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之光》:人生如痴人說夢,充滿著喧譁與騷動

作者福克納,是美國的意識流文學的代表作家,1949年因“對當代美國小說強有力的,藝術上無與倫比的貢獻”,獲諾貝爾文學獎。

他在授獎演說中表示:“諾貝爾文學獎不是授予我個人,而是授予我的勞動:一輩子處在人類的精神的痛苦和煩惱的勞動。

這篇短文,截取的是《八月之光》中的其中一個被欺騙,懷孕被拋棄的未婚女孩莉娜的故事,原文中有很多女孩自己頭腦中流動的意識,圍繞著她在尋找的那個人。

《八月之光》:人生如痴人說夢,充滿著喧譁與騷動


這世上,沒有人與她分擔痛苦,沒有健全的家庭教育,她只能依靠自己不停尋找所謂的歸宿,以有所寄託。

1

莉娜的父母,在她十二歲那年,雙雙在同一個夏天去世,父親嚥氣前對她說,收拾收拾東西,做好準備,讓她去多恩廠,她哥哥麥金利那兒過日子。

莉娜的哥哥比她大二十歲,他跟一個老在生兒育女的老婆住在一棟沒油漆過的,有四間房的屋子裡。

一年中,幾乎有一半時間,嫂子不是臥床生育便在產後調養。

莉娜自然負責操持家務,幫忙照顧孩子們,莉娜心想可能“就是因為這個緣故,我自己也就很快有了孩子。”

《八月之光》:人生如痴人說夢,充滿著喧譁與騷動

這樣的日子過了8年。

有一天,嫂子注意到她的體形有了變化,哥哥知道後,他罵她婊子,但她執迷不悟,為渣男狡辯,可悲的是,那個男人半年前就溜了。

她說來說去總是那句話:“他會捎信給我的,他說了要來接我的。”

2

這個家不再有她的位置,她又一次從窗戶爬出來,她堅定不移,忠貞不渝,這應該是她唯一的希望,去找一個名叫盧卡斯·伯奇的男人。

失去父母的教導與愛護,莉娜的人生是迷茫的,她不得不選擇錯誤的方式繼續下去;父親的愛可能由於自尊心會憎惡這件事,如果有母親在,她雖然反感卻照樣會疼愛女兒,和她一起生活。

在路上走了快四個星期,從早到晚,從晚到早,日復一日;漫長單調,她問的每個路人都沒有聽說過這個名字。

車伕阿姆斯特德看見她遠遠走來,一眼便看出她懷孕了,不知道她大著肚子走了多遠,慢吞吞的費勁樣子。

阿姆斯特德想幫助她走一程,讓她上馬車,但沒有下車去扶她,他也沒有好好打量過她,但她已經注意到她沒有戴結婚戒指。

他問她,“從哪兒來?要去哪兒?你的親人在哪兒?”

她說,“我希望這就去見他,說不定您認識他,他叫盧卡斯·伯奇,他在傑弗生鎮。我從亞拉巴馬來。”

莉娜一次次地欺騙自己,因為她做出了選擇,懷孕生下孩子,去傑弗生鎮尋找孩子的父親。盧卡斯·伯奇是不是他的真實姓名,也未可知,但是莉娜依舊堅信自己做得沒錯。

《八月之光》:人生如痴人說夢,充滿著喧譁與騷動


因為去傑弗生鎮還有段距離,想在太陽下山前趕到是不可能的,他就提議在他家住一宿。

3

回到家,進院後,經過房舍朝牲口棚走過去時,他的妻子在門口站著。過一會,阿姆斯特德太太在灶邊生火準備晚飯,以男人般粗獷的動作往灶裡塞柴火。

阿姆斯特德太太問了她很多,關於盧卡斯為什麼離開她,什麼時候離開他的,為什麼跑這麼遠去找他,確定會找到他嗎,結婚了嗎?

而莉娜的回答是:

是我叫他走的,他說只要我說聲留下,他就不走,他不想走的,我堅持要他走;我成天忙著懷孩子,等著孩子出生,沒工夫為自己的名分發愁,也顧不上鄉親們會咋想。我想小孩出世的時候一家人應當守在一起,尤其是生第一個。我相信上帝會想到這一點的,會讓我們團聚的。

莉娜從離家那一刻起,就做出了選擇,她在家中與哥嫂的衝突,在途中與車伕家女主人對她的態度,都對她產生了壓力,迫使她按照自己杜撰的說法去做。

在這樣的壓力下,她會想方設法地以行動證明自己先前的決定是正確的。

心理學家造就認識到承諾和一致的強大魔力指引著人的行為。

西奧迪尼曾舉例:下注買彩票,一旦選定了立場,保持一致的壓力就逼得人非覺得要與過去的所作所為站在同一陣線不可。他們只能說服自己,剛剛做的選擇是正確的,而且,毫無疑問,他們對此感覺良好。


《八月之光》:人生如痴人說夢,充滿著喧譁與騷動


有個故事:兩個年輕人相遇後不久就確定關係,並很快搬到一起同居了。

相處期間,男孩工作丟了,女孩的工作也不順利,他們的感情也出現了問題,因為女孩想結婚,還希望男孩能夠戒酒,這兩件事男孩都不同意。

得不到解決的衝突,感情也沒辦法繼續發展,兩人分手了。

這個時候,女孩的前男友打來電話,他們複合了,感情進展得很順利,很快就訂婚了,婚期也定好了,請帖發出去後,那個毫無優點的嗜酒之徒給女孩打來電話,希望再給他一次機會,求求她回來再續前緣。

他說,以前女孩的要求都可以答應她,只要女孩肯回來,女孩答應了。

可沒過多久,他陋習不改,依然堅持自我,結婚的事情從等等中也不了了之了。

幾年後,他們的生活還是老樣子,沒有任何改變,但女孩卻越來越投入了。

她說,在經歷兩個男友的選擇後,她知道還是不靠譜的男朋友在她心中最重要。

不靠譜男友沒有兌現諾言,但女孩感覺比以前更幸福,更快樂了。

長久看,女孩是不會從這份感情中獲得真正快樂的。

話說回來。

第二天早上,莉娜繼續趕路,朝傑弗生鎮方向,也許那個叫盧卡斯·伯奇的人根本就不存在。

《八月之光》:人生如痴人說夢,充滿著喧譁與騷動


莉娜的原生家庭很糟糕,現實無法推倒重來,莉娜可能會面臨很多坎坷,挫折,並從中成長。

幸運的是,莉娜最終遇到了那個人,願意讓她幸福的人,但那個人並不是盧卡斯·伯奇。


達希先生的算法,人生需要心理學,寫有點兒看頭的讀書乾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