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初唐四杰之王勃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初唐四杰之王勃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

王勃小时候就非常聪明,据说六岁时就能作诗,因而得到了长辈的赞扬。到九岁时,他就能指出大儒颜师古所注《汉书》的错误之处。

从十二岁开始,王勃到长安城学医。龙朔三年(663年)回到家乡,寻找机会入仕。麟德元年秋(664年),他向右相刘祥道上书,他的政见,还有积极的态度,都深受刘祥道的赞赏,刘祥道对人说:“此神童也!”

乾封元年(666年),王勃科举考试及第,被授予朝散郎一职,他成为了朝廷里年龄最小的官员。后来,他写了一篇《乾元殿颂》献给皇帝。唐高宗读了这篇颂词,惊叹不已:“奇才,奇才,我大唐奇才!”王勃因此声名大振,得以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并被推为首位。

王勃少年得志,难免有些恃才放纵,打击也就接踵而来。

王勃担任朝散郎后,经主考官的介绍,做了沛王府的修撰。有一次,沛王李贤与英王李哲斗鸡,王勃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讨伐英王的斗鸡,为沛王助兴。文章传到唐高宗手中后,高宗龙颜大怒:“二王斗鸡,王勃身为博士,不进行劝诫,反倒作檄文,有意夸大事态,此人应立即逐出王府。”于是,王勃丢掉了官职,被逐出长安。在长安期间,王勃有许多诗歌传世,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那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初唐四杰之王勃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两句乐观豪迈,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唱出了千古以来送别诗词中的最强音。

咸亨二年(671年),王勃回到长安。在朋友凌季友的帮助下,谋得了虢州参军一职。在任职期间,有个叫曹达的官奴犯了罪,王勃把他藏了起来,后来又怕走漏风声,就杀了这个人,因此犯了死罪。幸亏遇到大赦,没有被处死。据新旧《唐书》记载,王勃遭此大祸,是因为恃才傲物,被同僚妒忌。所以有人怀疑这是同僚在设计陷害王勃,纯属诬陷。不管怎样,王勃的进仕之路是彻底断了。

并且,这件事还连累了他的父亲王福畴,王福畴从雍州司功参军被贬为交趾县令,远谪到南荒之外。这件事对王勃的打击非常大。

王勃出狱后在家里呆了一年多,朝廷宣布恢复他的旧职,但心灰意冷的他并没有接受。

《唐摭言》记载:上元二年(675年)秋天,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阎都督新修了滕王阁,重阳节这天在滕王阁上大宴宾客。王勃前去拜见,阎都督早听过他的名气,就请他参加宴会。阎都督这次宴会,是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孟学士的才学。所以他让女婿事先写好了一篇序文,打算在席间当作即兴所作,写给大家看。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假意请大家为这次盛会作序。人们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辞不写。而这时,王勃虽然只是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晚辈,却毫不客气,接过了纸笔。阎都督很不高兴,拂衣而起,躲进帐后,叫人去看王勃写些什么。听说王勃开头写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就说不过是老生常谈;听到“星分翼轸,地接衡庐”两句,就沉吟不语了;等听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不由得感叹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初唐四杰之王勃

这个故事,《唐才子传》里也有记载:“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

王勃的《滕王阁序》,确实是一篇不朽名篇。在文章之后,他还有一首《滕王阁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上元三年(676年),王勃到了交趾,见到了他的父亲。在返回时,正值夏季,南海风急浪高,王勃不幸溺水,虽然被救上,却因惊吓过度而死。

这年冬天,长安城里到处传诵着《滕王阁序》。唐高宗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两句时,也不禁拍案叫绝:“此乃千古绝唱,真天才也。”又读《滕王阁诗》,更是连声赞叹:“好诗,好诗!作了一篇长文字,还有如此好诗作出来,岂非强弩之末尚能穿七扎乎!真乃罕世之才,罕世之才!当年朕因斗鸡文逐斥了他,是朕之错也。”于是问道:“现下王勃在何处?朕要召他入朝!”旁边的太监回答道:“王勃已落水而亡。”高宗喟然长叹:“可惜,可惜,可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