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燙好多人愛吃,全國各地應該都有地方特色的麻辣燙,你家鄉的麻辣燙是怎麼樣的?

時光雜貨鋪子


關於麻辣燙的龍門陣,我們沒有少擺,因為有太多想說。

純真記憶是那些已經失去的青春歲月。小時候,我們吃的麻辣燙基本都是用一個砂鍋,然後自己選擇自己喜歡吃的菜。那個時候最喜歡吃的就是土豆和萵筍配上簡單的幹碟辣椒麵,超級滿足,整上一碗用木鎮子蒸出來的飯,味道棒極了。那時2元錢能吃麻辣燙吃飽。5元錢就可以請客了。當然,更喜歡吃的是還是牛肉。也可以說,麻辣燙最為靈魂的菜品就是牛肉。當然還有切得非常薄的土豆。可是那時窮牛肉串吃不起。所以,1毛錢一串的萵筍和土豆才是最愛。如果在配上一袋大冰,相當完美!

這就是我們心中至少無上的麻辣燙。也許,這就是在四川重慶的老80後獨有的記憶了。

轉瞬即逝,現在的麻辣燙早就日新月異了。味道更多元,業態更豐富。從以前的路邊攤到現在的街邊特色美食店,經歷的變遷都是對我們消費需求的滿足。牛肉裹上各種蔬菜,比如香菜,芹菜,野山椒等,聆郎滿目。各種飲料酒水、周邊小吃,各種促銷活動,讓麻辣燙更加豐富多彩。但是,菜品質量變差了,醃製成為了主流。

鍋底的變化則更為耐人尋味,從傳統的菜籽油、辣椒、豆瓣、豆豉和香辛料古法熬製出來的味道,到現在牛油和大豆油的現代化鍋底似乎人們更加喜歡。如果讓我選擇,我還是更加喜歡小時候的麻辣燙的感覺。畢竟是家鄉的東西,這是一種兒時的記憶,見證長大,見證青春的載體。

也許這就是淡淡的鄉愁!

想起那些人,那些事!


火鍋龍門陣


我是桃子味毓涵,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我覺得每個地方的麻辣燙都有自己的特色,我給大家說說我們麗江的麻辣燙吧。

首先,麻辣燙不是特別貴,七星街那裡一碗才10塊錢。管飽,還味道不錯,我本人喜歡吃酸辣的,我小夥伴呢,喜歡麻辣的。可以自由選菜,豬皮,豆皮,餌塊,萵筍,豆腐,米線,餌絲,油豆腐,海帶,生菜,土豆片……可以挑,很方便,自己喜歡吃什麼菜就加什麼。我就喜歡去那裡吃。

其次,麗江有很多麻辣燙店。比如:馬路邊邊麻辣燙店,(麗江古城店),楊國福麻辣燙店,老媽麻辣燙店……麻辣燙店都很多,也很好吃。來麗江旅遊,可以去試試。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喜歡麗江,喜歡美食的小夥伴可以關注我嗷, 帶你探討美食的密語。


桃子味毓涵


我家鄉的麻辣燙色香味俱全,和很多地區的不一樣,比如上海、浙江,地區的麻辣燙沒有花椒辣椒,是清湯再自己加辣椒油的,四川這邊完全就是一個人的火鍋、火鍋有你他都有

火鍋麻辣燙的做法:

1:準備原材料,郫縣豆瓣醬、火鍋料、青花椒、紅花椒、幹辣椒段、海椒面、花椒麵、小蔥、大蒜、生薑、你喜歡吃的食材,還有最特別的香油,香油就是點睛之筆。


2:如果有裡脊肉、或者牛肉類、都要先醃過這樣吃起來比較入味又很鮮嫩、大蒜切末、生薑也切末備用。


3:起鍋燒油,油溫燒至六成熟,按照分量加入適量豆瓣醬、火鍋料炒香,在加入薑末、蒜末炒香,關小火加入青花椒、紅花椒、幹辣椒段、海椒面炒香,加入老抽先上一點色,炒香後加入適量的水燒至沸騰適量加雞精味精鹽、以便身材入味。


4:倒入備好的食材、像土豆片、平菇、紅薯粉等等、煮好調味、最後一點起鍋後加幾滴香油提香、這是最特色的一點,最後放上蔥花太香了,又香又麻又辣。

四川這邊最大的特別就是麻、辣、喜歡吃的你可以嘗試一下額


西西烘焙


麻辣燙,好多人愛吃!其實,相對四川重慶,這個問題有點狹隘!

90年代,麻辣燙,可以代表的是串串香,是成都的市井情懷!不到二十的青春,下班,帶上那個她,懷揣20塊,點一口免費的紅鍋,還要特辣,端上兩大盤一毛一串的牛肉,雞翅,金針菇藕片,魔域…再來兩瓶藍劍啤酒,開始愛的延續!

進入00年代,開始有串串香,冷串串,冷沾沾,這是吃貨的世界!

進入10年代,才開始進入真正的麻辣燙時代,在成都,那是火鍋的味道,串串的價格,快餐的方便完美結合!

再後來,外來的生意達人,將這種複製改良到外地,尤以北上廣巨多,那是草根的舌尖快樂!慢慢的,美其名曰可以喝湯的麻辣燙,確不知那是骨膏勾兌的感官欺騙!

真正的麻辣燙,就是火鍋的味道,串串的價格,快餐的方便!看如今,確悲哀的是草根的那份大餐!放眼一看,葷菜,全是凍的丸子,合成化學肉類,數十元一斤;素菜,是殘缺的美好!

沒有麻辣的麻辣燙,就是一個笑話!


餐飲模式專家


天津是一個地道會吃的城市,所以針對吃研究的透透的,麻辣燙的精髓不在於煮,而在於湯料。它是用七日以上之陳湯,當日先做調料,用布襄包裹,浸入其間,致之於釜,待沸騰,依蛋、丸及各種食材下鍋燙熟之快慢,依次放入,作七八成熟即撈起,再取調羹將蒜泥薑末佐之,在上面撒少許熟芝,一碗色香味俱佳的上等美味就做成了,令人食指大動。麻辣燙看起來嬌嫩欲滴,聞起來濃香四溢,嚐起來辣氣卻是愈演愈烈,直至意猶未盡,不得不望辣興嘆矣,不得已而棄之。

好處:

很多人喜歡吃前在上面淋上一層芝麻醬來替代紅油或香油,這是非常健康的一種調料,富含鈣和維生素E。另外,還常常加入具有殺菌作用的蒜汁和醋,可以幫助預防腸道感染。

麻辣燙通常有多種綠葉蔬菜、多種豆製品原料、海帶等藻類、蘑菇等菌類、薯類、魚類、蛋類等……植物性原料品種佔優勢。新鮮蔬菜和肉丸、腸片、蛋類等的比例達到2∶1,只要進行合理搭配,它比一般的快餐菜餚更容易達到酸鹼平衡的要求,也符合食物多樣化的原則。

麻辣燙的加熱溫度並不高,也不會產生油煙和脂肪高溫氧化問題。和高溫烹炒相比,對空氣環境汙染較小。

理由四:涮菜的過程中可以去除蔬菜中的部分草酸、亞硝酸鹽和農藥,雖然損失一部分維生素C,但也減少了抗營養因素和有毒物質。只要注意定期更換涮菜水,涮的過程中少加鹽,就是非常好的烹調方式。

麻辣燙的調料可以做到健康低脂。涮菜的時候沒有放油,調拌的時候也可以按照顧客的要求減少放油量,總體來說,原料含脂肪少,熱量比較低。相比之下,炒菜的時候,往往要經過滑油、烹炒、淋明油三個加油過程,而且顧客也無法選擇菜餚的放油量。




童謠0810


很高興能回答樓主這個問題,作為一個純正的巴蜀人從小最大的幸福就是個家人去吃串串,也就是麻辣燙。小時候的味道真的是太懷念了,尤其是沾點辣椒麵簡直是不擺了。

首先一點一個好吃的麻辣燙,湯底一定要好,油一定要熬香這樣才能吸引顧客,留住客人。湯底可以用豆瓣醬炒,也可以用火鍋料抄。然後加入姜蔥,花椒辣椒。鹽味適量。撒入芝麻。油最好的還是回收油最香,越熬越香,當然現在提倡健康用一次性油。

1:在吃麻辣燙的時候,一個好的碟子也是很重要的跟大家分享下,辣椒麵,花椒麵,花生末,折耳根碎。少許香油。蠔油。

2:四川麻辣燙還是更傾向於牛肉,郡肝,毛肚。這些肉類,當然也有素食主義這。嘿嘿最後歡迎大家來成都做客。[大笑][大笑][大笑]




king廚房


首先介紹一下我家是大東北黑龍江哈爾濱的,哈爾濱是北方的歷史文化旅遊城市,素有“天鵝頸下的珍珠”“東方小巴黎”之美稱的城市很美,尤其是冬季的冰雪度假旅遊的好地方。

要說麻辣燙都知道起源地就是四川,但是哈爾濱最好吃的麻辣燙就數“楊國福麻辣燙、張亮麻辣燙”為主的了在全國有好幾百家的分店,做得口味深受冰人人民的喜愛,味道獨特麻辣辛香色香味俱全,菜品也是很全面的,只有你想得到的沒有你想不到的東西,配套都很齊全,店家可以按照你的口味給你定製你想要的口味,無論是酸辣的酸甜的麻辣的都可以,應有盡有特別的好吃。歡迎你來品嚐,也歡迎你來玩耍。



肥小兔大王


你好!我是小強,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

麻辣燙,作為一個四川人,那就不得不說我們家鄉的四川麻辣燙,那必須是又麻又辣,說著這類小吃都能流口水呀。

麻辣燙本身起源於川渝地區,現在已經流行於中國各地,甚至世界很多唐人街都有這類美食小吃,麻辣燙特製湯鍋底料的麻辣鮮香,配上各種蔬菜,肉類,豆製品等食材,燙熟或配上幹碟辣椒麵,或配上香油蘸料而食,只有那麼兩個字“巴適”。肉類多以我們常食用的,毛肚,牛肉,肉丸等肉類深受廣大食客喜愛,麻辣燙也是火鍋的前世今生,喜愛熱鬧的四川人,總是三五一群的圍著一個鍋,吃麻辣燙,那種市井氣息,讓人覺得這才是真正的生活。怎麼樣說了這麼多,有沒有饞到你。

現在隨著麻辣燙市場的發展,現在的形式有多樣式,有街邊攤的,有檔口式的,也有高檔店面式的,經過不斷地改進創新,現在的麻辣燙多數改變成火鍋,串串形式,也有不少保留著麻辣燙的本質。這帶有“川味”氣息的美食總是在不斷變換著迎合消費者的口味。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希望你能喜歡,謝謝!






鄉野美食小強


很高興能回答你關於每個地方[麻辣燙]的這個問題:首先我的家鄉是在貴州興義屬於布依族地區,因為我們的家鄉對飲食文化和習慣,所以,偏向喜愛吃辣,但中等麻味適中。

家鄉[麻辣燙]的製作:1.用豬童子骨,宣威火腿,雞骨架,老薑,加清水熬3至4小時成高湯呈奶白色過濾好待用;

2.炒鍋洗淨燒熱,放入土豬油50克100克牛油混合燒化,投入紅蒜片25克,老薑片10克,青花椒25克,五花肉片5至7片炒香,再倒入土豆片200克入鍋炒香後;

3.加入1500克熬好的高湯下去一起熬煮,調入150克自制的辣椒醬入高湯熬煮1至3分鐘出味後,再倒入裝火鍋盆裡;

4.最後調入150克自制的辣椒紅油和15克花椒油在湯鍋面上,撒入6至8個小幹辣椒個蒜苗段即可。

特點:布依家鄉的[麻辣燙]湯色紅亮,油而不膩,營養味美。也因此,在吃家鄉的麻辣燙火鍋時,是可以用碗盛湯來喝的好湯![祈禱][祈禱][祈禱]





華之味布依美食記


我們當地麻辣燙比較特殊

在一個古老的縣城(浚縣)有一種名吃砂鍋麻辣燙

1 土豆片,海帶絲,豆皮,麵筋,生菜,豆腐,豬血

2 大骨高湯,秘製醬料

3 高湯放入砂鍋,取一勺醬料放入食材煮熟,加紅油,撒上蔥花即可

食材是不可以選的8元一份再來兩個肉夾饃

okokok好久不吃了真想來一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