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初期的“除四害”運動,採用了哪些招數防控住了瘟疫?

建國初期,各地鼠疫、瘧疾等層出不窮。

為了對付這些疾病,新中國開展了“除四害”運動,成功防止、控制了各種疫病的流行和蔓延。

當時,東北、察哈爾、蒙古、福建和江西等地都曾經發生了鼠疫。

主要是兩類生物傳播瘟疫,一類是跳蚤和蚊蠅,另一類則是老鼠。

因此,人們有根據地普遍開展了驅趕蚊蠅、打鼠滅蚤。


新中國初期的“除四害”運動,採用了哪些招數防控住了瘟疫?

第一個措施是,在家中有條件的安設紗窗,避免蠅蚊飛入;並備殺蟲藥水,及時將害蟲撲滅。

各級政府在春季指示,為防止疾病傳染,必須撲滅蒼蠅、蚊蟲,大力開展捕捉蒼蠅運動。


第二個措施是,教育群眾克服迷信思想,破除老鼠是土神與愈打愈多的說法。人們填塞老鼠洞,:用棗刺及碎玻璃碎碗填塞,而後再用泥封起,另外也有人用湯石灰灌老鼠洞,用牛糞抹老鼠窟窿。

有的人還想出一個高招:捉住活的大老鼠,屁股裡塞上一個花椒,用針線縫住,放在家裡,它一發急,能咬死好多老鼠。

還有的人用升子扣:先拿一個半頭磚立在地上或鍋臺上,再把升子臥倒放在磚上,升旁撒上幾個瓜子,老鼠一吃就被升子扣住了。

各級政府還佈置任務,採取表揚與獎勵措施:

在消滅蒼蠅、老鼠過程中,凡捉蒼蠅老鼠多者,由村幹部呈請政府給予表揚與獎勵。如山西省和順縣要求在十天內,不分男女青壯,每人打五隻老鼠,除將鼠尾剪下交任務外,剩餘的死鼠應集中交本村衛生委員會派專人深埋土中。

新中國初期的“除四害”運動,採用了哪些招數防控住了瘟疫?

針對建國初期的醫療條件比較差,衛生工作隊伍和機構以及藥品、器械供應情況嚴重不足等情況,黨中央就“把衛生、防疫和一般醫療工作看作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其具體措施還有以下幾個方面:

(1)建立中央防疫隊和廣泛的基層衛生組織。

1950年3月,衛生部便成立了中央防疫總隊,下設6個大隊,共438名工作人員。

全國各地也組織了125個防疫隊,6000名衛生工作者深入災區、疫區、治淮工程區。

全國還設立了8個黑熱病防治所,18個寄生蟲病防治所。全國85%的縣份建立了衛生院,共計1865所,並以民辦公助的形式建立了1498個區衛生所。

(2)開展積極有效的衛生防疫宣傳。

就當時現狀來說,每年因為缺乏衛生常識引起疾病和死亡所受的損失,可能超過每年全國人民所受水旱風蟲各項災荒所受的損失,因此黨和政府就把衛生宣傳教育放在衛生工作的重要位置。

各地組織了衛生委員會組織宣教隊,向群眾介紹清潔大掃除運動的意義,並以各報社、電臺、電教隊、文化館等為媒介分別進行宣傳。

所有這些,都能夠把黨和政府在保護人民健康方面的政策與各種措施傳達給群眾,並普及群眾的衛生防疫知識,提高衛生科學知識水平,養成衛生習慣,減少疫病侵襲,更健康地生活。


新中國初期的“除四害”運動,採用了哪些招數防控住了瘟疫?

(3)實行新的現代防疫措施。

一是實行以預防為主的方針,加強預防接種和預防注射,提高免疫率。

二是建立疫情報告制度。其目的在於及早報告,及早治療,及早隔離,防止傳染和蔓延。

三是實施快速有效的疫區處理。對於突發性的急性傳染病如鼠疫、霍亂等,快速有效的疫區處理是防止疫病擴散和蔓延流行的關鍵。

四是加強疫病的科學研究。對各種急慢性疫病的預防與治療起了很大的作用。


新中國初期的“除四害”運動,採用了哪些招數防控住了瘟疫?

(4)開展廣泛的清潔衛生運動。

建國初期,全國各大城市開展了大規模的城市清潔衛生運動,並制定了相關的文件和規定。

各地清除各宅巷積存垃圾以維護公共衛生;掃除街道零星垃圾以保持整齊清潔;運除積存場所垃圾以整頓市客觀瞻;消納垃圾墊窪以提倡廢物利用。

持續不斷的清潔衛生運動,對於改善城鄉環境衛生,消滅疫病,移風易俗,改造國家,有著良好的促動作用。

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全國的疫病防治取得了重大成就。

1953年發病數與1950年相比,鼠疫降低了90%;到1956年底,鼠疫已經基本控制。

建國初期的疫病防治成功的經驗和啟示有:

(1)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正確領導。

(2)群眾的廣泛動員與積極參與。

(3)地方政府和基層幹部的有力配合。

(4)廣大專業防疫人員的努力與無私奉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