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運營之術:如何讓社群活躍,如何讓社群持續活躍?

2020了,流量相比去年越來越貴了。
大家想著做存量,搭私域,搞社群。妄圖利用私域、社群來緩解流量困境。


但是大部分人建的群面臨著最大的困境,如何保持群活躍,如何不讓群死亡。網上搜索了非常多的教程,紅包發了一個又一個,總是搶完就沒了;各類活動每週都在搞,參與的人卻越來越少;天天簽到打卡,籤來籤去都是那幾個老面孔。



怎麼辦?



如何讓社群活躍,如何讓社群持續活躍?


社群運營之術:如何讓社群活躍,如何讓社群持續活躍?

一、明白為什麼搞社群
關於搭建社群,大多數人的做法是怎麼樣的?



直接拉一群熟悉/陌生的人進群,然後在群裡討論問題、聊天、發紅包等。然後寄希望於人與人的自我鏈接,希望群能發揮出價值,希望可以收割。



顯然不行。這樣的群運營一段時間,你會發現運營者很累,浪費了非常多的時間在其中且又不能停止,否則就是趨於沉默,淪為死群。



社群是有了QQ,有了微信,有了知識星球后才出現的新玩意兒嗎?不是的。社群一直存在,存續了幾千年了,而QQ、微信、知識星球等不過是社群的互聯網載體。我們把同事拉到一個微信群,這就是建立了一個新社群了嗎?顯然不是。無論這個群存不存在,我們的同事關係已經存在了,微信群只不過是這種關係的載體。



而大多數人要搭建的社群,是基於0社交關係下,從0開始搭建一個社群,並培養出社交關係、建立鏈接、發揮價值等的社群,而不是為已有的關係尋找一個載體。
如果你要創業,你首先需要有一個點子,並想辦法把點子變成產品。你不會直接招個產品、技術、運營,然後找個投資人跟他說,老闆我要創業,我不知道要做什麼但是我就要創業!你信不信會被趕出門去?



前幾年融資環境大好,很多人拿個PPT就能融到錢,但人家至少有個PPT,PPT裡有個想法啊。這就是創業的根。
上面這個道理你明白,但是當你在搭建社群的時候,卻經常忘記了這點,一個社群的根是什麼!你以為拉人進微信群,然後群裡負責一下制度,接著讓他們自由發揮就好,這就是一個社群的雛形了嗎?並不是。我們要明白,社群並不存在於微信(QQ、知識星球)中,這些只是社群的載體,社群只存在於人與人的社交關係中,存在於人的心理。



如何搭建好一個真正的社群呢?這其中的關鍵點在哪裡呢?



好的社群需要他的“根”。這個根就是社群的基礎,是你的社群區別於其他社群的核心競爭力,也是後期運營的基礎。
這個根就是社群的“同好”,是所有社群成員的共同願景。因為我們的最終的目標是為了通過某種願景把大家鏈接在一起,而不是利用微信把大家聚集在一個群。
說到這裡,很多朋友加我微信後,都問我是否可以進群,有什麼門檻,但是其實我還沒有建群。因為我不知道這個願景是什麼,因此我遲遲沒有動手。等這個問題想通,我肯定會開始著手處理社群的事情。



上了講了很多,總結一下其實就是一句話。搞社群,我們的目標並不是“拉一群人”,而是為了“某個願景,然後拉一群人一起幹”。社群的本質就是:聚一群人,幹一件事。



我之前為了減肥和朋友一起建了一個運動群,那麼我們建立其實並不是“運動愛好者交流群”,而是“3個月,一起瘦身20斤”這麼一個群。



又或者說你加入了“某某電商內購群”,本質上這個群是“一起來薅便宜貨”群。
我們現在很多建群,都在聚焦如何找一群人,卻沒有考慮一起幹什麼,這樣的群,無法長久,且運營太累。
那麼如何尋找一個社群的願景,並且通過願景來凝聚社群成員呢?
社群的願景,都源於某種“痛點”。



上面提到的運動群,痛點是胖,且減肥難;內購群的痛點是低收入人群愛佔小便宜的人性。再比如大名鼎鼎的秋葉PPT社群,出發的痛點源於太多人吃了不會PPT的虧,想要學好PPT。而知識星球內的生財有術社群,痛點則源於大家對財富的追求且不知如何操作。



因此,在搭建社群,尋找社群的“根”的時候,要從痛點出發,自己想清楚然後告訴社群成員:我們參與的這個社群,是為了一起獲得什麼,一起改變什麼。



通過我們在一起這個事實,來改變這個“痛點”,來達到這個願景。


社群運營之術:如何讓社群活躍,如何讓社群持續活躍?

通過這樣一通分析下來,我們現在瞭解了搭建一個社群的最關鍵一步。
找到一個痛點,延伸出一個願景,聚集一群人,搭建一個社群。



比如你是一家女裝淘寶店的老闆,現在為了增加復購、提升用戶粘性,要把老用戶拉個群,搞個社群。那你該如何下手呢?其實並不難。



第一步,找到一個痛點。



結合產品特點,分析用戶構成。比如產品主要面向18-25歲,23線城市時尚女性,追求美麗卻也看重舒適度。



那痛點在哪裡,就是很多衣服無法做到好看與舒適並存。太多女生為了追求美麗,放棄了舒適度。



第二步,延伸出一個願景。



那麼我們搭建社群的願景是什麼呢,就是讓女性舒舒服服的追求美麗。我們不妥協,不放棄,美麗與舒適兩手抓,我全都要。



接下去的工作就是找到這樣的一群人,搭建起社群。每天群裡討論的是什麼呢,是對美對舒適的追求,是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而商家剛好可以切中用戶的痛點,這樣的社群才有生命力,才有轉化力。



對比隨機拉個群,擴容到幾百人,天天群內發廣告,發促銷,發打折等信息,哪一種社群會更持久更具有生命力?



優質社群,有生命力的社群搭建,不是興之所至,也不是說幹就幹的,是需要規劃、需要設計的。好比你當導演拍電影,不是說把李現、肖戰、熱巴等明星演員請到一起,然後跟他們說來,你們自由發揮,拍好之後喊我。你需要有規劃,有腳本設計,有臺詞等等,更重要的是,你要知道你究竟是想拍一個怎麼樣的故事,表達什麼樣的情感。



二、儀式感為社群賦能


為了保持社群的凝聚力,保持社群的活躍,除了要有清晰的使命感,還需要有固定的儀式化行為。



沒錯,就是社群的儀式感。



很多的社群之所以缺乏活躍,趨於平靜,走向“死亡”,其實正是因為缺乏了儀式感。儀式感代表了社群管理者對於社群成員的尊重,體現了管理者的用心程度。



村上春樹說:如果沒有小確幸,人生只不過是乾巴巴的沙漠而已。對於社群來說也是一樣,沒有凝聚力,沒有儀式感,社群只不過是一盤散沙。



情人節需要一束玫瑰花,蘋果每次發佈新手機都需要開一場浩大的發佈會,那些會給你帶來期待的日子,都有固定的儀式化行為。



我參加過數十個社群,總結出一個規律,持續活躍的社群,都是重視儀式感的社群。
新成員加入社群,根本不知道在這個群應該做什麼,不能做什麼,也無法形成固定的社群參與習慣,甚至會降低對社群的預期。
但是,如果一個社群有完善的儀式感,週期性的以固定的方式做相同的事情,就可以養成社群成員的參與習慣,讓社群成員對社群的活動產生預期。


比如說,當新成員進入社群時,進行一個歡迎儀式,告知他這個社群是幹什麼的,在這裡可以做什麼,不能做什麼,你可以獲得什麼,同時你需要付出什麼。這就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歡迎儀式,也是新成員對社群儀式感的第一次認知。
當然,這個歡迎儀式還可以更完美一些。比如管理員添加新成員的微信,對他進行更詳細的社群介紹,同時瞭解他的個人情況,並進行分層運營等。



社群裡還會有非常多的活動,而如果要提高社群成員的參與感,保持社群的活躍度,就需要把這些活動給“儀式化”。



利用儀式感給社群活動賦能。


社群運營之術:如何讓社群活躍,如何讓社群持續活躍?

那麼如何把社群活動儀式化,從而讓更多人持續參與活動,提升社群活躍度呢?



1.儀式需要固定,並嚴格執行


儀式感的目的是為了讓更多人參與,而提高社群成員參與感的最重要一點就是,在儀式開始前,所有人都知道自己該期待些什麼。



我個人非常喜歡漫威系列電影。漫威電影的風格相對固定,其實我們在看之前都已經知道大概框架,超級英雄完成一次小任務-遇到大挑戰-克服困難完成挑戰-大結局。我們知道電影的大框架,也知道超級英雄會遇到大的反派挑戰,但是具體是什麼樣的挑戰,超級英雄如何克服,有沒有人犧牲等等,卻是我期待的。
因此,在電影開始前我已經知道自己該期待些什麼。因此,在電影開始後我就會全情投入,跟隨劇情不斷滿足自己的期待。


社群活動也是一樣,把常規化的活動進行固定,例如固定時間、固定流程、固定模式等等,這樣社群成員在活動開始前就已經保持著對活動的期待,大大提升了參與感。而對活動沒有期待的人,已經和這個社群不合適了,可以分道揚鑣了。



例如我之前操盤的一個社群項目,主要社群成員都是某高端騎行運動愛好者。為了提高活動的儀式感,我把社群的特價搶購活動固定在每週五晚上20點,其餘時間大家愛聊天的隨便聊(內容合規即可),不愛聊天的可以屏蔽消息。有時候可能一週都沒什麼消息,但是每週五晚上8點一到,群裡立馬活躍起來,都在準備搶福利。
這就是利用儀式感給活動賦能,讓大家對活動產生期待,提升參與感,提高活躍度。



反之如果隨機太多,比如今天搞一個講座,明天發一個紅包,則多數成員還沒有被培養起期待感,那麼即時偶然碰到了、參與了,對活動的參與感也會非常淺。



因此,社群組織者要把活動固定化,培養社群成員的期待感、參與感,提升活躍度。

社群運營之術:如何讓社群活躍,如何讓社群持續活躍?

2. 設計明確的觸發“按鈕”


上面說的是要培養期待感,但是期待感不可能一直存在,它無法長時間保持。



因此需要給“期待”設置一個觸發“按鈕”,當碰到這個“按鈕”後,就會產生期待感。
比如,有一部你期待已久的電影即將上映,那麼什麼時間你的期待感最高呢?肯定是訂票之後,對吧。所以訂票就是這個觸發“按鈕”。
觸發“按鈕”可以是某個事件,也可以是固定時間。比如上面我提到的例子,每週五晚8點,這個時間就是一個觸發“按鈕”,時間一到大家都知道要搶福利了,很多群員甚至定好每週五的鬧鐘。
今年過來,很多“垃圾廣告”大行其道,比如“XX侶拍,想去哪拍就去哪拍”,再比如X車網的“價格全知道,買車不吃虧”,就是利用高強度重複性的洗腦模式,快速給消費者大腦裡安裝一個觸發“按鈕”,這樣只要消費者每次一想到這個場景,就能立即聯想到廣告主。



不信的話,我隨便舉兩個例子。


馬上過年了,過年回家你會給長輩買什麼呢?



小夥伴一起吃火鍋,怕上火你會喝什麼呢?



答案我就不說了,大家肯定已經明白了。



很多社群都會有新成員發紅包、爆照等活動,本質上也是培養社群的儀式感,而新人加入就是觸發群員的“按鈕”。
保持社群活躍,你需要設計好一個觸發“按鈕”,這樣群員一到了某個時刻,就會條件反射式地進入你的社群儀式。



現在這個階段,各大產品紛紛開始做存量,走精細化運營路線。社群運營也是一樣,必須摒除之前那種粗狂的運營方式,持續為社群賦能,保持社群的活躍。



2020,祝大家升職加薪賺到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