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鉴赏漫谈(第七期)杨炯《从军行》:念念不忘的大唐梦

《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唐诗鉴赏漫谈(第七期)杨炯《从军行》:念念不忘的大唐梦

从军行

一、从神童到狂生

杨炯(650—693?),弘农华阴(陕西华阴)人,官至盈川令,故世称“杨盈川”。初唐四杰之一。

唐诗鉴赏漫谈(第七期)杨炯《从军行》:念念不忘的大唐梦

杨炯像

1、最后的谢幕人

大唐是诗歌的时代,而初唐四杰,开启了大唐诗坛的春天。

他们的共同点就是才高位卑、恃才傲物。当时的礼部尚书裴行俭曾一语成谶:

“士之致远,先器识,后文艺。如勃等,虽有才,而浮躁炫露,岂享爵禄者哉?炯颇沉默,可至令长,余皆不得其死。”

事实果然如此,四杰中的三人死于非命——王勃溺海惊悸而亡;卢照邻不堪病痛,投水自尽;骆宾王参与叛乱失败,生死不明。

只有杨炯最后一个辞世,但年岁也不高,仅43岁,且身后萧条,没有子嗣。为四杰画上了不怎么圆满的句号。

唐诗鉴赏漫谈(第七期)杨炯《从军行》:念念不忘的大唐梦

初唐四杰

2、神童出世

杨炯出身名门,弘农杨氏算得上望族。

汉丞相杨敞,大学者杨震,还有那位让曹操恨得牙根痒痒的杨修,都是曾经的骄傲。

不过到了唐朝,家族中能拿得出手的人却少了。

杨炯的祖父、父亲都是未曾显达的普通人,只有他的伯父杨德裔在地方州县担任要职,所以杨炯自称“吾少贱也”。

但基因是强大的,杨炯身上的智慧潜力却是一脉相承的。

唐诗鉴赏漫谈(第七期)杨炯《从军行》:念念不忘的大唐梦

杨炯10岁时,就写得一手成熟老辣的文章,被称为神童。显然,小小的华阴县容不下这尊大菩萨了。

不久,他参加全国作文大赛,斩获少儿组一等奖,被弘文馆破格录取。

弘文馆是太宗时代设立的,主要负责整理校正书籍;参议朝廷制度、礼仪的设置;同时又招收生徒,相当于中央直属学校。

能进入弘文馆的,都是贵族子弟,且名额有限。

唐诗鉴赏漫谈(第七期)杨炯《从军行》:念念不忘的大唐梦

杨炯作为一个普通人家的孩子,此时也算半个公务员了,每天除了看书就是学习,还有银两进帐,真是不小的殊荣。

3、耻居王后

不过,天才也有天才的苦恼,太优秀有时也会无用武之地。

杨炯虽幼举入仕,却空侯多年,从10岁到26岁一直待制弘文馆。

等闲白了少年头,人生能有几个16年?

看着同年生人的王勃先是被火箭提拔,后来在滕王阁上一战成名,自己却还止步不前,怎能不着急。

二人同为当时之俊杰,又都是恃才傲物之人,杨炯不由得发出“耻居王后”的愤懑。

可他不知道的是,多年来的竞争对手已经魂归南海、先走一步。

唐诗鉴赏漫谈(第七期)杨炯《从军行》:念念不忘的大唐梦

4、登上热搜

高宗上元三年(676年),杨炯参加了“应制举”,也就是皇帝主持的一种临时性考试。登科后,补校书郎职,做一些编辑和校对之类的工作,仅仅是个微不足道的九品小官。

杨炯长期久居人下,自然看不惯权贵们的趾高气扬,于是造出了“麒麟楦”这个超级热门话题,被一群人乐道,也被另一群人憎恨。

唐诗鉴赏漫谈(第七期)杨炯《从军行》:念念不忘的大唐梦

《唐才子传》记载:

炯恃才凭傲,每耻朝士矫饰,呼为“麒麟楦”。或问之,曰:“今假弄麒麟戏者,必刻画其形覆驴上,宛然异物,及去其皮,还是驴耳。”闻者甚不平,故为时所忌。

也就是说,杨炯瞧不起那些矫情浮夸的官员士大夫,把他们称作“麒麟楦”。有人问他:怎么把群名改成“麒麟楦”了,是要说我们都像麒麟一样飞黄腾达吗?

杨炯目不斜视:演戏用的麒麟,是怎么搞出来的呢?牵头驴来,把画成麒麟样子的皮披在驴身上,它就变成了上古神兽,可是脱了画皮,它还是头驴。

混官场的都是人精,谁会听不出来话外之意呢?杨炯自己骂爽了,听者却悄悄将他拉黑了。

唐诗鉴赏漫谈(第七期)杨炯《从军行》:念念不忘的大唐梦

二、以梦为马,空有一身疲倦

也正是在杨炯仕途黯淡之时,突厥和吐蕃等异族大肆侵边,烽燧告急,礼部尚书裴行俭奉命出师征讨。

抵抗侵略的战争往往是一个国家的强心剂,杨炯感到自己的机会来了!

他很想学古人 “投笔从戎”,但环顾身边,并没有刀剑,除了很长很丧的书简,就是泡了枸杞的保温杯。于是,他在愤愤不平中写下了千古名篇《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唐诗鉴赏漫谈(第七期)杨炯《从军行》:念念不忘的大唐梦

杨炯虽然没有亲赴边塞,却利用乐府古题,借军士之口,通过从辞京出师到对边塞环境的渲染,声色相加,各臻其妙,表达了自己不愿老死书斋,想为保卫国家而战的决心。

首联通过“烽火”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军情的紧急表现出来了。“照”字渲染了紧张气氛,“自”字表现了书生那种由衷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

颔联一个“辞”字,显出奉旨率师远征者的严肃庄重;一个“绕”字,显见铁骑威力无穷,把敌兵团团包围。龙城为匈奴名城,此处指敌军要塞。

唐诗鉴赏漫谈(第七期)杨炯《从军行》:念念不忘的大唐梦

颈联抓住了自然界的主要表象“雪”、“风”,刻划两军对峙时的紧张场面。上句视觉:雪舞战旗;下句听觉:风夹鼓声。

以象征军队的“旗”和“鼓”,表现出征将士冒雪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

尾联弥漫在英雄主义的氛围中。“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是当时士人阶层的最强音。

唐诗鉴赏漫谈(第七期)杨炯《从军行》:念念不忘的大唐梦

此诗节奏明快,一气呵成,动感十足,有很强烈的画面感。让人读来,仿佛置身苦寒边塞,满眼烽火铁骑。

其中所体现出的那一往无前的精神面貌,以书生的一声呐喊,唤醒了一个豪迈的盛唐。

然而这一切都是杨炯的想象,现实的残酷依然故我,他终其一生也没能披甲上阵,为国杀敌。

三、一生襟抱未曾开

1、被贬入蜀

阳光总在风雨后,沉郁的日子也不算太长。

高宗永淳元年(682年),通过中书侍郎薛元超的举荐,杨炯终于缓缓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

当时的太子李显,看中杨炯的才能,将他擢为詹事司直,推荐他进了崇文馆,兼任东宫庶务,也就是太子的管家,还掌握部分武装力量,一跃两级,成为正七品。

大器晚成,原来也很美好。

愿为杨炯站台的达官显贵也越来越多,因为这个位置潜在的光明是大家心知肚明的。太子不出意外那是要当皇帝的,这也意味着杨炯随时有可能青云直上。

可惜的是,太子没出意外,杨炯倒出意外了。

当时武则天权倾天下,这被很多正统之人看作是“牝鸡司晨”,于是反声四起。

得知堂弟杨神让跟随徐敬业起兵讨伐,杨炯急得直跺脚,但为时已晚,只能看着他往火坑里跳。

唐诗鉴赏漫谈(第七期)杨炯《从军行》:念念不忘的大唐梦

睿宗垂拱元年(685年)秋冬之际,叛乱平定,杨炯也受到株连,被贬到四川梓州任参军。

这飞来的横祸,让杨炯伤透了心,本来自己的事业就没指望能借上家人什么势力,这次家人却帮了个巨大的倒忙。

赴任的途中,蜀地景色甚是迷人,他饱览三峡风光,可是心里,却全不是旅游的滋味:

山空夜猿啸,征客泪沾裳——《巫峡》

唐诗鉴赏漫谈(第七期)杨炯《从军行》:念念不忘的大唐梦

五年之后,杨炯才被赦免回洛阳,武则天只是让他担任习艺馆中的宫廷教习,就是教宫女和宦官们读书写字一类的职务,混迹官场整整30年,又被打回到九品之职。

理想?理想今年你几岁?

2、壮志未酬

既然不能改变环境,不如去顺应环境。

武周如意元年(692年)盂兰盆节这天,杨炯表现出了疯狂的热情,不失时宜地献上了《老人星赋》《盂兰盆赋》等辞赋。

他不吝溢美之词,大行歌功颂德之事,希望武则天能“周命惟新”,成为新一代的“神圣皇帝”。

唐诗鉴赏漫谈(第七期)杨炯《从军行》:念念不忘的大唐梦

这时的杨炯其实已沦为诗奴,希冀以他的词赋为武器,开辟出一条新仕途。

武则天从众多歌功颂德的作品中看到了杨炯的文章,并且看得很认真。

大腿抱得很对,很及时!

这年冬天,杨炯出任盈川县令(今浙江衢州),盈川虽不大,但毕竟是主政一方。

曾经的抄写员,终于有了经世济民的能力,这对已过不惑之年的杨炯来说,也足以安慰了。

可惜,初唐的夜空,不时有绚烂的流星,破天划过。

一年后,杨炯在任上去世。

他的大唐梦,也许破灭,也许才刚刚开始。

唐诗鉴赏漫谈(第七期)杨炯《从军行》:念念不忘的大唐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