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还需要创新吗?

朱雀当归


理论创新很难很难,毕竟中医已经很成熟,但传统医药与现代技术的结合却有很多方面可以探索。

我个人有个不成熟的想法,真正的中西医结合应该是西医纳入中医体系,西医药成为中医的一部分,用中医理论配伍中医药。


天生犯罪人


能问这个问题,证明你不懂中医。

实际上真正的中医每时每刻都在创新。

中医处方是针对性很强的,很个性化,很灵活变动的,对于同一病人,甚至有可能前一次与后一次的药方药量都会不一样。

中医里的每一种单味药,就像棋局中的每一粒棋子。

棋子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自己本身所具有的作用,真正的厉害之处在于各个棋子布成了的整个棋局。

这个棋局可以随着对手的棋局随时随地变化。而下棋者是中医人,对手就是疾病!

真正的中医人就是懂得对每一味中药排兵布阵的下棋人,是同疾病对阵的将军。

所以,中药的创新和变化就是一张张中医药方。不同的药方就有不同的疗效。

中医需要创新的不仅仅局限于中药研究,更重要的是如何真正创立一个相对容易的学习体系和思路,如何让每一位后学者如何更快速地学习中医的精髓!


雨点玉山


确实有中医人希望固守古中医理法方药,主张中医独立发展,成立国家中医委与卫健委各自履行职能平行存在。李可大师就是一个代表人物,火神派重用附子;他认为中西医思维完全不同无法在思路上结合。

希望借助西医,丰富中医医疗手段,学习西医模式创立第一家中医医院,分科治疗,著书立说——他就是张锡纯。他坚持中医为主,在中医思维基础上抓取需要的西医药。

挖掘中医著作,探求分离起决定作用成分,精准医疗。代表人物屠呦呦,她认为中医药是个伟大的宝库。

各大药厂、中医药大学等,研发可以注射的中成药。胶囊、颗粒、药片、口服液已经比较普遍,方便服用。

我认为保持开放的、自由的学术氛围,让从业者根据医疗需求和治疗效果展开自己的发展思路。即便坚持传统中医思维,也有创新空间;比如对国外植物药的发掘。

中医一直在创新发展,里程碑式的人物也不少,至于成就大小有各种因素影响,但问耕耘,莫管收获,不要太功利,那不是做学问。


云端美


中医药无需创新!

中医药是中医文化的自然界物质结晶,同时也是人类文明与健康的标准,假如有人创新,已是处于利益和欺骗!

世间的自然植物是无法用现在科技衡量的,它的物质含量是无法用化学分子分析的,在化学分析上只能是粗浅的反应少量几项有效成份,却无法达到决对或相应的结果!

中医药无法创新,只能是通过学习中医药的知识,从而体现人们的智慧对事物的准确判断,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日常生活的知识,使其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加的健康!

学习中医文化,主要是也文化知识为基础,从而达到(字正腔圆),把字写好了,在把字读懂了,自己就明百了中医的完整体系,及中医的神奇博大了!

因此我在过去的评论中说过,有中国人的地方,必然就有中医智慧的出现!

就算在过一万年以后,中医都不需要创新,更是无法创新!

中医将带给我们无穷的智慧和快乐,同时推动人类文明智慧的健康发展!

以上纯属个人心得供大家参考,措辞不当请见谅谢谢!


易轩43觉


其实中医药一直有创新,只是创新的程度、范围和影响力不同。比如脉诊的创新,因为西医确立了很多西医疾病名称,这是古代没有的,现在就有人根据脉诊来判断西医的疾病,准确率高达85%以上,比西医的影像和其它手段加起来的准确率都高,而且很多有病变苗头,病人自己还没有感觉到有问题的疾病都可以通过把脉“看到”。比如,穴位注射技术,注射技术是西医的,穴位是中医的,这算是少有的中西医结合。比如原始点推拿,尽管创始者张钊汉医生不承认他的推拿属于中医,而真正对中医体系把握比较全面的人会知道,原始点推拿也是中医范围内的东西。比如穴位诊断技术,也是创新。针灸方面,平衡针灸就是创新。李定忠先生的穴位挑治也是创新。磁疗是创新,耳针是创新。用声光电等现代物理手段研究经络,也是基础理论的创新。埋线疗法是创新。药物方面,用培养基繁殖冬虫夏草菌丝体,是中药生产的创新。


佟章乐岐黄原理教学


巫医,算命,跳大神还需要创新吗?信的人少了自然就消亡了。中医也是这个道理,信的人少了就就消亡,如同算盘这样的国粹在计算机面前还是进博物馆了,中医进博物馆不会太久了。


行笔心墨1


中医可以采用西医的支持疗法,比如icu呼吸机人工肝等等所有的仪器设备!为中医所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适当选用一些抗病毒药物和抗生素!反正西医好的东西都是可以直接拿去给中医使用的!!这个是不用纠结的!!

但西医医师是没办法给病人望闻问切和开中药汤剂的!更别说给病人做针灸推拿按摩和理疗了!!!!

有些人总说要提纯中药做成药丸,这个有一定可行性,但能这么做的药物并不多!!


路霸村霸学霸


与西医比较,中医强调固本培元哲学医论,以开服中药汤为手段,中药目前是中医首选。有些疑难杂症,药到病除,比西医快不知多少倍,而且是真正根除病症。但问题是,有的病人肠胃已经极虚弱,吃啥都不吸收,这时即使吃仙丹都无效的,也束手无策。这是疑难杂症之首。一样的症状,为什么这单子对A可以,用在B却反效果呢?这就是问题所在。中医全称是 由针,砭,药,灸四大组成。药的重要性才排第三。前两个才是中医精华,因为,针,砭可以疏通人体脉络,直接固本培元,效果立竿见影,比中药还神奇的(注:庸医没有这个能力,别被网络视频宣传某个穴位可治某个病误导,经络不是简单拆分单一穴位使用的)。当下现在讨论中医,仅仅就是开药方,这是不完整的体系,甚至舍本求末做法。中医需要完整体系。不要片面强调吃药治病,有些病,光吃药也好不了的。


打扫门前雪


我国中医发展史,是不断创新的历史。从(内经)脏腑经络,脉象,八纲辨证,初级阶段。至(伤寒论)理论建立,及最后(温热病)理论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创新历程。从春秋(内经)十二首中药方剂,至帛书五十二方剂。及发展至晋代六万五千余首方剂。后经李时珍搜集编著(本草纲目),至现代,我国中医药种类,可以是,蔓延至全国三山五岳,东西南北,所有的自然植物,矿物质,动物材质。中医,中药是我们的老前辈交给,下一代的宝贵财富。应该继承,发展,再创新。不能停滞不前,甚至落后。有愧对前辈的期望。


无忧草2775


我坚决支持中医中药,因为我的病大多数都是看中医治好的。但我又是最主张中医中药都要与时俱进,走不断改革创新之路的。必须声明,改革创新不是西化,而是坚持传统中医理论,诊断,制药的基础上,推出新的,更加便利的诊断办法和药材饮片的改革。诊断方面因为难度高,暂且按下不表,这里先提出对药方面的思考。为什么现在有部分人不喜欢看中医服中药呢?就是因为吃中药要经过煎药这一环节,费时费力,弄不好还会煮糊。所以,把中药材饮片提取其中有效成分,去渣,制成粉剂或水剂,病人服药时,只需把医生开的几味药,倒在一起,温水送服不是既方便又省事吗?我观察到,现在有的中医医院,己经开始用中药颗粒剂代替饮片了,並受到越来越多的病人的追奉,如果再进一步制成水剂,是不是更受欢迎呢!中药材在药材产区在保证原材料的完全药性的基础上就进行颗粒化、浓缩液化,既可以防止药材的虫蛀变质利于存贮外,又减少了运输的成本,是不是一大进步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