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的喊不醒,穿尿不湿的睡不着,妈妈:熬得快要秃顶了

自从当妈后,妈妈最期盼的事情是什么?估计多数妈妈会顶着硕大的黑眼圈来一句:睡个整觉!

青春期时候的我只知“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诗强说愁”,没事给自己整个通宵虐一下。自从升级当妈之后才知道,原来一夜睡到天明是多么的可贵。

有位妈妈上传了一段视频,迅速地引起了一众妈妈的共鸣:该上学的喊不醒,穿尿不湿的就不睡,我好难。画面中,妈妈已经把大女儿穿上了漂亮的衣服,梳好了头发,却还在呼呼大睡,而小女儿玩了一整个通宵,依然一脸精神奕奕笑对妈妈。

上学的喊不醒,穿尿不湿的睡不着,妈妈:熬得快要秃顶了

底下的妈妈们也纷纷表示深有同感:头发都快熬秃了。

还有一位爸爸在凌晨给自己的三个小女儿每人发了一本荣誉证书,恭喜她们获得了本季度的最佳熬夜冠军。孩子们的表情萌翻一众网友,其中有个萌宝更是淡定地把证书踩在了脚下。


上学的喊不醒,穿尿不湿的睡不着,妈妈:熬得快要秃顶了

孩子们似乎天生自带跟大人对着干的本事,白天的时候呼呼大睡,到了晚上夜深人静时分,开始精神奕奕地要玩,小祖宗要玩,即使再困,咱也只能陪着。

那为什么孩子会有昼夜颠倒的现象呢?其实多半是因为以下这四个原因引起的。

作息规律尚未建立

孩子在妈妈的肚子里的时候并没有白天黑夜之分。所以出生的时候自然不懂得区分白天跟黑夜,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该玩,什么时候才是该睡的。

小月龄的宝宝,胃容量比较小,加之因为生长发育需要,所以睡眠的需求也比较多。通常是睡两小时喝一次奶,小玩一会又睡着了。即使到了夜间,因为营养需求,还是会饿醒需要起来喝奶。但是宝宝月龄的增加,胃容量的增加,喝奶的时间会逐渐延长,睡眠时间也会渐渐减少。

如果随着宝宝睡眠时间需求的减少,妈妈没有注意给宝宝建立作息规律,就可能出现昼夜颠倒的情况。


上学的喊不醒,穿尿不湿的睡不着,妈妈:熬得快要秃顶了


白天睡眠过多、能量消耗过少

白天睡眠过多,能量消耗过少也是孩子昼夜颠倒的很大的一个原因。之前有位妈妈跟我吐槽,孩子每天晚上到十二点都不睡,精神奕奕,后来发现原来家里人让他每天下午午睡四五个小时,加上早上还要睡一觉,到了晚上自然就不想睡了。

宝宝饿了或者习惯母乳哄睡

小月龄的宝宝因为本身胃容量小,夜间需要喝奶。有的宝宝进入猛涨期后,对奶量的需求也大增,也会出现之前睡眠都还不错,一段时间开始夜间频繁要起来喝奶的情况。

还有的是妈妈习惯了宝宝夜醒就给宝宝喝母乳,导致宝宝醒来没有母乳就要闹的习惯。我家宝宝有一阵人不太舒服,为了安抚她每次都给了母乳,结果导致孩子夜醒也越来越频繁。

环境温湿度不适宜

宝宝太冷或者穿的太多,室内温度过高、室内湿度不够过于干燥也会导致宝宝频繁夜醒。这个因素也是很容易被妈妈忽略的因素。


上学的喊不醒,穿尿不湿的睡不着,妈妈:熬得快要秃顶了

对策

争对宝宝作息不规律的情况,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1. 逐渐帮孩子区分白天跟黑夜

白天宝宝在睡觉时,家里不用制造静音状态,家人可以照常做日常的活动。拉开窗帘,保持光线明亮。晚上时,尽量调暗灯光,减少噪音影响。孩子夜间醒来时,也不要急着开大灯跟孩子玩耍,可以开个小夜灯,轻轻拍拍孩子,轻柔地给孩子唱个催眠曲。

2. 控制白天睡眠总时长,孩子清醒时多跟孩子互动

孩子白天睡眠不要过多,小月龄宝宝通常会有一个傍晚觉,控制傍晚小睡的时间,提前叫醒宝宝,以免影响宝宝夜间的入睡时间。尽量给孩子养成早睡的习惯。

白天孩子在清醒时,可以给宝宝趴一趴,大一点月龄的宝宝,妈妈可以引导他翻身、爬等活动,增加白天的体力消耗,促进夜间睡眠。


上学的喊不醒,穿尿不湿的睡不着,妈妈:熬得快要秃顶了


3. 增加白天奶量

如果宝宝夜间频繁饿醒可以考虑白天奶量是不是不够。配方奶粉喂养的宝宝,妈妈可以尝试白天的时候给宝宝增加奶量。母乳喂养的宝宝,睡前那一餐,如果吃几口就睡着,夜间容易醒,妈妈可以用拍嗝的方式叫醒宝宝继续喝奶。

4. 给宝宝建立固定睡眠流程

给宝宝建立固定的睡眠流程:洗个热水澡,再给宝宝做一做按摩抚触。然后给宝宝换上睡衣,放在小床上,调暗灯光。接着给宝宝拍一拍或者放点轻柔的音乐。宝宝熟悉这个睡眠流程之后,就像建立了规律的生物钟,更利于宝宝进入睡眠状态。

5. 保持环境温度适宜,不给宝宝穿的过厚或者盖的过多。

冬天时,妈妈会担心宝宝夜间踢被子感冒,所以给宝宝穿的比较多或者盖的比较厚。但是宝宝本身就比较怕热,所以如果宝宝夜间频繁醒妈妈可以看一看温度是否合适。如果有开空调或者暖气,可以考虑开一下加湿器,让室内湿度更适宜。

总之,宝宝的天使般的睡眠大多不是天生自带,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总会经历一波三折,这过程中就需要妈妈们细细摸索,找出宝宝的需求,逐渐给宝宝建立良好的睡眠规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