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中小学教师工资收入中,差异主要体现在哪部分?

师云风马牛


差距,看似有,实则无!这里面到底有什么玄机呢?

〖一〗从表面上看。

(一)工资结构。

1.基本工资。

众所周知,公办中小学教师工资中,全国统一标准的是基本工资。包括岗位工资、薪级工资、二者之和的10%(以后这部分工资不再单列,已经归并到二者自身中)和教龄工资。

2.绩效工资。

绩效工资分为两部分:基础性绩效工资,占绩效工资总量的70%,按月发放;30%的奖励性绩效工资,按学期或学年考核合格后发放。

这项工资全国不统一。各地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自行确定总量。

3.农村教师有“两补”。

一个是工作津贴,一个是生活补贴。我们这里二者之和最多在500元左右。

4.提租补贴。我们这里这块工资占工资总额的5%。

5.年终一次性工作奖励。

(二)工资差别。

产生差别的主要方面有:

1.绩效工资。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并不相同,因此,此项工资总量存在极大的差异。这是最主要的方面。

2.农村的“两补”。也是由于各地经济发达与不发达产生的。

3.年终一次性工作奖励。发达省份可达5万~10万,而内地很多地区依然没有。

从以上可以看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教师的工资差距还是非常大的。

〖二〗从实际收入与消费水平看。

沿海发达地区教师的工资虽然是不少,但是,那里的物价指数确实非常的高。从某种程度考虑,已经抵消了高工资的优势。

如果在发达地区挣到的钱在内地消费还能算是高工资,否则,他们的实际收入也不能说是高工资。

如果内地教师的工资拿到沿海地区消费,肯定能显示出内地工作的低少。

所以,我认为,不能只看表面工资的差异,而要综合考虑各地消费水平,然后再做比较。你就会发现:

发达地区教师的工资与内地不发达地区的教师工资,其实只是数量上有差异,真正消费起来没有多少的差距!

看似有差距,实则不然!

(我是这样认为的。大家觉得呢?)


中小学教育者


看到这个问题后,我昨天下午去单位人事干部那里,看到了自己的工资条,项目比较多,看得人一头雾水。通过与人事干部聊天,说说了解到到情况:

基本工资全国统一

教师的基本工资执行的是全国统一标准,包括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根据国办发(2018)112号文件精神,从2018年7月1日起执行义务段教师新的基本工资标准(详见下表),我所在地区在2019年春节前,已经将增加部分全部补发到位。职称改革后,我是中小学一级教师,岗位工资是十级,工龄差几个月20年,薪级工资是20级。教师基本工资执行全国统一标准,这个应该不存在地区性差异。因为,调整工资所需经费,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分别负担,对于经济欠发达地方,由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予以适当补助。

三十多年不变的教龄工资

目前,老师的教龄工资执行的1985年规定的标准(如下图),因为差几个月才20年,我每月教龄津贴7元。现在已经2019年了,距离教龄津贴制度实施34年了。在这30多年中,我们的基本工资不知道比1985年涨了多少倍?什么都在水涨船高,唯独教龄津贴没有,依旧是3元、5元、7元和10元的标准!

想说爱你不容易的绩效工作

2009年,开始实施绩效工资,让基层教师想说爱你不容易。绩效工资的70%称基础性绩效人人公平分配,30%奖励性绩效作为奖励性绩效。绩效工资的标准有各地根据经济发展水平来制定标准,地区性差异比较大。我每月扣除奖励性绩效810元,学校每半年考核一次,根据量化考核的积分多少来计算你的奖励性绩效收入,单位不少人都不能足额拿到。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学校管理层和一线教师之间的分配矛盾较为突出,严重挫伤一线教师的积极性。

其它工资项目

除了上述项目外,还有独生子女费每人每月15元以及每月的住房、养老、医疗补助金等‘项目。因为我所在地方以前是城郊结合部,现在是新建的开发区,所以没有乡村教师补助。还有每年一次的降温费、取暖费,这些可能根据地方经济不同,存在地区性差异。实施绩效工资后,我所在地方取消了原来的交通补助,目前也没有车补。同时,将原来的班主任费,也纳入到了绩效考核中。

近一两年来,不少地方对公务员发放目标考核奖励,引起当地教师强烈不满。据我了解,这部分奖励工资的地区间的差异性特别大。好在,2019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中规定,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统筹考虑当地公务员实际收入水平,实现与当地公务员工资收入同步调整,完善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分配办法和内部分配办法。


国家一直强调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薪资待遇,未来可能也会逐步实现。你身边的老师们的待遇怎么样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汇智坊


一是基本工资。其中包括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 1、岗位工资。岗位工资与职称有关,这部分工资是与教师的职称挂钩的,也就是职称越高工资也就越高。 2、薪级工资。薪级工资与工作年限教龄有关,这部分工资是参照教师的工作年限教龄来计算的,工作时间越长薪级工资越高。



二是绩效工资。绩效工资是根据各个地方经济状况来决定的,多则上万,少则千八百元不等,这部分工资是岗位工资加上薪级工资总和的10%来计算的,教师的绩效工资主要是由当地政府人事和财政部门根据当地工资水平来确定,如果当地机关单位工资水平提高,教师绩效工资水平也相应调整提高。

另外还有教龄补贴(最高十元),课时补贴,特殊津贴等,但不是人人都有的。


我认为各地中小教师工资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 1. 经济发达地区和较落后地区。2. 一线城市学校和二.三线城市学校。3. 沿海城市和內地城市。4.城市学校和乡村学校。5.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差别最大)。

以上回答是否满意?如有不当欢迎指正!


任基全432


全国各省,市,县,区中小学教师工资收入有差异,而且差距还比较大。主要体现在哪几部份?

一,绩效工资。

教师的绩效工资实行的总量核定制度,不同单位〈学校〉绩效工资总量核定不同,是与所在地区,单位基本工资挂勾,按工资总额核算。有的按单位各级职称人数来核算。不同地区,不同的单位,绩效工资总量不同,平均额也不同,实际到手的绩效工资不同。

中部地区中小学教师的年绩效工资为26000元。〈其中奖励性绩效工资为7800元,不含年终奖金〉。有的地区绩效工资只有年16000元左右。〈基础绩效十奖励绩效〉。

还有无法统计的部份地区教师享受绩效奖金。

二,地区补贴不同,产生差异。

从国家调整公务员,事业单位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可知,一类地区〈379个县市〉标准人月370元。二类地区〈342个县市〉标准人月585元。三类地区〈131个县市〉标准人月1020元。四类地区〈85个县区〉标准人月1880元。

五类地区标准人月2630元,六类地区人月4160元。

教师所处的地区类别不同,边远地区补贴标准不同,产生差异。

三,乡村教师补助不同,产生工资收入差异。

因为乡村教师补助国家仅有指导性文件和要求,由各省市制定标准,不同省区标准不尽相同。

2017年乡村教师补助人均大约322 元,人均400元以上的占27.3%,200一300元的占68.2%,较高的省区有新疆兵团565元,宁夏555元,云南523元,四川452元,陕西412元,青海406元。

北京,上海,浙江,广东,天津,辽宁,福建部份地区也实行了乡村教师补助,人均约766元。

河南省从2019年起,教学点教师补助每月800元,村校教师每月500元,乡镇学校教师每月200元。

总而言之,由于地区之间有差别,地区之间经济条件有差别,不同地区物价水平有差别,产生各地区教师工资收入有差异,是正常现象,也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正确看待。况且教师工资在逐步调升,2018年7月起,国家统一调升了中小学教师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教师们应该感到安慰。




洪爷33344611



1. 各地中小学教师工资虽然国家规定了最基本的标准,但不可能一刀切,因为各个城市的消费水平、人均工资水平、政府的收支水平等大环境都不一样,实际工资和补贴自然而然也不一样。


2. 各地老师的奖金差异比较大。同一个城市不同的学校老师的奖金都会有差异,因为有些学校自己利用各种方法自身有赢利,这样收入有结余的学校会把多余的部分作为奖金分给优秀的老师。


3. 私立学校老师的工资普遍高于公立学校,因为私立学校收费项目比较多,赢利的可能性比较大,为了激励老师创新,奖金肯定是很舍得给。 更何况每一个私立学校的学生,每年的学费都不是一个小数目 。


4. 虽然现在国家规定了老师不允许额外在外面开补习班,但这种现象很难短时间彻底消除,因此工资不太满意的老师有的可能私下想办法。 总之,老师的工资在任何一个城市大致都属于中上水平。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越来越重视老师的幸福指数,所以老师的待遇肯定会越来越好!

祝好运!


对外汉语老师


职称已经严重阻碍年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我认为教师职称可以套用公务员工资实行办法,公务员现在实行如果不能正常升职,但工资待遇满10年自然晋升副科级工资待遇,满20年自然晋升正科级工资待遇,以此类推。教师工资也可以这样,职称可以不取消,但工资待遇满多少年要自然晋升,这样既不损害领导们和已经晋级高级职称人的利益,还可以提高不能正常晋职称教师的积极性,弱化职称作用,最后让职称退出历史舞台。


用户5967122908


工资不有差异行吗?我认为可行,年轻教师能与老教师比吗?我认为不可比,这好比是活还没干就只想要钱,人家老教师年复一年,月复一月辛辛苦苦干了不少工作,工资比年轻多一点总不会错吧!那些提这提那的人不知他是怎么想的。


不放弃不抛弃16


除教龄津贴其它都和职称挂勾。


Aaron858


职称与工资挂钩


不说假话的老者


在房价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