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為什麼用“壓軸戲”來指代演出最精彩的部分

人們為什麼用“壓軸戲”來指代演出最精彩的部分

所謂的“壓軸戲”並非字面上所指的最後一個演出的節目,它是京劇中的術語。在京劇形成今天這種表演形式之前,一場戲通常是由5出戏構成的。當時的京劇一般在下午一兩點鐘的時候鳴鑼開演,直到午夜散場。在長時間的濱出中,為了吸引觀眾,迎合觀眾的生活規律,戲曲演員將演出分成了5大塊。

人們為什麼用“壓軸戲”來指代演出最精彩的部分

鳴鑼開唱叫做“開鑼戲”,唱了一兩個小時之後,觀眾明顯有些睏乏。演員就會抖出些提神的劇目,給觀眾緩解一下疲勞。這出叫“早軌子”。

到了傍晚時分,在觀眾有些飢腸飢腸轆轆,準備回家吃晚飯的時候,戲班子便抬出一場鬧戲,暖暖場,這個環節叫“中軸子”。

人們為什麼用“壓軸戲”來指代演出最精彩的部分

待到大家吃飽喝足,戲班子便開始整場演出的正戲部分,精彩的節目也開始登臺亮相了。

到倒數第二場的時候,吊了觀眾一天的胃口,該是表演精彩絕活的時候了,這場戲中,一般會請出戲班子裡的名角出場。所以,整部戲裡,前後幾齣戲都是為倒數弟二場名角兒演出作鋪墊的,因而倒數第二場被稱為“壓軸戲”。也唯有這一場,最讓觀眾叫好。

人們為什麼用“壓軸戲”來指代演出最精彩的部分

整部戲曲唱到這個時候,夜深了,戲也漸漸接近尾聲了。最後,為了表示感謝,戲班通常會安排一場“送客戲”,稱為“大軸子”。這場熱鬧的武戲結束後,觀眾也就散了。

隨著京劇的不斷髮展,這樣的演出形式也漸漸被一整部完整情節的戲曲曲目取代。但是“壓軸戲”這個戲曲術語卻被人們保留了下來,並在其他領域更廣泛使用起來。

人們藉助於戲曲中“壓軸戲”,表示最精彩的演出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