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是千古忠臣嗎?

白茅lunar


當然是我以為 對於諸葛亮在華容道這事上 確實背離了他原本的目的 明知關羽會放走曹操 但若是曹操一死 三足鼎立的局面打破 東吳強大 蜀漢眾寡 局勢大為不利!只有曹操不死 劉備才有足夠的理由繼續攻城掠地!

這樣的忠誠甚至是自私的 卻讓人心疼了 孔明心中救百姓於水火的明君只有劉備而已 那是他的信仰

他給了劉備一個承諾 幫他成霸業興漢室 為他奪一個天下的承諾!

所以 孔明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他化自己成蜀國遮風擋雨的傘 他用他流雲風骨撐起了一個國家!

自從他出山效命以來 直到亮病死在北伐的路上 那個閒雲野鶴的人就再也沒有回過臥龍崗

這學期的初三語文課本里有前出師表 讀著讀著便淚如湧泉 諸葛亮其實也是傻子 他為蜀漢近乎犧牲了一切 自己呢?……病榻上的他看著這三國亂世 仰天落下英雄淚 就像他青年時曾經在隆中抱膝長嘯……


楊揚辰煜


誠邀回答。

首先這個問題很無奈,面對一個扶不起的阿斗,都做到了蜀國副總的位置了,並且劉備臨終前也已經給諸葛亮留了後路,到萬不得已先生完全可以取而代之,坐上蜀國第一把交椅。但是諸葛亮並沒有這麼做,還不能說明他的忠心嗎?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可憐丞相星落五丈原,臨終前感嘆“悠悠蒼天,何薄於我?”,表達了丞相沒有復興漢室的不甘心,絕對的千古第一忠臣。





史之鑑


那要看你怎麼定義忠臣了。

孰忠孰奸,諸葛亮和司馬懿恰好做了一個詮釋

如果按照是否忠於蜀漢政權,是否維護劉備一系的皇位正統地位,是否忠於劉備恢復漢室的理想這個標準,那麼諸葛亮無疑是一個忠臣,一個良相,一個賢者。他在手握軍政大權時沒有廢立君主,沒有接受“加九錫”這種誘惑,家裡沒有謀取太多的產業,朝堂中、軍隊中沒有安插親屬私人,這不是忠臣,還有誰是忠臣呢?

如果按照忠臣就必須讓皇帝一言九鼎、讓皇帝為所欲為、讓皇帝大權獨攬這個標準,那麼諸葛亮又算不上忠臣了。他在劉備死後的十一年中,沒有還政給劉禪,而是一直把權力握在自己手中;還任命正直的董允擔任侍中(總管宮廷的大臣),嚴格約數劉禪不得放縱,連女人也按照古禮只能有十二個;還對皇帝絮絮叨叨,你應該任用哪些人,這些人才是對國家有益的。

所以有這麼一個小人李邈就在諸葛亮死後上疏說:“諸葛亮獨掌精銳的軍隊,如狼虎視物,我對此常常為國家的安危而感到擔憂。如今,諸葛亮已經去世,所以他的宗族得以保全,西部邊疆的戰事可以停止,人們也因此而慶祝。”他的意思其實就是諸葛亮不忠,早死是國家之福,這與今天個別詆譭諸葛亮的人倒是不謀而合。

至於忠臣到底應該是諸葛亮這樣的,還是李邈這樣的,相信只要不是心瞎了的,自有明斷。


海軍史研究會員


“千古忠臣”這個稱號,諸葛亮要是第二,沒有人能說第一,至於為什麼,且看下面分析,歡迎指正交流。

諸葛亮自27歲出山,跟隨的是,當時各方面實力最差,但唯一聲稱光復漢室的劉備。隆中對中:

“天下有變······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在北伐大業《出師表》中寫道:

“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一生直到54歲病逝,未改其志,為了這個承諾,這個理想,無一日之懈怠。

在荊州兵敗之際,隻身前往東吳說服了孫權抗曹,挽救了劉備集團;

赤壁之戰後,助劉備爭奪荊州諸郡,奪得一席之地;

奪得川蜀之後,助劉備穩定蜀中政局,鼎足於天下;

在夷陵受挫後,諸葛亮力挽狂瀾,儘可能保存實力;

在劉備去世後,不忘初衷北方中原;

在生命的最後一刻,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也許在歷史當中,忠心輔佐君主的臣子並不是諸葛亮一個,但是作為權臣,不貪權,不念權,才是更加難得可貴的,西漢有權臣霍光,英明一生,但也無法阻擋權利的誘惑,廢立皇帝,子孫謀反。三國有權臣諸葛瑾,一生兢兢業業,其子諸葛恪專權亂政,但是諸葛亮的子孫,諸葛亮在世時,寫有《誡子書》,教育子孫,諸葛亮去世後,其子孫未有重權,防止專權,其子孫諸葛瞻諸葛尚果,上不負國,下不辱父,報效國家,戰死沙場。

我覺得安九的《出師表》(歌曲)裡的歌詞寫的非常好:

“亮今老矣,歸鄉終無日,臣半百之年,惟有一願,北定中原 攘兇除奸 復我漢家天!天下歸一 大漢歸劉 百姓晏。”

諸葛亮一生不僅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也做到“寧靜致遠淡泊名利”,確實無愧於“千古忠臣”之名。


曹老師xixi


諸葛亮當然是千古忠臣,而且毫不謙虛的說諸葛亮是千古忠臣的典範,後世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忠君之事的儒家忠臣能臣心目中的偶像。

後世歷代帝王都希望自己擁有諸葛亮這樣的臣子,既有能力對君主絕對忠心。近的司馬炎“善哉,使我得此人以自輔,豈有今日之勞乎!”遠的努爾哈赤“若各盡厥職,明法度,以訓國人,使不罹於刑戮,則君心嘉悅,眷顧日隆,如所謂皋陶、伊尹、周公、諸葛亮、魏徵諸臣生膺顯爵,沒垂令聞,斯於臣職為無負耳!”這些後世的歷代帝王都熱切的希望有一個諸葛亮這樣的能臣忠臣來輔佐自己,也希望自己的臣子能夠像諸葛亮學習,試想如果諸葛亮不是一位千古忠臣,他們怎麼會這麼想呢



夢語獨斷


諸葛亮當然是千古名臣,這不是一個人說的,而要看看一千多年來中國社會對他的評價。

從晉代開始,帝王們都不斷給諸葛亮升官晉爵。諸葛亮本來被封為武鄉侯,東晉時期加封為武興王;唐朝改封武靈王並賜廟;宋賜“英惠廟”,加號“仁濟”;元代加封“威烈忠武顯靈仁濟王”。明太祖朱元璋欽定“帝王高”時,選從祀名臣37人,“忠武侯與擁焉”;到了清代,不僅將各地諸葛亮祠堂修葺一新,供人膜拜,而且每年春秋祭禮廟時,朝廷還會以諸葛亮從祀。這是官方對諸葛亮的加封,還可以看看民間對諸葛亮的尊敬。

在《三國志諸葛亮傳》中,陳壽記載

其秋病卒,黎庶追思,以為口實。至今梁、益之民,諮述亮者,言猶在耳,雖甘棠之詠召公,鄭人之歌子產,無以遠譬也。

今天的我們,依舊傳說著諸葛亮的諸多發明創造。木牛流馬,孔明燈,孔明鎖,孔明棋,諸葛弩,八陣圖,饅頭等。今天的川人,頭上包裹著的白頭巾,傳說是給諸葛亮帶的孝。一千多年來,至今沒有從頭上取下。雲南事盛產普洱茶的地方,每年會舉行“祭茶祖”的儀式,所祭的並不是神農、陸羽,而是諸葛亮。傳說老茶樹山上的老茶樹是“丞相”諸葛亮栽種的。

再來看看中國的文人官吏事怎麼評價諸葛亮的,其實這裡面很多詩詞文章我們在學校都學習過。詩人中,杜甫寫過許多歌頌諸葛亮的詩,《蜀相》、《諸葛廟》、《詠懷古蹟》、《閣夜》、《八陣圖》等等。李白也寫詩讚過諸葛亮,《讀諸葛武侯傳書懷贈長安崔少府叔封昆季》。

漢道昔雲季,群雄方戰爭。霸圖各未立,割據資豪英。赤伏起頹運,臥龍得孔明。當其南陽時,隴畝躬自耕。魚水三顧合,風雲四海生。武侯立岷蜀,壯志吞鹹京。何人先見許,但有崔州平。餘亦草間人,頗懷拯物情。晚途值子玉,華髮同衰榮。託意在經濟,結交為弟兄。毋令管與鮑, 千載獨知名。

摘取一些關於諸葛亮的評價寫在下面,我們就能知道諸葛亮對於中國社會的影響了。

孫權:丞相受遺輔政,國富刑清,雖伊尹格於皇天,周公光於四表,無以遠過。

劉曄:諸葛亮明於治而為相。

傅玄:諸葛亮誠一時之異人也。治國有分,御軍有法,積功興業,事得其機,入無餘力,出有餘糧,知蜀本弱而危。故持重以鎮之。

司馬炎:善哉,使我得此人以自輔,豈有今日之勞乎!

常璩:治國以禮民無怨聲,不濫用私刑,沒尚有餘泣。

王通:若諸葛亮不死,則禮樂大興。

蘇軾:密如神鬼,疾如風雷。進不可當,退不可追。晝不可攻,夜不可襲。多不可敵,少不可欺。前後應會,左右指揮。移五行之性,變四時之令。人也?神也?仙也?吾不知之,真臥龍也!

洪邁:諸葛孔明千載人,其用兵行師,皆本於仁義節制,自三代以降,未之有也。

陳元靚:德圖王,臥龍徐起。北伐南征,渭濱瀘水。周旋兩朝,勤勞一紀。星墮中軍,英雄巳矣 。

努爾哈赤:人臣身秉國釣,因循從事,不能申明教令,誡諭君下,則無知之民,罹於法者必多。若各盡厥職,明法度,以訓國人,使不罹於刑戮,則君心嘉悅,眷顧日隆,如所謂皋陶、伊尹、周公、諸葛亮、魏徵諸臣生膺顯爵,沒垂令聞,斯於臣職為無負耳!

康熙帝:諸葛亮雲:“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人臣者,惟諸葛亮能如此耳。

馬允剛:兩漢以來無雙士、三代而後第一人。

曾國藩:公以丞相而兼元帥,凡宮中府中以及營中之事,無不兼綜,舉郭、費、董三人治宮中之事,舉向寵治營中之事,殆皆指留守成都者言之。其府中之事,則公所自治,百司庶政,皆公在軍中親為裁決焉。

錢穆:有一諸葛,已可使三國照耀後世,一如兩漢。

從三國時代,一直到今天,諸葛亮都是一個偶像,一個圖騰,他當然是千古名臣。

今天成都的武侯祠,人潮湧動。人們更多的不是來祭奠漢昭烈帝——劉備的。更多的人是聽到這裡是諸葛亮的廟,這裡有更多關於諸葛亮的傳說,循著傳說而來,就是想見見這位大名垂宇宙的人,他的精神,一直激勵著更多的中國人,永不言棄。


玉之琪


怎麼會這麼問呢?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巾。……歷朝歷代,我們都將諸葛亮奉為神一樣的存在,不僅僅是因為他的智慧,更多的就是他的忠心。

自三顧茅廬,諸葛亮27歲出山追隨劉備,到其54歲秋風五丈原。巧聯東吳,智取荊州,西取西川,再定漢中,在劉備白帝城去世之後,又輔劉禪,南擒孟獲,六出祁山。哪一樁哪一件,都明明白白的用身體力行,來表達其對劉備的知遇之恩,其對蜀漢的忠誠之心。可以說,自諸葛亮出山後,其一生都在為劉備的事業嘔心瀝血。又怎麼會懷疑其是不是千古忠臣呢?


蝶谷幽蘭


當然是千古忠臣 第一俗話說臥龍鳳雛得一而可安天下 臥龍即諸葛亮 足以體現。第二:劉備死前告訴諸葛亮:如果劉禪不爭氣,及可廢其而自立為帝。到小說中劉禪昏暈無能,諸葛亮不但沒有廢劉禪自立,而且兢兢業業輔佐,直至病死,等等 。由此可見諸葛亮實乃千古忠臣。



李子果汁lg


那是肯定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說的就是諸葛亮,,諸葛亮的智謀絕對在司馬懿之上,劉備在沒有得到諸葛亮之前,沒有什麼成就,十幾年時間,自從有了諸葛亮以後,巔峰時期可以跟曹操單打的,這些都是諸葛亮的功勞,諸葛亮也是累死的,太辛苦,朝中所有大大小小的事都得他來!



思契十裡


諸葛亮是忠臣。

1、諸葛亮為丞相,事必躬親,做到了他許下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錚錚誓言。

2、諸葛亮為丞相,大權獨攬,卻沒有對君主進行迫害、威逼,是恪守君臣之禮的典範。

3、諸葛亮是伴隨著蜀漢基業建立的元老級人物,故吏門生滿天下。他卻沒有沒有黨同伐異、結黨營私以形成自己的勢力。

4、諸葛亮身居高位,生前不求安樂、不貪富貴,一心一意為國家發展和軍事擴張操心操肺;身後遺產屈指可數。

5、我還知道,歷來帝王都特別喜歡這樣的人,都希望這樣的人多多益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