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穿尿不湿,走路咋变成了“罗圈腿”?尿不湿:这锅我可不背

依依的宝宝一岁三个月了,刚学会走路不久,虽然还走不太稳当,但基本能独立行走了,看着宝宝一步一步的成长,依依很是欣慰,非常的有成就感。

可这两天依依却有了烦恼,因为发现宝宝走路好像有点罗圈腿,腿型不直,而宝宝又是女孩子,要真是罗圈腿,长大了可不好看,这让依依很是苦恼,四周打听了一圈,大家都说宝宝可能是穿尿不湿导致腿型不直,不能再给会走路的宝宝穿尿不湿了。

但宝宝才一岁多,不穿尿不湿可不行,但穿了又影响腿型,两相比较,依依还是决定早早的给宝宝戒掉尿不湿,以免影响了腿型可不好。

宝宝穿尿不湿,走路咋变成了“罗圈腿”?尿不湿:这锅我可不背

宝宝穿尿不湿,走路咋变成了“罗圈腿”?

宝宝穿尿不湿走路“罗圈腿”?尿不湿:这锅我可不背

宝宝穿尿不湿走路会“罗圈腿”,其实很多新手妈妈都有这样的顾虑,其实正确的给宝宝使用尿不湿,不会造成宝宝罗圈腿的情况。

而刚学会走路的宝宝,看上去像是罗圈腿,是因为此阶段宝宝的骨骼偏软,平衡力还不是很好,所以走路的姿势会和正常的姿势不同,一般都是正常的,爸爸妈妈不用过于的担心,慢慢的引导宝宝即可,随着宝宝走路越来越稳当,这样的情况会慢慢改善。

正确的给宝宝使用尿不湿不仅不会导致宝宝罗圈腿,还有助于宝宝股骨头更好的落在杵臼里,利于宝宝髋关节的发育,但爸爸妈妈给宝宝购买尿不湿时,一定要选择大小合适,服帖、设计合理适合宝宝月龄的尿不湿,避免使用裆部过宽的尿不湿。

同时注意一定要及时给宝宝更换,避免尿不湿储存尿液过多,膨胀很大,而宝宝会因为不舒服改变走路姿态,若是长期如此可能会影响宝宝的腿型。

注意:妈妈担心宝宝罗圈腿,可以注意在宝宝躺下时,双腿是否能并在一起,若是不能空隙较大,则要及时就医查看。

宝宝穿尿不湿,走路咋变成了“罗圈腿”?尿不湿:这锅我可不背

宝宝穿尿不湿走路“罗圈腿”?尿不湿:这锅我可不背

宝宝“罗圈腿”,这才是真正导致的原因

宝宝出现“罗圈腿”,大部分是由于遗传或缺乏维生素,若是过早的让宝宝站立、走路也可能导致腿部骨头变形造成罗圈腿。

遗传或缺钙

宝宝罗圈腿很大部分是由于遗传因素导致,但除了遗传,还可能是由于缺钙的原因,缺钙会导致骨质钙化不足而质地松软,肌肉的关节松弛,宝宝腿部在直立行走时由于重力的作用就会出现变形的情况,导致罗圈腿。

宝宝穿尿不湿,走路咋变成了“罗圈腿”?尿不湿:这锅我可不背

宝宝“罗圈腿”,这才是真正导致的原因

过早的站立、学步

过早的让宝宝站立或学步是导致罗圈腿很常见的原因,一些爸爸妈妈在宝宝还无法自行扶物站立时,会过早的让宝宝在大人腿上蹦跳,或使用学步车,训练宝宝站立、行走。

而此时宝宝骨骼发育还未健全,或一些宝宝体重较重,而又未达到学习的年龄,一般宝宝在六个月以后才能适当练习站,一岁左右练习走,过早的练习会让宝宝腿部承受过多的重量,导致腿骨或膝关节变形,出现罗圈腿。

不良坐姿

宝宝在学坐阶段,容易出现膝盖外翻的W型跪坐姿势,若是长期不良的坐姿会导致宝宝关节发生移位,造成膝内翻,若是本来就有内八特征的宝宝,则会使腿部变形更加的严重,出现罗圈腿的情况。

宝宝穿尿不湿,走路咋变成了“罗圈腿”?尿不湿:这锅我可不背

过早的站立、学步

宝宝出现这些情况要及时就医

身高明显比同龄人要矮

出现O形腿或X形腿 ,且左右不对称,一侧比另一侧严重得多

宝宝在两岁后,O形腿或X形腿不仅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严重

宝宝七岁后仍然有明显的内八字现象

注意:一些地方会有给宝宝绑腿的做法,这不仅不能防止罗圈腿,还可能造成宝宝腿部的伤害,爸爸妈妈切不可误信,一般小宝宝都有腿朝内侧弯曲的现象,是一种生理性的弯曲,但随着宝宝的成长会慢慢的消失,并不需要特别处理,爸爸妈妈不用过于的担心。

宝宝穿尿不湿,走路咋变成了“罗圈腿”?尿不湿:这锅我可不背

宝宝出现这些情况要及时就医

预防“罗圈腿”,一定要这样做

不要过早的让宝宝学站和学步,爸爸妈妈一定要特别注意,六个月时可以适当撑站,八到九个月时扶站。十个月独立站,十一个月适当走步练习,一岁左右牵手走,一岁两个月可以独立走,注意宝宝独立走的时间不要早于九个月。

多带宝宝晒太阳,多吃含钙食物,补充适量维生素D,保证宝宝钙的摄入和吸收,预防佝偻病,但要注意补钙一定不能盲目补充钙剂,要补充也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宝宝尿不湿的选择一定要适合宝宝月龄,勤换尿不湿

养成良好的坐姿,鼓励宝宝盘腿坐,能伸展紧缩的肌肉,矫正腿型,尽量减少W跪坐。

定期带宝宝进行体检

,这能及早的发现宝宝的健康问题,很好的预防罗圈腿。

宝宝穿尿不湿,走路咋变成了“罗圈腿”?尿不湿:这锅我可不背

预防“罗圈腿”,一定要这样做

温馨建议:宝宝走路罗圈腿,可不是尿不湿造成的,但爸爸妈妈一定要正确的给宝宝使用尿不湿,减少不当的使用对宝宝造成的影响,若是发现宝宝罗圈腿情况严重,一定要及时的就医查看,及早帮助宝宝恢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