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戰爭——“以弱勝強”不復存在了

人類都有同情弱者的心理,戰爭也是一樣。雖然每個人都明白戰爭是綜合國力的比拼,但人們仍然推崇那些神機妙算、以弱勝強的歷史典故,曹操“官渡之戰”、孫權劉備“赤壁之戰”、東晉“肥水之戰”等,這些以弱勝強的光輝戰役,流傳千古。

現實是殘酷的,正因“以弱勝強”實屬罕見,人們才推崇,才記憶猶新,隨著時代的進步、戰爭早已從冷兵器時代進入到熱兵器時代、核武器時代,戰爭比拼的是人口、經濟、策略,尤其是科技,科技改變了生活,也改變了戰爭。

一、 信息傳遞的進步,讓“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成為歷史

為什麼古代能出現“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事情呢?信息傳遞太落後,單線聯繫,靠著效率極低的信使、詔書、飛鴿等傳遞信息。在外的軍隊統帥,可以完全掐斷君王和廣大軍隊士兵的信息通道,做到欺上瞞下,不受君命。

近代的信息傳遞,電報、電話、廣播、電視、手機、網絡、衛星電話等太先進了,信息源根本無法掐斷,命令甚至可以傳輸到每一個具體人。

二、 精確、大比例軍事地圖的出現,真正做到了“千里眼”

荊軻為什麼能面見秦始皇?因為荊軻有“督亢地圖”,秦國垂涎三尺。諸葛亮為什麼六出祁山,屢屢失敗?他根本不知道秦嶺有多難翻越。古代落後的地理概念,導致了戰爭規劃無法與實際地形有效結合。

近代,感謝探險家們、航空器等的卓越貢獻,精確的、大比例軍事地圖,甚至民用地圖都普及了開來,戰爭真正能夠在沙盤上規劃。

三、 衛星技術讓偵查技術上升到透明狀態

衛星對地球的全覆蓋,如果衛星想查,可以偵查到任何一個人的行蹤,監聽到任何一個人的通話,讓你無處可逃。

古往今來,以弱勝強,關鍵是信息差、地形熟悉程度、隱蔽程度,而如今,這三項已經在科技面前蕩然無存了,很難再以弱勝強了。

我們只能從歷史文獻裡,去懷念曾經以弱勝強的輝煌了。科技改變一切。

科技改變戰爭——“以弱勝強”不復存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