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茨傑拉德、福克納、納博科夫,西方大文豪們的電影事業

不言自明,文學與電影的關係無疑是相當密切的,因此作家們也就或多或少會接觸到電影,他們的作品被拍成了電影也是十分常見的。不少二十世紀的西方大文豪,還從事過電影事業,如菲茨傑拉德、福克納、納博科夫等。

菲茨傑拉德、福克納、納博科夫,西方大文豪們的電影事業

菲茨傑拉德

由於好萊塢的關係,所以美國作家自然也就更容易進入電影行業了。菲茨傑拉德、福克納等都為好萊塢寫過劇本,主要原因自是為生活所迫。菲茨傑拉德和妻子澤爾達婚後過著放縱享樂的生活,生活開支也很大,沉重的負擔讓他不得不到好萊塢撰寫劇本維持生計。(這也讓人想起了徐志摩和陸小曼再婚後,因為嬌妻的花銷甚大,徐志摩只好到處講學和寫稿掙錢。)

福克納進入好萊塢的時間是一九三二年,與著名的米高梅公司簽約,開始了他的編劇生涯,後來又為其他電影公司工作。那時候的他已經完成了《喧譁與騷動》、《我彌留之際》等代表作。在好萊塢期間,他改編過海明威、雷蒙德·錢德勒的作品。一九四九年,福克納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值得一提的是,菲茨傑拉德的《了不起的蓋茨比》以及《本傑明·巴頓奇特的一生》等都被改編成電影上映。前者有萊昂納多的版本,算是較為忠實原著;後者則由布拉德·皮特主演,大大擴充了原著的內容。福克納的代表作《喧譁與騷動》也同樣被搬上了大銀幕。

菲茨傑拉德、福克納、納博科夫,西方大文豪們的電影事業

福克納

美籍俄裔作家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同樣寫過劇本。眾所周知,《洛麗塔》是納博科夫最著名的作品。隨著這部小說的出版及暢銷,納博科夫終於實現了“財富自由”,得以告別大學講課的生涯而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洛麗塔》的成功也引來了好萊塢的注意。一九五九年,他們向納博科夫發起了邀請,但第一次被拒絕了,一年後再次邀請時才得到納博科夫的應允。納博科夫親自操刀,花了六個月的時間完成了這部小說的改編。一九六二年六月,納博科夫還和妻子出席了電影的首映禮。這個劇本後來也出版了,和電影並不相同。納博科夫雖然對電影予以認可,但還是因影片沒有遵從自己的劇本而感到遺憾。

此外,納博科夫的另外一些小說,如《黑暗中的笑聲》也被拍為電影。納博科夫本人也觀看過這部影片,肯定了其中的一些鏡頭,但是“對那些性場面的平庸感到吃驚”。

菲茨傑拉德、福克納、納博科夫,西方大文豪們的電影事業

納博科夫

事實上,不少作家還從事過導演(或編導、演員)工作,如法國作家杜拉斯、美國作家諾曼·梅勒,還有在國內備受爭議的二〇〇〇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華裔法籍作家高行健,以及最近(二〇一九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地利作家彼得·漢德克,等等。

-TH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