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21世紀,是文化的世紀?

一雨蕭一


想要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們先看幾本書。

1《文化的帝國20世紀全球美國化研究》是2011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曉德。

2陳炳佳:21世紀將是中國的世紀、21世紀的文化將是中國文化!

3《21世紀與中國文化》是2007年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加藤週一。

4《21世紀是中國的世紀嗎》是由趙啟光編寫,海豚出版社出版的一本書籍。本書從文化,經濟,社會等多個角度幫助人們瞭解中國。

接下來讓我們論證一下!

英國哲學家、預言家湯恩比,曾說過:“如果有來生,我願生在中國”,看完了老子的道德經,孔子的易經,說了這樣一段話:19世紀是英國人的世紀,20世紀是美國人的世紀,到了21世紀,人類會因為過度的自私和貪婪而迷失自己,科技手段將會毀掉一切。加上道德淪喪,信仰疲乏,心靈空虛,世界必將出現空前的危機。要拯救三大生存危機,唯有中國儒家孔孟之道,和大乘佛法,所以21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


河北卡行


英國曆史學家早在20世紀初就提出過,人類進入21世紀後,是需要極力看重文化的時候,尤其要重視東方文明,更具體一點就是中國文化。而現代社會也證實了這個觀點,為什麼文化發展在這個時代如此重要呢?

揭穿人類全面發展的謊言

是的,幻想用人類全面發展來解釋這一現象就是在自欺欺人,試問在上個世紀,上上個世紀,在人類有了文明以後就不注重全面發展了嗎?如果不發展文化,可以說人類是走不到今天的,文化發展在我們的民族歷史中一直是與物質追求相伴隨而生的,我們的文化基因裡有兩個元素是導致我們文明延續五千年的原因,一個是自強不息,另一個是厚德載物,自強不息是教人拼搏發展,厚德載物則是涵養德性,發展文化,搞精神文明建設,祖先的教誨是兩者不可偏廢,缺一不可,要均衡發展才能讓人類走的長遠。所以號召人類全面發展也只是外交辭令,聽著好聽,實際另有其因。

發展文化是技術發展產生問題後的被動探求

人類永遠不能停止發展的步伐,這是本性決定的,但是人類發展的共同點是隻重視物質和技術的提升,而忽略了精神文化的導引,以至於原本應該平衡的理想狀態被打破,人類似乎像終於擺脫了道德束縛一樣,肆無忌憚的去狂熱追求技術更新,好讓資本積累越來越豐富,讓人活得越來越便利,越來越有尊嚴。實際上真實如此嗎?人類也的確享受了這種發展所帶來的福利,但是技術發展有兩個弊端,一個是它永遠無法超越當下人類能力的侷限,所以它沒有終點,一直處在發展的過程中無法停止;另一個是它的發展必然會帶來對周圍資源的損耗和對自然的破壞,這些都是讓人類獲取便利所必須要付出的代價。所以技術發展直接導致的結果就是對地球破壞的加劇,使其變得不再宜居,我們雖然表面看不出什麼端倪,但是潛藏的危機都在慢慢滋生,比如非典、比如新冠、再比如溫室效應等等。而當人類生存面臨威脅之後該何去何從?人類才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此時才開始重視平衡發展的可貴,也才開始懺悔一味向自然索取的罪惡,開始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所以湯因比說過,人類想要在21世紀好好發展,必須要讓東方文明取代世界文明,不然人類的未來將是可悲的,說的就是我們古老的兩者兼顧的文化。

文化發展是解決當下問題的嘗試

不論到什麼時候,文化都是物質發展的引領,有人說不是物質決定精神嗎?但這種說法只存在於有了物質之後,將文化當做物質附屬的一種表達,如果永遠都持有這種觀點,文化則永遠都都要讓位於物質發展,那人類還將像無頭之蠅和脫韁野馬一樣,將永遠限於無法擺脫困境的窠臼。當然,文化引領著物質發展,我們也不能寄希望於文化的多元化與隨意性,而是鎖定文化的精華和核心,中華文化的核心就是博愛、天人合一,或者“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等等,這種文化解決了人類容不得自然的狹隘格局,教會人類要尊重自然,效仿自然,以自然為師,與自然和諧相處,而不是一味的強佔和索取。這將是全人類對自身行為的深刻反思和全局謀劃,至於有沒有效果,也只能看未來發展,但是除此以外,別無良方。


水清樸一


因為21世紀中國已經進入到經濟全方位改革,文化全方位改革,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髮展,互聯網等一些領域平臺,逐漸的在衝擊著我們的文化,21世紀是需要文化創新的一個年代,網絡載體讓我們接觸到多元化的知識,但另一方面也在削減我們對文化知識的專心程度,一些快餐文化泡影充斥在當代的青少年文化心目中,一個人只有真正具備優良的傳統文化知識,才能夠創造出更美好的生活。


ghk髙塰堃


21世紀是互聯網時代,是信息時代,是大數據時代,因為它們的存在,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前提與保障。在此條件下,一國之內的文化繁榮和國與國之間的文化交流均得到迅猛提速,人類將第一次迎來一個文明互鑑、文化交融的新世紀。





青山一九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是黨中央在當代中國和當今世界兩方面都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革和變化的背景下,尤其是針對全球範圍內和平與發展的新形勢新特點,而提出的一個嶄新理念。

軟實力是文化和意識形態吸引力體現出來的力量,是世界各國制定文化戰略和國家戰略的一個重要參照系。表面上文化確乎很"軟",但卻是一種不可忽略的偉力。任何一個國家在提升本國政治、經濟、軍事等硬實力的同時,提升本國文化軟實力也是更為特殊和重要的。"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這不僅是我國文化建設的一個戰略重點,也是我國建設和諧世界戰略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前提。


太原早晚讀書


人類之所以高於其他動物,是因為智力較高。既然智力較高,就必然有精神需求。物質財富富足了,不缺了。人類還缺啥?當然是精神的、文化的、心靈的東西了。

前面幾個世紀已經把工業和科技發展的非常先進了,人類生產物質財富的能力已經非常強大,人類也就不再缺少物質財富了。沃爾瑪很富有是因為他能夠很好的銷售,馬雲能從窮光蛋變成鉅富,也是因為他創立了好的銷售。物質產品太多,多到賣不出去了,才會有“誰能賣產品誰賺錢”的局面。

不僅僅是二十一世紀,未來的人類都是主要發展精神的、心靈的、文化的內容。因為智力的、心靈的追求才是高等動物的根本。


tiger鍾虎


21世紀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從最開始的電腦到現在的擁有無數功能的手機,電視,還有智能機器人等,通過這些設備整個世界的聯繫更是緊密,我們可以通過互聯網認識更多的人,可以通過互聯網進行學習,娛樂,文化創作,我們可以通過互聯網去收集資料,然後再進行自己的文化創作,更是可以通過互聯網平臺進行發佈,如果是質量好的,會得到讀者的關注並得到點贊等


不務正業的英語愛好者


文化只是包裝,叢林法則永遠都不會落伍。


Tom李團


現在談,恐怕還為時過早吧!


用戶9684639363175


肯定越往後文化越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