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支持張寶通,西安火車站改造要堅持仿唐屋頂,不要火柴盒

南來北往,人們對一座城市的第一印象往往正是來自於火車站,尤其是在仍以鐵路交通為主的中國。改造以後的火車站作為西安市的新門戶,除功能流線外,其整體造型也至關重要。


為什麼要支持張寶通,西安火車站改造要堅持仿唐屋頂,不要火柴盒

最近,關注西安火車站改造的網友們都看到了一則消息,據說因為大明宮周邊限高,所以擬將原方案中北站房的仿唐屋頂改為方盒子(即所謂的火柴盒)。


為什麼要支持張寶通,西安火車站改造要堅持仿唐屋頂,不要火柴盒

隨即引起了巨大的反對聲,本地著名學者張寶通也發文呼籲,西安火車站改造一定要堅持仿唐屋頂結構,不要火柴盒。

我們先來了解下這幾個問題,大體就明白西安火車站改造為什麼如此困難,堪稱世紀難度。


為什麼要支持張寶通,西安火車站改造要堅持仿唐屋頂,不要火柴盒

1、火車站地面建築為何如此的重要?

此次改造地面部分主要分為兩部分,一是對現有火車站主體(即鐵路南側,靠近城牆,改造後稱南站房)進行現代化改造,二是在鐵路北側新建北站房(及鐵路與大明宮丹鳳門中間區域),二者通過連廊連接。形成南北廣場,北鄰唐大明宮,南依明城牆的格局。

此次重點談論的大屋頂即為臨近大明宮的北站房建築。


為什麼要支持張寶通,西安火車站改造要堅持仿唐屋頂,不要火柴盒

2、火車站與這兩個文物古蹟有多近?

唐大明宮與明城牆相距約 500 米,基地位於二者之間,新火車站入口正對丹鳳門,僅 160 米的距離。

西安站的流量,樞紐地位自不必說。周邊還有地鐵四號線,七號線連接,太華路立交(據說也要改為平面式),可謂是絕無僅有的大樞紐,容不得有絲毫的敗筆。


為什麼要支持張寶通,西安火車站改造要堅持仿唐屋頂,不要火柴盒

3、為什麼要堅持仿唐大屋頂?

兩座建築體量龐大,卻又距丹鳳門如此之近,除丹鳳門外,基地周邊平頂建築居多,幾乎都是33層高的韭菜樓,導致整體環境與遺址本體缺乏呼應,適量的坡屋頂將有利於歷史氛圍的營造。


為什麼要支持張寶通,西安火車站改造要堅持仿唐屋頂,不要火柴盒

採用了將屋頂簷口局部抬高的方式,既延續了唐代建築的古韻,又強調了主入口,整體造型輕巧流暢,正如古人在《詩經·小雅》中生動地描繪了屋宇形態的“如鳥斯革,如翬斯飛”。

與丹鳳門同構異形,使人聯想到宏大的宮殿群。北入口、東配樓與丹鳳門相似而立,相輔相成與周邊環境相得益彰。


為什麼要支持張寶通,西安火車站改造要堅持仿唐屋頂,不要火柴盒

可以預見,在不久的未來,新的西安火車站將整合歷史的板塊,使現代城市與歷史文化遺產共存,為世界開闢新的出口,為古城開闢新的未來。

在當下城市化進程飛速進行中,每一個具有豐富歷史底蘊的城市都應有一個與之相對應的火車站,火車站不是一個簡單的交通建築,其代表這座城市的歷史文脈。因此新站的車站空間和建築風貌就更應該承擔起展現城市特徵的責任。


為什麼要支持張寶通,西安火車站改造要堅持仿唐屋頂,不要火柴盒

早期的西安站

在西安這座歷史悠久的城市中,城市建築需要建築師持有一股濃郁的思鄉情懷,有對傳統的熱愛,對歷史的尊重,對人文的關懷。

這才是西安,這才是古都長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