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铁腕的撒切尔夫人,晚年为何如此凄凉?

高朝波


其实,离开唐宁街10号后的撒切尔夫人,仍旧有着一片风光,只是有时候命运难测……

古稀之年的风光

1990年,撒切尔夫人正式宣布辞去首相的职务,阔别了与她朝夕相伴11年之久的唐宁街10号。然而,已快古稀之年的撒切尔夫人并不甘寂寞,从1993年开始,撒切尔夫人又开始了她的外交活动。



1993年,此时撒切尔夫人刚写完她的第一本回忆录《唐宁街岁月》,此后她又开始频繁地出访欧洲,出席自己的新书发布仪式,并接受诸多媒体的采访。

1993年开始,她还担任了美国威廉与玛丽学院(一所有着300年历史,堪称北美洲最古老的大学)的名誉校长。除此之外,撒切尔夫人还担任了英国第一所私立大学的名誉校长。并且,每次学校里有重大的活动,她都会出席。

可以说,这段时期的撒切尔夫人是非常快乐的,她在安逸地享受着晚年。

02

意外迭发

  • 中风,记忆力消退
时间很快来到了21世纪,但也是从2001年开始,撒切尔夫人开始遭遇不幸。

2001年12月,撒切尔夫人正和他的丈夫丹尼斯爵士一同前往马德拉群岛度假。这一天是个很重要的日子,因为撒切尔夫人要和丈夫一同度过50年的金婚纪念日。



不过就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撒切尔夫人却突然出现了中风的症状。

在2002年以后,撒切尔夫人中风的症状愈发严重。此后,在私人医生的建议下,撒切尔夫人甚至停止了社交活动。

慢慢地,撒切尔夫人记忆力也慢慢衰退。作为一个记忆力超群的人,丧失记忆本领,这对撒切尔夫人的打击可想而知。她不能发表演讲,因为她说完一句就会忘掉下一句。

不过还好,她的记忆力衰退是间歇性的,也就意味着,她还有一段时间是清醒的。突出表现就是,撒切尔夫人甚至能记得清50年前(二战),怎么把战时定量配给做的美味的事。

  • 丧夫之痛
撒切尔夫人之所以能取得那么大的成功,这和他的丈夫在背后一直默默支持是分不开的。几十年来,他们俩相濡以沫,一同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然而,就在2003年6月26日,这一切的美好宣告了结束——丹尼斯从男爵去世。

很难想象,撒切尔夫人听到这个消息是什么表情。再加上,此时的她已经得了老年痴呆,就更为可怜。



有时候,她甚至忘掉了丈夫去世的事实。所以当她一次又一次想起丈夫的名字,又被告知丈夫已经去世,那种悲凉可想而知。

  • 不肖之子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撒切尔夫人在政治上叱咤风云,忙得不可开交,这就意味着她必须舍弃点什么。没错,她没时间照看自己的儿子马克。

撒切尔夫人的长子马克实在是个不懂事的儿子。从小,马克的成绩奇差无比,却因为母亲身份的缘故能上贵族学校,之后不少名牌大学还争着要他。

毕业以后,他不停地更换着公司,没有一个待得超过一年的。之后他又自己开公司,在此期间,他没少借母亲的职务之便进而“牟利”。

1982年,他参加了一场汽车拉力赛,之后却整整失联四天。撒切尔夫人因此第一次在公众面前落泪,之后她还拜托媒体不要刻意咨询她家人的事。



在和一个美国富家女结婚以后,他还借着妻子和母亲的身份在中东等地活动,干着一切“冒险家的活动”。2005年1月,他还因资助购买飞机,被南非政府以“阴谋发动政变”拘留。最后还是由撒切尔夫人亲自出面,并且亲自垫付27.5万英镑的罚金,才告一段落。

在健康出现红灯、失去丈夫、以及儿子不肖的情况下,撒切尔的晚年很是凄凉。尽管在八十大寿上,女王还为此出席,撒切尔夫人的晚年还是没能添上昔日辉煌的色彩




千百年前


1990年的11月份,接连失去民意和商界的支持后,撒切尔夫人宣布辞职,这位英国第一任女首相就此卸任。

纵观撒切尔夫人的一生,她做到了许多男人都无法完成的事。她的一生是神奇的一生,也是充满争议的一生。

1951年,他与丈夫丹尼斯结婚,并在婚后生下了一对儿女。但在孩子出生两个星期后,她便再次投入到政治工作中。虽然撒切尔夫人拥有幸福的婚姻,但在亲子关系上是失败的。

她的女儿卡罗尔自小就与撒切尔关系冷淡,而小儿子马克虽然与母亲关系密切,但却十分地不争气。可以说撒切尔夫人晚年凄凉和每况愈下的身体与马克脱不了干系。

2002年,撒切尔夫人出现中风,身体情况每况愈下。在医生的建议下,她退出了那个令她风光的社交圈。中风后,她的记忆力大幅度下降,连看书的时候,经常看了上一句就忘了下一句。

总的来说,她凄凉的晚年始于2003年,这一年她受到了无比沉重的打击。2003年6月26日,丹尼斯男爵去世。自此之后,撒切尔夫人又患上了老年痴呆。

撒切尔夫人的儿子马克曾说过:“母亲一生的最爱只有两个:一是唐宁街10号,二是父亲丹尼斯。”

唐宁街10号是撒切尔夫人工作的地方,其他离职之后,唐宁街10号就已离开了她。而随着丹尼斯的去世,撒切尔夫人就什么都没有了。

根据以往,她每天早上都会起来为丈夫做早饭。后来,她的丈夫去世了,没有了做饭的对象,她便将丈夫的画像挂在餐厅,以便在吃饭时和丈夫交谈。

女儿卡罗尔见此情景之后,每次都会提醒母亲丹尼斯已经过世了。但是撒切尔夫人每次听到这个消息都十分悲痛,就好像第一次听闻一样。

而在她77岁生日那天,她仅仅收到了四张生日贺卡。她十分失落,她认为她已经被人们遗忘了。毕竟作为一个经常出现在聚光灯下的焦点人物,就连说的每一句话都可能当作新闻,而如今辉煌早已不在。

三年后的2005年,在她80岁寿辰那年,她做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她告诉女儿卡罗尔,她要摆80岁寿宴。卡罗尔也被母亲的这一决定吓了一跳,但是还是决定立即去操办。

这次生日宴共有650多人到场,场面也十分盛大。首相布莱尔和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都到场了,撒切尔夫人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要知道伊丽莎白二世继位之后只参加过一位首相的生日宴,他就是爱德华·希斯首相。而这种辉煌毕竟是昙花一现,她的晚年还是长期的处于孤单寂寞,没有什么朋友。

除此之外,她还有一个十分不争气的儿子,正如上文所说,这也是造成她凄凉晚景的一个重要原因。2008年,赤道几内亚发出了全球通缉令捉拿马克。

原因是2004年,他在此煽动了一场未遂的政变,马克此举无非是想从中捞得利益。作为撒切尔和丹尼斯的儿子,马克与父母两人格格不入,说到底,马克就是一个惹是生非的商人。

卡罗尔曾经讲过:“母亲每况愈下的身体,与我这个不争气的弟弟脱不了干系。”

除此之外,疾病也在折磨着这位昔日的铁娘子。曾经宣称自己每天睡眠只有五小时的人,晚年的时候我,就连白天靠着躺椅也会打瞌睡。

自2001年第一次出现轻微中风后,她就没有痊愈过。直至2013年,撒切尔夫人因为中风去世,昔日的铁娘子就此结束了她凄惨的晚年。

总结来说,撒切尔夫人凄凉的晚年无非以下三个原因。第一丈夫去世,第二儿子不孝,第三疾病困扰。


史之策


撒切尔夫人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在她十一年的政治生涯里,英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然而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铁娘子”的晚年却不胜凄凉。

一、失去伴侣。

1951年,26岁的她嫁给了丹尼士男爵,“撒切尔夫人”的名号从此蜚声世界。

丹尼士是位好丈夫,他一直在幕后默默奉献,除了生活上关心,还一直在事业上支持着撒切尔夫人。

撒切尔夫人一直庆幸找到了一位好男人,使她无后顾之忧地发展事业。

2003年,与撒切尔夫人相伴52年的丈夫丹尼士男爵去世,撒切尔夫人悲痛欲绝,一下子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和寄托,并直接导致自己老年痴呆症的恶化。

撒切尔夫人经常忘记丈夫已死去,时常四外寻找丈夫的踪迹。

大家不得不一次次都告诉她真相,不愿接受现实的她,总会像孩子一样哭泣。



(两人金婚照片)

二、未能安享天伦之乐。

在政坛上叱咤风云的撒切尔夫人晚年疾病丛生,她的孩子们却没有一人能在床前尽孝。她离开人世的时候,身边也无亲人相伴相送。

撒切尔夫人一生为国家殚精竭虑,在病榻相伴的却只有儿孙们的照片。

由此可见,功名利禄在人的一生中只不过是过眼云烟。奉劝那些为了事业打拼的朋友们,健康、亲情、爱情才最重要!


小熙为人人


撒切尔:“能不能以主权换置权,继续租借香港。”

1982年,“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前来中国和邓公邓小平讨论香港问题前,英国刚刚通过武力击败了阿根廷,重新在马岛主权问题上取得上风。

所以,此行撒切尔夫人颇为自信。

但素来强势的撒切尔夫人却不知道,邓公是一个比她更为强势更有魄力的人,关于撒切尔夫人想方设法在香港问题上讨价还价的做法。

邓公的回答很强势:“香港是中国的领土,我们一定要收回来的!”

“在香港问题上,我希望撒切尔首相和她的政府采取明智的态度,不要把路走绝了。如果英方不改变态度,中国就不得不在1984年9月单方面公布解决香港问题的方针政策。”

撒切尔夫人面对邓公的强势,也不得不退步,撒切尔夫人的女儿彭尼·朱纳在其《妻子·母亲·政治家》一书中,记载母亲从人民大会堂出来时不注意跌了一下,这是她四年来第一次显得有点疲劳:

香港事件就如同撒切尔夫人的滑铁卢战役一样,强势的她在回国后,又接连在经济改革问题上,做出了另民众不满的决议。

比如提高税额,拒绝加入欧洲货币联盟,都使得英国的中产阶级表面上利益受损,从而使得他们对于撒切尔夫人由支持,改为否定。

1990年,撒切尔夫人第四次竞选时,落选。

告别政坛之后,撒切尔夫人又得上了中风,疾病加身,最终带走了这位女强人的生命。

如果喜欢,欢迎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将为您带来有趣的文章分享

【1】《妻子·母亲·政治家》(又名《撒切尔夫人传》,撒切尔夫人女儿著)


脑洞趣味历史


撒切尔夫人之所以晚景比较凄凉,主要是因为她同时得罪了英国人、英国政客、家人。

(1)出身的寒门的撒切尔夫人

撒切尔夫人是时势造英雄的代表人物,她出身不过是一个杂货店商人的女儿,这在还有王室、贵族遍地的英国来说,出身是真不怎么样。但是撒切尔夫人很争气,考上牛津大学,并且当时的保守党人想启用一个有才华的女性,而撒切尔夫人就在这个时候登上的政治舞台,最后成为了英国首相。

撒切尔在不是英国首相的时候,就曾经发表过一份好战的演说,导致苏联人评价她是一个铁娘子。而撒切尔顺水推舟,就通过这个外号塑造自己的形象,可以给人一种铁血形象。甚至后来还不惜打了一场赌博式的英阿马岛战争来挽救自己的支持率,最终她以5艘船和255名英军士兵赌赢这场战争了。这场战争彻底坐实了她的首相宝座和铁娘子的称号。

作为英国首相的撒切尔,是个不折不扣的工作狂,每天熬夜很晚,一天经常只睡4个小时。在这样的情况下,撒切尔夫人无心照顾家庭,最多关怀一下丈夫,她基本不关心她的子女,所以导致后来她晚年比较凄凉,子女跟她不亲近。

(2)拯救疲软的英国

在1970年代的英国,可以看到一种很魔幻的场景,街上都是罢工的人,英镑的通货膨胀高达30%,经济停滞,人们排着队买汽油,家里还可能随时断电。通过上述的描述不难看出,英国当时的经济很糟糕。撒切尔的前任首相们就是因为搞不好经济下台的,所以撒切尔想要坐稳江山就得解决这个问题。那怎么解决呢?主要是两点,开源节流!

先说开源,撒切尔在的时候,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关掉了很多矿山,逼迫工人转型;大力开展服务业、金融业。产业转型可以有效提高英国赚钱的能力,并且启动私有化,把英国朝廷的东西卖掉,那不就有钱还债了嘛。在撒切尔执政期间,英国朝廷占有的公司比例由43%降到36.5%。再说节流,那就是砍福利。撒切尔觉得英国人的福利太高了,在开始使劲砍。并且改税制,废除了地方财产税,改成了“人头税”,导致了英国人造反。

这两点导致大部分英国人不可能会对她有好感的,因为在她执政的过程中只让那些人感受到了福利削减和失业。但是在她执政期间,通货膨胀率由22%降到4%,可以说是成绩斐然。

(3)被出卖的女人

在英国人都厌恶撒切尔的时候,撒切尔的手下也开始准备跟这个英国首相切割。在撒切尔1990年竞选时,先后遭到自己的左膀右臂大法官劳森、外交大臣豪伊的背叛,因两人都希望英国能加入欧洲汇率机制。

在竞选的时候,撒切尔夫人将自己的内阁成员一个个叫进办公室听他们的意见,得到的建议都是撒切尔夫人最好辞职。在如此众叛亲离的情况下,撒切尔夫人只能无奈辞职,离开权力中,成为了一个被背叛的女人。


蓝白旗帜


“一定击沉它。”,1982年撒切尔夫人远程指挥马岛战役时,其声嘶力竭的一喊,完美体现了铁娘子果敢坚毅性情。可谁又能料到铁娘子晚年,竟遭老年痴呆症以及中风等病痛折磨,尽失昔日风采呢?想来真的令人感觉岁月无情啊。

性格决定命运,其实撒切尔夫人晚年结局,亦和贯穿其一生的强硬个性不无关系。1925年,撒切尔出生于英国一普通家庭。父亲虽只是一杂货店主,可其却给女儿灌输了永远要做第一排的竞争理念,以及热衷政治的执念。

父亲的教育影响了撒切尔一生。撒切尔夫人于1979年,当选英国第一任女首相后,就将其永不服输的强硬作风带给了英国。她不怕得罪人,按照自己设想大刀阔斧的将国有企业私有化,削减社会福利,以致于国民对其毁誉参半,拥趸与抗议者并存。

撒切尔夫人凭借自己积极向上的精神,奇迹般的连任三界首相,在世界拥有超强影响力。可就在其第三任期未满时,因其执政过硬失去民意与商界支持,竟遭保守党内部背叛,不得不提前宣布辞职。

1990年11月,撒切尔夫人离开了已生活11年的唐宁街10号,可她仍想当继任者梅杰的保姆,仍想维持自己在世界的影响力。

于是撒切尔夫人赴美国访问,到前苏联与戈尔巴乔夫会晤,甚至还一如既往的反对欧洲一体化。可撒切尔在梅杰抵制下,已逐渐感觉到英国政坛已离其越来越远,已无她插手的余地。由此1993年,撒切尔夫人退出下议院选举,彻底离开了政坛。

只是撒切尔已习惯镁光灯下的辉煌,她为维护昔日风光,开始赴世界各国演讲,并为英国著名烟草商菲利普·莫里斯国际公司代言,凭己影响力将英国香烟推向世界。

随后撒切尔夫人又开始着手出版自传,其身价藉此迅速攀升到英国富豪榜第134位,财富估值950万英镑。

撒切尔夫人定义的快乐不是无所事事,既便每天马不停蹄累到精疲力尽都是其快乐源泉。难怪女儿说撒切尔衣橱中没有一件休闲装,只有职业装,可这种累并快乐的生活于2001年戛然而止。

2001年是撒切尔与丈夫丹尼尔金婚之年,两人原计划赴马得拉群岛度假庆祝金婚纪念日,可是撒切尔却突发轻微中风。

撒切尔中风后记忆力逐渐减退,不得不听从医生建议减少外交活动注意修养。可其记忆力衰退严重,竟然连报纸都无法浏览了,因为她看了下句就忘了上句,看完报纸根本不知其到底在说什么。

这一切对于杀伐决断惯了的撒切尔夫人来说,应是无法言说之痛,而最致命的伤痛又猝然来袭。

2003年,丹尼尔猝逝,撒切尔的世界全然崩塌。两人自结婚之日起,丹尼尔就甘愿做小男人,全力支持妻子在政坛冲锋陷阵。可以说如果没有丹尼尔,就没有站在公众面前光彩夺目的撒切尔。而撒切尔感念丈夫的付出,亦报之以柔情每天为丈夫做早餐。

就像儿子马克所言母亲心中只有唐宁街10号与父亲。如今这两者皆离撒切尔而去,不能在政界叱咤风云了,也再也没有人需要她做早餐了。这一切将撒切尔身上曾经无与伦比的自信消耗殆尽,取而代之的则是她想改变这一切却又无能为力的恐惧与不安。也许这就是撒切尔夫人凄凉晚景的真正开端。

撒切尔与丹尼尔育有一对龙凤胎,女儿卡罗尔与儿子马克。撒切尔夫人一直忙于事业,很少陪伴在子女身边,以致于女儿从小对她就很冷淡,而儿子虽和她关系还亲密些,可是儿子天生就是惹是生非的主儿,需要撒切尔凭借影响为其擦屁股。

马克少时学习成绩欠佳,凭母亲关系混个名牌大学上,后借母亲势力混迹商海。1982年,就在撒切尔夫人紧张指挥马岛战役时,马克竟然在撒哈拉沙漠神秘失踪四天。当英国媒体聚焦马克时,撒切尔夫人又护犊子般恳请媒体放过儿子。可以说马克不但未给母亲事业助力,反而成其拖累。

撒切尔中风后需要修养,而马克依旧不消停,不但不停结婚离婚让母亲烦心,甚至于2005年,又被非洲国家赤道几内亚以蓄意挑唆政变罪名通缉。这次又是撒切尔出手将儿子捞回,只以罚款了事。难怪卡罗尔说母亲身体越发衰弱,与马克胡作非为脱不了干系。

2005年,撒切尔也在焦虑中试图挽回颓势,突然提出要举办八十寿诞宴会。虽说那一天包括英国女王夫妇、各任首相以及外国政要等650人,出席宴会,而且撒切尔夫人也一直未出现遗忘失态之举,似乎她又重得昔日光彩。可是辉煌终归短暂,撒切尔身体每况愈下,很快就鲜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了。

撒切尔余生与病魔抗争,可儿女们很少前来探望,唯有孤独寂寞陪伴左右。

2013年撒切尔因中风加重病逝。虽然她留下遗嘱不举行国葬,可是英国政府还是为其举办了与女王母亲以及戴安娜王妃同等规格的葬礼。

撒切尔逝去,有人悲伤欲绝,也有人为之欢呼雀跃。可无论褒贬,撒切尔都不失为世界最为杰出的女政治家。不过时间如果可以重来,也许撒切尔会放弃政治,安享家庭的温馨快乐吧。


岁月静好一世晴天


2003年,英国某个电视台举办了一场“你最痛恨的100个最坏的英国人”民意调查。参选条件是“目前还活着而且没有关在监狱中或者正被起诉的人”。撒切尔夫人荣登探花——排在她前面的是前任首相布莱尔和以胸大出名的艳星乔丹。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记得这个“判决”。

(实际上铁娘子也曾年轻妩媚过,见上图)

事实上,在大家可以自由发表意见的现代国家,其实并不存在所有人都一致认可的政治家。如果所有人都众口一赞说某个政治家很伟大很完美,那么只有一个解答:害怕!

上世纪70年代末,当铁娘子登上首相舞台之际,她面对的英国,是一个在工党治理之下,几乎因罢工而瘫痪的国家。而撒切尔夫人开出的药方,是限制工会力量、推行私有化。

换句话说,不存在所有人都喜欢的铁娘子,永远只会是一部分人欣赏,而另一部分则厌恶她。在卸任之后,公众的评价也是如是,支持者认为她带领英国走出了经济困境、提高了英国的国际地位;反对者认为她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独裁者、自大狂、几乎毁掉了英国的福利制度。

譬如说,铁娘子拒绝政府对经济过多的干预,政府应该减少公共开支,即少让老百姓交税,同时也少印钞票。少缴税确实能让有纳税能力的人开心,可是那些依赖国家福利的人呢?政府减少干预经济能让很多人鼓掌,可是那些靠政府拨款发财的家伙呢?

尤其,是在经济不景气,失业人数增加的情况之下。在铁娘子的任期内,失业人口从110万人增加到了300万人,几乎增加了3倍,你说新失业的这200万人会不会恨她?

事实上,在1987年选举中,铁娘子只赢得了40%便宣布得胜,这一数字是1922年以来保守党在选举中的最低份额。你说,近六成英国人不给她投票,是不是对她有意见。

而这些情绪,无疑会在铁娘子卸任之后,继续存在延续下去。

这种对立,甚至延续到2013年4月8日早晨,当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因中风去世之后,当伦敦一些政府机构大楼降半旗为撒切尔夫人默哀,英国标志性建筑“大本钟”则以“静音”形式表示哀悼之际,依旧有一定数量的英国人在路边大声抗议。尤其是当大伙听说,撒切尔夫人的葬礼预计斥资一千万英镑,部分资金由政府承担之际,很多工党议员对此表示不满,当地学生甚至举行示威进行公开抗议。

而政治人物,譬如曾任副首相的普雷斯考特勋爵也曾发表专栏文章,谴责英国政府决定动用公款为撒切尔夫人举行葬礼的做法,声称“国家已经为那个女人付出太多”。

但是,虽然有人非议,其实很正常。提问者说:撒切尔夫人晚景为何如此凄凉?这个我感觉有点过了,实际上她的晚年并不凄凉,至少比世界上绝大多数人的晚年,都要幸福得多。


司马路的历史会客厅


一生铁腕的撒切尔夫人,晚年凄凉主要是因为其患上了严重的阿尔茨海默病。

撒切尔夫人给世人展现了女性自信、坚强、果断的魅力,曾经是大家崇拜的偶像。

在2008年,撒切尔夫人之女卡罗尔出书详述了撒切尔夫人患上严重的阿尔茨海默病。阿尔茨海默病就是俗称的老年痴呆症。

阿尔茨海默病使得曾经的“铁娘子”在完全不自知的情况下重复地问一个问题。

她的病让她的女儿卡罗尔很伤心。卡罗尔说,总以为母亲永远不会老去。母亲的记忆力曾经是如此的强大,不需要查阅资料,随口就能说出几年前的经济数据。但现在,曾经睿智能干的母亲却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


经纬国学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晚年曾坦言: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绝不会选择从政之路,因为我的家人为此付出了太多的代价。撒切尔夫人确实是有感而发,因为自从踏入政坛后,便将身心全都扑在了政治上,没有尽到一个妻子和母亲的责任和义务。特别是在儿女的成长过程中,没有体会过多少母爱,导致其儿子马克养成了叛逆而又“不务正业”的性格和行为,屡屡作出出格之举,令撒切尔夫人内疚不已。而事实上,撒切尔夫人的凄凉晚景也在印证着她的感悟。一个曾经叱咤风云的“铁腕”人物,晚年的时候却长时间没有一个亲人在身边,那是一个怎样的凄凉和悲哀啊?这一切都源于他们母子母女间的亲情淡漠,说白了就是子女没能从心底原谅她。

毋庸置疑,撒切尔夫人曾是世界上极具影响力的女性政治家。正如她的后辈,英国前首相布莱尔评价她的那样:“鲜有政治领导人能够不仅改变本国政治景象,而且改变整个世界,她就是玛格丽特.撒切尔”,布莱尔的说法并非夸张之词,因为撒切尔夫人确实做到了,因为是她止住了英国的萎靡不振和惯性式滑落,是她和美国总统里根的默契配合遏制了苏联的过度膨胀,并助推了苏联的解体,改变了世界格局。撒切尔夫人没有任何家世背景,她父亲是开小杂货店的普通市民,按撒切尔夫人自己的说法,她们家一楼开店、二楼安家,实际上每天24小时都在工作,这也使她自小养成了勤劳的性格。她的父亲虽然是个小市民,但却特别热爱政治,不仅会参加社区的政治活动,还喜欢在家里对国内和国际政治评头论足,这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撒切尔夫人对政治的兴趣,为她未来积极投身政治奠定了启蒙的基础。





07鹰眼


前言:

世人眼中,她是极富传奇色彩的“铁娘子”;英国人心目当中,她是一位极其出色的人民的好首相;中国人眼中,她是一位“一毛不拔”的优秀外交家。初次观看题目之时,又有谁想到过曾经于政治生涯中叱咤风云的撒切尔夫人的晚年生活会在极度凄凉中度过,在撒切尔夫人的人生最后阶段中,从始至终都没有一位至亲长伴病榻,终日出入病房的只有医生和护士。

也正因为如此,撒切尔夫人晚年除了要忍受疾病给肉体所带来的痛楚之外,更多的还有精神上与日倍增的孤独。了解撒切尔夫人的读者想必对其家庭也有所略知吧!她虽然在其人生政治生涯中博得了世人眼球,但至始至终却没能拥有一个完美的家庭和一段融洽的家庭关系。

坚固柔情“铁娘子”的三次任期

提起撒切尔夫人,这里有部名为《铁娘子:坚固柔情》的电影推荐给大家,其中纪录演绎了以撒切尔夫人基本生平为背景的诸多情节,很好地将这位“百年首相”坚强与柔情展现了出来。撒切尔夫人是英国第49任首相(英国第一位女首相),在位执政长达11年(1979年-1990年)。

  1. 撒切尔夫人早年毕业于牛津大学,始于1948年以议员身份步入政坛,1970年议会大选的时候,撒切尔夫人所处的保守党以明显优势胜出,她也如愿进入内阁,开始涉及英国高层政治事务。1975年,时值保守党继选新一任党魁(党派代表人),撒切尔夫人于第二轮选举时以多数票最终胜出,正式成为保守党党魁,对于热爱政治事业的撒切尔来说,这一步是其所必然要经历的。
  2. 1979年,英国党派大选时,保守党获胜,时任保守党党魁的撒切尔夫人随即合理出任了英国新一任首相。1983年,撒切尔夫人所在的保守党再次获胜,她也因此获得连任的资格。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席卷,使得“撒切尔主义”应运而生,但久而久之,撒切尔主义却遭到了英国部分人的强烈反对,撒切尔夫人的执政生涯便也渐渐开始步入下坡路。
  3. 1987年,令英国国民乃至整个世界都瞠目结舌的事情发生了,撒切尔夫人竟然获得了第三次大选的胜出,就连撒切尔夫人本人也未曾想到过:自己竟然能够在其有生之年迎来她的第三个首相任期。

投入政治的同时没有融入家庭

思来想去,撒切尔夫人晚年凄凉离世的主要原因还是来源于家庭因素,身为首相的她,确实没有对自己的家庭做到尽职尽责,我们当然也可以理解为其“舍小家,顾大家”的优秀品质。从相反方面而言,撒切尔夫人的一双儿女也全然没有尽到身为人子的责任,尽管撒切尔夫人不算是一位合格的母亲。

★丈夫因素

撒切尔夫人拥有一位好丈夫(即撒切尔),她丈夫生前很是支持她的政治事业,也是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支持她的事业当中去,就连一双龙凤胎呱呱坠地之后的生活,也是丈夫撒切尔在默默支撑着,可以说正是撒切尔夫人背后丈夫的存在,才勉强使其拥有一个温热的家庭。2001年,撒切尔夫人同丈夫海外度假以纪念50周年金婚归来时,撒切尔夫人已经出现了轻度中风,丈夫撒切尔的身体状态也急转直下,两人的健康不容乐观。2003年,撒切尔夫人的丈夫去世,这段时间可谓是其人生中极度煎熬的时期,至此,撒切尔夫人停止了一切对外场合的公开露面。

★儿女因素

撒切尔夫人拥有一双儿女(男孩为马克、女孩为卡洛儿),因为政治的忙碌,身为母亲的撒切尔夫人几乎没有时间投入到照顾儿女的生活当中,都是丈夫在独自保持着,久而久之,一双儿女在缺少母爱的氛围当中长大。女儿卡洛儿比较懂事,但同母亲的距离也是较为疏远;但儿子马克却丝毫不让父母省心,从小到大、从学生到社会再到成家立业,马克一直都处于放浪不羁的状态,给撒切尔夫人带来了诸多麻烦。2004年,马克因暗自资助赤道几内亚发动政变而被捕,年迈的撒切尔夫人托着疾病缠身和无比年迈的垂老身体不远万里地奔赴南非,赎救儿子。事后,马克家庭支离破碎,夫妻二人又再度各自重建家庭。如此一来二往,给撒切尔夫人的身体和精神带来了两重打击。

“撒切尔主义”的负面影响

如果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英国没有撒切尔主义的横空出世,恐怕如今的英国都在饱受凯恩斯理论(国家干预经济理论)的毒害。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滞胀的出现,险些使得世界各资本主义强国陷入无以复加的经理深渊,关键时刻,时任英国首相的撒切尔夫人推出了“撒切尔主义”(由英国经济学家霍尔根据撒切尔夫人所制订退出的政策内容而命名),即自由市场经济,国家减少对市场经济的干预,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扭转了经济崩盘的劣势局面。

经济恢复之余,改革税制、推行私有化的政策愈发地不合时宜,如此一来,便加大了英国贫富差距,使得社会福利制度也渐趋崩溃,这其中,中等资产阶级的反对声最为刺耳,这也就是后期英国部分民众反对撒切尔夫人的重要因素,以至于最终撒切尔夫人的主动辞退,也是受到了这方面因素的很大牵扯。

结语:

晚年的撒切尔曾坦言: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我绝不会步入政坛,因为我的家庭已经为我的从政之路付出了过高的代价。由此可知,晚年的撒切尔夫人已经深深体会到了“家庭”这个概念的重要性。

她临死之前的凄凉和孤独,足以证明她不是一位出色的家庭主妇,甚至都不能够用“合格”二字来形容。但放眼于撒切尔夫人为英国创下的政绩来看,我们绝对不能否定她的一生,至少在英国民众心目当中,撒切尔夫人是继丘吉尔之后又一位伟大的首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