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木石前盟”派與“金玉良緣”派的代表人物分別是誰?為什麼?

春日之虎


木石前盟代表人物:林黛玉

金玉良緣代表人物:賈寶玉

一部《紅樓夢》賺盡了世人的眼淚。在紅學家的眼裡,大觀園裡蘊藏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錙銖繁華,而對於紅塵中的痴男怨女,《紅樓夢》的藝術魅力在於它悽美的愛情故事。

一塊本是有著補天之材的頑石,只因青天已補,被棄之山澗,有材無用武之地,惟自怨自嘆,日夜悲號。奈何前緣的註定在劫難逃,“無材可去補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另有神瑛侍者下凡造歷幻緣,絳珠草以淚償情,前緣種種,木石前盟既定,豈可強求?

一曲《枉凝眉》訴盡木石前盟: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理瑕。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一個枉自磋嗟呀,一個空勞牽掛;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經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賈寶玉和林黛玉一見鍾情,彼此牽戀,也是郎才女貌,天造地設的一對,為何一個離恨情天,一個遁入空門。

曲中言是命中註定,追悔、痛苦、嘆息、遺憾,全都無用。如那一僧一道所言:“美中不足,好事多磨”。

有人把他們的有緣無分歸咎於薛寶釵,怪只怪薛寶釵橫刀奪愛,然金玉良緣就幸福了嗎?試看《終身誤》:都道是金玉良緣,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妹寂寞林。嘆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黛玉“香魂一縷隨風散”,木石前盟已了,金玉良緣再無牽絆,然寶玉拋妻棄子出家去了,是為何故?

前世緣今生難續,這是木石前盟的悲劇,今世緣今生難守,這是金玉良緣的悲劇。曹雪芹言是命中註定,細思量,悲劇中自有人為。賈母、賈政等封建家長的頑固自不多言。林妹妹性格內向,心胸狹窄,敏感多疑,且易傷春悲秋,終日以淚洗面。如此一來,木石前盟自不能天長地久。至於金玉良緣的破碎,就是賈寶玉的錯了,薛寶釵才貌雙全,知書達禮,溫柔賢惠,奈何賈寶玉痴傻冥頑,明知與黛玉前緣已盡,陰陽兩隔,卻依然念念不忘,自毀了金玉良緣。

木石前盟錯在黛玉,金玉良緣錯在寶玉,然生活中又有多少人演繹著他們的悲劇!一見鍾情,就以為是前緣註定,伊人已去,卻依然執迷不悟,面對金玉良緣卻視而不見。結果是錯過了木石前盟,又錯過了金玉良緣。

前世緣飄渺,來生緣難料,今世緣最好,守著金玉良緣,又何必魂牽木石前盟?

“都道是金玉良緣,俺只念木石前盟”,這一段糾葛就像永遠也解不開的心結,纏繞在黛玉的心裡,也纏繞在所有迷戀紅樓夢的人心裡。乍一聽,金玉良緣天作之合,彷彿是無懈可擊的,可在這個姻緣裡的主角之一隻是寶玉的人,卻沒有得到寶玉的心,寶玉的心寶玉的情都鎖在了那份與絳珠草的盟約上。

終究是心酸。為什麼寶玉的人和他的心二者不能得兼?這是寶黛二人共同的悲劇。就黛玉而言,這種痛苦無疑足以痛徹心扉。她對自己和寶玉的未來根本就沒有把握,唯一的希望就在寶玉身上,她又何嘗不知道寶哥哥的心意呢?她只是怕有朝一日連唯一的希望都抓不住,而能打破她這唯一希望的就恰恰是寶釵的金鎖。好個“ 不離不棄,芳齡永繼”,和“莫失莫望,仙壽恆昌”恰恰是一對,那她黛玉的位置又在哪裡呢?冰雪聰明的黛玉又何嘗看不出這或可稱為天意或可稱為人為的籌劃呢?她還能怎麼做呢,面對一個“勢均力敵”的人,她沒有太多的優勢,那份才情那份美貌居然都有了對手,而她只能把這份暗暗的比較放在心裡,若是要求她坦然要求她別在乎那絕對是無理的要求,讓誰放下視若生命的情誰能做到呢?何況是為情而生悟情而生的林妹妹!那等於要了她的命啊。

事實上,她每一次所謂的“小心眼”都是針對“金玉良緣”,在二人初相見的時候,金玉與木石就開始了衝突,寶玉對著這位神仙般的妹妹,非要摔掉那塊玉不可,抑或這就開始了木石前盟的記憶,開始了久久等待後的糾結。而黛玉每次和寶玉爭執也無非是因為觸動了她內心深處最敏感的東西她所忌諱的金玉緣而已,而寶玉顯然也知道她的心結在哪裡,所以他才會摔那塊玉,砸那塊玉,二人在無意間都想掙脫開那個“魔咒”,奈何,奈何二人都無能為力,徒增臨風對月的感慨和傷懷,可以說,這對他們來說是一個敏感的致命傷。(87版紅樓緊緊扣住了這一衝突,讓人一目瞭然,從一開始就能看出來問題的關鍵所在,恰到好處的對白,適時的音樂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在金玉良緣下,木石的今生註定是一個悲劇,然而也就是要在金玉良緣華麗的光環下,木石前盟更顯出了緣定三生的堅決,在超逸的背後有痴狂,在惘然的裡面是真心,在傷痕的深處是唯美,這份執著在幾百幾千甚至幾萬年後都會留著淡淡的香。金玉良緣彷彿曾勝過了木石前盟,但它卻成了一個真正的虛有,不過是一個短暫的過往,而寶玉和黛玉還是徹底拋開了這無味的糾葛,超脫之後這一切都已經變得不重要了。

林黛玉的前身是絳珠仙草,賈寶玉的前身是補天石(亦即神瑛侍者)。《紅樓夢》第一回“甄士隱夢幻識通靈 賈雨村風塵懷閨秀 ”中有這樣一段描寫:

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絳珠草一株,時有赤瑕宮神瑛侍者, 日以甘露灌溉,這絳珠草始得久延歲月.後來既受天地精華,復得雨露滋養,遂得脫卻草胎木質,得換人形,僅修成個女體,終日遊於離恨天外,飢則食蜜青果為膳, 渴則飲灌愁海水為湯.只因尚未酬報灌溉之德,故其五內便鬱結著一段纏綿不盡之意.恰近日這神瑛侍者凡心偶熾,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歷幻緣,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掛了號.警幻亦曾問及,灌溉之情未償,趁此倒可了結的.那絳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並無此水可還.他既下世為人,我也去下世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淚還他, 也償還得過他了.

這就說明了“木石前盟”的來由。

寶玉、寶釵之間的所謂“金玉良姻”,卻是癩僧、跛道專門為賈寶玉量身定製的姻緣,在書中正代表了作者所要肯定、所要宣揚的“出世”精神!而在這個方面,非常明顯的一個例證,就是書中癩僧、跛道對待釵、黛二人的態度的截然不同。按小說交代,釵、黛小時候均得過“無名之症”,任憑吃遍凡間的醫藥,均毫無效驗。此時,又都有一癩頭和尚出現,主動地要為她們療此奇怪之病。然而,同樣是這個癩頭和尚,他為寶釵、黛玉開出治療方案,卻大不相同:對黛玉,他要求化她出家,並提出警告說:“既捨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時,除非從此以後總不許見哭聲,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親友之人,一概不見,方可平安了此一世。”(見第3回)——明顯表現出對黛玉未來情感與姻緣的一種強烈的不信任感。這樣的治療方案,自然為黛玉一家所拒絕。而且,癩僧的話,也被看成了所謂“瘋瘋癲癲”的“不經之談”。對寶釵,癩頭和尚卻完全沒有提出這麼苛刻的出家或“禁錮”要求,相反,他倒是主動地為寶釵未來的婚姻,指明瞭對象:他不僅送予寶釵實實在在的海上仙方——冷香丸,還為寶釵提供了所謂八字吉讖,要她“必須鏨在金器上”(見第8回),並強調說“等日後有玉的方可結為婚姻”(見第28回)。——又分明表露出對寶釵未來情感與姻緣的一種熱烈的期許。而事實上,寶釵一家也幾乎完全接受了這個和尚的忠告。我們看到,寶釵一直服用冷香丸,佩帶鏨有八字吉讖的金鎖,直到她進入大觀園之後!——一個是必須從小化她出家,或者外姓親友一概不見,方可平安了此一世,否則,她的病一生也不能好。一個卻是“先天壯,不相干”(第7回,癩頭和尚語),不僅不需要回避外姓親友,那癩頭和尚還主動地在她的外姓親友中,為她指定了將來婚嫁的對象。釵、黛的病,以及癩僧對她們的態度,竟是這樣全然相反。那麼,所謂的“木石前盟”與所謂的“金玉良姻”,曹雪芹的“傾向性”究竟如何?到底哪一個是作者所要深切痛悔的,哪一個才是作者所要真心認同的?我想,即使是那些感覺比較遲鈍的讀者,也不難從中看出些門道來了。而說到作者的“傾向性”問題,過去,那些擁林派論者往往是喜歡抓住第36回,寶玉夢中的一句喊罵(即所謂“和尚道士的話如何信得?什麼是金玉姻緣,我偏說是木石姻緣”),來大談而特談的。他們很希望以此來論證作者的“傾向性”在於“擁林”,即所謂“內木石而外金玉”是也。然而,如果真要仔細地推敲下去,以上這種所謂的“論證”,卻不免會適得其反。其舉出的這一個論據,恐怕倒恰恰證明了作者的“傾向性”,並不在於“擁林”,而在於“擁釵”,即所謂“內金玉而外木石”是也!或者說,作者對黛玉及其“木石前盟”的態度乃是似揚而實抑,對寶釵及其“金玉良姻”的態度乃是似抑而實揚!首先,所謂“和尚道士的話如何信得”,可“和尚道士”又究竟是什麼人呢?他們不正是作者自己的化身嗎?小說第3回,黛玉說癩頭和尚是“瘋瘋癲癲,說了這些不經之談”,而脂硯齋卻立即針對這“瘋瘋癲癲”、“不經之談”八字,批雲:“是作書者自注!”(甲戌本第3側批)試想,這“和尚道士”若不是曹雪芹自己的精神化身,他們那些“瘋瘋癲癲”,專講“不經之談”的言行,又何以會是“作書者自注”呢?而更進一步,這癩頭和尚的“瘋瘋癲癲”、“不經之談”,既然是“作書者自注”,那“和尚道士的話”,又究竟信得信不得呢?我們看到,在小說中被稱為“和尚道士”的那一僧一道,正是聯結書中前世與今生,幻境與現實的最為重要的一個紐帶。


大益茶


一、“木石前盟”派:代表人物是賈母。因為賈母是林黛玉的外祖母,對自己女兒去世有愧疚之心,林黛玉從容貌到才學都很不錯,一直是很看中黛玉,小時候讓她和寶玉跟自己睡,從後來發展可以看出,賈母對寶玉和黛玉的感情心裡是很清楚的,至於後面高鶚續寫部分賈母對黛玉態度轉變太快,讓人不好理解的。有人認為賈政也是支持木石前盟的。林如海舉薦賈雨村直接聯繫的賈政,妹夫舅哥關係不錯。賈政對賈雨村青睞有加,賈雨村進士出身讀書人至關重要。第十七回,賈政對後來更名為瀟湘館的林黛玉住處大加讚賞,認為在這裡月下讀書,不枉虛此一生,暗示對林黛玉的滿意。而他主動與國子監祭酒李家聯姻,迎娶李紈,更代表他選擇兒媳婦的標準。

二、“金玉良緣”派:代表人物是賈元春。王夫人、薛姨媽甚至是王家都屬於這一派。元春支持金玉良姻是從為賈寶玉後半生富貴的角度考慮,出於私心。有了元春省親後賜禮物一事,表明態度支持薛寶釵,王夫人、薛姨媽本身就是一家,來賈府本來是寶釵來選入宮的,後來可能沒選上就沒再說。有一次寶玉提了一句相關的,寶釵還真生氣了。後來,一家人就大力為金玉良緣造勢要把寶釵嫁給寶玉了。寶釵則處處都在打探賈府的狀況,收買人心。應該說像晴雯、黛玉這樣的不好掌控、伺候的主,襲人也是和寶釵帶了一個配合的,向王夫人告狀暗示,晴雯身死,黛玉身死!有王夫人在,最後王熙鳳也會支持薛家的。

三、另外一種理解:有人認為,木石前盟和金玉良姻支持者的分歧,就是選擇書香的清貴還是名利的財富。金玉是金銀黃白之物,高官厚祿象徵。“賈不假,白玉為堂金作馬”。而詩書翰墨都是“木石”屬性,文房四寶也是“木石”屬性。林黛玉是木,賈寶玉是石,他們的結合代表了文化傳承,書香傳家。薛寶釵是金,賈寶玉是玉,他們的結合代表了名利傳承,財富傳家。

綜上,“木石前盟”派與“金玉良緣”派的代表人物分別是賈母和元春。





秋陽讀線裝經典


我覺得《紅樓夢》裡不單隻有“木石姻緣派”和“金玉良緣派”,另外有些人出於各種原因“自成一派”

“木石姻緣派”是賈母,黛玉,寶玉。

“金玉良緣派”是元春,王夫人,薛姨媽,寶釵。

另外還有幾個派別,他們是:“騎牆派”鳳姐,“矛盾派”賈政,“佛系派”李紈。

一,木石姻緣派。

在前八十回,有關賈母對寶玉婚姻的態度有明確示意的文字有兩處。一處在第五十回,賈母向薛姨媽詢問寶琴的八字並家裡的境況,文中道:“薛姨媽度其意思,大約是要與寶玉求配”。

另一處在第六十六回,興兒對尤二姐和尤三姐說到:“將來準是林姑娘定了的,因林姑娘多病,二則都還小,故尚未及此。再過三二年,老太太再一開言,那是再無不準的了。”

賈母從見到寶琴的第一眼,就非常喜歡,把寶琴留在身邊,還逼著王夫人認作乾女兒;賈母有兩件名貴斗篷,分別給了寶玉和寶琴;賈母見寶玉和寶琴雪下折梅覺得比仇十洲的《雙豔圖》還好看;賈母向薛姨媽打聽寶琴的八字及家庭狀況。賈母對寶琴的偏愛,一直都是紅迷們心中的一個謎,引起了各種猜測。有人認為賈母就是有心為寶玉求配寶琴,有人認為這是賈母有意做給薛姨媽看的,意在拒絕寶釵的“金玉良緣”。在這裡我不想深究賈母的真實意圖,只想說明,通過這件事,起碼能證明賈母不是“金玉良緣派”。

興兒對尤二姐和尤三姐說的那些話,是前八十回當中賈母支持“木石姻緣”最有力的證據。這既像是賈府裡的僕人們對賈母的意圖的揣摩,又像是作者借興兒之口向讀者透露的一個信息。僕人們不會無端猜測,作者也不可能輕易透露,不管是出於哪一種可能,興兒的話都該當做賈母的真實意圖來看。

既有賈母非“金玉良緣派”的證據,又有賈母是“木石姻緣派”的證據,那麼賈母就只能是“木石姻緣派”了。

寶玉和黛玉是帶著前盟下世投胎的,他們兩個是最堅定的“木石姻緣派”,和賈母組成了“木石姻緣派”的“鐵三角”。

二,金玉良緣派

寶釵和薛姨媽剛到賈府,就散發出“金玉良緣”的意圖。王夫人和薛姨媽是親姐妹,而寶釵隨時從分藏拙守愚的個性頗得王夫人欣賞,王夫人毫無爭議是“金玉良緣派”。元春在端午節賞賜時,寶玉和寶釵的賞賜是一樣的,明顯表露出對金玉良緣的支持。

三,騎牆派。

鳳姐能在賈府風生水起,全憑賈母和王夫人對她的喜愛。賈母代表賈府裡的最高話語權,王夫人代表賈府裡的最高經濟權。鳳姐要想在賈府一直風光下去,必須是兩邊都不得罪。

從私心來說,她應該更支持木石姻緣。一來她對寶釵的評價並不高,認為寶釵太圓熟。二來黛玉性格簡單直率,言語風趣幽默,相處起來更有趣。最要緊的一點,寶玉結婚之後,鳳姐應該回到賈赦那邊,不再做榮府的管家。如果娶了嬌弱的黛玉,因為黛玉的身體不允許太操勞,她還有可能重新翻盤,要是娶了寶釵她就毫無機會了。

但是從長遠來說,賈母畢竟年事已高,鳳姐得牢牢抓住王夫人這個靠山。在寶玉的婚姻上,鳳姐不敢違逆王夫人的意思,必要的時候,她可能還會成為王夫人的幫手,促成金玉良緣。

四,矛盾派。

《紅樓夢》裡最矛盾的人非賈政莫屬。一個是自己的親外甥女,血肉相連;另一個是四大家族之女,娶過來對家族更有裨益。外甥女的身體不好,性格直率,不懂得馭人之術;另一個早已顯露出過人的處世水準。從理性上來說,賈政靠向“金玉良緣”;從感情上來說,那邊不僅是親外甥,還有白髮老母,作為孝子的賈政左右為難。

五,佛系派。

李紈在寶玉的婚姻上,從來沒有過任何表示,她是個善於隱藏的人。賈府的規矩,守寡的女人是不能當家的,鳳姐成為榮府的管家,李紈除了怨自己命,不能怨任何人。在鳳姐生病之後,王夫人本意讓她代管榮國府,她知道自己只是臨時頂替,不願得罪人,也就不願下力管,王夫人後來只好找來了探春。

為什麼說李紈是不願下力管呢?在第四十回,李紈顯露出自己有較強的處事能力。這一回裡,賈母帶著劉姥姥遊覽大觀園。鳳姐命豐兒拿著鑰匙請李紈打開綴錦閣的倉庫,拿出一些桌几,這是為賈母在大觀園裡宴客準備的。李紈在一邊看著,囑咐人小心搬動,別磕壞了牙子,又請劉姥姥進去倉庫裡參觀。搬完桌子,李紈又想到把船槳也搬下來,怕老太太高興了要坐船。從這小小的一件事裡,能看到李紈辦事謹慎又周到,也不缺乏主張,說明她並不是沒能力。

李紈可以佛系,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進取。賈府裡有鳳姐管家,她不需要顯什麼能耐。如果寶釵嫁給寶玉,將來就是賈府未來的管家,彼時李紈仍需繼續隱藏。如果嫁給寶玉的是黛玉,情況就不一樣了。黛玉不能獨自勝任賈府的管家,那時候賈府有兩個選擇:第一,繼續委託鳳姐;第二,黛玉領著管家的頭銜,讓李紈握著實權。如果真有那一天,李紈可以大展身手。李紈可以算成佛系的“木石姻緣派”吧。

“木石姻緣派”是以感情為主調,“金玉良緣派”是以實際利益為基準。金玉良緣能笑到最後,是理性勝於感性,理想主義為現實主義讓路的例證。






飛露灑我裳


千古一紅樓!萬人各不同!

木石前盟也罷,金玉良緣也好,終究落了個白茫茫大地真乾淨!怎麼不令睹者情傷,聞者落淚呢?

有人或許說賈母是木石前盟的堅定支持者,可是賈母自己本身也是一根“沒有了性力的老人參”罷了。有人說王夫人是金玉良緣的代表人物,可是隻不過是一個不解風情的“悶葫蘆”而已!

林黛玉本為還淚而來,設若如果和賈寶玉喜結良緣了還如何有淚可還?

金玉本是無情物,薛寶釵又如何是一片單純的喜歡一個天生的“蠢物皮囊”呢?

千紅一窟(哭),萬豔同杯悲!是緣?!是命?!是因果?!面對木石前盟或是金玉良緣哪裡又有什麼代表人物呢?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何止紅樓一夢,你我誰又能真正做的了自己的主呢?你我誰又能代表了誰能?

南無阿彌陀佛!


萬境自如


支持木石前盟的主要是林黛玉,賈寶玉,賈母,王熙鳳,紫鵑。因為林黛玉沒有孃家人,賈母血緣關係最近的就是林黛玉,嫁到自己眼皮底下放心。冤家,木石前盟的輿論,早就傳遍賈府了。王熙鳳順著老太太說,寶黛的窗戶紙就是王熙鳳捅破的。

金玉的支持者,元春,王夫人,襲人。薛寶釵比林黛玉成熟世故,符合世人眼光。元春賜物實際可看作指婚,看重寶釵。寶釵與賈母性格不合,賈母並不喜歡他,所以說賈寶玉不宜早娶。王夫人喜歡寶釵的性格,討厭林黛玉和寶玉過分親暱,顯得輕狂不尊重。襲人勸王夫人讓寶玉搬出大觀園,就是為了怕寶黛擦槍走火。在襲人心中,林或也是個輕薄人。寶釵心氣高,待定。

大概如此。


王志偉216013842


木石前盟是指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愛情

金玉良緣是指薛寶釵和賈寶玉的婚姻

木石前盟:絳珠草為報答神瑛侍者澆灌之恩下界。講究情緣!

金玉良緣:和尚給寶釵金鎖,說是找到有玉的才能相配。多指姻緣!




寒塘鶴影秋窗風雨夕


《紅樓夢》中的

木石前盟派:

林黛玉與賈寶玉:黛玉前世是絳珠草,寶玉是神瑛侍者,照顧絳珠草,神瑛侍者因凡心偶動下凡歷劫,絳珠草願隨他下凡,以一世淚水償還。而五色補天石因緣際會,隨了神瑛侍者轉世(也就是寶玉出生時所帶的那塊),見證了這一段纏綿之事,故成了紅樓夢。故木石前盟,指的是絳珠草要以一世淚水還恩。

金玉良緣派:

"金玉良緣"的象徵是薛寶釵的“金鎖”和賈寶玉的“通靈寶玉”。原指符合封建秩序的賈寶玉和薛寶釵之間姻緣。後泛指美好的姻緣





玄枵子


木石前盟,是說黛玉為木,寶玉為石。金玉良緣,寶釵為金,寶玉為玉,前邊是神話故事引領了一個開始,後邊是因為倆人身上所配物件,一個口含潤玉出生,一個脖頸戴了金鎖……


蓬蒿石頭康


前者是指賈寶玉和林黛玉,後者指賈寶玉和薛寶釵。雙木為林,石為寶玉之玉。金為之寶釵之金鎖,玉為寶玉之胸前之玉。


用戶9098239237626


木石派代表為賈母,因為天然感情,想照顧外孫女。

金玉派為王夫人,因為想照顧薛姨媽,尋姻親聯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