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才是紅樓夢之魂

我們給孩子講故事,為了哄他們入睡;

我們給大人講故事,為了讓他們醒來。

——赫爾曼·謝勒

它才是紅樓夢之魂

讀來讀去,我發現《紅樓夢》的最好理想當屬“質本潔來還潔去”。

雖說《紅樓夢》裡屢屢強調人生如夢:

跛足道人說: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

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它才是紅樓夢之魂

甄士隱聽後感悟道:

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

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

蛛絲兒結滿雕樑,

綠紗今又糊在蓬窗上。

說什麼脂正濃,粉正香,如何兩鬢又成霜?

昨日黃土隴頭送白骨,

今宵紅燈帳底臥鴛鴦。

金滿箱,銀滿箱,展眼乞丐人皆謗。

正嘆他人命不長,那知自己歸來喪!

訓有方,保不定日後作強梁。

擇膏粱,誰承望流落在煙花巷!

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槓,

昨憐破襖寒,今嫌紫蟒長。

亂烘烘你方唱罷我登場,

反認他鄉是故鄉。

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它才是紅樓夢之魂

但是,人總該活著吧,也不能都出家。

更何況,人生如夢之論調,並不新鮮,古今中外皆然,莎士比亞劇本《麥克白》就有這樣一句臺詞:“人生如痴人說夢,充滿著喧譁與騷動,卻毫無意義。”

它才是紅樓夢之魂

白先勇說,“年輕時候經歷了那麼多事情,是奼紫嫣紅的人生。到年齡大了慢慢對人生有更深的體悟,才看到‘白茫茫一片大地真乾淨’。”

我也知道,人生到頭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但是,我不想,將人生歸於空。

人生無常,人生又沒有什麼意義,然而,人還得活著。

人該怎麼活著呢?這是眾多文學家思想家終其一生而探尋的問題。

它才是紅樓夢之魂

它才是紅樓夢之魂

曹雪芹給出的答案應該是《葬花吟》裡的那句詩:“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汙淖陷渠溝”。

《葬花吟》給人痛徹心扉的悲涼。

當然,年少時,讀之,無感。

只有經歷了許多世事,才會懂得那份執拗與辛酸,所以,人到中年的我,現在每次讀都會淚流滿面。

在《紅樓夢》裡,我喜歡的人物是林黛玉、晴雯、鴛鴦、芳官,儘管她們也有諸多缺點,但是,她們有最珍貴的一點,那就是真。

她們不會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她們不會兩面三刀,她們不會趨炎附勢……

它才是紅樓夢之魂

黛玉晴雯,雖然尖酸刻薄,但是,他們不玩陰的,最可怕的就是襲人這樣的。表面溫柔和順,熱情待人,背地裡使壞。有人說:不怕怒目的金剛,就怕眯眼的菩薩,很多人覺得晴雯可惡,可是晴雯充其量就是個怒目金剛,而真正可怕的是襲人,咬人的狗不叫啊!

她們的人生註定是不討巧的,也是不招人待見的。正如魯迅所言,在中國,“伶俐最值錢”。

她們的人生與現實註定是狠狠相撞的,她們撞得頭破血流,但是她們不妥協,不回頭。

這就是她們活著的姿態!

晴雯的結局,是最令我痛心的。至死不屈,一生清白!

原本是襲人跟寶玉不乾淨了,反倒是乾淨的晴雯和芳官被趕出了大觀園,這是多麼巨大的諷刺呀!

而現實社會中又何嘗缺少這樣的諷刺?

它才是紅樓夢之魂

馮驥才說:“在現實中我沒有實現的,我要在書中呈現。這也是寫作的意義。”

白先勇說:“我寫作,是因為我想用文字來表現人類心中一種無言的痛楚。”

我想,曹雪芹,大抵也是如此。

因為理想不滅,夢不死,才會拿起筆來,向這個好賴不分的世界、向操蛋的人生,宣戰!

陶行知曾說: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它才是紅樓夢之魂

夏目漱石在《草枕》中寫道:“依理而行,則稜角突兀;任情而動,則放浪不羈;意氣從事,則到處碰壁。總之,人的世界是難處的。越來越難處,就希望遷居到容易處的地方去。到了相信任何地方都難處的時候,就發生詩,就產生畫。造成人的世界的,既不是神,也不是鬼,就不過是那些東鄰西舍紛紛紜紜的普通人。普通人所造的人世如果難處,可遷居的地方恐怕沒有了。”

我們的身邊也許並不藏著大奸大惡的人,然而,就是一些普通人造就的環境,也常常讓人心灰意冷,想要去逃避。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