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謖守街亭,是不是必敗?

歷史搬磚匠


馬謖守街亭必敗

其實趙雲或者魏延去守顯然更好,魏國也必定會被攻破。當時諸葛亮自己心裡也沒底,最終街亭還是沒有守住。其實這個責任主要是在諸葛亮上,因為馬謖是他的學生,與他的關係匪淺,才會被諸葛亮重用,甚至諸葛亮明知他不行,當為了讓他拿首功,還是派他去了。首先我們要知道,在守街亭的策略裡,可以領命的人,絕對不止馬謖一個人,要知道當時眾多的大將中,趙雲、魏延還有姜維都還沒出馬呢,而且這些將士全都是身經百戰,在戰場上廝殺過的人,可諸葛亮最後還是選擇了,根本沒有經驗的馬謖。





獨行者yyl



三國演義膾炙人口!是四大名著我最愛的一個名著!裡面無數英雄豪傑!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1800多年過去了!曹操是公元220去世!算今年剛剛好1800年!


首先我來回答問題,馬謖在街亭之戰時,才首次單獨領軍出戰,其部眾恐怕也是臨時從其他部隊抽調劃歸其指揮的,馬謖此時既沒有實戰經驗也沒有治軍的威望,所以在被圍住之後失去水源真的陷入絕境之後,馬謖的部眾對這位新上司的能力感到懷疑,部隊產生騷亂,而馬謖沒能即使制止騷亂,於是發生了士兵逃亡,而馬謖在軍中毫無威望,他根本無法阻止部下大規模逃亡,於是最後演變成整個部隊潰散。

其次,項羽和韓信在破釜沉舟和背水一戰時已經是百戰名將,手下部眾都是一起久經戰爭的老兵,無論是實戰經驗還是治軍威望都使兩人手下的兵士們非常信任自己的統帥能帶領他們取得最後的勝利,所以士兵們才能堅定的執行置之死地的命令,這樣才成為了兩場戰役能打贏的基礎。而馬謖並沒有這樣的基礎,所以一被圍他的部隊便很快失去鬥志,讓我們看看馬謖副將王平,此時率領千餘人在山下,主力潰散敵人又近在咫尺。

此時對王平部來說也是絕境,按道理說一般這種情況下王平部也會很快就發生潰逃,但是王平不但故佈疑陣嚇住了魏軍,而且還迅速收攏了馬謖的潰卒安然撤退,避免了蜀軍更大的損失,為什麼在絕境中王平能穩住軍隊,那就是因為這是王平的本部人馬,王平昔日的戰功和治軍的威望穩住了他的部下。有句話叫做將是兵之膽,兵是將之威,就是這個道理,馬謖他並沒有使他的部下有勇氣執行他的命令,所以輸是情理之中!

項羽是造反,結果只有勝和死,所以破釜沉舟,不是找死,而是明確自己不成功不成仁的決心。士兵本就沒有退路。而且本身項羽也算是戰神了,一路硬剛連十面埋伏都突圍出來了。韓信的置之死地,是敵人窮追不捨,背水一戰別無他選(至少對於士兵來說是這樣認為),但他一是兵仙,劉邦點兵只可帶十萬,韓信點兵多多益善,韓信把部隊置之死地之後佯敗而不亂,要知道兵敗如山倒,苻堅只是移營就炸窩了。再者,韓信置之死地,是誘敵,可不是靠這支部隊而後生,遺棄輜重擾亂敵方秩序、側面部隊偷襲大本營以亂敵軍心。沒有這兩點,怎麼後生?所以他倆的置之死地,要讓士兵覺得,不是將領帶自己送死,而是本就死路一條必須跟將領死拼,其次是有勝利的策略,只要大家死拼就能贏。馬謖呢?有城這種易守難攻的點不守,帶部隊上山找死,然後有什麼必勝的策略麼,也許有但是沒用。既不必死,又無法後生,完全就是一個失敗的置之死地而後生。

項羽韓信有領導力,帶的兵是自己訓練出來的,將知兵,兵知將。相比之下馬謖的統帥的能力就有點不足,開打了幾個頭頭意見不統一,士兵也凝聚不到一起。這情形怕是不上山,當道下寨,正面扛也不一定能扛得住。還有項羽和韓信作戰取勝不光是靠置之死地,項羽猛人一個,正面硬懟天下無雙,韓信把趙軍耍得團團轉,騎兵偷襲老家瓦解敵軍鬥志。

所以馬謖的問題就是進了死地卻不求疾戰,在沒有水源的情況下拖到人馬都渴得不行了才衝陣,這時銳氣和體力都不行了。而對手張郃又是會玩的,不跟你打,馬謖衝陣直接用強弓硬弩射回去,等銳氣消耗殆盡,自然就贏了,其實項羽最後被圍垓下,也是一樣的輸法。


歷史的波瀾壯闊


馬謖守街亭我認為是必敗,而且諸葛亮也知道他會敗,只是沒想到會這麼慘、這麼快!

馬謖必敗的原因都在與馬謖的性格。馬謖沒有聽從諸葛亮的安排而把營駐紮在山上,這主要是因為馬謖急於證明自己,打個漂亮仗,而且還是主動的仗,他並不單單想守住街亭,而是想要取得更大的戰果。馬謖雖然想的挺好,但是他卻忽略了對手的能力。這都是他自己性格的缺陷導致的。



一、馬謖紙上談兵,而且太狂妄自大。諸葛亮讓馬謖守街亭之時,諸葛亮很擔心馬謖會出現什麼問題,所以專門讓王平當他的副手,王平參加多次戰爭,多次隨軍北伐,經驗比馬謖多,也可以說是一名有經驗的老將。但馬謖卻驕傲自大,絲毫不給王平面子,不停王平的建議,而且當著王平的面直接羞辱他,說他大字不識幾個憑什麼跟他講大道理。馬謖跟王平可以說是同事的關係,而且自己沒有人家的經驗卻直接羞辱人家,可見馬謖心氣有多高傲。


二、馬謖急於想證明自己,導致立功心切。馬謖自以為才華無人能比,但是由於他從未單獨帶兵打過仗,這也讓他心裡很不舒服,總是想找個機會給諸葛亮和其他人證明一下自己的實力。其實馬謖自己也知道選擇在山上紮營的存在問題和弊端,但是他或許認為在山上紮營更能表現出他會決一死戰的決心。

三、就是低估了對手張郃。張郃這個人可以說是謹慎老辣的存在,馬謖紮營在山上的本意就是逼迫張郃上山一戰,但是張郃也不傻,知道那麼窄的山路,如果衝上去的話,肯定會被蜀兵射成刺蝟。而且都知道蜀兵擅長山地戰,自己硬攻肯定是佔不到任何便宜的。所以張郃更改戰術,圍困而不進攻,直接切斷了馬謖的後勤。這對馬謖來說是致命的。


馬謖本來想的好好的,等張郃來攻山,從而引誘張郃決戰,而沒有糧食和水源的他卻不得不下山求戰,目的就是能喝上水。山路狹窄非常,大軍不可能一下子就衝下來,只能派少量士兵下山,而下山的士兵面對的卻是幾萬大軍,所以結局就顯而易見了。


煙雨笑春風


馬謖街亭失守的原因,我們都知道,是因為他屯兵于山上,並且捨棄水源。結果被張郃圍山,蜀軍一敗塗地。

那麼如果馬謖按照諸葛亮部署,當道下寨,能守住街亭嗎?筆者私以為:短時間內,馬謖能大概率守住街亭,但時間一長,就難說了。隴山道-西口重鎮街亭

  • 首先要知道,諸葛亮為什麼要派人守街亭?

  • 因為街亭是連接關中和隴右交通的主幹道之一-隴山道的西口。

守住街亭就能斷隴:

楚聞賊到,乃遣長史馬顒出門設陳,而自於城上曉謂蜀帥,言:"卿能斷隴,使東兵不上,一月之中,則隴西吏人不攻自服;卿若不能,虛自疲弊耳。——《魏略》

諸葛亮一伐降服三郡,進攻隴西郡,太守遊楚對蜀軍提到“斷隴”,這“斷隴”即隔絕隴道。隴右和關中都屬於黃土高原,從隴右到關中的地勢,是由高到低,關中以平原為主,隴右則是連綿山脈。而隴道就是從隴右到關中,山脈間的穀道,隴山道就是其中之一。此外,還有一條隴道連接關中和隴右,就是陳倉渭水道。顧名思義,沿渭水的陸路,東面的起點就是陳倉,西面終點則是上邽,即一伐時,曹魏雍州刺史郭淮的防守重地,由諸葛亮本人圍困,即“諸葛亮稱兵上邽”(曹真碑),而隴山道西口-街亭,諸葛派馬謖進兵街亭。

  • 見上圖,兩條隴道一南一北,街亭和上邽,各為隴山道和陳倉渭水道的西口。注意,這街亭並非在秦安縣,而根據譚圖,街亭在莊浪縣,也符合隴山道西口的位置。

  • 諸葛亮要想蠶食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就必須堵住二條隴道,實現斷隴。

這是丞相的關鍵佈局!丞相千叮鈴萬囑咐,別浪!別浪!千萬別浪!這局任務是當烏龜!而不是出風頭!我說啥你特麼就給我執行啥!結果,唉!馬謖放棄現有城池,花費時間上山築營在戰場上,時間是招致勝利或敗北的重要因素。

謖依阻南山,不下據城。郃絕其汲道,擊,大破之。——《三國志》張郃傳

馬謖來到街亭後,他可能覺得時間很充裕,按丞相命令照辦沒啥創意,想秀一波操作,結果玩脫了!馬謖沒有駐守現有的街亭城池,對水源也沒有在意,而是“依阻南山”,也就是在街亭的南山修築營地。可時間並非馬謖想得那麼充裕,山上修築營地,需要額外花費時間,而張郃卻很快就殺過來了......

張郃率少量精兵,約20多天強行軍約700公里,閃擊馬謖

蜀大將諸葛亮寇邊,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吏民叛應亮。遣大將軍曹真都督關右,並進兵。右將軍張郃擊亮於街亭,大破之。亮敗走,三郡平。丁未,行幸長安。夏四月丁酉,還洛陽宮。——《三國志》明帝紀

諸葛亮於228年1月,踏上隴右,天水、南安、安定3郡響應諸葛亮。但曹魏很快就接到諸葛亮來犯的消息,而魏廷有些大臣不知所措,可是曹叡卻反應飛快,他決定立刻親征,迅速動員5萬軍隊。這5萬人分為3部分(估計):首先曹叡本人親征一部分,其次以曹真取代夏侯楙,為雍涼都督,再給一部分,對付趙雲。最後把張郃從荊州召回,讓其率領少量精兵,火速走隴山道,援救隴右,趕往街亭。

魏書曰:是時朝臣未知計所出,帝曰:"亮阻山為固,今者自來,既合兵書致人之術;且亮貪三郡,知進而不知退,今因此時,破亮必也。"乃部勒兵馬步騎五萬拒亮。

但是,就在曹叡2月17號(丁未)抵達長安前,張郃卻已經在街亭擊破馬謖。原來張郃從洛陽出發,經長安,約20多天(估算時間)強行軍約700公里,抵達街亭。

  • 上圖,為張郃走隴山道,約20多天強行軍約700公里。

馬謖花費時間,在街亭南山修築營地,而張郃卻在約20多天強行軍約700公里,這時間此消彼長......張郃斷絕蜀軍水源,估計迫使馬謖來搶水源,一場大戰,馬謖被擊潰。張郃強行軍,兵力少,馬謖要按照諸葛亮部署,短時間守住街亭,希望很大。

眾盡星散,惟平所領千人,鳴鼓自持,魏將張郃疑其伏兵,不往偪也。於是平徐徐收合諸營遺迸,率將士而還。——《三國志》王平傳

張郃約20多天,強行軍約700公里,孫子曰“百里而爭利,則擒三將軍,勁者先,疲者後”,所以兵力不會太多。馬謖被擊潰後,王平以千人列陣,就迫使張郃不敢追擊,張郃懷疑有伏兵,估計張郃覺得自己兵力沒有什麼優勢。所以馬謖要是按照諸葛亮部署,直接守街亭城,在張郃兵力不多的情況下,短時間裡蜀軍是有大概率守住街亭的。要是長時間守街亭,魏軍援兵源源不斷,馬謖按照部署守街亭,就難說了。

短時間裡,馬謖按照諸葛亮部署,能夠大概率守住街亭,是因為:01.街亭有現有城池02.隴道西口穀道狹窄03.張郃強行軍而兵力不多可時間一長,魏軍因“勁者先,疲者後”而拉在後面的援軍,將不斷抵達。張郃在兵力充足的情況下,就會想辦法突破街亭。

秋七月,公至陽平。張魯使弟衛與將楊昂等據陽平關,橫山築城十餘裡,攻之不能拔,乃引軍還。——《三國志》武帝紀

而過往,就有一些類似案例,比如215年,曹操討伐漢中張魯,張魯讓弟弟張衛等人,佔據陽平關,在往北“橫山築城十餘裡”,以截斷陳倉道。魏名臣奏載董昭表曰:

......說張魯易攻,陽平城下南北山相遠,不可守也,信以為然......攻陽平山上諸屯,既不時拔,士卒傷夷者多。武皇帝意沮,便欲拔軍截山而還,遣故大將軍夏侯惇、將軍許褚呼山上兵還。

曹操在陳倉道的南口,被張衛修築的新城所堵截,試圖翻越陽平山,進攻山上的張魯軍隊,但無法攻克,暫時受阻。

二十四年春,自陽平南渡沔水,緣山稍前,於定軍興勢作營。淵將兵來爭其地。先主命黃忠乘高鼓譟攻之,大破淵軍,斬淵及曹公所署益州刺史趙顒等。——《三國志》先主傳

而在219年,劉備進攻漢中,被夏侯淵在陽平關阻攔,劉備與之對峙後,就翻越米倉山西北段,繞過陽平關,登上定軍山,成功反客為主,最終擊斬夏侯淵。

  • 上圖,劉備南渡漢水,翻越米倉山,登上定軍山,實現反客為主。

從以上曹操或劉備的案例來看,防守方即使駐守谷口要道的關口或城池,進攻方也會想方設法,進攻沿山守軍,或翻山越嶺,以繞過關口或城池,來到守軍身後。所以這時間一旦長了,後續魏軍卻源源不斷趕來,張郃就會想方設法,突破街亭。而馬謖即使按照諸葛亮部署,蜀軍狀態、士氣、警惕性,是否能夠守住街亭,也會出現變數。換句話說,歷史上的馬謖在山上修築營地,時間寬裕的話,鞏固城池後再修,倒也沒錯,這樣能夠防止長時間下,張郃從山上翻繞街亭。

但錯就錯在馬謖的時間並不多,馬謖先在山上修築營地,而忽略現有城池。最後,遊楚說要斷隴1個月,上邽等其它地方,是否如諸葛亮所願,也難以預計。袁子曰:亮之在街亭也,前軍大破,亮屯去數里,不救;官兵相接,又徐行,此其勇也。而從史料來看,馬謖被張郃擊潰時,諸葛亮已經派出援軍,就在街亭數里外。可惜馬謖敗的太慘,不但沒能守住,連給諸葛亮拖延時間,都做不了。


破乞


馬謖守街亭,是不是必敗?

小編認為,不是馬謖守街亭必敗,是絕大部分將領守街亭必敗。

首先我們要了解馬謖這個人,馬謖是漢末荊州世家大族馬家子弟,有一句話說的就是馬家子弟(馬氏五常,白毛最良),說的就是馬家5個優秀的弟子裡,馬良(馬謖的哥哥)最有才華。當時劉備在荊州的時候,因為赤壁之戰的勝利,劉備從孫權那裡借來了荊州南郡,徵辟馬家子弟為官,馬良為侍中,而那時候馬謖根隨諸葛亮(同為荊州人,馬謖把諸葛亮一直當做自己的偶像)。

馬謖在跟隨劉備進入蜀地,先後擔任綿竹縣令、成都縣令和越嶲太守。馬謖因為聰明,情商高,愛好議論軍事謀略,丞相諸葛亮對馬謖很看重。夷陵之戰後,劉備死前諸葛亮說:“馬謖說話不靠實,沒有他所說的那麼有才,要對他進行實際考察”。諸葛亮因為很喜愛馬謖,讓馬謖擔任參軍,經常談論軍事謀略,為諸葛亮填遺補漏。因為呂蒙偷襲荊州,侍中馬良戰死,於是諸葛亮更加喜愛馬謖,把馬謖當自己的子侄看待。建興三年,諸葛亮率軍討伐雍闓(七擒孟獲),馬謖送諸葛亮。諸葛亮說:雖然謀劃了很多事情,今天在請你謀劃一次。馬謖說:“南中局勢混亂,那裡常發生叛亂,你今天平定了那裡,明天還會反叛,不如讓他們心服口服,這樣在北伐曹魏的時候,也不會被拖累,也可以得到一隻精銳的士兵”於是諸葛亮便採納了馬謖的建議。 諸葛亮斬殺雍闓,七擒孟獲,以使南中(貴州,雲南)人心歸服,因次諸葛亮在世的時候,南方不敢再次反叛 。

我們解析街亭之戰的背景,建興六年,諸葛亮出兵祁山北伐曹魏。任命馬謖為先鋒,諸葛亮命令趙雲、鄧芝作為疑軍,佔據陝西漢中北邊,自己親自率領十萬大軍,攻打甘肅天水等地。很快諸葛亮攻佔了天水,南安,安定三郡,魏國震驚。魏明帝曹叡得知諸葛亮領大軍北伐,派大將張郃協調各路軍馬在街亭(秦安)阻擋先鋒馬謖。之前諸葛亮對馬謖說,啊,這種駐紮在路中間,阻擋曹魏的援兵就是大功一件。馬謖來到先停後經過考察發現,在路中間由於特別寬敞,而魏將張頜有兩萬騎兵,根本擋不住,就算擋住也損失慘重,自己不能辜負諸葛亮對自己的信任。這自己帥人,兩萬兵馬駐紮在南山上,副將王平帶領5000人駐紮在路中間。兩個營寨之間互相呼應,可能會更好。是以馬謖放棄了諸葛亮安排的部署。結果張頜率領兩萬騎兵,把馬謖和王平之間的營寨給斷開,並且斷絕了馬謖的水源,結果山上沒有水喝,是馬謖帶領軍隊猛攻張頜的軍隊,最後也沒有攻破張頜的軍隊。結果導致魏國調來了大軍打破了蜀軍戰領的大好時機,導諸葛亮失去了大軍的落角點,進退無據,無法再戰,於是退回了漢中,導致蜀軍第一次北伐失敗。

小編認為,失敗基本上是必然的,參考當時街亭的位置,以馬謖的聰明才智,又能文能武,不會考慮到這些的。而且馬謖是第一次領中獨立作戰,考慮事情有一些不周到的。但是當時只有兩萬五千人,還都是步兵(蜀軍精銳的部隊都在夷陵之戰中打光了),而魏國的是兩萬騎兵。戰爭打的就是國力,魏國佔領了天下七個州,而蜀國只有一個州,失敗基本上是必然的,除非有特別的地點事情人物才可以勝利的。諸葛亮天生謹慎,不冒險,如何能勝利。





小灰讀歷史


馬謖守街亭肯定是必敗,其他的人守也一樣守不住。《三國演義》純屬杜撰,真實歷史的街亭之戰,馬謖只有幾千人馬,是諸葛亮用來阻止魏國援兵的一道防線。街亭這個地方距離秦安縣城40km,在東北方向的隴城鎮。寬6km,長約15km。是一個開闊的地形,唯一有一點險要處,就是馬謖後來防守的南山。幾千人馬,防守6km寬的開闊地形。除非有堅城深溝,就算在道路上立寨,原地堅守。被張郃5萬人馬攻擊,恐怕也就只能堅持兩三天。馬謖把軍隊放在南山上,也是無奈之舉。而且魏軍來的太快,只相差一天,就到了街亭。蜀國軍隊連修個堅固的營寨的時間都沒有。如果將營寨修建在道路上,抵擋一陣後,再結陣緩緩後退,這樣堅持的時間能長一點,損失也會少得多。因為張郃的軍隊,日夜兼程,強行軍前來。馬軍在前,步兵糧草在後。首尾相距,估計至少也是幾十甚至上百里。先頭的馬軍,也只有幾千人。馬謖沒有這個膽色和能力,困守南山,然後因為水源斷絕,造成士兵體力下降,最後幾乎被全殲。從這一點上來說,他是有責任的。

諸葛亮派馬謖守街亭,本就是個錯誤,而且錯過了一個絕佳的戰機。他本身應該做的,應該是集中主力,在街亭與張郃決戰。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估計兵馬有八九萬,天水三郡應該也有一兩萬降兵。魏軍在隴右的兵馬估計還有兩三萬,並且還有一些城池沒有攻下來。從這裡看,諸葛亮的戰略重心有問題。重心沒有放在東來的魏國援軍上。而且他對這支援軍到來的時間,嚴重誤判。古代的軍隊,通常一天行軍40到60裡。我按照現在的公路里程,算出張郃從洛陽到街亭的時間為15天,每天行軍103裡。古代的道路肯定曲折、起伏遠多於現在。實際每天至少行軍110裡以上。比諸葛亮的估計,至少快了好幾天。他的估計,在張郃到來以前,應該可以拿下整個天水三郡,驅散郭淮的軍隊。然後集中兵力,擊敗魏國援軍,攻入關中。派馬謖守街亭,真實的目的恐怕也就是起個警戒的作用。結果就是造成兵力分散。街亭失守後,顧此失彼,全盤被動,只能倉皇撤軍。並且因此被敵軍乘勝追擊,造成很大損失。從這一方面看,諸葛亮的戰略構思能力不足。對戰機和危險的敏感性也不足。

危機危機,有危就有機。諸葛亮本來還有一次絕佳的機會,但是他沒有抓住。他失敗的根本原因,就是估計不足,張郃來得太快。但是他的機會也在這上面。他如果留下3萬軍隊,再加上天水三郡歸順的軍隊。可以拖住郭淮,以及其他魏國殘兵。集中5萬主力,可以在街亭和魏軍決戰。結果可能會超出絕大多數人的想象。從關中方向過來,先越過一道山脈,然後到達街亭地區。此處寬6km,長15km。完全可以設伏,先俘獲魏軍的幾千先頭騎兵。張郃的軍隊,每天強行軍110裡以上,連續走了15天,可謂神勇。但也有致命的弱點,這樣的軍隊實際上已經疲勞至極,如果不休整一兩天,是根本無法作戰的。畢竟那時候是冷兵器時代,廝殺是需要體力的。有運動經驗的人應該知道,一個人長時間大量運動,如果停下來。一兩個小時內,身體就會充斥大量乳酸,全身痠軟。這時候不要說戰鬥,連站立都困難。歷史上,張郃解決馬謖也用了幾天時間。他也沒說是馬上衝上去,把馬謖解決掉。他的軍隊實際上也是需要進行修整的。更何況為了趕路,馬軍在前,步兵糧草在後,估計首尾相差,至少幾十甚至上百里,說不定還更遠。諸葛亮解決了張郃的馬軍,還可以順便獲得一些馬匹。可以一路席捲過去,死死咬住不放。張郃的軍隊分散而且疲勞,必定不能抵擋,會一連串的潰敗,整個崩潰。因為體力不支,連逃跑都困難。大多數都會被消滅或者俘獲。這時候,再向西回師。郭淮和其餘的隴右魏軍必然軍心動搖,不是投降就是逃竄,不足為患。魏國的軍隊,當時大多數都在東部和北部,與吳國和北方少數民族對峙。關中空虛。蜀軍可以拿下關中,奪取潼關、武關、蒲津渡黃河渡口,關上關中的門戶。然後就可以如探囊取物一般,奪取整個涼州,獲得馬匹。在關中屯田,修生養息。利用關中易守難攻的優勢,逐漸向東蠶食,最後奪取天下。就如當年的劉邦一樣。


安漢縣嘉陵江撿石人


街亭之敗和揮淚斬馬謖是大家經常討論的話題,可大多數人不知道為什麼守街亭,守街亭的真正目的是什麼?知道這倆個問題,馬謖失敗的原因自然就出來了。

守街亭出現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中,當時攻取中原,蜀國有五條道路可走分別是:祁山道,陳倉道,褒斜道,洛古道,子午穀道。諸葛亮生性謹慎,喜歡穩紮穩打所以六出祁山都是選擇祁山道隴右路線。

公元228年春天,諸葛亮出師北伐,當時諸葛亮先派出趙雲,鄧芝假裝走褒斜道打長安,魏國果然中計,調派大將軍曹真前往眉縣禦敵,而諸葛亮則親率主力走祁山道,當時劉備已經去世四年多,蜀國也專心在家裡搞經濟,沒什麼動靜,魏國已經大勢已去,所以魏國對關隴一帶的防守都是隨便應付下。當諸葛亮大軍攻來時如猛虎下山,氣勢逼人。天水,南安,安定三郡不戰而降,這個時候魏國才知道諸葛亮的主力在祁山。魏國舉國震動,曹睿更是直接坐鎮長安,並從荊州調回大將張郃直撲隴右,諸葛亮大軍來到隴西城下,隴西城牆堅固,守軍堅守不出,唯一能打下來的方法就是阻截西來的魏軍,斷絕隴西的糧道。

而當時關中到隴西有倆條路可以走,一條是隴山道,路比較寬闊,另一條是陳倉渭水道,這是一條小路,並且諸葛亮主力就在陳倉渭水道與郭淮對峙,張郃援軍想快速支援隴西只有走隴山道,而街亭則是魏軍援助隴西的必經之路,街亭守得住,隴西就可以被諸葛亮拿下。

當時蜀國軍將領都覺得應該派遣魏延或者吳懿去守街亭較為合適,魏延是劉備欽點的戰將,而吳懿是當時的國舅,倆人都是身經百戰的老將,但諸葛亮力排眾議,選擇了年輕沒有經驗的馬謖(只因熟讀兵書,跟隨諸葛亮多年,諸葛亮對他很是器重,關係形同父子)。實際上守街亭的意義在於阻截魏軍支援而不是打退魏軍。所以諸葛亮臨行前再三交代,街亭很重要,如果失去街亭,第一次北伐就會失敗,當時諸葛亮部署讓部隊駐紮在靠山近水的地方,可是馬謖到街亭以後,完全沒有按照諸葛亮指示,直接把大軍拉到遠離水源的街亭山上,形成居高之勢,副將王平再三勸阻也無濟於事,反觀對面張郃那可是老謀深算的老將,自黃巾之亂就嶄露頭角後跟曹操南征北戰,戰功無數,張郃當時果斷攜五萬大軍將馬謖之軍圍困在街亭山上,並採用火攻之勢,蜀軍又餓又渴,軍心大亂,不戰自崩張郃乘勢攻擊,蜀軍大敗。第一次北伐失敗,諸葛亮揮淚斬馬謖。

馬謖失敗的原因在於沒有弄清諸葛亮的軍事意圖,諸葛亮用意在於讓馬謖阻截張郃,為奪取隴西掙得時間,當時馬謖率軍1萬,如果馬謖按道紮營,依城而守,做好防禦工事,完全可以阻截張郃千里奔襲之軍,畢竟以逸待勞。可當時馬謖好大喜功想一戰成名,於是想借由高地打一場漂亮的防守反擊之戰,完全不顧戰局部署,結果大敗而歸,失去了北伐最好的一次機會。


暴雪長空


諸葛亮讓馬謖守街亭,是為自己爭取時間

守得住固然好,守不住能拖的時間足夠久就已經是大功一件

看圖

從關中到隴西,有兩條路可以行軍,一條是隴山道,這條是主幹道,街亭所在的略陽就在龍山道西口(就是圖中藍線的行軍路線)。

另一條是陳倉渭水道,這是一條用於緊急行軍的小道,西道口是上邽。但是上邽現在郭淮正在跟諸葛亮本部對峙,且是小路,小路無法容納大軍,張郃又不是去偷襲而是帶著大隊人馬去救援,小路,你讓張郃的五萬人走多久,走到葛賊安穩吞了涼州?

而葛賊當時兵力主要分三塊,一塊在上邽附近跟郭淮對峙,一塊就是馬謖帶著人在街亭,還有部分人馬忙著三郡的接收工作。

所以張郃不能走小道,走小道就是給葛賊時間,就算走了小道,也不過是增援了郭淮,繼續跟葛賊對峙

但是如果張郃兵出隴山道,並快速的突破,諸葛亮面臨的就是自己本身的軍隊沒有集中起來,而要同時面臨張郃與郭淮,結果可想而知

如果馬謖真的在大路紮營,能不能守住不好說,但為後續爭取到足夠的時間,應該來說問題不大



江南蓬蒿人


街亭之戰為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重要戰役。要想分析街亭之戰,就要從此戰發生的背景分析。由於兵力、經濟遠低於曹魏,諸葛亮需要避免與曹魏發生戰略決戰(這也是諸葛亮拒絕魏延的子午谷奇謀的原因),所以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目標為佔據隴右進一步奪取涼州並對曹魏關中地區形成居高臨下的優勢。好了回到街亭之戰,當時諸葛亮已佔據天水郡、南安郡、安定郡並與郭淮在上邽對峙,張郃從關中前來救援諸葛亮派遣馬謖、王平前去阻擊,街亭之戰爆發。馬謖守街亭失敗大部分人在糾結於馬謖是否應聽從王平建議大道安營與張郃對峙,但是馬謖選擇安營山上,利用居高臨下之勢衝擊張郃。表面上看是安營地的選擇,實際上是兩種戰略的選擇,安營大道,戰略方向是阻援,為諸葛亮爭取時間;安營山上,戰略方向是主動進攻擊潰張郃。我在這裡要說明下不管諸葛亮還是馬謖都是非常聰明的戰略家,他們的決定絕對是根據當時的形勢判斷的結果。兵力對比,馬謖領兵25000人,且非北伐之絕對精銳,張郃領兵50000位關中之曹魏精銳部隊。冷兵器時代沒有堅城,兵力差距如此之大,安營大道絕對守不住。故此馬謖選擇戰略進攻,結果大家都知道,失敗了。

綜上所述,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戰略構想上,直接吞併隴右並守住為後續吞併涼州做鋪墊,這個戰略本來難度極大,具體實行過程中出現不能快速消滅郭淮、街亭之戰兵力短缺,所以說大戰略背景下可以看出街亭之戰要想取勝十分困難。





歷史搬磚匠


馬謖失街亭固然有錯,但是錯誤也不全在馬謖,諸葛亮也有很大的責任,他明知道馬謖沒有實戰經驗,卻安排馬謖去守這麼重要的位置,作為宰相,這是諸葛亮的失職。

實際上諸葛亮派誰去,都守不住街亭。當時已經有很多人看到了這一點,馬謖的母親就請求諸葛亮不要派馬謖去,說了馬謖一大堆壞話,說馬謖這也不行,那也不行,但諸葛亮沒有同意。

只有馬謖看不到問題的關鍵點,他覺得他受到了重用。馬謖的錯誤是因為他太年輕,不能正確的認識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