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析韓信的結局,不僅是功高蓋主鳥盡弓藏,還是時代改革的犧牲品

文|奔騰Li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短短的八個字頗有感慨之意,但簡短的一句話,卻讓後世知道了一段歷史,知道了兩位歷史人物,也知道了西漢開國功臣之一“淮陰侯韓信”跌宕起伏的人生,能遇貴人相助成就一番偉業,顯然是人生一大幸事,然而“閒潭雲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時光易逝,人事變遷,昔日的貴人如今卻成為帶自己走向深淵的領路人,讓韓信的結局增添了幾分淒涼。

筆者對淮陰侯韓信的認知可以追溯到上小學的時候,課本上的“胯下之辱”教會了幾代人一個道理,做人應該能屈能伸,方可成事,無數人也因此對韓信產生了興趣,想要深度瞭解這位草根逆襲的人物,對於韓信的結局結論大致分為兩種,“兔死狗烹,鳥盡弓藏”VS“權勢太大,功高蓋主”,然而筆者卻認為另外一個原因,也是不可忽略的-“時代的改革”。

深析韓信的結局,不僅是功高蓋主鳥盡弓藏,還是時代改革的犧牲品

韓信劇照

時代背景

中國歷史悠久,在數千年的歷史進程中湧現了無數的英雄豪傑,不知小夥伴們有沒有發現一個規律,被大眾所熟知的英雄豪傑們,大多數都出自亂世之下,正所謂:“時事造英雄,英雄亦適時”,一箇舊的時代,需要有人來進行時代改革,社會才能夠走向進步。

公元前221年,大秦帝國橫掃六國,結束了數百年群雄紛爭的局面,完成了華夏一統的偉業,這場偉業的領導者:秦國君王“秦始皇嬴政”,給自己乃至後世君王起了個高大上的稱號-“皇帝”,2000餘年來,人們對秦始皇的一生褒貶不一,筆者認為:放下帝王的光環,秦始皇也是人,世人皆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秦始皇的功與過,我們站在後世的角度不能從一個點去衡量。

秦國一統華夏,帶來的是華夏內再無紛爭,既滿足了秦始皇對權力慾望,也可以讓百姓得以安居樂業,社會欣欣向榮,雖然多年的戰爭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但如果這一切能夠換來長期穩定的和平,對當時的天下百姓而言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希望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秦始皇並沒有讓百姓修生養息,享受太平,反而對百越和匈奴的外部戰爭,以及修建秦始皇陵,阿房宮,長城等巨大工程,嚴重拖垮了秦國的經濟和勞動力,這讓秦國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百姓們開始對秦國失去了信心,社會的不滿情緒日益高漲,對秦始皇的評價只有兩個字“暴虐”。

深析韓信的結局,不僅是功高蓋主鳥盡弓藏,還是時代改革的犧牲品

秦始皇劇照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去世,秦國百姓壓抑已久的不滿情緒得到了發洩的機會,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帶領的農民軍揭竿而起,一場推翻秦暴政的抗爭活動就此開始。

陳勝,吳廣兩兄弟的起義讓苦秦暴政已久的天下百姓看到一絲光明紛紛來投,起義軍迅速擴大到數十萬之眾,一路攻城拔寨,銳不可當,直取函谷關逼近咸陽城,此時的秦二世坐不住了,急忙封章邯為將,赦免驪山服役的數十萬刑徒充當軍隊,對抗起義軍,如此才將事態控制住。

陳勝,吳廣錯過了這次推翻秦國良機,形式開始轉變,一系列內部矛盾浮出水面,先因將領田臧與吳廣意見不合,田臧假借陳勝之名害死了吳廣,後因陳勝開始自大,肆意殺害同伴,又輕信朱房,胡武二人,將自己弄得眾叛親離,死於車伕莊賈之手,短短半年時間,陳勝,吳廣兩兄弟的起義就此收場。

深析韓信的結局,不僅是功高蓋主鳥盡弓藏,還是時代改革的犧牲品

陳勝吳廣起義

楚漢爭霸

雖然陳勝吳廣沒有推翻秦國,但天下還有其餘各路義軍在奮鬥,其中實力最為強勁的是項羽和劉邦,而項羽素來驍勇善戰,勇猛過人,能者多勞的項羽一直在與秦軍主力作戰,劉邦則藉機直取咸陽城,隨著劉邦踏入咸陽城那一刻,秦國便走下了歷史舞臺,曾經無比強大的秦國,雖然存在太多錯誤導致滅亡,但秦國卻給後世留下一個統一的版圖和嶄新的制度。

秦國已經覆滅,天下還未定主,驍勇善戰,兵多將廣的項羽,成為了各路諸侯的老大哥,項羽將天下分給十八路諸侯,封自己“西楚霸王”,封劉邦“漢王”,自此天下格局走向“楚漢相爭”,筆者認為:楚漢相爭表面看是爭奪權利,深入看是新制度與舊制度之間的博弈,項羽的政治理念是秦國統一前的“諸侯分封制”,而劉邦的政治理念是像秦國一樣的“中央集權制”。

深析韓信的結局,不僅是功高蓋主鳥盡弓藏,還是時代改革的犧牲品

劉邦VS項羽劇照

軍事奇才韓信的崛起歷程

自項羽分封十八路諸侯後,漢王劉邦便領兵進入封地漢中,雖然劉邦對分封制頗為不滿,但也實屬無奈,畢竟自己打不過項羽,只能選擇忍氣吞聲,再找機會翻身,此時韓信的出現徹底顛覆了劉邦與項羽之間的差距。

平民出身的韓信性格放縱而不拘禮節,用我們現代的話說就是大大咧咧,一無是處!當時韓信窮的甚至連飯都吃不上,想要填飽肚子還需要鄉親鄰里們幫助,韓信雖然窮困潦倒,但還是破有骨氣,時間久了不喜歡他蹭飯吃的人家,韓信都會避而遠之。

俗話說的好:“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尚不得志的韓信每天拿個劍遊手好閒,四處蹭飯,自然被很多人看不慣,有喜歡出頭的就開始找韓信麻煩,嘲笑韓信要是有膽量就拿著手中的劍刺死我,沒本事就從我胯下爬過去,韓信想了很久,還是俯身從他褲襠下鑽了過去,不久後楚軍項梁渡過淮水時,韓信便投奔了項梁。

雖然投了義軍,但卻是碌碌無為,項梁被打敗後韓信就投奔了項梁的侄子西楚霸王項羽,而項羽生性孤傲,對韓信提的建議根本聽不進去,韓信覺得自己在項家軍裡是沒有出頭之日了!果斷投奔了漢王劉邦,可無名無分孤家寡人一個的韓信到了漢軍不但沒有被重用,還差點丟了小命,幸好得貴人滕公夏侯嬰相救才得以活命,也就是在此刻,韓信走向了通往輝煌的道路上。

深析韓信的結局,不僅是功高蓋主鳥盡弓藏,還是時代改革的犧牲品

韓信劇照

夏侯嬰在漢王劉邦面前推薦韓信,劉邦不好不給夏侯嬰面子,於是派韓信擔任管理糧餉的都尉,雖然當了個小官,但並不是韓信想要的,於是韓信找個機會又跑了!劉邦還沒有看出韓信有本事,跑了也不大在意,但蕭何卻看出來了,知道韓信跑了後,蕭何立馬去追,又把韓信請了回來,並勸劉邦封韓信大將軍,劉邦最大的優點之一就是能聽言納諫,對於蕭何所說的都一律照辦,將大將軍的位置給了韓信。

成為大將軍後韓信的軍事才能徹底展現了出來,平三秦,滅魏破代,東進滅趙,東進滅齊,直到垓下之戰打敗強大的西楚霸王項羽,漢朝的建立,韓信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但韓信在攻打齊國時,主動請求劉邦冊封自己為“齊王”之事,為韓信的結局埋下了伏筆。

深析韓信的結局,不僅是功高蓋主鳥盡弓藏,還是時代改革的犧牲品

高祖劉邦登基劇照

漢高祖劉邦的政治方向

雖然得了天下,但劉邦的政治理念並沒有達成,迫於無奈下分封“異姓王”,與劉邦的“中央集權制”理念截然相反,分封制的弊端在中央集權制下顯得如此明顯:

  1. 權利分化,周朝實行分封制後周天子權利逐漸變弱,天下諸侯並起天子幾乎成為擺設,並沒有實際的控制權,在這個弱肉強食的時代,一旦天子沒有了實權,那麼只能等待滅亡。
  2. 戰爭不斷,戰國時代剛剛結束不久,各諸侯國之間連年征戰,導致各國軍民死傷慘重,百姓無法安居樂業,世間永無寧日。
  3. 文化分化,各諸侯國在自己的封地施政,逐漸演變成自己的文化,漢朝就會出現文化差異,看似一個完整的漢朝,沒有文化的統一,百姓無法擁有民族歸屬感。

“白馬之盟”是劉邦對“中央集權制”作出的重大舉措,在白馬之盟的規定下漢朝不在啟用異姓王,只有劉氏宗親才有資格封王,此舉改變了昔日的“分封制”,將天下牢牢抓住在劉氏手中,從而天子獲得“中央集權”,劉邦想依靠著血緣關係,鞏固大漢王朝的統一江山。

深析韓信的結局,不僅是功高蓋主鳥盡弓藏,還是時代改革的犧牲品

白馬之盟出自《漢書》卷十六

結語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二·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呂后欲召,恐其黨不就,乃與蕭相國謀,詐令人從上所來,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賀。

天下安定,異姓王已經成為劉邦完成政治理念的障礙,公元前201年劉邦開始策劃解決各異姓王,功勞最大的韓信是劉邦的第一目標,劉邦先用計抓到韓信,韓信大喊:兔死狗烹,鳥盡弓藏,天下打下來了就要殺我,劉邦你太不仗義了!劉邦也是犯愁,留著危險,殺了沒有藉口,名不正言不順,只能將韓信軟禁起來,而躲過一劫的韓信私下密謀造反,並被呂后所知,與蕭何密謀騙韓信入宮,將韓信殺死,隨著韓信被殺,劉邦開始清理所有異姓王。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僅僅表達著韓信的成功歷程,然而主動請封“齊王”的分封制理念,與劉邦的中央集權制背道相馳,最終韓信以及其他異姓王,成為劉邦實行時代改革的犧牲品!雖然韓信在政治上沒有與時俱進,但韓信“能屈能伸”的做事風格,值得我們後世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