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宜市茶山鎮革命往事」 沒有回家的士兵


「信宜市茶山鎮革命往事」 沒有回家的士兵 | 楊立展傳略

他們曾經拋家棄子,為保衛祖國山河浴血奮戰。早把生死置之度外,唯一希望的是後人還能記起那段歷史。記憶是生命的火焰,沒有他,一切變成黑夜,這不僅是對老兵而言,也包括一個國家。

摘自《沒有回家的士兵》封面語錄---作者:金宇晴


楊立展(1916-1939年)信宜市茶山鎮榕垌村人。1938年參加革命,於1939年在晉東南屯留戰鬥中犧牲。犧牲前是129師新一旅十二連指導員。


「信宜市茶山鎮革命往事」 沒有回家的士兵 | 楊立展傳略


楊立展傳略

黃家琛整理

楊立展,原名楊萬勝,是信宜縣茶山鄉榕垌村龍眼寨人。1916年出生,1936年秋畢業於懷新中學初中。他欲求到高中深造,而經常奔走在信宜、茂名兩縣名門之間,因而結識了不少進步青年學生。1937年“蘆溝橋事變”後,抗日烽火燃及全國,楊立展在中國共產黨積極抗日救國主張推動下,決心抵抗侵略,救國救民於危難之中。1938年7月,他毅然離家和在高州中學讀書的信宜進步學生廖蓋隆、楊友德、餘榮中等人取道廣州,經八路軍駐廣州辦事處介紹,幾經艱險,長途跋涉,同年九月到達革命聖地延安。抵延安後,即進入陝北公學36隊學習,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2月在陝北公學學習結業後,組織決定選送他到晉東南“抗大”分校學習軍事。“抗大”畢業後,被分配到晉東敵後129師新一旅一團.二團任連指導員。後曾到魯西、陳邑等地作戰,由於他立場堅定,工作積極,作戰勇敢,升任為營教導員。


「信宜市茶山鎮革命往事」 沒有回家的士兵 | 楊立展傳略


1940年8月,八路軍總司令部為了打破日本侵略軍的“囚籠政策”組織了 115個團的兵力向敵人發動進攻,楊立展也參加了這一聞名中外的“百團大戰”。在戰鬥中,他機動靈活,身先士卒.英勇殺敵。同年12月,楊立展在長治附近的屯留地方組織了艱苦卓絕的反掃蕩鬥爭,當他率領部隊向日寇衝鋒時不幸中彈倒下,為中華民族流盡了最後一滴血.犧牲時年僅24歲。

文章來源:信宜黨史資料 第二輯(抗日戰爭時期)274頁 1989年2月中共信宜縣委黨史辦公室編


「信宜市茶山鎮革命往事」 沒有回家的士兵 | 楊立展傳略


「信宜市茶山鎮革命往事」 沒有回家的士兵 | 楊立展傳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