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现役最大直升机米-26,载重56吨,每小时耗油2.5吨

从冷战时期开始,苏俄的武器装备总是被冠以“傻大黑粗”的印象,不过在现实中也确实如此,著名的俄罗斯米里设计局在冷战时期设计的三款直升机,至今依然稳坐世界重型直升机的头三把交椅,其中米-12型直升机以105吨的最大起飞重量稳居直升机世界“最大”的头衔,紧随其后的则是56吨的米-26直升机和40吨的米-6直升机。美国至今研制的大型直升机中,CH-53型直升机最大起飞重量仅19吨、CH-47型直升机也仅有22.7吨,和苏俄的重型直升机相比根本不是一个档次,即使是最新的V-22鱼鹰倾转翼飞机,其最大起飞重量也在27吨上下,相当于米-26直升机的一半。

全球现役最大直升机米-26,载重56吨,每小时耗油2.5吨

图为俄军装备的米-26直升机

在苏俄时代众多的直升机之中,米-26无疑是最有代表性的一款,这款大型运输直升机虽然最初是为苏军在欧洲实现快速穿插、纵深兵力投送等战役任务而设计,但是凭借其出色的运输能力,在民用领域也大放异彩。特别是在苏联时代开发西伯利亚的工业运动中,米-26重型直升机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没有这种重型直升机,很多问题根本解决不了。从某种意义上说,米-26是促成苏联开发西伯利亚的重要“功臣”之一。

踩着巨人的肩膀,“光环”诞生记

要谈及米-26超重型直升机,就必然要谈到它的两位“前辈”:米-6超重型直升机和米-12超重型直升机。而且即使在今天,这三种直升机依然是全球最大型的运输直升机,米-26可以算是米里设计局在米-6和米-12经验积累上的集大成者,而这也是米-26至今依然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

全球现役最大直升机米-26,载重56吨,每小时耗油2.5吨

苏俄重型直升机的“开山鼻祖”,米-6重型直升机,米-26可以看作是米-6的“直系亲属”

米-26的直系前辈,就是苏军中第一代经典重型直升机米-6直升机。米-6直升机同样由米里设计局设计和制造,也是苏联第一种使用涡轴发动机的直升机。该机1954年立项研制,1957年就已经定型,1959年正式交付部队使用。该机总长为42米,超过了著名的波音737型客机,其旋翼直径达35米,和后来的米-26型直升机相当,其货舱最多可容纳100名士兵或者2辆重型卡车。米-6直升机的最大起飞重量40吨,最大有效载荷12吨,在1960年代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不仅如此,西方即使到今天,也没有能够超越米-6的大型直升机列装服役。该机一直生产到1991年苏联解体,总共生产约800架,至今依然有大量的米-6重型直升机在包括俄罗斯在内的许多国家,承担着军用或民用的运输任务。

米-6型直升机采用了传统的单旋翼+尾桨的直升机布局,但是由于单纯的旋翼功率不足,所以米-6还设计了一对机身短翼,便于在平飞时增加飞机的升力,而这对短翼大概是米-6和米-26在外形上最明显的区别。同时米-6诞生的年代由于苏联的雷达电子工业也不够先进,所以米-6直升机采用了当时苏联运输机和轰炸机惯用的玻璃机鼻,并且使用领航员直接目视为飞机导航的方式确保飞机正常的起飞和降落。所以机身短翼和透明的机头领航员舱,是米-6直升机的重要标志。

全球现役最大直升机米-26,载重56吨,每小时耗油2.5吨

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米-12运输直升机,左下角是一架米格-29战斗机,可以对比一下

在米-6之后,米里设计局应苏联陆军的要求,还研制了空前绝后的米-12超重型直升机。这种直升机的外形看起来和今天的美军V-22倾转翼飞机颇有几分相似。米-12采用了和V-22非常相似的气动布局,该机设计了一个常规的运输机机身,同时在机身舯部设计一对固定式机翼,在机翼两端则分别安装两台大型的D-25型发动机,这样4台D-25分为两组分别驱动一副直径达35米的巨大螺旋桨,整个米-12直升机的螺旋桨以左右对称的方式旋转,并确保整架飞机的飞行安全。这种设计尽管非常巧妙,但是由于过于复杂、造价昂贵且极难操作,最终被苏军放弃。而米里设计局在这两种直升机的基础上,终于推出了闻名世界的米-26超重型直升机。

和运输机通用机体的直升机

米-26型直升机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兼顾军用和民用两方面需求的差异,其货舱载荷接近米-6直升机的两倍,同时米-26还是世界上飞行速度最快的直升机之一。苏军对于米-26的要求在于,其必须可以运送战斗全重为13吨的苏联新式两栖步兵战车,并且可以协同当时苏联运输航空兵的安-22和安-12等运输机,将弹道导弹运送到相对比较偏远,但却更加安全的弹道导弹基地。在战时,米-26还要担负将重装备从后方机场运往前线的重要任务。这是因为安-12和安-22等运输机只能把苏军的装备运往靠近机场的地方,而米-26则可以利用其货舱以及吊运能力,将这些重装备直接运往前线。

全球现役最大直升机米-26,载重56吨,每小时耗油2.5吨

和波音737差不多尺寸的米-26重型运输直升机

为了最大限度的加快设计进度,米-26型尽可能使用了苏联当时现成的设备和零部件,其最为独特的创举是直接采用了安-12运输机的货舱,从而大大减少了单独设计货舱所耽误的时间,以及加工货舱所需要的成本。这在后世被奉为是米-26设计上的一个经典之作。特别是米-26是直升机,其最大升限只有4600米,因此不需要像高空飞行的大型运输机那样采用全气密的货舱,这也为米-26的量产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成本。

米-26型直升机采用了全金属铆接结构设计,飞机全长为40米,旋翼直径32米,飞机高度达到了8.1米。整个飞机空重为28.2吨,最大起飞重量可达56吨。动力系统为2台D-136大型涡轴发动机,单台发动机功率高达8500千瓦。米-26型直升机的最大飞行速度可达295公里/小时,是重型直升机中飞行速度最快的,而且其最大航程可达1920公里(带4个副油箱),在直升机家族中也算首屈一指。米-26型直升机的起落架为三个固定式不可收放的轮式起落架,其起落架轮胎还具备自行调节高矮的液压控制系统。米-26的货舱设计有宽大的舱门,可以像运输机一样,方便的装卸大型作战单位。

全球现役最大直升机米-26,载重56吨,每小时耗油2.5吨

米-26是冷战时期唯一可以运输步兵战车和弹道导弹的直升机

作为苏军最重要的重型运输直升机,米-26的机舱内部载荷和外部外挂载荷都可以达到20吨,这在重型直升机中非常少见。由此该机不但可以搭载和运输苏军的新式两栖步兵战车,还可以用于运送短程弹道导弹等武器,当时苏联陆军约80%的车辆都可以经由米-26直升机进行运输,从而大大提升了苏军的战略机动能力。米-26型直升机采用4人制机组,4人分别为正副驾驶员、飞机工程师和领航员。其中正副驾驶员并排就座于驾驶舱,后排左侧为飞机工程师、右侧为领航员。而且在直升机驾驶舱后部还专门设计了一个有4个座位的客舱。

全球现役最大直升机米-26,载重56吨,每小时耗油2.5吨

如果适当压缩航程,米-26甚至一次可以运输一个连的兵力,图为苏军入侵阿富汗时期,米-26正在运送苏军空降部

民用版的米-26型直升机每一个飞行架次可以运输1个20吨的标准集装箱,军用版则可以直接运输步兵战车,如果用于运输人员,则可以一次性运载80名全副武装的士兵。在执行医疗救护任务时,米-26型直升机可以运载60副担架,以及4~5名医护人员。在冷战时期苏联的历次大规模演习中,米-26重型直升机搭载重装空降部队,成建制在敌后机降一直是苏军的拿手好戏。而且和其他的俄式飞机不同,米-26配备有全套完善的航电系统,其外观最大的特征就是取消了机头透明玻璃的领航员舱,而把领航员挪到驾驶舱内。米-26直升机装备了先进的7A813型气象雷达,在驾驶舱内还配有地图显示器、水平位置指示器、综合飞行导航和自动驾驶系统等电子设备。军用版米-26还安装有发动机红外抑制系统、干扰弹发射器等红外/电子对抗装置。

纵横全球的米-26

从研制成功投入量产一直到现在,米-26家族各种型号的直升机总共产量已经超过3000架。其中俄罗斯空天军现在装备约50多架,俄罗斯内务部装备约11架,俄联邦安全局装备10架。另外除了还有一批因为苏联解体,无力养护而提前退役的米-26外,目前米-26直升机最主要的使用领域却是民用行业。

全球现役最大直升机米-26,载重56吨,每小时耗油2.5吨

米-26还是联合国维和任务指定的重型直升机

早在研制之初,米-26就被投入到了苏联当时对于西伯利亚的开发之中。这里需要指明的是,苏联热衷于开发重型和超重型直升机,并非只是出于军用作战的考虑,其开发国土,发展经济也是研制重型直升机的重要动力。这是因为尽管从沙俄时代开始,俄罗斯一直是地球上面积最广的国家,但是由于国土大部分处于高纬度寒区,俄罗斯国内的自然环境十分恶劣。西伯利亚是全球规模最广大的冻土地带,冻土的问题在于:冬季由于气温降低,土壤中的水分会结冰,大地会冻结得跟石块一样坚硬。而到了春夏季节,由于气温回升,土壤解冻,大量水分从土壤中渗出,会导致地面泥泞翻浆。而且由于冬夏反复交替,再加上水分沉积,整个西伯利亚冬季就是冰封大地,夏季则泥泞如沼泽,“西伯利亚”这个单词在蒙语中就是“泥泞的土地”的意思。在这种环境中,公路、铁路都难以修筑,想要开发西伯利亚的丰富资源,重型运输直升机就显得必不可少。

全球现役最大直升机米-26,载重56吨,每小时耗油2.5吨

西伯利亚地广人稀、交通不便、气候恶劣,只有米-26这种直升机才能适应

根据统计,截止到2015年年底时,俄罗斯民间总共装备有68架米-26重型直升机,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俄军装备米-26直升机的总和。这些直升机主要负责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石油和天然气的开发工作,特别是吊运大型工程机械设备以及建筑材料等等。因为在西伯利亚地区,越是靠近北极,其地理条件越是恶劣,很多地方不要说铁路,甚至连水泥公路都无法修筑,只能依靠重型越野卡车运送各种物资和补给。所以重型直升机可以直接从数百公里外吊运加工完毕的高压电输电塔架、大型成套设备等等,从而大大加快工程建设和施工。目前我国从俄罗斯采购的石油和天然气,绝大部分正是出自俄罗斯西伯利亚的油田和天然气田。而米-26正是兴建这些工业基地的重要功臣。

全球现役最大直升机米-26,载重56吨,每小时耗油2.5吨

经过汶川地震救灾,米-26吊运重型机械参与抢险的一幕已经在中国深入人心,研制自己的重型直升机可以说迫在

其实我们应该对米-26并不陌生。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中,中国租用了至少1架俄制米-26重型直升机,用于将大型挖掘机等设备空运至灾区,用于清理堰塞湖等地震过后遗留的危险隐患。当时由于地震,灾区道路全毁,通讯不畅。只有米-26这种重型直升机才能把十多吨重的大型挖掘机吊运到灾区现场。通过这一场救灾,让我国也充分认识了重型直升机在国计民生中的重要意义。由此,研发中国自己的重型直升机也开始提上议事日程。

中俄联手打造未来的重型直升机

在汶川地震救灾之后,我国曾经向俄罗斯采购了4架米-26T型直升机,用于我国国内生产建设,并且兼顾救灾活动。不过外购直升机总不是长久之计,而且相比较而言,尽管米-26直升机性能卓越,但是毕竟是1970年代的产品,至今已经40多年的时间,很多设备和技术相对已经落后。特别是该机使用的D-136型涡轴发动机油耗巨大,其每小时油耗高达2.5吨,是个不折不扣的“油老虎”。

不仅如此,米-26型直升机尽管“大”,不过其问题也在于“大”。因为该机体积过于巨大,因此在执行某些运输任务时有“牛刀杀鸡”的感觉。其巨大的运输能力如果不是承担足够的运输任务,则显然是对其运力的一种浪费。为此,研制新式重型直升机可以说是势在必行。

全球现役最大直升机米-26,载重56吨,每小时耗油2.5吨

中俄正在研制的40吨级重型直升机模型,该机有望替代米-26,并成为我国第一款自制重型直升机

目前中俄两国已经全面展开新式重型直升机的研制工作。根据媒体透露,新式重型直升机预计最大起飞重量为40吨,和米-6型直升机大致相当,但是载荷能力将会接近米-26的水平,并且会大规模使用复合材料,不但大幅降低生产和使用成本,还能够提升寿命和载荷从而更加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