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民“车让人”,他们的素质为什么这么高?

大唐神都


“车让人”最早不是西安发明的,但是,西安现在做的确实很好。在几年前,杭州率先实行了“车让人”。西安是2017年才开始推行的。起身虽然不是很早,现在确实做的很好。走在有红绿灯的路口,红灯停,绿灯行,已经是一种自觉。在没有红绿灯的路口,只有有斑马线,机动车会停下来,让行人首先通过。车让人,人也让车,行人或者集中穿越,或者小步慢跑,互相理解,互相礼让已经形成一种靓丽的风景线。

有人说,车让人是被罚出来的,这话有一定道理,但是,不是全部理由。人的道德水平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需要有外界的压力。新加坡干净整洁的市容环境靠的是严管重罚,日本现在一尘不染的环境也是通过处罚和教育实现的。西安通过处罚,让司驾人员懂得了礼让,养成了好的习惯,形成了一种自觉。罚是一种手段,但是达到了好的目的。

如今的西安,文明传承着千年古都的底蕴,正在发扬光大。作为沉睡了多年的十三朝古都,正以包容的胸襟和建设中心城市的雄心,重振盛唐的雄风,弘扬中华文明,引领时代潮流。


Lcg112233445566


首先,西安市民“车让人”这个问题貌似有点表述的不是很准确,是不是应该这样表述:西安司机“车让人”。

我是兰州人,2010年来西安到如今已经八年了,也亲身经历了最初十字路口,人行横道线人车抢道到如今的“车让人” 并且我也是有车一族,所以我以我的观点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我记得车让人应该是2017年大范围的开始实施,并且是在政府出政策制度去约束“车让人”的行为下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了。最早是提倡司机朋友主动礼让行人,可想而知效果不明显,后来就有制度强制司机朋友必须礼让行人,不礼让的后果是啥呢?扣分罚款!!以至于那个时候好多十字路口,人行横道都有我们可爱的交警同志拿着相机拍那些不礼让行人的司机朋友,扣分罚款对于司机朋友来说作用显著,这时候大家都看到了西安司机朋友“车让人”的文明景象。我这么表述大家应该明白了,车让人是在制度约束下呈现出来的,这个问题实在是不好去评价车让人是司机朋友的素质高低,还是因为制度约束下的司机素质提高了!

其实司机朋友们在考驾照的时候应该有印象,科一里反复强调的就是车让人。那现在车让人的现象应该是理所当然。不过作为同样是有车一族的我就这个现象说一下我的观点,首先肯定的一点就是车应该主动礼让行人,以人为本。那车让人的前提是司机和行人的个人素质都应该高度一致。而目前是什么情况呢?司机朋友在制度约束下不得不礼让行人,而行人觉得理所应当,中国式过马路体现的淋漓精致,这种情况下大家就看到了一个十字路口行人浩浩荡荡的过马路,根本不管信号灯是红是绿,因为他们知道司机肯定会给他礼让,而再看看十字路口的车堵的密密麻麻,有时候两三个绿灯都过不去一个十字路口!司机朋友是心理干着急,表面还得装作很绅士的要礼让行人!

我认为车让人应该是司机与行人双向谦让,十字路口快速有序安全的通过!大家怎么认为呢?欢迎讨论。


西北小油郎


我说说自己的感受,车让人的确是一种比较好的通过行政手段来让绝大多数司机或者市民养成良好习惯的方式。以前开车,确实没有让人的习惯,现在开车,不管有没有人拍照,在斑马线都会同样让行。过马路的时候一样,如果司机停车让我,我过马路的时候都会小跑通过,因为我知道司机开车的时候礼让行人,而行人慢悠悠通过让人有多烦。

习惯养成,有一个不好。就是去了某一省会东部城市(具体就不说是哪个了,省的引起骂战),我在斑马线边准备过马路,站了快10分钟没有一辆车停车让行,后来实在没办法,跟着本地人一起直接过的。

想想这一点,还是觉得西安人民在不断的进步。


君莫笑202136823


大西安礼让与守规的文明之城

近日,出现在西大街上的“车让人”场景。 记者 王健 摄

  斑马线前“车让人”,不仅体现着一座城市对生命的尊重,也直接反映着城市的文明程度,良好的城市交通环境是西安追赶超越的重要支撑,也是助力西安大发展的重要软实力。自2017年5月以来,西安在全市范围开展文明交通“车让人”行动,一年多来,斑马线上的不文明行为发生了巨大转变,主动停车让行成为文明交通新风尚。

  2017年5月以来,西安对标杭州、南宁等地先进管理水平,开展文明交通“车让人”行动,5月12日,市文明办联合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发出倡议,号召驾驶员和市民积极参与活动。从5月初开始,全市文明交通“车让人”行动,得到了全社会的积极响应,广泛开展起来。

  行动一开始,公交车、出租车驾驶员率先垂范。市公交总公司在驾驶员中推行“5321”礼让标准,引导公交驾驶员做到文明行车,带头践行“绿色斑马线、文明车让人”主题活动。市出租车管理处组织20个督导组深入各出租汽车企业,协调全行业近3万名驾驶员分批接受培训教育并签订“车让人”承诺书。制定严格考核制度,不礼让行人达到8次后,会取消单车下一轮的经营许可资格。

  “典型引领、先公后私”。西安交警持续对不礼让行人的机动车驾驶员实名曝光,并增加抄送车辆所属单位环节,对当事驾驶员进行二次教育和处罚。除了私家车以外,公交车、出租车以及公务用车的不礼让行人行为,均会被曝光,抄告所属单位。

  多种措施的严格执行,使得文明交通“车让人”有了“排头兵”,随后越来越多的私家车主也加入了礼让斑马线的行列。

  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支持与推进下,全市掀起了“车让人”整治工作的高潮。作为城市交通管理部门,交警部门持续开展车不让人等交通陋习集中整治行动。在全市选取10个重点点位,作为“车让人”文明示范十字。高科技手段也应用到了查处车不让人的工作中,各交警大队共配发118个移动抓拍“布控球”,在全市试点四套高清一体化专拍单元,在公交车上试点了公交车抓拍系统,重点针对不礼让行人的交通违法行为进行抓拍录入,并积极发动市民通过违法“随手拍”举报。

  启动人脸识别技术,在规范车让人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大对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的约束,截至目前,已经在全市西华门十字、纬二街十字等10个十字路口安全并启用了该技术,目前,已抓拍违法行为30万例,警示效果显著。并在全市范围内加装行人过街语音提示柱140个,在西北大学门前、太白南路等地安装机动车礼让行人智能提示装置“小黄灯”,今年将在全市范围内设置该系统50套,目前已完成18处。

  截至今年5月底,全市共查处机动车不礼让行人违法行为65.55万例。今年至今,共查处行人闯红灯等交通违法行为43320例,非机动车违法行为117173例。

  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参与下, “车让人”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随着“车让人”活动的深入,我市又将“人守规”作为拓展内容,以“车让人”活动引发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城市公共秩序改善的“蝴蝶效应”。

  礼让斑马线不仅得到了市民群众的普遍认同,自去年9月份以来,安徽合肥市、福建福州市、江西南昌市文明办先后到我市专题学习考察文明交通“车让人”活动,他们纷纷表示这项工作西安抓得好,抓出了成效,值得学习借鉴。

  “车让人、人守规”,让出了一份温情,守出了一份和谐。只要全社会一起行动起来,努力营造敬畏规则、遵守规则、文明礼让的氛围,西安一定会不断刷新这座千年古城的文明新高度,建设文明交通的新生活。在大西安当前蓬勃发展的环境下,这种难得的城市“软实力”必将助力西安在追赶超越的道路上昂首阔步,快速向前。

  记者 袁玥 西安晚报> 2018年06月09日 > 版次: <03>


西安晚报


什么事情都是人为的,西安“车让人”如果做的好,那就是西安的这项工作有人认真的负责,或者说有人管的好!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有素质的,西安“车让人”做的好,这就说明西安开车的人素质很高,西安开车人的素质高,也是有原因的,那就是西安在落实这项工作的时候,工作做的好,工作做的细,能把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能把这项工作的安全意识做到了开车司机的心中,让司机从内心深处明白“车让人”的实际意义!

当司机明白了这个道理后,遇上有人过人行道的时候,也就踩一下刹车,让行人安全通过,这样行人安全了,司机没发生交通事故,他也就平安无事了!

这们做什么事情都要讲认真,西安在这个事情上就是讲了认真,也就把西安司机的潜在的高素质调动了出来了,“车让人”这个事情也就在西安认认真真的落实了下去!

我个人的观点,也是支持“车让人”的!

【社会现象,家庭问题,综合观察,全面解析。请您关注从善如刘的悟空问答!】


从善如刘L


我是一名因不礼让行人被处理过的驾驶员,我来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不否认有些驾驶员主动礼让是出于自身的意愿而并不是忌惮监控,但大部分的驾驶员礼让应该是出于忌惮处罚,毕竟一次3分一百块。但我想交通部门之所以处罚这么重就是为了让驾驶员养成良好的习惯。(以我自身为例)刚开始是因为忌惮监控,但时间长了礼让就变成了一种习惯,现在每当过斑马线或者路口的时候都会习惯性的提前减油收速哪怕是在没有监控的路口,礼让行人确实让我们的城市形象加分不少,每当在媒体看到西安市礼让行人的报道以及每次礼让后行人点头或竖拇指的示意,我都会为自己作为一名驾驶员感到骄傲自豪。

但同时有时也会对一些行人的行为比较恼火,比如行人闯红灯现象,明明人行道是红灯司机还得停车礼让,有些路口绿灯时间本来就短,因为行人的闯红灯会让通行效率下降。

总结:和谐礼让是每个交通参与者的责任,在驾驶员提高素质的同时行人也应该提高自身的素质。不应该让礼让行人的法律成为一些行人“不守规矩”的保护伞




一个有态度的网民


我是一个西安刚开始车让人,一天之内被罚两次,一个月里共四次。看到手机上的信息,心里愤怒,你罚款就行为什么要扣分。但是在制度规定下,跟我有相同遭遇的人绝对不在少数。结果从此再也不敢与人抢道,经过两年直至今天,车让人在西安也就实实在在的印在我们西安人的心目中了。而且行人过马路的速度也更快了,自己现在有时也小跑过马路。看着西安的变化,相信全国如果都是这么执行的话,全中国都会形成车让人


武统华夏


又是一个我大西安的问题,在此需要对问题表述简单沟通一下:应该不是市民“车让人”,而是开车司机“车让人”。西安的“车让人”做的比较好,其实主要是把它当作一种交规来施行,并且有专项的人和制度去管理。

并非一开始就有的素质

“车让人”体现出的素质高,也并非是一开始就形成的,核心是有约束以及不执行的处罚。比如你不让人,那么就是触犯了交通法规,是需要被扣分和罚款的。在这面前,司机敢不让行人吗?




“车让人”背后是众多司机的苦不堪言

“车让人”一度或者依旧出现着很多问题,如交通堵塞,汽车追尾,行人交规意识下降等,而这些都是司机苦不堪言的。



后“车让人”时代更多的是习惯 演变为素质

当约束和规则之下,尽管有众多问题,但也会慢慢被接受,毕竟“车让人”本意是好的,对行人安全以及交通安全也是一种保障,也能在某种程度体现出人的素质和地方的形象。所以,当人们习惯了,也就无形中显示出素质的提高,给西安整体形象加了分。


“车让人”的一份期望

其实,“车让人”大家并不是反对,反而多数赞同,但是如果能合理的解决期间的一些问题,那么这个制度会更好。而如果能培养形成真正的司机行人的自觉性,那么才是真正的素质的体现。那时候,大西安的风景会更靓丽…


郭一鸣


西安近两三年异军突起,着实在全国刷了一把存在感,房价大涨、人口大幅流入、抖音网红城市成为西安的最强标签,不过摇号门作弊事件、开发商自己吿自己也给西安抹黑不少。

当然,一个城市的高速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前进中的乱象必将被时间所吞没,闪光点也同样不会暗淡。就比如西安“车让人”举措的实施就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使得人与车之间有了和谐共处的一面。

一座城市的崛起,除了自身经济实力的提升,其他软实力方面的提升也能为这座城市的飞跃添砖加瓦,比如城市的文明程度。众所周知,2017年之前西安给外地游客留下深刻印象的仅仅只有美食小吃,而西安的文明程度却真的不敢恭维。

例如:在交通领域,行人与车主、车主与行人之间向来都是剑拔弩张,每次行人过马路时,两者之间都是一副准备博弈、掐架的状态。一旦出事,最终的结果是两败俱伤,抑或是车毁人亡。

2017年5月12日,西安市政府打出“车让人”这张牌。起初,早已习惯了慵懒安逸生活的西安市民,对于这项创新新规并没有给予太多的期望,甚至一度诟病这只是政府的“面子工程”,作秀罢了。

而如今,在西安,当市民行至斑马线前,一辆辆汽车主动缓缓停住,静候行人通过斑马线的时候,市民已切身体验到这座城市的变化,文明在这座城市已开始生根发芽。

在街头,我们会明显的感受到,无论是行人还是司机,大家开始相互理解,车让人的时候,行人也尽快通过,或者和其他人搭伴一起快速通过,尽量节省司机等候的时间,交通突然变的顺畅和谐起来!

西安,在经济大力发展的同时,也在地方政府的主动努力和推动下,搭上了“城市文明”这趟顺风车,在近两年的城市竞争中一路高歌猛进。

谁都不曾想到,这座曾经被称之为“废都”的城市,如今竟能被赋予“城市文明”的标签,甚至成为了十三朝古都除历史文化以外,一个新的IP。可以说,斑马线前礼让行人已成为了西安一张新“名片”。

而这一切,皆源于2017年的“车让人”,看似一个小小的举动,实则一个大大的情怀,群众从被动到主动,城市的温暖源于地方政府的引导,大众更加期待有理想、有抱负的官员能为城市的文明贡献自己的力量,群众定会积极配合响应。

(咨询加助理公号:LY_1898)



喜欢吗?关注并点赞,留印脚印,常聊!


天檀


主要在个人素质,这项交规没出来之前,有次在斑马线我让了两个小学生,然后两学生给我比了一个大拇指,从此就形成了习惯。然后说说目前现象:

司机, 看到的大部门司机都能做到车让人,但实际是大部门都不愿意让,这个大部门就是被交规约束的,在人多车多的斑马线都会让,有摄像头的地方肯定让,哼哼 没摄像头的路段,大部分出租车真是可以用半人半鬼形容了,不但不让,还玩漂移从人前面绕过去,而且是老远就看见人的情况下,真想说你急这几秒能挣多少钱!还有些司机前面车在让人,他后面喇叭按个不停,这是急着投胎的节奏!当然车让人也应该合理 会让 让好,一些司机看见人过斑马线,但车速很快,然后突然急刹,你这样首先吓得人家过马路的人都停下来了,你这样让不但浪费时间还有可能发生追尾等交通事故。

行人,就我在西安这六年的感觉,行人遵守交规的能达一半吧,其实要是行人也能遵守交通规则的话,车让人就只适合没有红绿灯的斑马线了。说下行人不好的方面吧,首先不要闯红灯,你要闯红灯,我就算被罚款也不会让你,好好的交通秩序,被你闯红灯给捣乱了,司机撞死你的心都有,还有车流量大 马路宽的时候,尽量几个人一起快速过,不要现在别让人了,我就慢慢走,人家几十辆车在等你呢,最讨厌一些人过马路的时候本来着急的很,车一让反而慢悠悠的走,真搞不懂😌。当然西安这个红绿灯有些设计也不合理,车直行遇左转,车左转人直行,尤其是车右转的时候得让两个方向的行人,所以行人过马路也替车想想。

我们每个人的角色都会变化,所以干什么多为别人考虑一点,让一让 很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