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从小就不爱学习怎么办?一学习就哭,从小到大都这样,怎么办?

我就是这样一个人1314


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孩子一学习就哭了之后,家长的反应是怎么样的。

如果家长看到孩子哭,就心疼的不行,马上就不让孩子学习,可以去玩了。那么孩子就会形成条件反射:我不想做的事情只要哭几声就可以不做。所以不怕孩子因为学习而哭,怕的是哭之后家长的处理方式。

从小到大都是这样,说明这个问题一直存在,您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去解决这个问题。学习这件事不同于其它事情,需要家长的引导。以前有人问过我,孩子不喜欢读绘本怎么办?我说这事儿简单,你先自己读,读的声情并茂、津津有味,孩子肯定会去和你一起读的。事后证明果然如此。

父母就是孩子最好额榜样,你想让孩子怎样,首先就要做到。有些家庭孩子上小学之前家里连一本书都没有,只有各种各样的玩具。不仅如此,就是家长也没有书,只有做不完的家务和电视、手机。

都说父母的爱是无条件的,那能不能为了孩子读几页书,给孩子树立一个爱学习的榜样呢?即使你非常讨厌读书,为了孩子也要假装一下。


homework


我家也有个5岁的娃,也是刚刚步入学习的阶段,可能还有很多的问题我们还没遇到。

目前现在幼儿园阶段,我给她买了很多关于专注力,逻辑思维能力,还有蒙氏的一些书,每次和她一起做题目,她会觉得这不是在做作业,而是在玩游戏,很乐于去学,在快乐中不知不觉完成了左右。

孩子的学习意识还没形成,不要把做作业和学习描述的那么恐怖,让他被动的觉得这是一项任务,而且是让我学,不是我要学,培养学习兴趣和阅读兴趣,还有思维能力比死记硬背的学习更有效,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还有多给予孩子奖励及鼓励,一点点进步,家长要换位思考,还要以身作则,有个学习的环境,今天听了樊登读书的《父母的语言》,很受用,建议你也可以听听,共同学习,和孩子一起成长。

加油,一起学习,共同努力,做成长型的父母,培养优秀的孩子。


小小蓝心儿


天生爱学习的孩子并不多,贪玩是孩子的天性。每个孩子都有他成长的开关,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要善于去发现和打开孩子的开关。这很考验家长的教育智慧,如果暴力“执法”,简单粗暴的强制孩子读书、学习,当然会引起孩子的逆反,甚至与家长、老师对着干,“逼我学,我偏不给你学”,我们要做的就是转变教育观念和思维,看待孩子就像鉴赏宝贝一样,仔细地认真地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赞赏、表扬、夸奖甚至放大了夸,这样做不但可以增强孩子做事做人的自信,还可以拉近彼此的信任关系。

比如孩子不爱学习,那就投其所好,看看他最喜欢做什么,将学习的知识融入其中,让他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可以体验到知识的力量。在这期间,家长的教育态度和引领智慧是非常关键的,家长爱学习,孩子有榜样;家长尊重孩子,善于在孩子的生活实践和喜好中融入知识的引领,也可以找一些名人励志学习的故事在孩子玩乐的时候巧妙穿插灌输,或是在兴奋夸赞孩子优点后“偶尔”提一些善意的小建议:“比如你在这方面做的真棒,如果能再学习一些知识,相信可以做的更棒”,坚持去做,孩子的学习态度一定会随之逐渐发生微妙的变化,由“抵制”逐渐“接受”,直至“喜欢”上学习。


雪兰日志


1、放宽心态,了解孩子不爱学习的原因

2、了解孩子的兴趣和特长,加以引导和培养,让孩子在他擅长的领域收获自信,培养孩子的自尊感、自信感。

3、对孩子有耐心和爱心,让孩子相信成绩的好坏不是获得父母爱护的筹码,无论孩子怎样,父母都会一如既往地爱孩子,让孩子有足够的安全感和尊严感。

4、帮孩子总结,掌握学习方法,在孩子不懂的地方,多耐心辅导,让孩子能从实践中去理解一些知识,不将知识看成是死的乏味的东西。

5、不将孩子与他人进行攀比,让孩子和自己的过去比,只要取得进步,就及时给予鼓励,增强孩子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6、不要急于求成,只要孩子能坚持学习,不将眼光盯在孩子的分数上,而放在孩子的习惯和态度上。





福建生活的小杨


孩子的学习要从小抓起,从小养成喜欢读书学习的习惯和兴趣,如果错失良机,孩子逐渐长大了,那就要多费一些功夫,俗话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也能弥补孩子小时候不爱学习造成的问题。

首先,一定要从小就让孩子养成优良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孩子热爱学习,热爱生活,吃苦耐劳的好品质。这个其实一点不难,只需要坚持,家长的坚持,孩子的坚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所有的习惯大都来自于他的原生家庭,家长不能只要求孩子,首先自己要以身作则,勤劳,善良,尊老爱幼,热爱生活,在家多读书,少看手机、电脑,营造一个温馨的,有积极正能量的家庭氛围,久而久之,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潜移默化的会成长为一个品学兼优的人。

如果家长错失了从小培养孩子的机会,那就要从认识到问题的那一刻起,开始端正态度,“亡羊补牢”,未为晚已。首先,多给孩子一些正确的引导,多给孩子一些爱,必须是无条件的爱,更多的是给孩子一些肯定和赞美,相信他,鼓励他,去发现孩子的特长和优点来加以培养,这其中最最关键的是坚持,必须坚持!持之以恒,一定能让孩子的人生路越来越宽敞!

在孩子小时候和长大之后这两个方面的教育上面我都有切身体会,也受益匪浅,好的经验分享给大家,希望共勉!


赵丽红1


图一

千万不要在孩子哭的时候,妥协 安慰 宠溺或训斥,就不理他了,他就不想再哭了。

图二

如果孩子在在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厌恶的情绪,需要让他到室外放松一下心情,给他一些兴趣引导,让他有自己爱好的事情,他就不会那么的单一和烦躁。

图三

家长一定不要因为孩子是你血肉骨亲,所以就很放纵自己,不加表达,不加思考地说出一些无所谓的话,但是越是这样松弛没有经过思考的话,越是有所谓的,所以不要带着情绪粗暴的宣泄,对孩子造成很持久的伤害。

图四

综上所述,您的孩子就会变成别人家心中的好孩子了。

我觉得您可以先让他自己在原地哭,然后您去做别的事情,等他哭好,停止后,他会自己思考,而且这时候再告诉他如何做是正确的,他更容易接受和吸收。

他哭的原因和意图,无非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让别人对自己的意愿进行妥协。所以这个时候就应该让他先哭,然后事后等他的情绪稳定了,并且自己在思考了一段时间之后大人再出来告诉他一些正确的办法,而且不能是很指责的话语来说,要用平和的心和那个温柔的话语,然后用知性的话语跟他说,而不是哄他或者训他的话语来说,可以配合讲一下自己的故事,然后让孩子觉得,嗯您是跟他在统一战线的,您懂他的烦躁,但是呢,又要告诉他,缺知识的用处,然后引导他爱上学习才是正确的解决办法。






秦导你好


学习最重要的是学习的态度,不然的话就算老师再怎么敬职敬业,孩子不学,也没辙。而对于一学习就哭的来说,想让他们上进,爱学习,就必须要言语上的刺激还有心灵上的挑战!

第一步,要对孩子的心理进行琢磨,要对孩子有无尽的了解,因此不是光说,而不听。

很多时候,我们都不了解自己的孩子。

人的心理总是有这样的特点:小的时候,就希望快点长大,能够快点成熟起来,可是年长的人,就喜欢打扮年轻,也特别喜欢别人说自己年轻。

人对自己没有的东西总是无比向往,这是人性。

如果您家孩子是一个男孩

初高中的男孩儿,表现最明显的就是特别渴望别人对他的尊重。希望别人对待他能像对待一个成熟的男人一样。这一点体现在小时候跟妈妈比较亲,长大了就好像和爸爸更亲。

然而一般在妈妈的眼中,孩子永远是个孩子,有时候也没有意识到孩子已经长大了,也有了自尊心,而且还是很强的自尊心。

家长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带领孩子刚进教室,就开始在外人面前说,我家孩子上课容易走神,还需要别人的监督,请老师多多关照等。

但其实这是管理小学生的做法,等到孩子已经读初中高中,就完全不适用了。每次当家长这么说的时候,孩子心里最迫切的想法就是,妈妈你赶紧走吧,别说了。

因为他会觉得自己特别没有面子。

为什么要当着外人的面说自己的坏话呢!这是自尊心特别强的表现,

因此对青春期的男孩管得越多,效果越不好。

我甚至还见到过,有的男孩直接把父母推出去说,你们赶紧走吧,去外面等我就可以了。

家长就会不理解,觉得自己抽出了宝贵的时间来陪你,怎么这孩子就这么嫌弃自己,这么不懂事呢?

所以,大家其实想的都不在一起,更别说能理解对方吧。

我就告诉大家一个根据我这么多年来教书观察到的结果吧,可能有点伤人,但非常真实:“管得过多的初中或者高中男孩,基本上成绩都不怎么好,而且依赖感特别强烈,没有自主性”虽然不能打包票说百分之百都这样,但是大多数就是这样的。

好了,已经知道了这些,就该说说方法了。

所以对待一个男孩最好的方法就是像对待一个真正的男人去对待他。

如果由爸爸来说下面一段话会比较好:“做男人要有个爷们儿样子,你不能太怂!难道我们就比别人差吗?我们自己比别人的智商低吗?我跟你妈对你的要求不是具体的分数,而是希望你尽全力!”

“不就是考个破试么,有什么难的?现在复习的时间也不长了,我们不要管分数,要尽全力,尽全力就够了。凡事讲究的就是一个问心无愧,做到能考完之后拍着胸脯说,我尽力了,我不后悔!这样就足够了!”

“能尽全力,却不这么做,最后结果出来了,后悔了,就开始怨天尤人,各种埋怨,这是怂,我们X家,从来不出这种人!”

“你考得好,我们为你感到骄傲,等你爸妈见到亲戚朋友,脸上也很有面子,你自己也觉得光彩,心里也舒坦。当然,如果咱们考了好成绩还是要低调点,不然让别人这些考不好的怎么活?”

“你考得不好,也是我们最爱的儿子,在爸妈心中,你是全天下最好的儿子。大不了,就是豁出去你老爸这张老脸,给你去托关系。没事儿爸妈忙碌这么多年,也有那么点面子能让别人看得起。”

“就是要花点前,丢点人,儿子不行,老子就得上!没关系!学还是上得了,就是上不了多好的。但是你必须记住,这是你一辈子的耻辱,一辈子都要深埋心中!爸妈也会帮你保守这个秘密。”

“好儿子,记住了,你已经不小了,要像个男人一样去顶天立地,去奋斗,去努力!这样无论做什么都有希望!”

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一定要把孩子当成成年人一样,不光讲利弊,还要讲荣辱,一定不要遮遮掩掩。现在的初高中都很聪明,都能听懂的!

如果您家孩子是一个女孩

女生分为两种,一种没有学过理科,一种学了之后却还是不太懂的。

先说说第一种没有学过理科的孩子。

很多女生家长就说啊,我家是个女孩儿,以后还是让她去读文科吧,这女孩儿学理科不比男生聪明。而且我当初也没怎么学好,所以现在孩子学可能也困难。

其实这个想法,非常可怕!

一定不要这样想,因为你会无意识给孩子传达同样的想法,如果一开始就先入为主,那又怎么做得比男生好呢?

本来孩子对待一个新的科目,肯定会有一些好奇,虽说不能谈上特别感兴趣,但是无意从家长那里一开始就听说学理科,女生不行。这就从一开始产生了畏难情绪。

如果孩子从一开始就产生畏难情绪,那么对这一门课程可能就不会那么感兴趣。这是人性,会逃避自己无法做到的事情。

而且根据心理学中的一项法则,如果每天都想着坏事会不会发生,那么坏事肯定就会发生。

但其实追根究底,都是家长把孩子吓到了。

所以家长一开始在孩子没有接触这门课的时候,就应该告诉孩子:“这个挺简单的,只要你细心一点,仔细琢磨一下,就可以学得很好。所以你应该注意一下,你看你平时还是多细心的,好好学,改天造个什么新奇的东西,让你爸妈也骄傲一下。”

或者也可以这么说:“这有啥难的,又不是要你造原子弹,你只是需要细心一点,能够做对这个题,那就差不多。但这个对你来说还不是分分钟的事情。细心总会吧?”

家长们看,只要开开玩笑,就能把孩子的自信心树立起来,这事儿没问题!

第二类是学过了,但是没怎么学懂的孩子。

其实这种孩子有点恼火,因为他们的自信心早就被摧毁了。尤其是女生,在青春期是很爱面子的?贼点怎么看出来的呢?比如开始臭美,开始注意自己的形象,手机里开始有各种自拍。

但是,理科成绩不好,整天都打击她。她幼小的心灵,早就已经千疮百孔,甚至是已经对这些麻木了。所以要好好地重新帮助她树立自信心。

让她也开始相信:“我能学好理科,只要我努力,我就会有进步,我只要进步了,就代表我能够学好理科!”

那么,怎么来树立她的信心呢?

那就是先定个小目标,比如说现在每次考试只能考六十分,那么我就争取下一次考到六十五分,记住,千万不要定得太高了。一定要定一个稍微蹦一蹦就可以达到的成绩,因为下一次考下来之后,有可能会发现自己考得比定的目标考得还要高,这样的话,孩子就会想,我真的可以做到。

每一次前进一小点,不要着急,慢慢来,孩子重塑信心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家长尤其不要过度焦虑,因为这样的情绪是会传染给孩子的。

其实根据我的经验,基本实施个三到四次,基本上孩子的信心就能确立了。

有的家长可能会问,如果失败了呢?那我只能说,继续反思,继续努力干呗,毕竟想要成功,就要有雷打不动死皮赖脸的精神。


丹东胖秀


哭的原因是什么?不会做?还是父母逼着让他压力大?总有原因的,先搞清楚。

要培养爱学习的孩子,先做爱学习的父母,同时让孩子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收获满足感、成就感,让孩子觉得做作业是件快乐的事。

一个人是不会拒绝对让他感觉到快乐开心又有成就感的事的。家长要学会适时引导赞扬和鼓励。



安芮娴


我是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这世上的万物都有他存在的意义。

每一个孩子都是小天使,他们有的的擅长学习、有的擅长记忆、有的擅长想象、有的擅长思考、有的擅长画画、有的擅长体育、有的擅长唱歌或者乐器、有的孩子他擅长交际。

期望孩子们学习成绩好,考上好大学、有个好工作这是每一个孩子也希望的,毕竟谁都不希望自己长大一事无成。

但是学习成绩有时也证明不了什么,学习好的孩子他不会系鞋带、他打骂父母没有礼貌不懂事,学习不好的孩子也不是坏孩子,他们爱劳动并且尊老爱幼。

这世界本就是因为这些多样的小朋友,他们长大成人构成了我们这个多样的世界,我们这个世界才会有科学家👩‍🔬医生👩‍⚕️有老师👨🏻‍🏫有司机、有厨师👩‍🍳、有工人👷🏻‍♀️、有农民👩‍🌾、有歌手👨‍🎤有画家、有演员。

所以当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时并且实在努力不了,尝试发掘孩子其他的兴趣爱好。



一颗姚甜甜


第一,父母得反省自己,有的父母不但没有主动去激发孩子探索知识的兴趣,还给学习这事儿打上了痛苦的烙印,把学习和逼迫, 枯燥,挨骂,挨揍,人身攻击等等联系在一起 ,不断在孩子的意识里灌输学习是痛苦的……人都有趋利避害的特性,孩子因此排斥学习也很正常。

第二,人生而不同,尊重孩子的差异,爱因斯坦小时候也是个苯小孩儿,但他的父母也没有逼迫他学习,而是寻找他的兴趣所在,积极培养,耐心引导,最终寻找到了一条适合他的教育方法,这才成就了一代伟人。

第三,要认命,子女是祖先的遗德,好子女是好德行感召而来,在面对不理想的子女时,家长要反省自己的德行是否有亏欠,不要舍本逐末,把责任推给子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