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被推崇為中國近代狂草第一人,他還從書法中悟出辯證法思想

毛澤東被推崇為中國近代狂草第一人,他還從書法中悟出辯證法思想

古人說:“書,心畫也。”書法就是心靈的圖像、精神的圖解、情感的物化。中國以書法的故鄉著稱於世,書法是華夏民族的聰慧與創造力最集中的表現之一,最具中國特色。在中華五千年文明史上,毛澤東堪稱首屈一指集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哲學家、詩人與書法家等大成的世紀偉人,他一生都對中國傳統的書法藝術有著濃厚的興趣和感情,書法是他精神生活的主要內容之一。從年輕時起便在書法領域耕耘求索至老而不倦,在書法表現手法上千錘百鍊自成一家而終以韻勝,給人以美輪美奐的享受,讓人分明感受到一代偉人指點江山的豪邁氣概。僅從他那“汪洋恣肆、氣度恢弘,充溢著非凡的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膽略和豪情”的“毛體”狂草書法而言,就已賦予了中國書法以全新的藝術風貌,將其代表作品置於書史之任何時期都獨標一幟不同凡俗,為我們留下一筆寶貴的書法藝術遺產。

臨歷代名家字帖,研各處碑石寫經

大書法家于右任曾作一首詩云:“朝臨石門銘,暮寫二十品。辛苦集為聯,夜夜淚溼枕。”毛澤東正是這樣樹立“十年磨一劍”甚至“一生磨一劍”的理念和決心,持之以恆而為之的。

毛澤東首先注重從書法基本功練起。自幼熱愛練習書法的他在青年時代主要是習魏碑、歐陽詢等。他崇尚楷書四大家(歐陽詢、顏真卿、趙孟頫、柳公權)之一、初唐時期的歐陽詢。1904年11歲的他求學韶山關東橋私塾時,師從塾師毛詠生學習歐體,這為後來其歐體書法達到高造詣打下了良好基礎。1910年考入湘鄉東山高等小學堂,常臨摹王羲之《十七帖》和學院附近東臺山鳳凰寺所藏清代湘鄉書法家蕭禮容碑,字字寫得很有功力。期間所作文《宋襄公論》被國文教師譚詠春贊為:“視似君身有仙骨,寰視全宇,似黃河之水,一瀉千里。”其文與字均極秀美,被師生們譽為同學中之“兩絕”。現存他在湖南全省高等中學校一篇作文手跡《商鞅徙木立信論》,用的也是絲毫不苟的小楷,一氣呵成,筆筆遒勁。其書法作品明顯具歐體風格的代表作有《離騷經》《講堂錄》。

毛澤東被推崇為中國近代狂草第一人,他還從書法中悟出辯證法思想

◆1915年5月7日,毛澤東在《明恥篇》封面上題寫的“十六字銘恥”,是他學習顏真卿楷書的代表作。

毛澤東還取法唐代中期傑出書法家顏真卿(和柳公權並稱“顏筋柳骨”),故其楷書還端莊雄偉、氣勢開張,行書則遒勁舒和、神采飛揚。其書法和書信作品中具濃郁顏體風格的有《明恥篇》《記事錄》和《致李思安》《致黎錦熙》。此外,他也多從魏碑中汲取有益的精髓。因他習字年代正處在清末民初魏碑盛行時期,學習魏碑時風使然,深受魏碑影響,故方筆、捺腳這種魏碑特有的筆法隨處可見,尤其早期書法和書信及題詞代表作品分別有《憶秦娥·婁山關》《沁園春·雪》和行文清秀明朗的《致楊鍾健信》及“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均有明顯的魏碑風格。

毛澤東不僅臨摹歐陽詢、顏真卿等古代著名書法家的作品,還在青年時各處遊學、中老年時視察之餘也有意識覓找研讀古代碑石、佛家寫經和民間書法,從中吸取營養。為此,他曾頗有感觸地說:“中國廟宇古色古香,也是書法勝地,許多古廟都有造詣很高的書法藝術,許多字真是妙筆生花,栩栩如生,堪稱書法藝術的寶庫,我們應該很好地研究和學習。”

當年湖南長沙、湘潭一帶古建築古碑多為行書和楷書。行書以李邕書法為主導,楷書以唐代歐陽詢和清末狀元黃自元為主,其中東山書院匾額就為黃自元所題,嶽麓山有李邕的行書碑刻。

毛澤東被推崇為中國近代狂草第一人,他還從書法中悟出辯證法思想

毛澤東被推崇為中國近代狂草第一人,他還從書法中悟出辯證法思想

◆毛澤東題詞代表作品“為人民服務”“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均有明顯的魏碑風格。

毛澤東長沙師範求學期間常登嶽麓山,留心名人碑帖,耳濡目染李邕行書,自然深受影響。他的“為教育新後代而努力”“為人民服務”“實事求是”等代表作,都具有唐代行書寫碑的李邕的鮮明審美特徵。不囿於傳統書法結字“平正”之規,字的形體左低右高,遒勁險峭爽朗。雖大角度傾斜造險,但因其字的重心穩定,主線立根,故斜而不倒、險而不危,威風凜凜,器宇軒昂,通體和諧。

新中國成立後,他視察各地工作之餘仍不忘尋訪當地寺宇墨跡。1959年的一天,山東省委書記、黨內著名書法家舒同陪他去看濟南郊外的一座古寺,二人便邊欣賞那些古人墨跡邊興致勃勃侃談觀感及對書法的體會。舒問:“主席,您的書法墨寶,中國人到處都可看見。您把草書藝術推到了一個劃時代的高峰,堪稱中國近代狂草第一人。”毛澤東沉思後憶道:“我練字歷經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1921年以前,打下書法基礎;第二階段是建黨後到抗戰爆發,由於流動性和嚴酷鬥爭環境,留下的作品不多;第三階段是1938年到1949年,我用文房四寶打敗了國民黨四大家族;第四階段是進北京城後,全國人民興高采烈,我的書法也就歡快飛動了。”還有一次,舒同陪他坐船遊蕩於濟南大明湖。舒問:“主席,您見多識廣,想必收藏了很多古人書法作品吧?能否評論一下?”毛澤東笑言:“我收存了600多種拓本和石刻影印件,看過400餘種碑帖。我特別喜歡王羲之、王獻之的行書帖及懷素的草書帖。對於乾隆的字,雖然到處都有,但它有筋無骨,我不喜歡。乾隆時期提倡趙書,代表人物是張照。弘曆的書法功底較深,但氣格不高。那個時期風行‘館閣體’,評價不一,有人就認為是鑽進了書法的死衚衕。”這番話使舒同大長見識豁然開朗,回家後久久思索無法入眠,深感主席以非凡的造詣駕馭書藝,成為中華民族的書法大家,無怪乎柳亞子曾說:“中共方面,毛潤之一支筆確是開天闢地的神手。”他回憶自己走過的書藝道路,覺得主席每句話都為舒體字今後的發展指明瞭方向。

毛澤東在練書法時,很喜歡抄錄古典詩詞尤其是那些他鐘愛的作品,會抄錄不止一遍,反覆欣賞。如,屈原的《離騷》(部分)、王勃的《滕王閣序》、王之渙的《涼州詞》、曹操的《龜雖壽》、李白的《將進酒》、王實甫的《西廂記》(麼篇);極少數如王昌齡的《從軍行》(青海長雲暗雪山)。曹景宗的那首小詩,毛澤東寫了三幅,說明這短短的20字小作,是他賞讀古典詩詞的時候格外青睞的作品之一。

孜孜以求勤練筆,觸類旁通深研究

沒有理論指導的創作,常有盲目性、偶然性和隨意性,而在理論指導下的創作,會增加自覺性穩定性自信心。因此,一個有作為的書法家應有基本理性思考。毛澤東在這一方面堪稱典範。

毛澤東書法的造詣,固然是他轉益多師的結果,同時也和他善從生活吸取美的營養和擅長觸類旁通地去研究分不開。詩人杜甫在《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一詩序言中寫道:“往者吳人張旭,善草書書帖,數常於鄴縣見公孫大娘舞西河劍器,自此草書長進……”毛澤東早在1937年就與朱光等人說過:杜甫這段話說出了舞蹈、戲劇等藝術與書法藝術相通,是至理名言。那時他曾表示想看朱光表演莎士比亞的名劇《奧賽羅》,以便用戲劇藝術來豐富自己的書法。

1948年8月,26歲的田家英開始任毛澤東的秘書,在毛澤東的影響下漸漸對書法產生了興趣。1958年10月16日毛澤東寫給田家英的一封信彌足珍貴:

田家英同志:

請將已存各種草書字帖清出給我,包括若干拓本(王羲之等),于右任千字文及草訣歌。此外,請向故宮博物院負責人(是否鄭振鐸?)一詢,可否借閱那裡的各種草書手跡若干,如可,應開單據,以便按件清還。

毛澤東

十月十六日

毛澤東被推崇為中國近代狂草第一人,他還從書法中悟出辯證法思想

◆1958年10月16日,毛澤東致田家英的信。

這是毛澤東一生唯一談及書法的信件,雖很短卻傳達了重要信息和晚年書法觀即潛心鑽研草書。這封信逸筆草草,全以神行,無拘無束,意態自然,充分顯露出他特立獨行的個性魅力,是其草書代表作。它對研究毛體藝術是份重要文件和歷史書法文獻,是標誌他書法歷程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1959年到1960年,毛澤東一心沉潛於草書經典作品猛攻狂草,反映了他對帖學的重視和對書法美學的獨到見解。從中也可看出他對草書的規範化和標準化的重視,體現了他治學之求實嚴謹、對傳統的尊重和具有“推陳出新”的創造意識。

田家英尤喜歡看字,酷愛碑帖字畫,收藏清代學者墨跡上千件。閒暇中他到榮寶齋等舊店鋪購買和蒐集字畫,買回來往往先送到毛那裡,兩人共賞切磋;還常把喜歡的對聯、中堂掛到毛臥室以供欣賞。

負責管理毛澤東圖書、報刊17年的逄先知對毛酷愛並得空就研習書法記憶深刻:“1961年10月27日,毛澤東要看懷素《自敘帖》,並指示我們把所有的字帖都放在他那裡。從此,我們就在北京和外地買來很多字帖,包括一批套帖和《三希堂》《昭和法帖大系》等,都放在他的臥室外間的會客室裡,擺滿了三四個書架。在他臥室的茶几上、床鋪上,辦公桌上,到處都放著字帖,以便隨時觀賞。

毛澤東被推崇為中國近代狂草第一人,他還從書法中悟出辯證法思想

◆懷素《自敘帖》

1964年12月10日,毛澤東要看各大書法家書寫的千字文,我們又很快地為他挑選了30餘種,行草篆無所不有,以草書為主,包括自東晉以下各代大書法家王羲之、智永、懷素、歐陽詢、張旭、米芾、宋徽宗、宋高宗、趙孟頫、康熙等,還有近人于右任的作品。除了買字帖供毛澤東觀賞外,我們有時還要到故宮借一些著名書法家真跡給他看。”

毛澤東精研王羲之法帖,痴迷其真跡到了極致。他身邊工作人員韓桂馨回憶:“主席有一次曾跟我說過,王羲之當初跟衛夫人學書法,也學張芝的草書,能博採眾長,也有他自己的風格,筆勢流暢,秀麗多變。”1949年他從西柏坡進城後住北平西郊香山雙清別墅。第一個被邀請至此做客的黨外人士就是黃炎培夫婦,並讓夫人江青和周恩來作陪以示尊敬。1959年後他對書法用功尤甚。而黃炎培一輩子克勤克儉廉潔奉公,唯有一本王羲之真跡視如命根珍藏多年。毛知悉後也很想一睹為快,便向黃借閱且說好借期一月。毛愛不釋手,工作一停下便拿起真跡翻看研究、反覆揣摩,時而拿起筆對照練習,練到興頭上竟忘了吃飯。即使這樣毛也沒忘記借期。然黃更珍惜它,借出一週後便不斷打電話詢問毛看完沒有、何時歸還?衛士婉轉地報告毛說:“黃炎培那邊又來電話了。”毛不解地說:“怎麼他也學會逼債了,不是講好一個月嗎?我給他數著呢。”衛士解釋說:“他不是催要,是問問主席還看不看。”毛澤東說:“我看。到一個月不還,我失信;不到一個月催討,他失信。誰失信都不好。”可黃仍惦記著,又將電話一直打到毛那裡,先談了些別的事情,最後又問起那本真跡。毛說:“任之先生, 一個月的氣你也沉不住嗎?”事後他風趣地說:“黃炎培不夠朋友夠英雄。”一個月到期後他將王羲之真跡用木板小心翼翼夾好交給衛士並鄭重囑咐:“送還吧,零點前必須送到。”衛士說:“黃老說過,主席只要還在看,多看幾天沒關係。” 毛嚴肅說:“送去吧,講好一個月就是一個月, 朋友交往要重信義。”

毛澤東被推崇為中國近代狂草第一人,他還從書法中悟出辯證法思想

◆毛澤東非常喜歡抄錄古典詩詞,王之渙的《涼州詞》便是他鐘愛的作品之一。

難能可貴的是,他對書法的研習實踐中還悟出並應用於自己作品裡的那條金科玉律——翰墨之中自有辯證法!

孫過庭《書譜》謂“草貴流而暢”,但一味使轉難免失之柔弱。毛澤東深諳此理,故於迴環盤繞運筆中時時參以折筆、斷筆,這樣圓中寓方,以斷為連,大大豐富了作品的審美內涵。狂草用筆貴在疾速,疾而謹於法度尤難。其筆下大與小、曲與直、動與靜、長與短、點與線的諸多對立因素很好地統一於一起,其線條舒展處如行雲流水,激盪處如瀑洩千里,頓挫處似高山凝雲,讓我們領略了毛澤東作為一名偉大的辯證法家的過人之處。

為此,毛澤東總結說:“字的結構有大小、疏密,筆畫有長短、粗細、曲直、交叉;運筆有藏鋒露鋒中鋒側鋒,韻律有快有慢,有快中求慢、慢中求快;筆勢上又有虛與實、動與靜;佈局上有行與行間的關係、黑白之間的關係。這一對對矛盾都是對立面的統一!”足見他深切悟透:中國書法充滿辯證法,體現了老子道法自然和孔子中庸思想,反映了藏與露、疾與澀、輕與重、方與圓等對立統一。

這些書法理論,是他從借鑑古人經驗和總結自己實踐中提煉研究出來的。

兼收幷蓄內外修,推陳出新獨創體

毛澤東非常善於對各家融會貫通,創新發展。他翰墨流長裡憑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敏銳的藝術感悟,將歷代翰墨珍品囊括視野內不斷兼收幷蓄,融匯化合,獨闢蹊徑,開拓了一條具有鮮活藝術生命力和為廣大人民群眾喜愛的風格和創作形式。他對書法的繼承縱橫面寬、領域深邃,能夠在厚積薄發的作用下集古人於一家脫穎而出……

毛澤東主張習字要有體,但不一定完全受一種體的限制,要兼學並蓄,廣採博收,有自己的創新。建國後毛澤東傳授身邊工作人員書法秘訣時說:“人有相貌、筋骨、精神,字也有相貌、筋骨、神韻。臨帖最初要照原樣寫,以後練多了,要仿其形,取其神。”對如何理解字的精神,他又說:“字和人一樣,也有筋骨和靈魂。練多了,就會找到筋骨,寫出神韻。”所謂筋骨,是字的形貌、氣勢和力量;所謂靈魂,是字的神韻。古人的字,一般來說,北碑尚骨,南帖尚神。毛澤東則主張兼學並蓄,廣採博取,推陳出新,神骨兼備。

在文學、書法、繪畫、金石等方面頗有造詣的陳秉忱數十年默默身居偉人之側,承辦黨和國家重要事宜,他曾回憶說:“我們從僅存的一張明信片的筆跡來看,毛主席早年似受晉唐楷書和魏碑的影響,用筆謹嚴而又開拓,是有較深功力的。在延安時期,他領導抗戰和建黨,工作、著作任務那樣繁忙但仍時常閱覽法帖,閱過的晉唐小楷等帖一直帶在身邊。1949年12月訪蘇時,也以《三希堂法帖》自隨。1955年開始指示身邊工作人員廣置碑帖,20年間,所存拓本及影印本碑帖約有600多種,看過的也近400種,‘二王’帖、孫過庭、懷素的草書帖,則是時常披閱。毛主席不但博覽群帖,而且注意規範草書寫法,如古人編輯的《草訣要領》《草訣百韻歌》等帖經常翻看。”“毛主席十分重視我國傳統的書法遺產,並藉以奠定自己的書法基礎,但決不就此停步。更可貴的,是他推陳出新,創造自己獨特的風格,並且不斷演變,不斷髮展。毛主席早年攻楷書,後來多行書,晚年則是行書和草書,凡此皆不拘於成規。通過毛主席閱讀碑帖的情形和大量的墨跡來看,我個人的體會,他以晉唐楷書和魏碑錘鍊了書寫的功力,進而吸收‘二王’行書的長處,再則十分喜愛懷素、孫過庭的草書,同時博覽群帖,這樣澆灌滋潤出毛主席獨創一格的書法藝術之花。”

毛澤東被推崇為中國近代狂草第一人,他還從書法中悟出辯證法思想

◆1974年1月,毛澤東在中南海游泳池住處接見日本外相大平正芳,贈送給他一本懷素《自敘帖》的仿製品。

堪稱我國書法鉅製的《三希堂法帖》,毛澤東無論是居家辦公還是出國訪問,書不離身。即使訪蘇那短暫緊張日子也未忘隨身帶幾本此帖,擠時間研究品讀。1974年,日本外相大平正芳訪華,毛澤東在書房接見了他。一陣親切交談後毛澤東還特地贈送給他一本自己喜愛的懷素《自敘帖》的仿製品,大平正芳十分高興。

據1966~1976年在其身邊從事圖書服務管理工作的徐中遠回憶:1973年8月11日上午,毛主席要看懷素的字帖和墨跡。我將這兩種字帖送去後,他立即高興地翻看起來,一邊翻看一邊問我們:“你們知道懷素是什麼地方人?”我和在場的幾個同志一時都回答不出來。他笑著說道:“懷素是我的老鄉,湖南長沙人也,俗姓錢,字藏真。”徐業夫秘書和我看到他談興很濃,便開玩笑說:“怪不得您愛看懷素的字帖,原來他是您的老鄉!”他馬上回答:“你們此話差矣,我愛看懷素的字帖不是因為他是我的老鄉,而是因為懷素的草書寫得好,有大家風度,狂草尤為獨特。”說著他還問我們:“唐代有位大詩人曾專門寫詩讚揚懷素的狂草,你們知道是誰嗎?”我們更不知道了。他說:“又是一個不知道,我告訴你們吧,就是那個號為青蓮居士的李太白。李太白的《草書歌行》就是專門讚揚懷素狂草的。”說著老人家就抑揚頓挫地給我們背起詩來,背完我們不約而同地鼓起掌來。看我們鼓掌他也笑了起來。

毛澤東的草書用筆主要受懷素《自敘帖》的影響,線條盤鉤環繞,多力豐筋,圓融遒逸,外柔內剛,神采飛揚,輕提多於重頓,以提為按,筆筆離紙,而又筆筆鎮紙,如錐劃沙。由於作品貫注了作者的主體精神和情緒,故運筆大膽肯定,略無滯礙,但見走墨連綿,勢不可當,又如驚砂坐飛,氣勢雄渾。他熱愛懷素的狂草卻又不拘泥於此,而是勇於創新,逐漸形成自家“毛體”。

毛澤東被推崇為中國近代狂草第一人,他還從書法中悟出辯證法思想

◆《憶秦娥·婁山關》是毛澤東的狂草代表作,是其書法藝術的高峰,達到了“筆落驚風雨,書成泣鬼神”的奇特境界。

清代學者名家劉熙載雲:“書要心思微,魄力大。微者條理於字中,大者磅礴乎字外。”毛澤東作於長征途中著名的遵義會議之後的《憶秦娥·婁山關》(1935.2),便是典型一例。他在“自注”中說:“萬里長征,千迴百折,順利少於困難不知多少倍,心情是沉鬱的。過了岷山,豁然開朗,轉化到了反面,柳暗花明又一村了。”此作重寫於1963年(一作1961年),儘管時過境遷,可是重溫歷史,毛澤東的心情是極其複雜的。作品隨其情感的波動而起伏變幻,時而高亢昂揚,時而低迴婉轉,筆墨酣暢,大氣淋漓。論者大都認為《憶秦娥·婁山關》是他最偉大的狂草代表作、詩書最完善的結合,是其充滿悲壯一生感情的濃縮,是他書法藝術的高峰,達到了“筆落驚風雨,書成泣鬼神”的奇特境界。

重要之處,在毛澤東身上,鮮明地體現了一代著名書法家所需的重要資質——“內外兼修”。內,就是指對詩書藝術本體的學習、創作、感悟,本體的基本素質和修養是必須掌握的、必須達標的基本功。更重要的是——外,外就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外,分兩方面,一方面是廣泛地汲取和書法相關的一切姊妹藝術的滋養,如繪畫、音樂、文學、詩詞、史學、哲學、古文字學、美學、文化學等;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則是理論研究,它是書法家修養的重中之重。理論研究的目的,就在於指導創作實踐。為何毛澤東隨意寫來筆下就有書卷氣、乾坤盡收之效?為何他本無意於書家卻自成無可比擬、獨樹一幟的書家?正因他“內外兼修”到了極致!一切藝術的極致、最高表現,常常不是技法的炫耀,而是學識修養的表現。書法也不例外,它是精神、氣質、學識、修養的自然流露和集中表現。毛澤東的書法形神兼備、超凡脫俗地反映出他那博大的胸懷、深邃的思想及超人的膽識!

總之,毛澤東以政治家的膽識、詩人的浪漫、革命家的胸襟、超人的天資和濃厚的國學傳統修養等集於一身,而成風格鮮明、個性十足、氣勢豪邁的獨一無二的偉大書法家。其書法常常充盈著對現實的高度關注以及對人民和生活的熱愛,為了一個報頭他常三番五次地書寫,若干年後感覺不滿意還可再寫,其治學態度之真誠令人感動。他取人之不敢取,得人之不能得,雖於浪漫大化中亦不失自我,雖於千變萬化中亦不泯本真,在狂草書創作上表現出非凡的藝術造詣,登上了現代書法史上的高峰。

原題:《毛澤東的翰墨之道》

維權支持:河北冀能律師事務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