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沉迷手機,父母該怎麼辦?不要打罵,這四個方法讓娃乖乖聽話

文|空谷幽蘭

現在是互聯網時代,手機已經遍佈家家戶戶了。現在很多爸爸媽媽都無法脫離手機的誘惑,沒有給孩子做一個好榜樣,孩子自身的控制力就比成年人弱。面對沉迷於手機的孩子,家長都十分頭疼,孩子到吃飯時間叫不動,上學作業沒寫完,沉迷於遊戲無法自拔……等等現象,長時間玩手機又導致孩子近視,許多媽媽對此手足無措。

因為沉迷手機,一接觸就不願意再放開,每天待在房間裡打遊戲、聊天等等。在家裡不喜歡做其他事情,不喜歡和別人交流相處。情緒比較容易失控,受不得別人說,一說就會激怒孩子的情緒。

面對孩子依賴手機,媽媽應該怎麼做?

第一,不應該動手打孩子,心平氣和坐下聊聊

孩子沉迷手機,父母該怎麼辦?不要打罵,這四個方法讓娃乖乖聽話

孩子如果已經沉迷手機了,家長首先要學會冷靜對待,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一下此時孩子是否願意脫離手機以及孩子為什麼會慢慢進入到沉迷手機的這個狀態?通過動手打孩子,是沒有辦法從根源上解決這個問題的,孩子不僅心裡感到不服氣,還會疏遠和父母之間的關係,以後孩子就更不願意聽父母的話了。

媽媽相對於爸爸會溫柔些,孩子更願意和媽媽交流,心平氣和的聊聊天,避開手機的話題,進一步瞭解孩子現在的情況和心理反應,同時,也能增進母子之間的關係。孩子願意將自己的心裡話告訴媽媽時,媽媽也能夠更瞭解孩子,根據孩子的性格以及對手機的依賴程度去幫助孩子擺脫手機。

第二,父母主動陪孩子一起去玩耍

孩子沉迷手機,父母該怎麼辦?不要打罵,這四個方法讓娃乖乖聽話

平時父母可能因為工作繁忙,沒有時間陪伴孩子,才讓孩子一點一點沉迷手機的,如果爸爸媽媽能夠多抽出時間陪伴孩子,做孩子想要做的事情時,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時,願意放下手中的手機。孩子喜歡吃好吃的,玩好玩的,旅遊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每天都陪孩子玩一會,讓孩子在生活中有一起玩耍的夥伴,有能夠說心裡的朋友,彼此之間相互交流,孩子想要玩手機的時間就少了。

父母主動去關心孩子,讓孩子自己感受到這種溫暖,明白父母的良好用意,能夠主動改變自己。父母主動帶給孩子溫暖,慢慢消減孩子對父母的防禦。一開始,孩子可能眼裡只有手機,對父母的冷淡中還涵蓋戒備心,就像盔甲一樣,只有孩子感受到這股力量是父母的善意,他便願意慢慢嘗試去接受,去改變。

第三,和孩子互換條件

孩子沉迷手機,父母該怎麼辦?不要打罵,這四個方法讓娃乖乖聽話

父母可以嘗試聽聽孩子的心聲,除了玩手機之外的事情,孩子更願意做什麼,父母跟孩子交換條件。父母儘可能去滿足孩子提出的合理要求,然後將自己希望孩子能夠每天少一點接觸手機的心願告訴孩子。允許孩子接觸手機,但是,需要合理利用,規定一定的時間去玩,不能無節制地玩。

孩子都希望自己做的事情能夠得到爸爸媽媽的認可,不喜歡父母嘮叨,有時候父母願意主動退讓的時候,也會激勵孩子心甘情願退讓。父母主動和孩子溝通,針對玩手機,的確有著很大的影響,但是,如果能夠合理利用,規定到時間的話,也可以控制其中的利弊問題。

第四,父母和孩子之間相互監督

孩子一般都希望父母陪伴自己,而這種陪伴是需要和孩子互動的,讓孩子真正感受到父母陪伴帶來的開心歡樂。父母平日裡希望孩子能夠不接觸手機,這種情況是不可能發生的。即便父母強制性阻止孩子不接觸手機,孩子掙扎不過而沒有玩手機,但是心裡卻早已對父母失望了。

孩子沉迷手機,父母該怎麼辦?不要打罵,這四個方法讓娃乖乖聽話

如果父母願意讓孩子監督他們,雙方互相監督,孩子更願意接受,這種互動方式更值得采納。

彼此之間都能控制自己玩手機的時間,給孩子做一個好榜樣有多重要,讓孩子打心底裡認同爸爸媽媽的建議,這種控制力可以感染到孩子。有時候這種相互監督能夠讓孩子心裡覺得平衡,自然就樂意接受。

採取強制性手段不會起到作用的,要學會通過孩子的情況去引導孩子,讓孩子真正願意放下手機,孩子能夠感受到父母的愛,相信父母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自己的孩子好,遇到這種煩惱要學會尋找正確的方式引導孩子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