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界乱象有多严重!假冒专家拿出画作拍卖,一举卖出5000万元

时光荏苒,收藏行业也随之兴盛,收藏爱好者们想方设法地寻求珍宝,而古玩市场可谓是收藏发烧友的天堂,但是造假分子正是抓住了古玩文物供不应求的现象,肆意的造假,如今的古玩界乱象横生,更甚者竟假冒专家拿出画作拍卖,还一举卖出5000万元,其中复杂的人物关系网和买卖关系绕得你是晕头转向。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贵州遵义一个特大假冒名师大家作品案被侦破

这一切的一切还得从2017年贵州遵义警方侦破的一个假冒名师大家字画佳作特大型案件说起,此案件的落幕将其中多年的万恶交易和手段揭开。这个案件的人物关系主要有汪某、郑某和张某,张某从1998年开始总共造假范曾87幅作品,并将它们出卖,赚取七百余万人民币;郑某于2000年仿造郭沫若和启功等大师作品销售给他人或拿出拍卖,总共赚了1482万元 ;汪某从2004年开始,仿造徐悲鸿等名家共87幅作品,拿出拍卖,获利六千多万。最终,郑某、张某和汪某都被抓拿归案。

汪某、郑某和张某的伪造擅长之处

范曾在书画方面教过张某,所以仿造范曾的字画是非常简单的事。而郑某有系统地学习过书法,并且还请教过启功等名师大家,模仿启功等人的书法对他来说可谓是得心应手,汪某说他曾经是启功等书画大师的徒弟,现在在北京和上海多家拍卖公司从事字画鉴定工作,且十分擅长伪造李可染和徐悲鸿等大师的作品。汪某、郑某和张某都有一定的交情,汪某和郑某在字画圈的名气较大,尤其是汪某,他的仿造技术高超到有着“假画制作工厂”的“美称”,只要是字画圈的,就一定认识汪某,他们三人互相帮忙、互相合作,取长补短,有生意了也会互相关照。他们将作品伪造出来后再通过中间人送到拍卖公司进行拍卖或古玩市场进行销售,中间人就可以赚取差价。

这些假冒作品是经过怎么样的包装和手段才得以流入市场?

第一,用伪造的印章在作品上盖章。也就是把著名画家在画册上的真迹的印章放大后将它们复印并剪裁下来,当成模板,再把这些模板拿给专业工作人员让他们雕刻成假冒印章。

第二,将名师大家价值较低的作品的提款剪裁下来,移花接木到销售量大的仿造品上,再找专业工作人员将仿作装裱起来,手段高明到鉴定专家都无法分辨。

第三,鉴定证书是相当重要的,没有鉴定证书一切都是无用功,所以他们就想法设法,各显神通骗去购买鉴定证书。

仿造李可染字画卖出5000万元

2013年12月,一幅所谓的李可染的字画在北京的一个拍卖会上一举拍出5000万元,而这幅作品就是汪某在1992年伪造的,但当时并没有人知道这并不是李可染的真迹,而是低廉的冒牌货,主谋落网后才被揭露,着实令人唏嘘。而这些造假者被抓后不但没有深刻意识到自身的错误,反而还为自己高水平的造假技术感到骄傲,他们眼里只有钱,十分缺乏法律意识,根本不知道这种行为是犯法的。

以鉴定专家和字画专业工作者等光鲜亮丽的身份干着龌龊的勾当,蒙骗过了很多人,完美做到以假乱真,更寒心可恨的是,造假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圈子,且还有着一些列系统的手段,外人看来简直就是雾里看花,水中看月,只有圈内的人才知道其中的操作步骤和方法,而很多相关的大公司对这种造假行为没有任何反抗,反倒是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融入造假圈子,跟这些有名的造假分子同流合污,与他们合作以赚取更多的利益。我国在市场法律规范和宣传法律意识等方面仍需多加努力,公民也急需加强自身法律意识,否则我们国家就要给别人开笑话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