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帝国为什么要不断扩张?从接手明朝的300万平方公里扩张到1453万国土?

ID笑似花解语


清朝是我国封建主义的最后一个王朝,随着末代皇帝溥仪宣读退位诏书,天下正式进入民国时代。那么在清朝掌权时期,他们的十分热爱对外扩张领土的,当年刚推翻明朝打下江山,其总面积仅约为三百万平方公里,后来经过清兵不断的努力对外扩张,最终发展到1450余万领土,那么大家知道清朝为什么要这样不休止的对外扩张吗?

论历代那个王朝领土最大,那必须提一下元朝,那时候中原在元朝的统治下,整个版图扩张到了大约138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因为蒙古铁骑在稳定中原后还不断不停地对外扩张,路过之处皆以强悍的实力征服占据对方并且一路打到了欧洲。

所以从1218年开始,蒙古军征服辽国之后,就开始向西方扩张疆土,一路打败亚花刺子模等部落,直到东欧的伏尔加河流都是蒙古人的领土。那么领土大了,管辖的人民也随之增加,每年的税收呈倍数增涨,周边的小国也纷纷进贡,使得元朝的物资越来越充足,从而变得更加强盛。基于这个原因,清朝成立后,也会想方设法的扩展自己的领土,以图变得更加强大。

清朝时期,掌权的是满族人,并且管理着汉人人,所以一切重大决定都是由满族人决定。没有了其他方制约,满人就更好的统一发展,他们欲想对外的话就要先安内,等内部稳定后,清朝才有条件对外扩张。所以清朝几百年以来在境内都没有强敌影响,太平天国虽然差点灭了清朝,但是存在时间并不长,这才使得大清王朝有更多的世家囤积力量,做好充分准备后,出于他们的民族特性,就不安分的对外扩张起来。

之所以不断扩张领土,这2个原因不可忽视!一种说法是练兵,以四处征战去操练自己的清朝军队。大清八旗一直自以为是天下最强的军队,所以他们为了彰显自己的威风,就会继续发动战争。所以当时的军事战略是以战息战,用主动出击去捍卫自己占据的领土。这样一来,打得越远,清朝内的百姓就越安全。加上,大清建立初期,并不稳定,外境有沙俄、准噶尔等势力虎视眈眈,甚至把兵线都拉到了清朝边境附近,这无疑是在提醒清朝不能掉以轻心。

最终清廷军队考虑到长久的隐患,就采取了主动出击,先是出兵北方抵抗沙俄对自己的侵犯,又派遣军队去西边对方准噶尔的军队。由于准噶尔势力太过顽固,清廷决定毫不手软,一打就要把对方打的服服帖帖,不然后患无穷,就这样采取主动出兵的方式就等于是扩张领土,后来随着清朝军队的胜仗越来越多,所占据的领土就越来越大了,据说领土达到1450万平方公里。

另外一些原因是满族人的祖先源头并非在中原,他们的先祖据说是在长白山脚下打猎为生的部落,自从满族入山海关称霸中原之后,自然忘不了祖先的土地,于是无论如何都要扩张领土,以起到稳固江山跟保护自己的作用。

而当年清廷主张对北边蒙古高原跟新疆地域的扩展,且从不考虑去霸占安南、缅甸的南方区域,这主要原因是北边的蒙古人历代以来都是中原的最大威胁,如今满族人坐拥了中原江山,时刻都顾忌着蒙古人跟西域部族的侵犯,毕竟从春秋时期开始,匈奴就经常欲霸占中原领土,所以清朝必须要继续扩张领土,而首当其冲的就是先征服新疆跟蒙古等北方地域。


猫眼观史


这个题目有两个错误的说法:

首先,“接手明朝的300万平方公里”国土这一说法并不准确。

明朝的疆域到明末时期,确实只剩下关内汉地的380万平方公里左右,但这并不代表清朝时期关外辽阔的国土都是清朝的嫁妆。这一观点,实在有失偏颇。事实上,明朝鼎盛时期,疆域达到997万平方公里,只是后来随着国势的衰退,疆域不断缩水罢了。

再说,满清的前身后金原来就是明朝的一部分,只是后来起兵叛明,才脱离开来罢了。而在此之前,满清的龙兴之地——东北地区,一直都是大明的国土,明朝当局在当地设立奴儿干都司,对当地的汉族百姓和各部族进行管理。

后来,努尔哈赤起兵反明,经过不断征战、蚕食明朝在东北地区的城池和卫所,才最终完全控制整个东北地区。也就是说,满清在入关前的疆域,本身就是从明朝手中接手过来的。

其次,清朝全盛时期的国土也没达到“1453万平方公里”。

清朝实际控制的疆域面积峰值是在嘉庆年间,那时的清朝国土面积达到1316万平方公里,这一数字离1453万平方公里还差距甚远。

最后,简单来谈一下清朝为何要不断扩张。

实际上,相对于汉族大一统王朝,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对外扩张的程度都要更大一些。因此,元朝和清朝的疆域都十分辽阔。

这其实与少数民族军队彪悍好战的特性,其实是有很大关系的。不论是蒙古铁骑,还是满洲八旗,都是当时天下战斗力最为强悍的武装力量。也正因如此,他们才能征服比自己人口更多,文明程度更高的国家。而这无疑是给他们所建立的王朝留下了“尚武因子”。

元朝和清朝在入主中原,完成了对中华的统一后,统治者们都在不同程度的实现了汉化。但是,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保留了北方游牧民族祖先尚武的特性。所以,清朝前期康雍乾几位有作为的君主,都崇尚武功,比如乾隆就洋洋得意的自称“十全武功”。而这些正是他们血液里头的尚武因子决定的。只不过,随着后代君主的不断式微,清朝才开始走向下坡路。



这些历史要读


官方数据显示:

明朝国土面积约:997万平方公里;

清朝国土面积约:1316万平方公里。

版图上认可清朝的作用,虽然任何朝代末期版图都缩水严重,好歹给你留了960万,外蒙是民国时期丢的。二战结束,战败国撤兵也是国际法庭原战胜国疆域划分的,如果是明末,版图缩水成那么严重,战后还给了你两江18省汉地的350万平方公里。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也是我们最熟悉的一个朝代。从疆域面积来看,清朝最强盛时国土总面积达1316万平方公里,远超唐朝、宋朝、汉朝等,仅次于元朝。

不过,清朝的领土不是一蹴而就获得的。想当年,努尔哈赤在关外建立后金政权时,也仅仅是一块弹丸之地。我们今天就来看看清朝是如何从零开始,逐渐统一全国,成为拥有千万平方公里的“超级王朝”。

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宣告建立“后金”政权,自称“覆育列国英明汗”。我们很容易就看出,那时候,后金政权的地盘,以建州女真为主,不仅远小于明朝和蒙古,甚至还不及野人女真、海西女真。

不过,这有什么关系呢?扩张性极强的努尔哈赤,和他的后代们,四处出击,逐渐统一的辽东,还在与明朝的作战中不断吞食明朝的地盘。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来到1636年。当年,皇太极降服漠南蒙古后,正式登基称帝,改国号“金”为“大清”,建立了清朝,年号为崇德。

从这张皇太极建立清朝时的地图,我们可以看出,清朝已经吞并了海西女真、蒙古科尔沁、蒙古察哈尔以及野人女真的一部分。此外,还从明朝侵占了包括辽阳、沈阳在内的大片关外土地。这时候的清朝,几乎控制了整个辽东,对明朝形成了极大的压力。

反观明朝,崇祯皇帝刚愎自用、猜忌多疑、冷血残忍,对大臣动不动就怒斥、问罪、砍头、凌迟,还杀掉了被视为中流砥柱的袁崇焕等人,自毁国门,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清朝一步步坐大,最终成为明朝的掘墓人。

1644年3月,李自成大军攻入北京,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一棵歪脖子树上,明朝宣告覆灭。

那时候,在大学士范文程的建议下,顺治皇帝在多尔衮的辅佐下,果断挥师入关,将李自成赶出北京。顺治皇帝随即在紫禁城武英殿登基宣布“兹定鼎燕京,以绥中国”。从那一刻开始,清朝从关外一个地方性政权,变成入主中原的中央王朝。

不过,清朝刚刚入关,掌控的地域还很有限。从下面这张地图,我们看到清朝与李自成建立的大顺政权、福王朱由崧建立的南明政权呈三足鼎立之势,国土面积大致相同。

然而,清朝入关后,让李自成建立的大顺政权轰然而倒。南明政权在清军的攻击之下,也很快就土崩瓦解。

雍正皇帝于1722年12月20日登基称帝,时年45岁。1723年,雍正皇帝改元,所以1723年是雍正元年。

我们知道,清朝经过顺治、康熙两代皇帝80年的治理,国家趋于稳定,经济得到复苏,出现了“康乾盛世”的势头。从疆域上来看,清朝早已消除了大顺政权、南明政权和大西政权,又通过《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俄东部边界线;平定了回疆、准噶尔等贵族的叛乱,稳定了西部边疆,国土面积得到了极大地扩展!

唯一的缺陷是,准噶尔部还没有彻底归顺清朝,还在等待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的最后收复。

1820年,嘉庆皇帝病逝,道光皇帝即位。

道光皇帝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亲眼目睹庞大的大清王朝被来自万里之遥的英军打成筛子。不过,难以置信的是,道光皇帝即位之初,清朝的疆域面积达到了最高峰——1316万平方公里。

那时候的清朝,拥有直隶省、江苏省、安徽省、山西省、山东省、河南省、陕西省、甘肃省、浙江省、江西省、湖北省、湖南省、四川省、福建省、广东省、广西省、云南省、贵州省18个省,以及盛京、吉林、黑龙江、伊犁、乌里雅苏台5个将军辖区。此外,还有安南(越南)、南掌(今老挝)、缅甸、暹罗(今泰国)、柬埔寨、廓尔喀(尼泊尔)、哲孟雄(锡金)、不丹等19个藩属国。

总结:1316万平方公里是一个什么概念呢?是汉朝的2.16倍,是唐朝的1.06倍,是宋朝的4.7倍,是明朝的1.32倍。遗憾的是,正应了那句老话“盛极而衰”。随着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不断在中国跑马圈地、割地索赔,清朝的疆域面积逐渐减少,到清朝末年的1908年,已经缩水到1135万平方公里。





古今骗局


清朝巅峰时期的版图面积是1300多万平方公里,并非1453万,相比于明朝,清朝确实比较好战,清朝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

首先说明一下,清朝版图的巅峰时期是在清中期的乾隆晚年,极盛时期总面积为1316万平方公里,是非常辽阔的。

相比于清朝,明朝的版图就要小一些。明朝版图最大的时期是位于明朝初年,当时明军武力正盛,对北逃的元廷进行持续的火力输出,明军越过长城,对蒙古南部、新疆东部和东北地区进行了有效控制。

(明朝初期版图)

明朝初年在漠南一带设置四十余个卫所防卫,包括东胜卫、云川卫、官山卫、全宁卫、老哈河卫等等,北元与大明之间的边界走向大致为阴山、大青山南麓、西拉木伦河一线。

在东北地区,明朝设奴儿干都司,下辖130多个卫所,将东北疆扩充至外兴安岭、库页岛等地。至万历年间东北羁縻卫所增至384个,但是这些卫所都是任命当地部落酋长进行管辖,属于羁縻性质。

在西北地区,明朝设立了关西七卫,管辖甘肃西部和新疆东部地区。但是与东北卫所一样,关西七卫所也是属于羁縻卫所,明朝也没有直辖该地区。

至于西藏和西南地区,明天同样是设立都指挥使司和卫所进行羁縻管辖。

但是到了明朝中期,随着国力的衰落和蒙古再度崛起,明朝对边疆的控制能力大大减弱,尤其是在北部边界。明朝与蒙古的边界线不断南移,最后明朝的北部边界又退回到了长城沿线。

而为了抵御女真和蒙古的入侵,明朝在长城一些设立了辽东、蓟州、宣府、大同、延绥、宁夏、甘肃、太原、固原九个防御重镇,称“九边”。

到明朝后期,明帝国版图主要停留在关内地区以及辽东,俗称“两京十三省”。而对于关外的领土,例如青藏和黑龙江流域,明朝政府主要采取羁縻政策,没有直接进行管辖。(明代中后期版图)

万历年间,辽东的后金日渐强大。在萨尔浒之战后,后金迅速夺取了东北和漠南蒙古,对明帝国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1644清军入关,之后清军用了20多年时间基本平定了关内。到康熙中期,清朝的版图包括东北、漠南蒙古和关内地区。

(清朝初期版图,当时清廷刚刚平定关内)

在剿灭了三藩之乱和统一台湾后,清廷彻底的扑灭了关内汉人的反抗,此时清朝刚刚准备放松扩张的步伐。但很快,位于新疆和漠西蒙古的准噶尔汗国开始向东挺近,意图吞并喀尔喀蒙古,统一蒙古逐步,然后进军关内。

面对准噶尔部的扩张,喀尔喀蒙古无力抵抗,后经过讨论,喀尔喀蒙古决定投降大清。

蒙古和大明朝打了200多年,明朝始终没能征服蒙古。如今蒙古内乱,康熙皇帝怎么可能放过这一天赐良机?康熙立即决定出征蒙古,迎击准噶尔。

也许是天佑清朝,在准噶尔大汗噶尔丹出征之后,他的侄子策妄阿喇布坦在后方自立为汗。

在得知后院起火后,噶尔丹并没有返回平叛,而是决定孤注一掷,率军东进。但是由于丧失的后方的支持,他手中的兵马实在是太少了,只有区区三万人。

1690年,噶尔丹与清军在乌兰布通交战,最后噶尔丹弹药耗尽被迫撤退。1696年,清军在昭莫多伏击噶尔丹,噶尔丹惨败,在逃亡的路上自杀。而清军则顺势占领漠北蒙古,完成了明朝两百多年不曾完成的心愿,清朝版图空前扩大。

(康熙中后期领土)

不过虽然噶尔丹兵败身死,但准噶尔部却依旧割据漠西蒙古和新疆与满清对峙,由此开启了清准之间近百年的战争。

1717年准噶尔汗国新可汗策妄阿拉布坦入侵青藏地区,占领拉萨,消灭了盘踞青海和西藏的和硕特汗国,和硕特汗国首领拉藏汗被杀。

在接到西藏沦陷的消息后,康熙皇帝封皇十四子胤禵为大将军王出征西藏。此战清军成功驱逐准噶尔人,清军也正是西藏地区驻扎了下来。此后准噶尔汗国与清帝国就青海和西藏地区开始了拉锯战,双方互有胜负。

平心而论,准军的战斗力确实在清军之上,而早在三藩之乱时,八旗的战斗力就大不如前了。对此清廷只得从东北征调索伦等族战士编入满洲,称“新满洲”,以弥补八旗战斗力下降的问题。

但即便如此,清军在正面战场上仍旧时很难占到便宜,因为除了军队战斗力不如准军以外,清军的火枪装备也不如准军。

准噶尔部的火器技术源自沙俄和奥斯曼帝国,虽然这两家的武器比不上西欧,但比清军使用的明代火器还是先进很多。

不过好在清朝人口众多,国力强盛,经得起消耗战,最终击败准噶尔夺取西藏控制权。1727年,雍正帝设立驻藏大臣衙门,正式确立了对西藏的统治。

(雍正时期清朝版图)

清军在夺取西藏后又准备趁胜进攻准噶尔本土,但均遭遇惨败,迫使雍正皇帝与准噶尔议和,双方划定边界,兵戈暂熄。

1727年准噶尔大汗策妄阿拉布坦病逝,准噶尔汗国陷入了严重的内乱。

1754年准噶尔大汗和辉特部台吉阿睦尔撒纳发生严重内讧,阿睦尔撒纳斗争失败,逃往清朝,将准噶尔部虚实尽数报告给了乾隆皇帝。1754年乾隆皇帝乾纲独断,发兵进攻准噶尔汗国,并在同年消灭准噶尔汗国,至此清朝版图进入全盛状态。

(乾隆晚期版图)

纵观清朝的历史,就是一部扩张史,相比于明朝,清朝更具有扩张性。明代的权利分配是皇帝、文臣和宦官之间相互制衡,虽然最终的决策权还是在皇帝,但文官集团和宦官对皇帝也有赫达的影响力,但凡大事的决定需要各方意见保持统一,而明朝文官们是不太喜欢将钱用来扩张领土的。

反观清朝,汉臣在清政府中的地位较低,无法左右皇帝的决策,只要皇帝想打仗,官员们就得把钱给挤出来。而有了钱,皇帝就可以将他的战争进行下去,直到将敌人逼上穷途末路。


千佛山车神


首先说说中国历史上国土面积最大的朝代,1310年元朝的国土面积达到鼎盛,北部至北冰洋、南到缅北、越北、老北、东到日本海、黄海、南海、北海、台海,西到新疆,西南到喜马拉雅山,国土总面积2267平方公里,是当之无愧的古代最强帝国。

当然了历史学家还在争议,元朝算不算中国历史的一个朝代呢?蒙古人灭了宋朝属于外族入侵,为了给臣服的大宋子民归属感改了国号,但是在世界史中国外的学者一直把蒙古入侵当做一场噩梦,庞大的蒙古帝国血腥的杀戮伴随着历史的退步,我们再来说说中国历史上国土面积第二的清朝,在清朝入关的20年内,消灭了李自成的,张献忠政权,基本统一全国。康熙继位后,又平定了“三藩之乱”,消灭了郑氏割据政权,将台湾岛纳入版图,彻底统一了汉地十八省地区。此时的清朝的面积面积已经突破了600万平方公里,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帝国之一。当然满族的发源地势在长城以北山海关东北,属于外族入侵,清朝开疆拓土的参照系应该以明朝为准。全盛时期明朝的疆域面积是997万平方公里(永乐年间),新疆、蒙古并不在内,明朝对东北和西藏的控制并不牢固。16世纪后期,在亚欧大陆东西两端开始崛起两个大帝国,一个清朝,一个是俄罗斯帝国两个帝国从建立开始,就走上了大规模的扩张道路。在随后的200年的时间里,俄罗斯翻过了乌拉尔山脉,到达了太平洋沿岸。而清朝则几乎将整个东亚大陆征服,基本奠定了中国的版图。在扩张的过程中,两国在原来的蒙古势力范围内进行着长达100年的争夺。清朝的崛起让广大东亚的游牧地区免于落入俄罗斯手中,为中国疆域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晚期地图直接显示出明朝的核心范围,非核心区已全部脱离控制,并且向核心区蚕食。清朝全盛时期疆域面积1316平方公里,将明朝没有控制的蒙古、新疆,及中亚部分地区纳入领土,并且把明朝无法完全控制东北地区完全并入中央王朝,巩固了对西藏的统治。

此外,与清朝接壤的所有国家均成为清朝的藩属国。清朝开疆拓土了319万平方公里,并且巩固了内部统一,增加了藩属国数量。终清一朝,并无任何内部分裂势力将国土分裂出去。康熙击败准噶尔汗国的葛尔丹和策妄阿拉布坦之后,清朝的疆域面积已经达到了1000万平方公里。1757年之后,清朝的版图达到了1300多万平方公里,该面积一直维持到了1858年。后期的几十年,清朝依然维持了将近12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史家争鸣


首先明朝300万?《明史.地理志第十六》:明初封略,东起朝鲜,西据吐藩,南包安南,北距大碛,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零九百四十里。永乐大帝期间为顶峰,约1100万平方公里。

回到问题,清朝疆土确实比明大,我觉得扩大疆土是历朝历代都在做和想做的事,明也在扩大,只是没那么明显,可能根朱元璋的话有关,《明皇祖训》里地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等等,大意是不能一味的贪功冒进,开拓疆土要找有用的开拓,要不开拓了也没用,反而是累赘!后人可能比较死心眼,就直接不怎么开拓了。清朝开拓我觉得还是刚得天下,皇太极雄心壮志,开疆拓土,创立基业是正常思想,毕竟能当皇帝的人必然有野心。再有时代发展,科技进步,强大的国家自然能做更多的事,管理更大的疆土。




避而不谈历史


首先纠正一点,清朝疆域实际控制面积在最巅峰时期也不过1316万平方公里,所谓的从300万平方公里扩张到1453万国土是不准确的。


但尽管是这样,大清帝国的扩张却是一个事实。

那为什么去扩张呢?这种事情认真思量其实也不难得出结论:原因无非有以下几点。

一:资源

其实说到清朝的1453万国土,我们应该想一想历史上我国国土的鼎盛时期,也就是元朝。我们可以在一些历史文献中了解到,在公元1330年元朝的疆域面积达到了1372万平方公里。

蒙古帝国成立的时候,就不断地发动侵略战争以增加其疆域面积。现在较为公认的蒙古发展史是公元1218年蒙古灭西辽,1219年蒙古军队西征中亚花剌子模,一直进攻到东欧的伏尔加河流域,直到1225年才返回原来的驻地。紧接着1227年,蒙古又灭掉了西夏,1234年到1253年依次灭掉了金、东欧腹地的国家、吐鲁番和大理。到了公元1271年,元朝建立。结束了自唐末以来混乱、分裂的局面,疆域面积大大增加。

国土面积大了,人口自然也会增多,资源自然也就多了,别的不说,单说每年的税收,那就是一项不可小觑的数字。相信大家都知道有资源的好处,资源多了,皇族各项特权的根本保障就有了,与此同时国泰民安,资源越发增长,形成一个正循环,于国于民都是一件好事。



同样,清朝扩大疆土,让周围一些小国家向自己称臣,让周围的一些零散的部落成为国家的一部分不也是同样的道理吗?

自1616年后金建立开始,清朝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一直在猛烈的扩张疆域。除了完全占据东北,并从1644年开始完全占据中原外,清朝还对传统汉家王朝从不曾染指的蒙古高原、西域中亚以及青藏高原等广大区域纳入版图,这些版图的扩大无疑给清王朝带来了无数资源。

二:方便统治整个国家

大家都知道,清王朝的统治者是满族,可统治麾下的百姓大多数都是汉族,这对于满族统治者而言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但是当清王朝扩大版图后就不一样了,各个民族都在满族的统治之下,这些不同的民族与汉族互相掣肘。给满清统治者管理百姓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与此同时,整个国家有着统一的管理,统一的文化,统一的制度,因而也少了一些由于混乱引起的不必要的麻烦以此来影响了国家的进步。众所周知,混乱给管理者带来的是接踵而至的麻烦,为了让自己的统治天长地久,清王朝也必须正视这个问题,所以扩大疆域,就成了满清统治者更好的治理国家的一条捷径。


三:以战养战,再续八旗兵将彪悍之风

看过清宫剧的应该都知道,清兵的的战斗力相当之强劲,但是自从入关皇帝渐渐发现这些兵将渐有骄纵之风后,皇帝发现开疆扩土是一种极好的锻炼兵将的方式,由此再续兵将彪悍之风,以展现大清帝国的虎狼之威,而且在此期间也可以调派汉人将领领兵打仗,促进相互之间的融合,可谓是一举多得。

四:安民

另一方面,统治者为了彰显出自己的能力,清王朝只有一心扩大疆土,才能让那些没参战的老百姓安心干自己的事情,一心跟着自己干事儿。就好像对于一个企业来讲一样,只有企业在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并且在每一次和其他企业的较量中,能让自己处于稳定之中,这样以来,员工才会觉得跟着老板干有发展,而不是混日子。


五,自卫

清朝崛起的时候,也并非一帆风顺。不管是沙俄还是准噶尔,都把势力发展到清廷统治中心的附近,严峻考验着清廷统治者的耐心。

我不去打你,你就来打我。这种弱肉强食的环境迫使清政府统治者下定决心,北拒沙俄扩张,西征准噶尔。 尤其是对待准噶尔,清政府采取了“要么不打,打就打死”的策略,宜将胜勇追穷寇,坚决挫败,斩草除根。这种勇于知难而上、开疆拓土的发展策略,为整个清朝的统治打下了良好的基调。


我们中华民族向来是喜欢和平的,为了和平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不同的朝代采取了不同的办法,那么大清帝国不断扩大自己的疆域,可能也就是其中的一条路子,毕竟不管在哪个时代,战争的胜利,都是自己和别人谈判的一个筹码。只不过这个筹码是用在了百姓身上罢了,只有让百姓切身的感受到国家的强大,才会震慑那些不轨之徒以确保国泰民安。 所以大清帝国的扩张并非只是单纯的扩张,而是有着一定的深谋远虑的。

可惜到了清朝中晚期,清廷统治者昏招迭出,对内对外的战争左支右绌,颓势尽显,此时的清政府已经沐浴在落日的余晖下,沉疴难治,大厦将倾,无可奈何地堕落到王朝被更替的边缘。


历来现实


明朝国土面积最大的时侯,比现在少了一小半西藏和一大半新疆,内蒙古全部和东三省小部分土地,多出了俄罗斯极少土地。总面积710万平方公里。后来大为缩水,丧失了西藏新疆东北和台湾,到灭亡时只有350万平方公里。

清朝入关,明王朝灭亡,作为一新兴的帝国,每一位皇帝都希望一统天下,让整个天下的土地都纳入自己的统治之下,所以就不断向外扩张。清朝领土的扩张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首先顺治帝入关后都时在争夺和肃清当时明内地十八省土地来稳定局势。到康熙时期才开始厘定彊域,并且保持对外战争的姿态,并且一直持续到乾隆时期,嘉庆帝继位达到顶封,领土面积有1316侯万平方公里,后清王朝开始衰弱,丧失了部分领土,但是直到灭亡前,领土面仍有1135万平方公里,和过去各王朝相比仍位居前列。




一生风漂流


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封建王朝,其核心区域基本上都是差不多,也就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这也是和中原王朝的农耕属性相关。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肥沃的土壤,是农业发展的理想之地。

为了维护这个核心区域的安全,仅仅守着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疆土是万万不行的,因为一旦外敌入侵,核心疆域直接受到威胁,为了确保核心区域的安全,把疆域的四至向外围拓张,是非常重要的手段。

历朝历代,中原王朝从长江黄河流域向外围的扩张,主要的原因就是如此。比如说汉朝开拓西域,其主要的原因就是防止匈奴在西域形成气候从而对汉朝形成威胁。进攻是最好的防守,即是如此。

中原王朝的对外用兵,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彰显天朝上国的威风,维护自己宗主国的统治体系,说得通俗点就是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比如明朝远征安南即是如此。

清朝的领土扩张,无外乎以上两个原因。下面详细分析一下。

明朝疆域的巅峰,大体上在朱棣时期,面积并不算小,但自朱棣以后,明朝疆域不断内缩,到了崇祯当政,明朝的疆域已经不足400万平方公里。清朝入关,在击败了明朝残部和李自成的势力之后,基本上拥有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大部分地盘,但是这还不够,必须要扩展疆域才能维护清朝的统治。

一、收复台湾

进军台湾就很好理解了,因为郑氏一脉割据在台湾,让清朝的统治者实在不能安心。毕竟,郑氏一脉,属于明朝的残余势力,一旦强大起来,会对清朝形成巨大威胁。所以,清朝必须要把台湾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

二、进军西南

清朝进军西南的目的同样如此。清朝入关之后,南明的一部分残余势力退守西南及缅甸一带,其中还包括明朝皇族成员。明朝经略西南已久,在那一带还有巨大的影响力,清朝不可能坐视不理。因此,清朝必须要把西南一带变成自己的。再说,之前明朝能做到的,清朝不能做到岂不是很没面子。

三、降服蒙古高原

发源于蒙古高原的游牧游牧民族长期以来都对中原王朝形成了巨大威胁,他们依靠骑兵的机动能力,多次侵扰边疆,掠夺人口和财富,清朝想要稳住自己的统治,同样要解决蒙古诸部的威胁,最好的方式就是把他们变成自己人。

四、开拓西北

西域一带,长期以来都是多民族混居的地方,各种势力错综复杂,而且和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有着密切联系。在西域一带的势力当中,历史上也出现过很多强大的势力对中原王朝造成了威胁,如唐朝的回鹘,清朝的准噶尔。所以说西北这一块,也是不能放任不管的。包括后来左宗棠收复新疆,同样也是为了确保核心统治区域的安全。

这就是为什么清朝建立之后要不断开疆拓土的主要主要原因,至于乾隆时期的进攻缅甸,可以归纳的面子问题上去!

在清朝几代人的努力下,在嘉庆时代清朝的疆域达到了颠覆,约摸1300万平方公里的样子。


小镇月明


我是九歌,下面我将给你提供另一个观点。

具体扩张情况,前面几位老哥已经回答得很清楚了,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这要涉及到清朝入关都做了些什么:

1、嘉定三屠

2、扬州十日

3、剃发令

4、易服令

每个命令都是血流成河,尸横遍野的结局。汉民族是一个记仇的民族,宋朝的秦桧诱杀岳飞、元朝的残暴统治。

日本侵华造成的南京大屠杀、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明末边军的杀辆冒功。这里的每个字都是无数前辈的鲜血写成的。

九歌我就问问屏幕前的你,心痛不?

这些记忆我们能够记到现在,通过书籍和百姓口口相传下去。

而清政府害怕啊!所以他做了什么?

1、搞文字狱杀人

2、重新修史,把不符合清政府统治的部分全部铲除。

具体案例:清朝,西北敦煌藏经洞被发现的时候,清政府并没有保护,反而当成没看见。任由国内外的王八蛋破坏倒卖。


难道【清政府】不知道这些文物典籍的重要么,一定知道。看他们花大力气保护本民族的文化就知道了。满人不必缠足、内部交流一定要用满语。

关键在于这些典籍里面肯定有汉族文化的精华。

既然是精华那就一定要毁掉,不能给“大清”江山造成任何威胁。

满人的人口数量仅占汉民族的几百分一,试问你不感到恐惧么?

下面是参考数据:

1700年,大清人口约为1.5亿,其时八旗人丁约为60万左右。1644年征服中国的军事集团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满人,加入八旗的关外汉人,与满人结盟的蒙古部落。

当时在这个集团中满人的占比约为百分之十六,到了1720年左右,该占比变为百分之二十三。

(安双成:《顺康雍三朝八旗丁额浅析》,载《历史档案》,第十卷第二期 第100-103页)。

而这时汉族的数量几何呢?明神宗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汉人的人口约1.5亿,与一百年后1700年的大清总人口相当。

(何炳棣(美)著 葛剑雄 译《1638-1953 中国人口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第262页


杀了汉民族这么多人,清廷肯定是会感到害怕的,他害怕这种藏于民间的矛盾有一天会突然爆发出来,把满族杀得一干二净。


于是为了转移国内矛盾,发动对外战争一直都是不错的方式。而当时民众对土地有着一种迷之热爱。当领土不断扩大后,腐儒知识分子一看。嘿!这就是明君啊!

我们一定要写书来夸他,于是记录当初清军暴行的书籍知识会变少,不由自主的会受到知识分子排斥。而对清廷的夸奖、歌功颂杨的内容会变多。古代百姓文化水平你知道。

基本上秀才、皇帝说什么他们信什么,一来二去不就洗白了么。


可是他不知道,有些事是刻在骨子里的。压迫得越狠,总有一天会爆发出来。


我是九歌:一个学新闻的历史板砖持有者,这里有现象背后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