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好註釋這個扶手,輕鬆閱讀領會古代詩文

藉助註釋閱讀古代詩文,理解其內涵,領悟其要旨,這是閱讀學習古詩文必不可缺的重要途徑。然而,讀注並不如有人想象的一看即懂那麼簡單。

作注是一門學問,讀注自然也值得研究。

如果能準確把握註釋的特點與功用,就像抓住了登高的扶手,將對古詩文的閱讀、理解、運用帶來許多方便與益處。本文以中學古詩文註釋為例,進行簡要的解讀說明。

一、閱讀時注意註釋的幾種不同形式

1、直接注

例:“同三軍之任。”

注為:“任,任用,指揮。”這類註釋直接了當地對某一字、詞作解釋,一看其義自明,比較清楚。

2、注後注

例:“將不勝其忿而蟻附之。”

注為:“勝、堪、忍得住。”這裡,“勝”是“堪”之意,注進而以“忍得住”解釋“堪”。這類註釋在直接注某字、詞的基礎上,又進一步解釋作注的文字,故稱之為“注後注”。

3、補充注

例:"長夜沾溼何由徹。”

注為“徹,徹(曉)、到(天亮)。”此注中以“徹(曉)”來解釋“徹”,括號中的“曉”即為補充注,接著又以“到(天亮)”解釋“徹曉”的意思。

4、注中注

例:“安有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驚者?”

其中第一個“者”被注為:“`者',助詞,表示停頓,也可看作是衍文(本來沒有而多出來的字)。”注中括號裡的文字是用來解釋註釋中出現的讀者比較生疏的術語——“衍文”的。

二、理解註釋內涵要聯繫具體語言環境

1、選擇式

例:“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

注為:“得,心得,收穫。”“得”既解作“心得”,又解作“收穫”,我們聯繫課文內容一看,就會知道,在譯句、釋義時只要選擇其一即可。

2、並列式

例:“少無適俗韻”。

注為:“韻,氣質、性格、情趣。”這裡從三個不同的角度對“韻”作解釋,三者之間是並列和相互依存的關係,翻譯句子時就不能取其一而代它,而應兼收。

3、引申式

例:“賊易之,對飲酒,醉。”

注為:“易,輕易。這裡是`不以為意′的意思。”“易”,本意為“輕視”。文中引用為“不以為意”,我們取義時應取引用義,而不取本意。

4、分歧式

例:“………即今之‘亻累然’在墓者也。”

注為“‘亻累然’,聚集的樣子,一說重迭相連的樣子。”因為兩種說法都言之成理,難分高下,故編者將其同列於註釋中。取義時無論取哪個都行,一般傾向於注中前一個,但也不否定後一個。

三、利用註釋譯句要分清註釋的不同類別

1、訓釋性註釋與說明性註釋

以《張衡傳》一文註釋為例:

“安帝雅聞衡善術學。”

注為:“雅聞,常聽說,雅,常。”這種註釋直接對文言詞作解釋,屬於訓釋性註釋。

又如“施關發機。”

注為:“關,樞紐、關鍵。發,撥動。”譯句時,可直接利用這類註釋,“施關發機”可直譯為“設置關鍵(用來)撥動機件”。

訓釋性註釋,註釋與翻譯可直接對號,釋義易於理解,運用比較方便。

說明性註釋,是對具體難解的詞句作一番說明,幫助人們理解。而譯句時,需依照說明的提示,重新組織現代漢語的翻譯文字。

如“傍行八道”。

其注為:“這個儀器已失傳。推測起來,大約是在大柱的周圍,架四根橫杆,交叉起來,按照東、西、南、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八個方向,和八個龍頭相行接。”這是一條說明性註釋,它沒有具體地解釋詞義或句義,只是說明儀器的去向與對儀器作較客觀的推測。譯句時,則不可將其移到譯文中去,而必須重新組織譯文。如“傍行八道”,可譯為“(銅柱)周圍伸出八條滑道”。

還有一些說明性註釋與訓釋性註釋並存在同一條註釋中的例子。

如“又多豪右”。

其注為:“右,右族,即豪族。秦漢時,豪族住在城市的右邊,左邊是貧民住的。”“右,右族,即豪族”,是訓釋性註釋;其後則是說明性註釋,譯句時當取訓釋性註釋。

2、詞義訓釋與文意訓釋

訓釋性註釋中,又可分為詞義訓釋和文意訓釋。

詞義訓釋,就是對有關詞義直接作解釋。本文一、二兩部分所選的註釋例都是詞義訓釋,這裡不再重複引用。

文意訓釋,就是註釋家用來解釋句子或詞組的含意,而一般不直接解釋字詞之義的一種訓釋方法。

如“卷我屋上三重茅”。注為:“三,表示多數。”此注顯然是文意訓釋,一看便知,而有些文意訓釋體現在對一些具體詞語的解釋中,易與詞義訓釋相混淆。如“向其先表之時可導也。”注為:“導,渡水”。“導”的一般用法為“引導”,這裡仍是“引導”,水上的標記可以引導人們渡水。“導之”的“導”是使動用法,其意為:“使之(標記)引導(渡水)”。用“渡水”來解釋“導”,屬文意訓釋。

文意訓釋,有些體現在整句話的翻譯中。如“放僻邪侈,無不為已。”注為:“不服從約束,犯上作亂的事,沒有不做的了。”事實上“放”與“侈”意同,指“放蕩”;“僻”與“邪”意同,指“行為不正”。“放僻邪侈”,可直譯為:“生活放蕩,行為不正”。而課文註釋為文意訓釋,可據此知其文意,而不可據文意訓釋去落實文言詞的詞義。

還有些註釋是詞義訓釋與文意訓釋連用,譯句時須斟酌取捨。如“日月照耀金銀臺”注為:“金銀臺,金銀築成的宮闕,指神仙居住的地方。”“金銀築成的宮闕”,屬詞義訓釋;“指神仙居住的地方”,是文意訓釋。譯句直譯時,當取詞義訓釋。

又如“便可白公姥”注為:“公姥,公公婆婆,這裡專指婆”。用“公公婆婆”來解釋公姥”是詞義訓釋;“這裡專指婆婆”是文意訓釋。而譯此句時當取文意訓釋,全句應譯為 (你)就可以稟告婆婆”。

這就是說,直譯一般是取詞義訓釋,在直譯不便的情況下,當取意譯,而意譯當取文意訓釋。

掌握了古詩文註釋的常見形式和類別,結合具體詩文的語言環境,加以研判解讀,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把握好註釋這個扶手,輕鬆閱讀領會古代詩文

(配圖來自頭條免費圖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