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郭德綱有沒有可能成為像馬三立一樣的一代相聲大師?為什麼?

電影基本法


八O年,受唐山地震影響,天津市從西北角到解放橋海河邊佈滿抗震棚。只有解放橋天津東站海河邊空著,叫海河廣場!成了人們的好去處!有玩鳥的,耍武術的,練氣功的,變小戲法的,耍大刀的,說相聲的,偷賣布票,糧票,工業券的。藝人們打個場子,來上一段,收個小錢,看客們隨便給,並不在乎。當時己開始開放,工商部門也不認真管,來了一鬨而散,走了又聚攏而來! 那時我經常到天津公幹,這地方便經常光顧。有時是候車,天津東站候車大棚木連椅的臭蟲天下聞名!坐不住到這地方消遣。再就是到這兒偷買布票,給工友們買絛棉襯衫。不時花幾毛錢,看個熱鬧!說相聲的一般倆人,著便裝,沒有道具,先練一通氣功,就是鐵絲纏身上,一使勁就斷,大概是招人!一開始就好像隨意碰上的! 甲:李哥,沒上班。 乙;上班幹嘛,有吃有喝玩嘛! 甲:聽說您發財? 乙故意晃晃手彎上的手錶;沒!沒有! 甲:聽說你家地震房子倒了,翻蓋房子挖出個寶貝! 乙:瞎說,我們家能有嘛寶貝!! 甲:聽說是個聚寶盆?一塊錢放進去長出九九八十一塊錢來! 乙:沒有倒好,有了倒有麻煩來了! 甲:他爸爸不小心掉裡了! 眾人笑噴! 甲:他一群爸爸,我爸爸死得早,一個爸爸也沒有,可憐!!要不我認大夥爸爸得了。各位爸爸可憐兒子給幾個小錢兒?只當幫幫了! 眾人大笑,紛紛解囊。5分的,一毛的。我一般給一毛。那時一毛錢能吃一頓早點!楊寶華老先生回憶那個年代,也有隨曲藝團到濟南演出,自已在大觀園門口掙小錢的經歷! 我們老家河北武清縣,父親少年,青年時代在天津生活。他說過:這種相聲,太平歌詞,京韻大鼓之類都是串鄉藝人演,說唱逗樂最受女人,老人,孩子喜歡,沒有固定的段子,隨口道來,叫拴老婆撅子!一般說書的,說“在本相聲“的,唱琴書的都有茶館,或小劇場。 解放後,由候先生改革,順應社會,以在本相聲為基礎,創作了大量的作品!東北藝人,北京藝人,天津藝人在侯先生帶領下,新人輩出,逐漸成為相聲主流。受到人們喜愛。同時把街頭藝人的作品忘記了! 不要小看街頭藝人的功夫!街頭藝人往往要有非常深厚的知識,特別是民間喜聞樂見的小笑話兒,南腔北調,各種調堪,以及肢體動作,面部表情都要精通!並隨手掂來!沒有固定的程式!比那“在本的相聲“更要有功夫!深得大眾喜愛! 在人們習慣於電臺,電視劇場相聲的時候!郭德綱先生異軍突起,把相聲界另一不為人知的流派,以民間小劇場的形式展現在大眾面前!使人耳目一新,眼界大開!應該說郭德綱挽救了這一流派傳統相聲!功不可沒! 和那其他中國傳統文化藝術一樣,相聲也有不同流派,共同繁榮豐富了人民生活!流派的之間的看法爭論自古有之,且不可相互輕視!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就這一流派,郭德綱斟稱大師!但這一種相聲十分吃功夫,他沒有現成的本本,全憑現場發揮,信口就來!學起來很難!郭德綱徒弟中不乏高手,比郭德綱還是不行!郭德綱要是把自己所學也編籍為資料,留於後人,使後人有參考學習,發揚光大。郭德綱也應該是大師級人物的?這種流派的段子比較繁多,聯貫性也不強,編籍成冊困難重重,相信老郭有這本事!當年候老先生也是這樣過來的。我年輕時看過候先生的相聲集,不用聽,只看就很好!還參考相聲集自編過相聲,參加車間共青團文藝小演出!(當然狗屁不如,但沒有這相聲集,我連想也不敢想!)


老楊


一天到晚的郭德綱,郭德綱,煩不?大師不是捧出來的,是自己表演表現出來的!侯寶林丶馬季丶姜昆等人有人捧嗎?人家是用作品說話!郭德綱的作品在哪?上過一次春晚,那段相聲早就煙消雲散了,誰還記得?郭水軍們,你們有本事,讓央視或央廣播幾段,就下用這麼天天喊叫了。愛狗人士再喊,流浪狗還是流浪狗,變不成老黃牛;愛醜人士再喊,醜書還是醜書,蓋不過田英章;郭德綱永遠不會超過姜昆!


14741278782


我認為郭德綱已經是一代宗師了。

很多人可以拿老先生做例子來打擊郭班主

不是對老先生不敬,多數被大家推崇的大師,私下的生活更沒法看。

所以不要單純的把道德牽扯進來,要結合的看。

如果說把相聲弄到這個情勢都算不得宗師,那我看宗師這個詞,大家重新給定義一下好了。

有些朋友還能拿什麼國家冊封來說事兒,我也真是服氣了。

相聲跟京劇不太一樣,所謂開宗立派其實很難定義。

否則說說侯派相聲和馬派相聲有什麼具體的不同,也就是這一派有那一派沒有的?

要是這些派別的傳人們繼承了那些特質,又怎麼會出現相聲界萬馬齊喑的情況呢……


綠水煮白鵝


準確的說:馬三立被稱為相聲泰斗,侯寶林被稱為相聲大師。這兩個稱位還是有一定區別的,被稱為“泰斗”其中重要條件之一就是輩份,很顯然郭德綱不可能成為像馬三立“泰斗”級別的人物,因為比他年齡小卻輩份大的同行大有人在。馬三立對相聲的貢獻是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繼承傳統發揚傳承等,演出過200多段傳統相聲,改編相聲約70段。因為有泰斗級的頭銜,所以有人稱他是大師也不為過。嚴格意義上說:被稱為某個領域的大師,一般具有巨大成就、有開創性、引領性,還有一些道德層面上的輔助條件(但不是必須條件)。所以郭德綱還是具有大師級別潛力的,只是資歷尚淺,在相聲理解上與主流有些分歧。



侯寶林相聲大師引領相聲走向殿堂,最早提出了相聲革新,去除了舊社會的“江湖腔”與“糟粕”,成功將相聲推向了一個時代的高潮,侯寶林對相聲具有引領性和開創性,有巨大貢獻,所以被稱為相聲大師。80年代相聲到了極盛時期,90年代相聲由盛轉衰(物極必反)。這說明相聲出現了問題,已經不再符合當下觀眾的欣賞水平。有些專家將問題歸咎於觀眾要求提高了?所以相聲就沒落了?其實有識之士早已提出將所謂的“糟粕”去除沒問題,問題在於同時也丟掉了精華。正是郭德綱將其精華撿了回來,提出:相聲先搞笑吧,相聲不搞笑就太搞笑了。成功的引領相聲迴歸劇場,開創了相聲市場化,對相聲做出了巨大貢獻。能夠達到相聲一票難求,恐怕前無古人。所以筆者認為:郭德綱完全具備相聲大師的潛力,只是年齡資歷尚淺。




有些人提出郭德綱的相聲“低俗”?筆者認為是雅俗共賞,並非低俗。郭德綱一樣會說純“高雅”的相聲,例如:電視相聲,因為在電視上說相聲,必須要符合電視臺的要求,郭德綱在各個電視臺都演出過包括春晚,從來沒聽說過有人批評他春晚相聲低俗,因為不好笑嘛(筆者認為:只要相聲不好笑,專家就認為高雅,哈!)。在劇場說相聲必須符合觀眾要求,這就是與電視相聲的巨大區別。誰沒事花錢願意聽什麼教育相聲?花錢不就是圖個樂呵嘛。有些所謂的高雅人士,不但攻擊郭德綱“低俗”,還認為觀眾也“低俗”,甚至爆粗口。這些人能高雅到哪去?滿嘴仁義道德一肚子男盜女娼。那麼德雲社慰問軍營演出,那麼軍營也“低俗”嘍???







上電視就說電視相聲,迴歸劇場就要說劇場相聲。這才是會說相聲,一味的追求高雅反而丟失了精髓。郭德綱異軍突起全球巡演,難道靠的是“低俗”??誰信啊?筆者認為:大鵬展翅燕雀焉知,郭德綱的成功靠的是相聲的傳統精髓與精湛的表演。正所謂雅到極致不風流,郭德綱正在完成“人心思歸”,返璞歸真的一次蛻變。所以筆者認為:郭德綱完全具備的大師級別的潛力。不敢說超越泰斗,但比姜昆苗阜爾等還是綽綽有餘。不知大家如何看呢?


明辨是非123


首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一代宗師。

所謂的一代宗師,要在一個行業裡有獨特的建樹,這其中還要包含其具有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作用,對於這個行業在原來的理論與實踐基礎上,繼續發揚光大又能走出新的途徑,又能夠給這個行業的後來者帶來普惠的價值,這樣的一個人物,才能夠稱之為“一代宗師”。

反觀郭德綱對於相聲來說,也是有一定的獨特建樹,至少是他挽救了這個瀕臨消亡的行業,使很多年輕人又重新聽起了相聲,也使更多人加入到相聲演員的行列,使這個行業又重新煥發了生機。

本人不才,將相聲藝人劃分為三代。從建國以來,第一代相聲演員要屬於馬三立、侯寶林、張壽臣等,從舊社會走過來的這一批老一輩藝術家。第二代相聲藝人要屬於那些經常上各種電視晚會的藝人,比如馬季、唐傑忠、師勝傑、馮鞏等,當然,馬季在這些第二代相聲藝人裡輩分較高,因為他們基本都是同一時期出現在電視觀眾視野,所以也算第二代藝人。

郭德綱就應該屬於第三代相聲藝人的代表,他創作了很多觀眾耳熟能詳的新作品,比如《我字系列》《你字系列》《屌絲青年》《我要上春晚》《我要下春晚》《我的大學生活》等等,郭德綱不但善於創作新作品,而且對於將傳統段子的改良與融和,更是得心應手,比如《西征夢》,就是以傳統段子改編而成,只是他把故事發生地挪到了美國,主人公換成了美國總統,以911事件為故事背景,使這些老段子更加吸引人,笑料也更貼近時代,更容易被年輕人接受。郭德綱不但具有表演和創作天賦,其更注重將整個行業帶動起來,近些年郭德綱組織的相聲社團德雲社,在國內國外各種商業演出不斷,甚至代表國家層面出使國外進行文化交流,這是相聲行業幾百年以來破天荒的第一次,可見其對於行業的影響力之大,可謂是前無古人。

但是要說郭德綱會不會成為一代宗師這個問題,我個人認為,還值得商榷!畢竟一個行業裡,幾百年才出一位大師級人物,郭德綱對於相聲行業來說還年輕,正值壯年,可以歷練與深耕的領域還有很多,現在還不宜捧得過高,我們應該平常心去看待這個問題,不能不分青紅皂白的抹黑他,但是也不能毫無節制的捧殺他。

(文筆有不妥之處,歡迎評論指教)





繁城陋巷舊少年


郭德綱的全面性超過了馬三立。

在“說”這個層面上,郭還需仰視一人,那就是馬志明。個人認為,馬志明超過了其父馬三立。馬三立有嗓音上的劣勢。馬志明的大保鏢,怯拉車,誇住宅,開粥廠等無人可及,蘇文茂的文章會,論捧逗,大相面也無人可及。郭雖也說過改良版,但這幾個經典段子是不及馬蘇的。

郭對相聲的解讀,創作及姊妹藝術的借鑑吸收,已經到了全新的高度,可以認為,郭是繼馬候之後的又一個大家。

綜合起來看,郭德綱潛心修煉,功夫全面,廣收門徒,傳道授業,頗有點《童林傳》中震八方紫面崑崙俠童林童海川“別開天地”的大家風範。


蜀山大俠3


所謂時事造人,每個時代都會湧現出傑出的人物,也和當時的環境不無關係。馬三立侯寶林活躍在半導體收音機裡,姜昆師勝傑等活躍在電視機裡,而網絡自媒體讓郭德綱如魚得水。我毫不懷疑郭德綱會成為一代大師,我甚至認為他現在的成就已經全無古人後無來者,他讓將將沒落的相聲又重新綻放了青春,讓囊中羞澀的相聲演員荷包又鼓了起來。。。他帶領著將近90多位徒弟,幾百位演員,將相聲做一個產業來經營,讓相聲這個團體遍佈全國走向世界各地。。。請問哪位大師曾經做到過?或者曾經接近過他所做到的成就?沒有。。。歷史肯定會將郭德綱這位奇才定位在相聲泰斗的地位上。。。這個世界永遠是以成敗論英雄,他所創造的相聲奇蹟終將是相聲歷史上一件幸事。。。


楚歌2003


似乎,郭德綱還有沒到需要“蓋棺定論”的時候,四十幾歲的人,往後的路還很長,不要急著下定論。是不是“宗師”,其實不重要,關鍵是給觀眾帶來快樂,同時有益於相聲藝術的繁榮與傳承,這才是老百姓心目中的“大師”。除此之外,一切虛頭虛腦的頭銜,都是浮雲。

而且“宗師”一詞不太妥當,開宗立派之人才稱得上宗師。而相聲是清末“窮不怕”朱紹文開創(另一說是張三祿),雖說近現代相聲界也有“侯派、馬派、常派”等派系之說,但也只是區分門第,並非真正“開宗”。一般也就稱侯寶林、馬三立等為大師,極少出現“宗師”一說。即使以後郭德綱能自成體系,也無非就是“碼頭派系”之分,無開宗之實。


要說郭德綱救活了相聲,這點多數觀眾都認同——“綱黑”除外。從上世紀末至本世紀初,相聲逐漸走向沒落、直至瀕臨消亡,這是不爭的事實,就連曲協主席姜昆也承認過。看看那段時期,春晚舞臺語言類節目,小品越來越多、相聲節目越來越少,也能瞧出點端倪來。再看看許多相聲演員轉行幹小品或影視圈,也足夠說明問題了吧。

郭德綱從1995年北漂並創辦“北京相聲大會”(德雲社前身),秉承“讓相聲迴歸小劇場”宗旨,並在2005年一夜爆紅,成為京城一種時尚娛樂,再到如今全國商演、全球巡演,以及岳雲鵬、張雲雷等火爆形勢,都是“滿坑滿谷”,而且越來越多觀眾喜歡並愛上相聲。這一切不得不歸功於德雲社和郭德綱,“綱黑”們即使想噴,也得照顧下現實吧?

為什麼觀眾願意花幾百甚至幾千買郭德綱或德雲社的門票,除了喜歡,難道還有其它理由嗎?藝術,如同樹木植根於土地,必須老百姓喜歡並願意為之掏錢包,才是硬道理。曲高和寡,不就是把藝術“束之高閣”嘛。

還是那句話,不管“宗師”還是“大師”,只要德雲社和郭德綱能給觀眾帶來精神愉悅,並能長此以往,觀眾自然會“回饋”予評價。


岑詮


別罵人,你才是大師,你們全家都是大師。

郭德綱永遠不會成為大師。他只是一個民間閒散藝人,江湖氣很重,沒有一官半職,沒有人發工資,沒有開過會,沒有出過理論著作,沒有獲得任何獎項和證書,成天和同行鬧矛盾,他到死也不會被同行接納和認可,這樣一個人算哪門子大師?

能與郭德綱同處一個時代,是觀眾的幸運,也是其他相聲演員的不幸。官方似乎也形成了某種默契,始終與郭德綱保持若即若離的距離,既不打壓他,也不吹捧他,這就是對他最好的愛護。且行且珍惜,想一下陳佩斯和趙本山的遭遇吧,不要等真的失去了才知道他們的好。是不是大師不重要,此時此刻的郭德綱,就挺好。




荊棘鳥Hom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