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网:丹东草莓从滞销到脱销,互联网“援手”让王大姐笑了

王大姐怎么都不会想到,自己这两月的生活会像过山车般飞速起伏。

王大姐是辽宁丹东东港的草莓种植户。每年春节本是当地种植户收益最好的时候。丹东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孕育出独特的草莓黄金生长带。每年过年前后温差大,草莓糖分高,口感佳,迎来集中采收期。

东港被称为“中国草莓第一县”,每年收获的草莓总产值近50亿元。按照王大姐的说法,当地农户只要自己把草莓种好就够了,坐等中间商上门收一收,自己再往超市送一送,从不担心销路。

一场突入其来的疫情打破了王大姐本来忙碌而满足的时光。人员流动受阻,经销商也不来收货了。“外面收不着,我们卖不掉。”王大姐说,自己家每天几万市斤的草莓一下子没了着落。

草莓大量滞销,种植户、行业协会和政府都急了。东港市草莓协会会长马廷东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滞销从正月初二、初三开始严重起来,基本没人收购,春节前一市斤20元的收购价,一下子跌到了每市斤3元。

阿里巴巴助农团队的帮助,让深处困境的王大姐有了新希望。她抓起手机,钻进自家的种植大棚中,开始了淘宝直播。尽管设备略显简陋,但是直播让数以万计的网友清清楚楚看到了王大姐身后火红的鲜嫩草莓。

“网络直播有直观的体验,确实是很好的销售方式。”王大姐聊起自己家的草莓有说不完的话,从个头到颜色,从甜度到口感。通过一块块小小的手机屏幕,网友们亲眼看到了草莓的种植过程,从除虫到养护,大家甚至请王大姐直播在大棚里转一转,替网友们摘几颗草莓尝尝。

淘宝直播让草莓的买卖两个终端直接见面,联系一下子打通了。王大姐的发货量每天都在提高,草莓从滞销变成脱销。

不仅是王大姐自己的草莓,马廷东表示,在这个特殊时期,淘宝直播销售和阿里巴巴的多项助农政策实实在在缓解了农户的草莓销售压力,东港的草莓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状态,每公斤的价格较同期还要高出2~8元。“帮助了十万东港草莓人,效果是我们没有想到的。”他说。

转变的背后还有各级政府和许许多多人的共同努力。为运输车辆办理通行证,开启绿色通道,想方设法协调省内外的商超……东港市商务局局长陈阳表示,在诸多举措中,淘宝直播等电商销售是减少农民损失的重要渠道。据统计,阿里平台6天时间共销售当地草莓30万单共计90万斤,合计2000余万元。

淘宝直播村播项目负责人淇蓝表示,疫情让多地农产品出现滞销,淘宝直播推出针对性扶持政策,降低门槛,欢迎更多农户和农业中小企业加入。据介绍,2019年淘宝直播推出村播项目,一年时间内有5万名新农人加入,全年完成160万场农产品直播销售,覆盖了全国2000多个县,300多位县长进入淘宝直播跟主播一块卖农产品。

如果说直播打通了需求端,那么商品在疫情期间从生产者手中到消费者手中,中间过程还要经历千难万险。阿里巴巴于2月6日全面启动“爱心助农”计划,集合天猫、淘宝、聚划算、盒马、饿了么、阿里乡村事业部等机构,组成了线上线下农产品销售的全域网络。面对疫情时期的特殊情况,恢复采摘、分捡、包装,到物流揽收、末端配送,各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人工操作,非常艰难,对此各个部门协同一致,数字化等技术全部上阵,组织产能运力。“卖多少,送多少,这种供应链的协同比平时要困难十倍甚至二十倍。”阿里巴巴爱心助农项目负责人朱霞说。

互联网线上和线下的共同努力打通了农产品从原产地直供全国的爱心助农专线,采收、加工、物流、销售全链路被打通。海南的蜜瓜、山东的芦笋、四川的猕猴桃、湖南的冰糖橙……各地滞销的农产品源源不断火速运往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农产品搭上互联网的“快车”,运量越来多大,纸箱等开始供应不上,朱霞和她的同事们又开始紧急协调各类包装材料,去解决新的难题。(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记者崔立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