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視角下的愛情,瘋魔角色裡的人生

通俗中見斑斕,曲高而和者眾,這是人們對電影《霸王別姬》的評價。一部近三個小時的電影,卻無一分鐘的累贅,這個“假霸王,真虞姬”的故事,在張國榮近乎完美的演繹下,將程蝶衣“不瘋魔不成活”的特色表現得淋漓盡致。

《霸王別姬》講述了兩個京劇藝人半個世紀的悲歡離合,其中歷史感與文化內涵交相碰撞,細膩地展現了傳統文化、人的生存及人性的思考。

極具史詩格局的電影,讓它獲得戛納電影節最高獎——金棕櫚大獎,被稱為中國電影史上最經典的作品之一。而這經典的創造者,是導演陳凱歌。

這部電影的創作風格,與他以往的作品具有很大的差異,裡面充滿了生生死死的的戲劇衝突。而陳凱歌對此表示:“這部影片創作風格的轉變,並不是迫於市場壓力的無奈,而是一種主動的追求”。

正是這種主動的追求,讓這部電影攀上中國百年影史的高峰,亦了卻他多年的夙願。

但是這部電影實在太過厚重,表面上是小人物的悲歡離合,實際上,卻將中國半個世紀以來的發展,盤旋糾結地呈現開來。這些文化的歷史,這些人物的命運,統統在這些平凡的場景中一一投射出來。

《霸王別姬》就如一張繁複的歷史畫卷,多年以後,韻味愈加濃厚,即便是冰山一角,也足以讓人回味良久。

豆瓣9.6《霸王別姬》| 京劇視角下的愛情,瘋魔角色裡的人生

用人物表現故事,用故事投射真正的主題——京劇

《霸王別姬》中的人物有很多,有一些從始至終,有一些則曇花一現,給觀眾留下最深印象的,莫過於張國榮飾演的程蝶衣。有很多人認為這部影片的主題就是程蝶衣一生的悲歌,他用他的生與死為我們呈現了人心與人性的深刻內涵。

但我認為影片的主題絕不僅僅於此,表面上,《霸王別姬》講述的是兩個京劇藝人與一個妓女的故事,但這綿延了 50 年的感情,又豈止一個故事那麼簡單?從人物到故事,從故事到真正的主題,才是影片的最終目的。

①用人物表現出來的故事

由張國榮飾演的程蝶衣,他是一個在現實生活中做夢的人,他的世界,沒有現實與舞臺的區分,借用他的師兄段小樓對他說的一句話,”不瘋魔不成活“。程蝶衣是一個將自己當成了虞姬的人,男與女,真與幻,在他身上被悄然融合。

當我們最後在舞臺上看到他拔劍自刎時,仍然覺得他在演繹一幕最生動感人且絕美的霸王別姬。陳凱歌說,“這個人物形象告訴我們什麼叫迷戀”。

從這個人物身上,我們確實看到了一個故事,一個沒辦法將藝術與人生區分開來的理想主義者的悲劇。但對於這個人物來說,他也許並不覺得自己的故事是悲劇,不是他沒辦法區分理想與現實,而是他不願意去區分開來。

所以,他願意為理想與藝術獻身,因為在他的世界中,沒有什麼東西比這更加重要。我們為這一人物所感慨的同時,看到了一種執著的精神和為藝術獻身的勇氣。

這就是一個普通人的故事,但他的一生都與京劇糾纏在一起,永遠也無法分開。

豆瓣9.6《霸王別姬》| 京劇視角下的愛情,瘋魔角色裡的人生

②故事投射的真正主題——京劇

一個主題想要完美的呈現出來,必須要有情節的支撐,回顧程蝶衣的一生,會發現導演設置了非常多的相關情節。

比如這個人物生活的背景,是清末民初的北洋時代,那時京劇盛行,在京劇那一個行當的人,對自己的身份是無比風光以及自豪。

比如殘酷的學藝生涯,有一次小豆子和小賴子忍受不了學藝的艱辛而逃出戲班,因為偶然遇見的一場京劇表演,又被其感染,再次回到戲班。成角兒以後的萬人敬仰,是這些孩子在殘酷的學藝中能夠堅持下來的動力。

但是在其成名後,有風光的一面,亦有無奈的一面,有時候表演僅是為了滿足權貴們賞玩的心理,一門藝術卻被當成娛樂和粉飾的工具,何其悲哀。

與其說這部電影是講述程蝶衣,段小樓等一代京劇藝人的悲劇,不如說這是京劇藝術的生存與悲劇。所以,程蝶衣不是主題,京劇才是影片中永恆的主題。

藝術是美的、永恆的,卻不得不置於權利的重壓與賞玩之下,就像小豆子,他起初還堅持自己是男兒郎,但是他爭不過命運,在煙桿子的倒弄之下變成了女嬌娥程蝶衣。最後不瘋魔不成活,他落得個拔劍自刎,從一而終的結局。

這是人的悲劇,卻也通過人,講述了藝術的悲劇。人在亂世生存艱難,而藝術又何嘗不是呢,但藝術是由人去傳承的,所以只有通過人,才能直達藝術這一主題。

豆瓣9.6《霸王別姬》| 京劇視角下的愛情,瘋魔角色裡的人生

聲畫結合,每一句戲文,都悄然揭示人物的命運

影片既以京劇為主題,自然少不了京劇的片段,而這其中的片段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的,按照陳凱歌的話來說,就是要“儘量借這些片段說明程蝶衣、段小樓與菊仙三人的關係變化。

在《霸王別姬》中,這些京劇片段可謂是精髓中的精髓,不僅將人物塑造得入木三分,更是將諸多的意義蘊含其中,魅力無窮。

①崑曲《思凡》

小尼姑年方二八,正青春被師傅削去了頭髮。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為何腰繫黃絛,身穿直裰?看人家夫妻們灑落,一對對著錦穿羅,不由人心急似火,奴將袈裟扯破……

這是《思凡》的戲文,在影片中每一次出現,都將程蝶衣的成長心理暗含其中,一個男兒郎是如何變成女嬌娥的?這個痛苦的過程在他女嬌娥與男兒郎的轉變中悄然揭示。

《思凡》第一次出現,是教戲的師傅第一次問考的時候,小豆子將戲文說錯,結果重重捱了一頓打。

《思凡》第二次出現時,是那坤為張公公選戲時,小豆子再次將戲文背錯,這一次他的師兄段小樓將煙桿子直接捅進他的嘴裡,“我叫你錯、錯、錯”!直到小豆子嘴中流出血,他坐在那把椅子上,好像悟到了什麼。

接著他儀態萬方,如行雲流水般地道出了“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大家都鬆了一口氣,只是從那一刻開始,小豆子已不再是小豆子,他是分不清戲裡戲外,為藝術獻身的程蝶衣。

最後一次,是十幾年後,在空蕩蕩的舞臺上,程蝶衣與段小樓再次上演霸王別姬。段小樓自嘆自己不行了,而後突然念出一句“小女子年方二八”,程蝶衣對“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段小樓再嘆“錯了,又錯了”。

而後程蝶衣有了短暫的恍惚,接著似乎從夢境中醒來。

程蝶衣從男兒郎到女嬌娥的轉變,到底是誰錯了呢?是他錯了還是社會錯了?影片從頭到尾,這句“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已不僅僅是一句戲文,而是程蝶衣的命運,他知道他無論如何也抗不過天命,所以他選擇“自個兒成全自個兒”。

藝術的悲哀也正在於此,它本不該附於任何強權,但是時代不允許時,有時候需要做出一個妥協,自個兒成全自個兒,才能走得更遠。

豆瓣9.6《霸王別姬》| 京劇視角下的愛情,瘋魔角色裡的人生

②《霸王別姬》的片段預示

《霸王別姬》第一次出現時,是小豆子由男兒郎轉變為女嬌娥後,到張公公府上演出,他唱道:“

自從我隨大王東征西戰,受風霜與勞碌,年復年年,恨只恨無道秦,把生靈塗炭……”這戲文與小豆子當初所受的苦累,當時社會的現狀隱隱對照,道出《霸王別姬》的主題。

《霸王別姬》第二次演出,是二人成角兒之後,臺下一篇掌聲。然而在二人戲後卸妝的場景中,卻發現蝶衣對段小樓的情感有著些隱晦不明之態。

影片第三次出現《霸王別姬》時,臺上唱得正是“依孤看來,今日是你我分別之日了”。正預示著程蝶衣與段小樓即將分開的局面。

此外,影片中還有諸多戲文,比如段小樓與菊仙成親後,蝶衣在袁四爺處唱“漢軍已掠地,四面楚歌聲,君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段小樓被捕,蝶衣來到日軍司令部唱《牡丹亭》,其中詞曰“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於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賞心樂事誰家院”。

直到最後那一刻,蝶衣一直唱著“大王,快將寶劍賜予妾身

”,而後在決絕中,拔起那柄寶劍自刎而亡。程蝶衣知道,經過血與火的洗禮,他艱難的一路走來,而那一刻,他的藝術生涯已走到了盡頭,所以,他選擇從一而終,自個兒成全自個兒。

這一句句戲文,都不是一句空話,皆與人物所經歷的,即將經歷的暗暗相合,亦將人物的心理狀態表現得淋漓盡致。這正是影片最與眾不同的所在,他不是說話,而是唱戲,戲為假,情為真。當真真假假分辨不清之時,便是這聲畫結合最有力的吶喊。

豆瓣9.6《霸王別姬》| 京劇視角下的愛情,瘋魔角色裡的人生

一把劍貫穿始終,串起三人情感起伏跌宕的過程

影片中除了戲,其實還有諸多元素的加入,比如那把劍,比如那把傘。但這些物品不是單純的擺設,而是串起人與人情感的線索。

劍在影片中出現了八次,每一次都代表了人物之間的不同情感和狀態。

例如劍第一次出現時,是在張公公的府邸中,段小樓說:“霸王要是有了這把劍,早就把劉邦給宰了”,蝶衣馬上說:“師哥,我準送你這把劍”。有了那把劍,虞姬就可以不死,就能一直在項羽的保護之下,可見蝶衣那時心境,他還是那個分外依賴師兄的小豆子。

又比如第二次出現這把劍時,段小樓與菊仙成婚,蝶衣在袁四爺手裡將劍要到手,扔到段小樓身上。可惜段小樓當時喝得爛醉,只說:“好劍,又不上臺,要劍幹什麼”。蝶衣本想讓這個“霸王”拿起劍去保護他這個“虞姬”,只可惜現實令他失望了。

果然如他所說,“從今往後,你唱你的,我唱我的”,曾經那句要唱一輩子的話終於成空。

比如劍第七次出現時,段小樓將這把本該保護虞姬的劍扔進了火中,而後被菊仙取出,這一幕雖然很簡單,但是內涵卻異常深刻。一是段小樓這個“霸王”最終成了無用之人,他捨棄可以保護重要之人的劍,自然也捨棄了身邊人。而菊仙懂了,於是她將劍從火中取出,那一刻她與段小樓無關,只與自己有關。

劍在影片中最後一次出現,是在段小樓與程蝶衣闊別舞臺多年以後,劍起劍落,伴隨著哐當聲,蝶衣的生命就此走向終點。

這把劍,看見過蝶衣與段小樓融洽的相處時光,也見證過二人的分道揚鑣之路,更隨著他們一同經歷過人生的拷問,甚至也是一個結束的記號。然而,這把劍本來應該是握在霸王的手中,去奮力保護虞姬的,最後卻流轉與三人之手。

就如同人生一樣,本沒有如果,只有不斷來臨的意外之事。劍起劍落,就如同一個輪迴,將人物的命運與情感牽扯其中,最後哐噹一聲,結束了!

豆瓣9.6《霸王別姬》| 京劇視角下的愛情,瘋魔角色裡的人生

《霸王別姬》這部影片非常的細膩,細膩到深入人心,細膩到每一字每一句都細心揣摩之後方才啟用。正是這細膩真實之處,沒有浪費掉一分一秒,將所有的精彩呈現在了觀眾的眼前。

同時,影片又是極深刻的,以富於生活,文化底蘊的故事進行敘述,塑造真實而又複雜的人物形象,展示強烈的劇情衝突和多舛的人物命運,最終落實到了京劇這一特別的藝術之中。

藝術與人本就生為一體,沒有人就沒有藝術,但是沒有了藝術,人的生活便會有某種缺失。一個“情”字書萬卷,這就是京劇視角下的愛情,瘋魔角色裡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