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一文掌握私域流量、裂變、社群……的玩兒法,從此不再做韭菜

一文掌握私域流量、裂變、社群……的玩兒法,從此不再做韭菜

我猜,你一定曾被一些所謂的免費公開課、限時9.9元優惠的公益課……“打動”並參與過;

我猜,你也一定聽說過私域流量、裂變、社群、分銷……等等這些看似很“高大上”的詞;

我猜,你也許還在參加了那些免費或極低收費的公開課後,因為所謂的限時優惠或群友福利,花了一筆“大錢”買了他們的進階高價產品……

我猜,你或許還“屯”了好多幾乎沒怎麼聽過的付費課吧!就像那張辦完後,幾乎沒再用過的健身卡一樣!

是的,在今天這個知識付費產品大爆炸,私域流量、裂變、社群、分銷大行其道的時代,想不被“割韭菜”真的很難!

一文掌握私域流量、裂變、社群……的玩兒法,從此不再做韭菜

比如,疫情在家這段時間,我就“被割”了一次、“逃”了一次。

“被割”的這一次,是大約20天前。一開始,只是花9.9元為孩子報了某品牌編程課,4節啟蒙體驗課後,老師開始向我推銷近3000元的一年進階課,在老師強大的“誘導”下,我半推半就地掏腰包、買了單。


“逃”的這一次,就在昨晚。在某知名平臺首頁上看到“招募200人免費教唱歌”的廣告,五音不全的我迅速被吸引。報名後,工作人員告訴我今晚直播,僅此一節課。老師是音樂學院畢業的,唱功很好。直播兩個多小時,講課大約一個小時,後面一個小時一直在推銷課程,價格近萬元。我笑了笑,迅速逃離。

第一次被“割”的我,第二次為什麼能輕笑“逃離”呢?

原因就在於,這幾天我讀了《賺錢就這麼簡單》這本書。於是,魔術不再是魔術,套路從此是兒戲。

《賺錢就這麼簡單》這本書,作者是劉克亞,一位理論與實戰相結合的“營銷魔術師”,也是中國營銷界的“天價培訓師”:2008年,當中國的頂級培訓師只能收3天8000元的價格時,他推出了3天3萬元的天價課程“打造你的賺錢機器”;2010年,在許多人的嫉妒和羨慕中,他又推出了3天10萬元的“人性解碼器”,進而又推出了令大腕們望塵莫及的3天30萬元的“多米諾營銷”;目前,他的培訓課程標準價格是5天100萬元,是培訓行業中無可爭議的價格領袖。

所以,你看,對於劉克亞來說,賺錢真的很簡單。而這本書,就是拆解他賺錢秘訣的。讀完這本書,你就會發現,現如今所謂的私域流量、裂變、分銷、社群之類,只不過是把劉克亞的玩兒法換了個名字而已。

下面,我就結合這本書的內容,給大家分享一下劉克亞是怎麼輕鬆賺錢的?今天的商家常用的“割韭菜”原理、套路是什麼?我們又該如何規避“被割韭菜”?

賺錢的秘密:克亞營銷導圖

什麼是“克亞營銷導圖”?它與賺錢有什麼關係呢?

劉克亞認為,就像去往一個目標之地,需要首先看地圖、規劃路線一樣;賺錢,也需要一張營銷地圖,有了它,我們才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財富。

這張賺錢的“尋寶圖”,就是“克亞營銷導圖”。

因此,掌握“克亞營銷地圖”就顯得十分重要了,這也是作者輕鬆賺錢的底層邏輯和本書的寫作主線。

一文掌握私域流量、裂變、社群……的玩兒法,從此不再做韭菜

如上圖,劉克亞以“成交”為終極目標,把賺錢分為了“營銷”和“策略”兩條軸。這是因為,賺錢的核心是“成交”,沒有“成交”就沒有利潤,“營銷”“策略”也就失去了意義。

關於策略的制定,主要包括確定項目、建立商業模式、系統化運作,以及最終形成自動循環等環節,與我們今天要討論的主題——“如何避免被割韭菜”關係不大,不展開去論述,重點說一下商家是如何通過“營銷”來“割韭菜”的。

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營銷”在“成交”賺錢過程中是如何一步步發揮作用的,劉克亞又把“營銷”軸中成交之前的部分,稱之為“抓潛”,也就是尋找潛在準客戶的意思而讓潛在的準客戶逐漸向成交環節靠近的工作,則被稱之為“前端”

成交之後的部分,即通過追加銷售來建立起客戶的終身價值這一部分,稱之為“後端”。

“私域流量”“分銷”“裂變”“社群”……本質是什麼?

在瞭解了賺錢的秘密——“克亞營銷導圖”的原理後,下面,默曾再結合“克亞營銷導圖”的幾個重要概念,給大家拆解一下商家常講常用的“私域流量”“分銷”“裂變”“社群”等的本質是什麼?

一文掌握私域流量、裂變、社群……的玩兒法,從此不再做韭菜

剛才我們講了,成交之前,我們必須先找到潛在的客戶,為成交環節做鋪墊、打基礎,這就是“抓潛”

那麼,怎樣才能最省力地獲得這些潛在客戶呢?劉克亞的答案是:到別人“魚塘”裡去“網魚”。

比如,和他人建立一個合作模式,讓他心甘情願的把“魚”推薦給我們。這樣,我們就能借助他人的信譽,迅速獲得潛在客戶的信任,使我們的成交率成倍提升。

由此,大家可以想一下,現在商家常用的“分銷”“公眾號軟文”,以及我在本文開篇提到的某知名平臺首頁的廣告,本質上不就是商家的一種“抓潛”手段嗎?

在默曾看來:

“分銷”,是商家到我們個人的朋友圈“抓潛”,目標客戶是我們的朋友;


“公眾號軟文”,是商家在“大號”的讀者中“抓潛”,目標客戶是“大V”的粉絲;


“知名平臺的廣告”,則是商家在該平臺用戶中“抓潛”。

而我們很多人,也正是這樣淪為商家的“目標韭菜”的。

再說說現在大火的“私域流量”和“社群”。很多人表示看不懂,但是從“抓潛”和“魚塘理論”來理解,默曾就能很輕鬆地告訴大家它們的本質了:

所謂“私域流量”,就是“別人的魚塘”;


所謂的“社群”,就是“自己的魚塘”。

那麼,什麼又是“裂變”呢?默曾的理解是:

利用“別人的魚塘”,來擴充“自己的魚塘”,這個過程,就叫裂變。

由此,我們可以回想一下,商家常用的所謂“轉發朋友圈集贊”活動,本質不就是“裂變”嗎?

一文掌握私域流量、裂變、社群……的玩兒法,從此不再做韭菜

弄懂了上面這些詞背後的原理,我們就能更加深刻的明白一件事:天底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你以為你在佔便宜,其實在商家眼裡,你甚至你的朋友都不過是“目標韭菜”而已。

從此,就可以多一分警惕。

商家“割韭菜”的原理是什麼?

明白了我們是怎樣成為“目標韭菜”的之後,再來給大家分析一下商家“割韭菜”的原理是什麼?默曾認為主要有兩點:

首先,從商家角度來說,“割韭菜”是利潤驅動的必然行為。

剛才我們在介紹“克亞營銷導圖”時講過,作者把“抓潛”以及讓潛在的準客戶逐漸向成交環節靠近的工作,稱之為“前端”成交之後的部分,即通過追加銷售來建立起客戶的終身價值這一部分,稱之為“後端”。

那麼,對於商家來說,利潤是在“前端”還是“後端”呢?很明顯,利潤在“後端”,甚至90%乃至更高的利潤都在“後端”。

這是因為,“前端”的工作主要是吸引客戶,完成“抓潛”,實現第一次成交,贏得客戶的信任;而要想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採取促銷甚至免費的手段。所以,很難有真正的利潤。

但是,商家又並非慈善機構,付出必然希望得到回報,怎麼辦呢?答案是:通過精心設計,在後端“割韭菜”。

這就是作者所說的:項莊舞劍,意在“後端”。

一文掌握私域流量、裂變、社群……的玩兒法,從此不再做韭菜

其次,從客戶角度來說,“被割韭菜”是“需求”驅動的可能行為。

任何人,之所以能夠被商家“抓潛”,必然有令他“心動”之處。也就是說,商家的產品對客戶是“有用”的。雖然,並非是必須用。

這就決定了,客戶在第一次被成交之後,“需求”極有可能未被完全滿足,或是又被商家進一步放大。

無論是哪種,都為商家繼續向客戶推銷高端產品或服務提供了機會,也直接導致了客戶極易在商家所謂“限時優惠”等“追銷”手段刺激下衝動消費,“被割韭菜”。

默曾認為,這兩點就是商家執著地“割韭菜”,以及我們一而再再而三地被商家“割韭菜”的底層原理。

我們應該如何規避“被割韭菜”?

如何規避“被割韭菜”?默曾認為,答案同樣在“克亞營銷導圖”的“營銷軸”中:

第一,莫貪小便宜,拒絕被“抓潛”。

之所以我們很多人會被商家輕而易舉地“抓潛”,進入他們的“魚塘”,被第一次成交,很關鍵的一個原因,就是商家看到並利用了人性的一個巨大弱點:愛貪便宜。

不妨回想一下,你是否有過因為看到商家打折促銷,買了並不適合自己的衣服,或是並不需要的居家用品呢?

從“抓潛”環節斬斷“營銷軸”,是最徹底的避免“被割韭菜”的方法。

如何做到呢?默曾送你一句話:注意力,是你最大的財富,而不是金錢!

當你面對商家的“抓潛”手段怦然心動時,不妨默唸上面這句話,再問問自己:這件事,值得我付出注意力嗎?

一文掌握私域流量、裂變、社群……的玩兒法,從此不再做韭菜

第二,弄清真“剛需”,拒絕被“追銷”。

當然,如果你還是沒能在商家“抓潛”招術前抵住誘惑,也沒關係,你還有一次機會避免“被割韭菜”,那就是:在“追銷”環節斬斷“營銷軸”,這是你最後的機會!

如何做到呢?默曾也送你一句話:“想要”不一定“需要”,“需要”不一定“真有必要”,永遠只為真正的“剛需”買單!

當你的手伸向錢包那一刻,也不妨想想上面這句話,並問問自己:它是我的“剛需”嗎?

以上就是商家賺錢的秘密,以及你“被割韭菜”的原理。

需要說明的是:《賺錢就是這麼簡單》這本書,其本意是揭示賺錢的秘密,教你賺錢的,而不是“防騙”的!默曾之所以選擇從反面為你解讀這本書,是因為默曾也曾常被當作“韭菜”割,所以,特別希望能幫助更多人少被“割”幾次,但願對你有用!

當然,默曾更大的願望,還是希望你能輕鬆賺得更多錢!以默曾的觀察,短視頻是一個值得你在未來深耕並能輕鬆賺錢的領域!

文章作者:默曾,“好書解密菌”,默曾極致踐行讀書會創始人。關注我,與好書相約,有默曾為伴,漫漫求索路,從此不孤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