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厌恶到偏好,转变风险观念,利用"反脆弱性"找到破局机会

对于风险,我们总有很多误解:

  • 不愿意承担风险还想挣大钱;
  • 幻想把风险降到零;
  • 面对风险总是存在赌一把的侥幸心理

你听过火鸡的故事吗?

农场里养了一堆火鸡,火鸡的生活一直很好,直到感恩节的前一天,所有的火鸡都被宰杀了。因为感恩节有一个习俗,吃火鸡。这个故事让我觉得,很有必要重新认识风险和波动。

疫情对于很多人的打击都很大。如何才能不成为火鸡?今天将会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讨论:

  • 三元结构:脆弱性,强韧性,反脆弱性;
  • 哲学家的智慧以及处世之道;
  • 我们可以采取的策略,这样就可以避免“火鸡问题”。

一、三元结构:脆弱性,强韧性,反脆弱性

1.反脆弱

面对一些突发的事情,每个人的反应都是不一样的。其实,这也跟行业有关。

很多服务行业都等着过年期间大赚一笔,结果遭遇了滑铁卢式的大跌,天天计较损失,越想越肉疼,简直要过不下去了。这样的人,是脆弱的。

有些企业,想着总要做点什么,挽回一些损失。比如,把餐饮的员工,调到超市去当打包员。也有一些餐饮行业,开始自产自销,给客户配送服务。

当然,最厉害的,就是非典期间,被隔离的马云的公司,反而孵化出了现在的大型购物类app。这就是反脆弱的表现。

从厌恶到偏好,转变风险观念,利用

听起来,反脆弱性质的东西,简直像开了挂一样的厉害,越是灾难发生,越是生命力顽强,生长越旺盛。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具有反脆弱属性呢?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那么,什么是反脆弱?

作者塔勒布给出的定义是,反脆弱性:有些事情能从冲击中受益,当暴露在波动性、随机性、混乱和压力、风险和不确定性下的时候,它们反而能茁壮成长和壮大。

2.三元结构

《反脆弱》作者塔勒布揭示出一个道理,事物具有三元结构:脆弱性,强韧性和反脆弱性。区别在于,他们对于承受风险和波动的态度和能力不一样。

脆弱是说,风险波动中,失去的大于得到的。反脆弱则可以从风险中得到收益,而且这个收益大于损失。具有反脆弱属性的人或者事物,就像打不死的小强,越挫越勇。比如,风可以吹灭蜡烛,但是却可以扇起大火。

从厌恶到偏好,转变风险观念,利用

我们举几个栗子。

希腊传说中,有一个阿谀奉承的大臣叫达摩克利,暴君在他头上悬了一把剑。达摩克利是脆弱的。虽然有权力,但是刀子就在头上,时刻都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一旦刀子落下来,毫无还手之力,一招毙命。达摩克利是脆弱的

庞贝古城是强韧的。根据历史记载,这个城市被催过过好多次,每次灾难结束,勤劳的人们都会再次重建古城,一切恢复如初,井井有条。

九头蛇怪就具有反脆弱性,每次砍掉一个脑袋,他都会新长出两个脑袋。凡是不是杀死我的,都使我变得更强。

二、哲学家的处世之道

1.斯多葛学派哲学家:塞内加

哲学家塞内加是罗马帝国最富有的人之一。他说过一句话,财富是聪明人的仆人,愚笨者的主人。

从厌恶到偏好,转变风险观念,利用

他曾经遭遇过不幸事件,后来他在自己的文章中说,我一无所失。不仅是他,斯多葛学派的创始人遭遇海难之后,也说过类似的话,他说,我十分幸运,现在了无牵挂,终于可以潜心钻研哲学了

为何他们可以损失看得这么“轻”?因为他们建立了强韧性,避免情绪对自己的损害。

心理学上有“损失厌恶”这种说法,损失100块的感觉,远远大于得到100块。对于一个富豪来说,失去财富的痛苦,远远大于得到同样金钱的快乐。

塞内加的方法就是,通过心理练习,弱化财富在自己心中的地位。这样,发生意外,就不会受到强烈的刺激。他也是这样做的,每次外出旅行,他都会带一床被子。因为如果发生海难等意外,他有这个被子用来睡觉。

这其中蕴含的道理就是,每次都预想到最糟糕的状况,把这个情况给明确化,明晰化。如果在开始就能接受最糟糕的状态,那么,即使真的发生什么,就不会那么恐慌了

《反脆弱》的作者塔勒布,受到塞内加的启发,自己写了一封辞职信,放在柜子里,保存。假装自己已经辞职,这样,保持一种自由感。心态放平了,工作起来,就没有那么多情绪的困扰。

发生波动和意外事件,从中

受益大于损失,那么这件事情就具有反脆弱的属性。这种智慧,让我想起古代的一个小故事。

穷和尚想去南海,于是找富和尚商量。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要雇船沿着长江下游,尚且没有成功。子何恃而往?穷和尚说,吾一瓶一钵足矣。

等穷和尚从南海归来,再去找富和尚,富和尚羞愧难当。

2.哲学家泰勒斯

先来讲一个可以发财致富、但是依然选择钻研哲学的哲学家的故事。

从厌恶到偏好,转变风险观念,利用


泰勒斯(Thales)是古希腊时期的思想家哲学家。当时有一种说法,“有能力的人经商,其他人从事哲学”。他受够了这种说法,于是,做了一件事,让所有的人闭上了嘴巴。

他用很少的代价,以很低的租金租用了当地所有橄榄油压榨机的季节性使用权。那一年,橄榄大丰收,泰勒斯赚取了一大笔收入,让嘲笑他的人闭嘴。这笔钱还可以让他继续潜心研究哲学。他向所有人证明,我不是因为穷才说不喜欢钱,我是真正喜欢哲学。

在这个租赁合同中,他没有义务,只有权利。符合反脆弱的属性。


从厌恶到偏好,转变风险观念,利用


我们接着聊“可选择性”。只有面对选择,并且有选择权的时候,我们才能知道,自己喜欢的是什么。就像那个著名的伊索寓言,吃不到葡萄,狐狸就说,葡萄是酸的,为吃不到葡萄编造了一个借口。

泰勒斯因为已经得到了财富,他有选择权,选择了继续研究哲学。他可以说,自己喜欢哲学。

不止如此,泰勒斯现在有了更多的可选择权。因为,他有钱了,不需要资助了。这样,他就不必告诉资助他的人,他要做什么。因为已经实现了财富独立,即使不知道自己想要去哪儿,自己可能产生怎样的成果,他也可以继续往前走。

选择权的一个属性是,不关心平均结果,只关心有利因素。损失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损失很小,而收益可以做到无限大。拥有了选择权,不必做到每次都正确,不需要太多的智力,洞见,技巧。应该怎么做呢?

反脆弱的属性是:收益大于损失,因此,一方面,避免自己犯愚蠢的错误,不要做不明智的事情。另一方面,不断付出成本很小的“试错”。

因为在试错的过程中,最大的损失是已知的,而一旦成功,则可能获取很大的收益。

比如,贾森·卡拉卡尼斯写过一本书《富人思维》讲述如何进行天使投资。里面提到,不需要每次投资都正确,只要投资中有一两个“独角兽”公司,就可以产生很大的收益。那么,如果投资很多公司,一家独角兽公司都没有投中,怎么办?你损失了7%的资产。

原话是:

如果你有250万美元的净资产,想成为一名天使投资人。最差的时候,你可能损失净资产7%左右,但是一般损失应该是1~3%,盈利20%。


从厌恶到偏好,转变风险观念,利用


知名投资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你失败多少次都没有关系,只要对一次就够了。

选择权=不对称性+理性。每次看到不对称性,他就看到了选择的机会。理性之处就在于,不拒绝显著优于从前拥有的某种东西。

注意:承担风险不是赌博,可选择性也不是买彩票。

三、怎么才能不当火鸡?

1.杠铃策略


从厌恶到偏好,转变风险观念,利用


《反脆弱》中提出了杠铃策略,是一种反对平庸和折中的策略,说的是同时采取截然相反的两种策略。

举例来说,一个朋友,连续多年从事最稳定的工作,然后从事最具风险的工作。一个作家,只需要用其中的60天密集从事写作,其他的300天“什么也不做”。用这个思路,选择一定的投资组合,不仅仅是为了摊薄风险,更是为了最大化利益。

这样的杠铃策略具有韧性,符合反脆弱属性,可以在波动和风险中生存下来。选择天平两端的极端策略,拒绝折中和平庸。或许能带来很多启发。

2.投资对象为“人”

不要以商业计划为投资对象,而以人为投资对象。最好寻找在职业生涯中能够换6到7种,甚至更多种工作的人。


从厌恶到偏好,转变风险观念,利用


马克·安德森是硅谷著名投资人,他非常看重“人”这个因素。

在投资中经常会犯两种错误:一个是投资的项目失败,另一个就是没有投资成功的项目。大家都容易忽略第二种错误。所以,如果当初在收到商业计划书时就将这些计划撕得粉碎,只看简历,结果会更好。如果只单纯地评估人,会做得更好。

所以,在面对选择权的时候,不要只是看最表面的文字介绍,要深入背后,看看其中的人是什么。

3.可选择性

上文已经提及,只有具备了可选择性,才能知道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是什么。如果想要找到一个出路,或者说解决问题的方法,先要寻找,梳理出自己的可选择性,自己具备的选项。对于自己想要从事的业务,工作内容进行排名。

4.开放式回报

最好选择有开放式而非封闭式回报的业务。封闭式回报的业务看似稳定,没有压力,然而,这样的工作,需要对付的是黑天鹅事件。一个看似没有风险的工作,偏好稳定的事物是脆弱的。

选择有开放式回报的业务,就是选择了波动偏好,是具备反脆弱属性。

结尾

《反脆弱》发现并且命名了反脆弱这个属性。拥有反脆弱属性的事物,遇到挫折和风险只会越挫越勇。这篇文章回顾了如何具备反脆弱的属性。还是那句话,风可以吹灭蜡烛,但是,却能使火苗越烧越旺。那些杀不死我的,必使我更加强大。

明白了其中的原理,我们就可以调节自己,让自己具备反脆弱的属性。比如,古代的哲学家们,就明白这些属性。跟着哲学家的步子,构建自己强大的心智模型,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