧離婚?


比如他覺得平時怎樣,現在還應該怎樣,卻忽略了情況有變,他需要做出改變。哪怕不能做到今後也很勤快,但至少在特殊的宅家時光裡,他是需要調整行為方式的。

所以,就算他們感情基礎不錯,或許可以做到不離婚,但要是想一起在有限的空間裡做出無限的創造,還是很難的。

再看宋菲和大劉:

  • 做事有規劃,預測到可能出現的問題,提前計劃規避;
  • 能夠看到自己和對方的優缺點並加以充分利用,這一點在帶孩子上有很好的體現;
  • 有很強的獨處能力,在有足夠親密的同時,保有個人空間,做到了親密有間。


這樣兩個人在一起時,可以碰撞出很多火花,分開時,也能獨自精彩。

除此之外,

具體的原因還有很多,比如有人善於反思,迷途知返;有人善於溝通,把話都說開了等等。

但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家家也有各自的幸福之道,以上這兩個是最基礎和最底層的。

把基礎建好之後再蓋房子,不管是鄰家小院還是豪華別墅,不管是傳統中國風還是北歐田園風,任君選擇。

宅家是一種修行,是對婚姻的考驗,更是對個人的挑戰。

願每個人都能在這場修行裡看見自己,梳理關係,亦能收穫心中所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